基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认为,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20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6.0%。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认为,中国目前需要更多地从产业政策过渡到竞争政策,进一步强化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则。竞争中性应是下一步改革和开放的共同关键词。
为此,课题组建议:第一,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确立竞争中性原则。第二,改革国资监管的体制,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促进竞争中性政策落地。第三,提升对外开放的层级,倒逼竞争中性改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课题组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面对外部的负面冲击和自身的周期影响,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其现实必要性,但需要注意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并且应该与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大方向相一致。市场化改革应坚持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方向,以改革促进不合理体制、结构的纠正,全方位开放应向更高的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开放倒逼自身制度环境的改善,促进“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形成,以更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形成促进可持续增长的制度红利。
具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增速放缓存下行压力;CPI和P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信贷结构改善迟滞;;企业贷款需求小幅回落,资金供需缺口平稳;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结构有所改善,债务风险犹存;商品房销售探底回升,房价走势分化加剧。
对此,课题组提出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稳增长力度,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等工具;以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来推进体制性、结构性的市场化改革;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应对逆全球化和倒逼内部改革。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近期银保监会对于金融业外商持股比例、业务范围限制等的取消,将使得外资可享受国民待遇、内外资竞争更加充分,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未来,全面开放还应向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扩展,倒逼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并且,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不能仅仅停留在商品、要素等方面的流动型开放上,也要向规则、议程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转变,全方位开展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全球贸易规则重塑中保障自身利益。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度、技术、人才、资源、话语权等的竞争,其中制度的竞争是最根本的,好的制度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人才汇聚、资源优配和话语权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