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专注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Mon, 15 Jun 2020 06:42:4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专注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持续的专注是创业者最优秀的品质 http://www.woniupai.net/147676.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7676.html#respond Mon, 15 Jun 2020 06:42:4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7676 今天给正在创业的各位铁子们打打鸡血,也说给自己听,一曲心灵鸡汤:

「持续的专注是创业者最优秀的品质。」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先讲我的例子,我在去年开始做群响,其实一直面临流量困境。

一方面,我觉得流量不够用,老是希望自己的基础会员能实现 1000 到 10000 的快速增长,最后发现这个业务似乎就是线性增长的业务。

因为你切中的人群还是特别窄的人群,或者你可以扩大基础。但是你选择的已有的用户池,因为你目前的服务和权益体系来的会员,又会受到影响,舍本逐末了。

一方面,我们群响在招募会员上,特别是没有很好的流量渠道来源,我们之前试过投放(之后我再写一篇投放的文章,有很多经验),再之前我们就是硬生生的求人转发活动报名,低效但有用。

但是做了一年之后,还是会发现圈层的流量还是耗尽了。

直到最近一个月,从我更新了好几篇头条的文章,得到了很好的阅读量之后,我开始坚持日更。

直到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天,每天的新增稳定私域流量是 200 个,都是精准希望关注群响的 CEO 和操盘手、高管等。(可以加我微信 siyiqunxiang 围观我们是如何营销读者的)

目前,我司的核心流量来源,居然是靠创始人每一天吭哧吭哧更新一篇文章来的,所以我这个文章日更并不是 Flag,而是一个必须的业务。

无独有偶,当我形成了这个习惯之后,我再回头看社群的前辈,无论是龚文祥还是吴晓波,甚至是罗振宇,迄今为止可能都在经历持续输出的过程。

今天一位同样做社群的前辈在我的票圈留言,说,看到我就看到了 5 年前的自己,告诫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要嫌弃笨的活,要熬得住,不要盯着风口,而是盯着自己的业务,坚守住,只要在持续产生价值,就一直做。

什么是持续的专注

专注是前提,不持续就不叫专注,持续和专注具有相同的属性,没有长时间的专注就不足以形成壁垒,心智,也就没有意义,当然,不持续,也不专注,东一榔头、西一棒,就更没有任何的积累。

专注可以带来什么?团队的积累:流量团队的积累?供应链团队的积累?服务流程的积累?以及更重要的,重复带来口碑、持续带来心智、反复带来势能。

回头看这些成功的公司,快手 9 年,小红书 7 年,字节跳动 8 年,其实也都走过了自己的漫漫长路了。

但对年轻的创始人,要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呢?

把我自己对自己的告诫写下来,没有条理,句句鸡汤是真的。

第一,要在一个漫长的赛道上

如消费品,品类决定规模、毛利决定打法;

如 C 端产品,当前没有什么品类可以继续完美冷启动到 100 万 DAU;

如交易平台,1000 亿以下,皆为虚无;

如社群,长生不死可,做大也就几个亿;

如在线教育,获客无止尽、服务无止尽、中国 K12 品类适龄人群有多少,市场就有多大。

专注要专注到项目保质期才可以,不然怎么持续,没办法持续。

第二,要有持续不断的心力和茁壮的体力

创业就是一场体力、心力的双重消耗战争,云集之前的一位 CEO 助理跟我说,其实你发现了吗,创业和社会筛选特别像,一层一层地淘汰,能不能扛住这么漫长的工时,能不能经受得起浮沉和打击,都是一些漏斗。

CEO 们经常动不动就加班到凌晨,动不动就大鱼大肉,动不动就碳水炸弹,至少应该保证充足睡眠和充足锻炼,不然创业是真的会死的。

第三,不断更新迭代的创始人认知,同频更新的高管团队,以及创始人管理能力

不断在业务一线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读书和交流切磋进阶,持续让创始人的认知上限不断成长。

创始人的上限是团队上限,创始人决定路径的调整和选择,持续在死胡同专注没有意义。

要足够幸运和坚持,培育起自己的一摊子团队,团队是留下来的,不是选出来的,实打实地在业务战争中留下一盘拿得住结果、守得住寂寞、信得过自己的团队。

专注不意味着累死创始人,专注恰好意味着要逐渐随着公司规模和发展解放创始人。

创始人在繁杂的基础业务和成型业务中脱身去思索和追寻新的业务起点,不断开花。

第四,最关键的,「不被卡住」的那点运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一点真的太难了,难道我觉得真的是一种运气,每一位创业者几乎都足够优秀,也都深知需要持续的专注。

但是有些时候就是找不到自己业务持续增长的抓手,没有抓手是很难持续专注的,都不知道做什么。

冷启动没有大概率的成功的话,我建议现在不用出来创业,甚至是在兼职期间完成一个较小闭环的冷启动吧。

增长到一定瓶颈之后就不增长了,这个卡住是大概率会发生的,能不能通过持续探寻、持续思考、持续调整走出来。

非常靠运气,运气也不是一时间马上积累的,而是创始人长期积累的认知、时运、资源的综合体,好玄学啊。

最后希望大家,绝不低估在一个漫长的赛道上,一个优秀创始人持续的专注带来的复利,祝福大家都可以实现这一点,持续地专注,慢慢来,比较快。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7676.html/feed 0
携女友创业者的年终总结:经验和教训 http://www.woniupai.net/13746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37460.html#respond Sat, 30 May 2020 13:58:24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7460 失败的事情,我们一般不讨论。

导语:2013 年,作者马特·高盛(Matt Goldman)与他女朋友李丽·斯托尼(Joelle Steiniger)辞职创业,先后创立了第三方分析数据整合网站 Minimalytics,和企业新闻 RSS 定制平台 Hookfeed,至今发展势头良好,作者在本文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时光荏苒。

率先进军 SaaS(软件即服务)行业的经历,就像是坐过山车一般,不断地上下起伏。成功之处不多,失败之处不少,一年过后,剩下的只有经验教训了。

今年我和李丽(我的女朋友和合作伙伴)从 9to5 辞职创业,从一无所有到数千名关注者,与本行业大牛聊天,向同行学习,创立 Minimalytics,然后创立 Hookfeed,遇见了不少了不起的人。

整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犯了大量错误,一直以来我们都会把每个小错误写成文章,而本文则是其中分量最大的那些汇总,希望能对读者的创业有所帮助。

产品开发周期并不短,要做好规划。

我们三月初开始开发,首先做好了两个首页,然后开始专注于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几个月内就做出了成品,然后赚了一大笔,听起来是否觉得很顺利呢?

并非如此,事实上整个流程是这样的:

4 月 8 日:Minimalytics 的 Teaser 页面开发完毕

4 月 29 日:Hookfeed 的 Teaser 页面开发完毕

8 月 21 日:Minimalytics 迎来首位测试

Minimalytics 能够整合第三方的数据分析报告,根据你的时间安排,将最重要的其发送给你和客户,节约时间。Minimalytics 支持 StripeGoogle Analytics、KISSmetrics 等多种第三方服务。

10 月 24 日:Hookfeed 迎来首位测试

Hookfeed 是企业新闻定制平台,能够整合 200 多个程序和网站的通知信息,为团队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通知系统。

12 月 17 日:Hookfeed 正式版上线

从开发到网站正式上线,超过 9 个月的开发周期内,我们仅仅正式上线了一个产品。

Minimalytics 仍处于测试阶段,离正式版还差很远,我们把事情弄得过分复杂化了,目前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它回归本质 :-)。另外,尽管 Hookfeed 上线了,它离盈利也至少还有几个月。

幸运的是,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我的建议是,创业者应该留出至少一年的资金储备。

如果你觉得你能在几个月内开发出盈利的产品(我确实做到了这点),听我一言:做好心理准备,产品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快盈利,也不能像你想的一样赚那么多。

闷声做大事

几乎每次与有经验的创业者在 Skype 上谈话,都以“你们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个产品?专心做一个。”的建议作为结尾。

每次我们的回答都是,“好吧好吧……我们想做两个产品,所以就开发了两个,感谢您的建议,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尝试着这么做一下。”

同时开发两个产品是个很棒的事情(下文我会细细说明),但这样做的缺点在于:增加了我们用于营销的时间,增加了支出,放缓了开发进度。话虽这么说,如果时间倒回三月,我还是会这么做,对于那些更聪明的人提供的反馈,我们会更加关注。

实际上,可取的方法是同时营销两个产品,但只专注开发一个。

适时让客户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虽然我们创业时有着“再也不给人打工”的梦想,不管是老板还是顾客……还是有个零售业的客户找到了我,他有多个网站需要重新制作。

当李丽来和我一起工作后,我们意识到可以延长开发周期,于是我们与客户签了合同,四个月内重建所有网站。正好我刚刚读过《自由职业者高效工作指南》(编注:本处链接疑似广告故删除处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能够以平常 5 倍速度工作。

合同在七月结束,七月前,我们一半工作都不在创业上,事实证明这几乎破坏了产品进程。所以在那之后,我们重新调整了外快和创业的时间安排。

对于创业以外的工作,我们建议如下:

如果客户靠谱就做吧,反之,则一定不能接手。

提高工作效率

不要按时计费,日薪、周薪、月薪都行,最好是整个项目一起结算。

工作时间不要碎片化,利用整块时间。

不要慌

来日方长,不要总去想成功需要多少努力,这类思考很浪费时间。

也不是说你除了睡觉就必须去工作,但合理安排的工作时间内,一定要完全投入。

当你离开全职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后,你会对全职工作的条条框框产生自然抗拒,“工作时间”就是之一。

以往我得早上 5、6 点起来工作到半夜,而辞职后我睡懒觉,随便吃点什么,去 Tiny Factory 聊聊天,玩玩游戏,尽我所能回避工作。但我决定以后继续 5 点起,在生产力最高时投入工作,下午 6 点给自己下班,并规律生活和饮食。早上做文档和代码编写这类繁重的工作效率高,而下午则适合轻松一些的。

昨天我这样做了,感觉非常赞,下午 6 点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以思考诸如“一会儿该看什么书?”、“晚上吃点什么?”、“周末找个什么人见面呢?”这类问题。

这可都是过去半年一直被遗忘的美好事情。

我们花太多时间在一起

和女朋友生活、工作在一起时,眼里总是会出现对方,这对于工作并不很好。

我们发现彼此单独工作时效率最高,我早晨 5 到 8 点和下午在咖啡厅或酒吧时效率最高,而李丽不在家工作时,她效率甚至提高了 10 倍。于是我们试着分别走出家门,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在一起的时间更加宝贵。

这对于首次约会的一对来说可能有些难做到,尤其是,大部分时间你还得把对面当作商业伙伴而非女朋友看待。

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我们本来身体都不错。

但是今年太繁忙,我们就暂停了锻炼,给工作让位,于是身体出现了不同的状况,我比李丽要严重一些。她一直做铁人三项,而我只喜欢散步,反感这些激烈的运动。

总之,如果你有个合作伙伴或团队,一定记得要相互鼓励出去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这是无价的。

好得一面

上面是我们的教训,现在就轮到经验了,希望对你有参考价值。

同时进行两个产品的营销

上文提到,尽管同时开发两个产品让我们进度大大减慢,但这样做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更多关注者。

我们无意在 Minimalytics 之前推出 Hookfeed,但曾尝试在前者内测申请确认邮件中推广后者,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有效。

我们还做到了,在一个产品的帖子中,引申出另一个产品的话题,读者会点击这些链接,查看具体内容。Minimalytics 一直比 Hookfeed 更受欢迎,内测申请人数是 2891 比 1322,我们从它的关注者里创造了不少 Hookfeed 的关注者。

至于成本,不过是一个带有动画的首页,用于解释产品用途而已。

不等成功就去讨教

在只有创业的想法时,我们就开始寻求成功创业者帮助,而在首页建立后,我们能够更加光明正大地向他们联系,回复率达到了 100%。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也认识了很多很棒的朋友。

还没有建立首页就去找人取经,让我们一直有些惴惴不安,不过现在我很欣慰,这个选择是对的。

不要怕,去找你的偶像聊天吧。

相信自己

我们创业时各方面状况,都不被看好:

李丽是我同事(勉强算是上级),我们那时开始交往。

我放弃了稳定工作创立 Small HQ(Minimalytics 和 Hookfeed 的母公司),开始用存款创业。

李丽三月时辞职,与我合作创业,之后开始同居。

我们同时开发两款产品。

拒绝了客户任务,没有收入来源。

“你跟女朋友一起工作?噢那可真难……”

李丽对这类嘲讽一般回应,“如果你连合作伙伴都无法忍受,还谈什么恋爱?”

对于其他人的观点,有些要当作建议采纳,有些可以直接忽略。

大多局外人的建议都浮于表面,真正有意义的,还是要看失败者的教训。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37460.html/feed 0
如何化解投资人的怀疑?来自12位美国创业者的建议 http://www.woniupai.net/137456.html http://www.woniupai.net/137456.html#respond Sat, 30 May 2020 13:58:1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7456     不是所有的进展都意味着进步,也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像创业者所期待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当投资人开始对你的初创企业产生疑问,而你的回答又不让他满意的时候,作为创业者应你该如何应对呢?

    以下,12位来自青年创业者协会(YEC:Young Entrepreneur Council)的成功创业者将现身说法并提出建议,教你从容应对投资人的诘问——并最终确保你的初创企业成功迈出第一步。

    1.设计清晰的(更清晰的)发展时间表

    如果创办人没有一个清晰的企业的发展时间表,那他本人(或者投资人)自然也就不能对公司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而当你设计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并据此进行筹资时,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和投资人达成一致意见最终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创业者的意见是:重新考虑设计公司的发展时间表——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在何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根据公司资源现状)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根据时间表进行筹资,如此以往,你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烦。

    ——大卫·埃伦伯格(David Ehrenberg),Early Growth Financial Services(一家为初创企业提供外包金融服务的公司)的创办者

    2.沟通、沟通,再沟通

    当员工们开始闹情绪(这种事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常事),不要采取鸵鸟政策。当受到大家质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钻进自己的小世界里企图逃避现实,但这样只会让事情更糟。

    (在这种情况下)我强烈建议大家给你的投资人们发邮件、打电话,和他们会面,特别是在停工期更要如此。这样你就可以对闲言碎语有所控制并且让你的投资人相信你有能力控制局面。

    ——肖恩·金(Shaun King),Upfront(一家面向名人及其粉丝群交流的社交网站)的创办者

    3.保持期待

    作为一名创业者,你不仅是一位首席执行官,还要是一位首席士气提振官。虽然在其他人士气低落的时候你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但要小心投资者也许会因为糟糕的业绩而失去信心。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同时不要让他们的怨言和批评动摇你的积极性以至于你不能正常工作。有种情况在投资人中间很常见:他们对自己投资的企业忽而喜爱、忽而失望,往往会陷入大喜大悲的循环当中……

    最佳的应对之道是保持和投资人的良好关系并重点关照那些会对你和你的公司有所帮助的投资人。但终究,让公司的业绩再次好转才是让投资人重拾信心的最好方式。

    ——泰勒·阿诺德(TylerArnold),SimplySocialInc创办者

    4.坦诚相待

    我曾见过不少这样的创业者,他们精通于筹资但在公司经营上却是个菜鸟,而且还会找尽借口来搪塞那些资助他的投资人。而当投资人看不到进展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冲动易怒。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告诉投资人目前的真实情况:为什么还没有盈利?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盈利?为了满足那个条件正在做哪些努力?我们不能为了安抚投资人而搪塞他们或者应付了事,告诉他们真相,他们便会在糟糕的状况下表现出极大的耐心。

    ——拉乌尔·戴维斯(Raoul Davis),Ascendant Group(一家专注于公司品牌塑造和管理人员培训的公司)的创办者

    5.坚持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投资人是否是一些空谈家,是否从未有过干实事的时候。因为相对来说,那些参与过创办一家新企业之类事务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你在奋斗中需要克服很多挑战。但实际情况是,人们看不到结果就总会充满怀疑,直到你的初创企业终于有所成就他们才放下心来。所以要坚持,要勇敢,不要被投资人的怀疑所动摇。你需要撑过这些困境继续前进。

    ——泰·摩尔斯(TyMorse),Songwhale(一家互动科技公司)的创办者

    6.实事求是的讨论

    发展一家初创企业对于无论投资人还是创办者而言都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心不悬着就怪了。但是在投资人和创办者的商讨中,要保证你们的对话是与事实真相和切实的数据相挂钩的。然后将目前的指标和之前制定的目标做比较。

    如果预定目标大致实现,那么应该注意加强公司的情绪(而非商业)管理。如果离目标有所差距,那么就要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新的目标并保持跟进。悬着的心永远不会完全落地,但实事求是是对抗怀疑情绪的有力武器。

    ——ManpreetSingh,次世代搜索引擎SevaCall总裁兼首席运营

    7.重视并解决投资人的问题

    当某个投资者对你的公司表示了怀疑,不要忽视而要立刻解决这个问题。(一旦公司开始运营)现在可不是提出设想的时候,而是展示成果、表达意愿的时候。

    无论是什么关系,与公众的关系也好,与员工的关系也罢,抑或是与投资者的关系,都需要你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保持关系的延续和发展。给他们一个投资贵公司的理由。

    ——FabianKaempfer,Chocomize网(顾客可以通过Chocomize制作自己的巧克力)的创建者

    8.团结

    如果你的投资人表示了担忧,原因大概有两个:或是你没有很好的让投资者把握公司的进展,抑或是公司的运营真的出了些关键问题。

    如果是前者,你应该注意更有效地将公司情况告知投资人。如果你对公司的现状很满意,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那么想个好方法把状况说明白。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与投资人合作以解决问题。

    一旦出现真正的,关键的运营问题,一定要开诚布公地把情况告诉你的投资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曾经面临过这种状况,也一定能提供宝贵的帮助。对于投资人来说,最糟糕的一个词是“出乎意料的情况”,所以说要及时地让投资人对公司状况有所知悉。

    ——马特·塔尔博特(MattTalbot),GoSpotCheck(一个允许品牌商创建任务,消费者执行任务并获得报酬的应用)的创办者

    9.面对面的会议

    安排一次和投资人的面对面的会议。投资人可以详尽的阐述他们的担忧,而你则要给出坦率、诚实的回答。有时,只需一次面对面的会议就能够缓和投资者的怀疑。

    ——安德鲁·施拉格(Andrew Schrage),Money Crashers Personal Finance创办者

    10.重塑信誉

    为了让投资人对你的公司重拾信心,你采取重设目标的方式:设定一个更加保守、更容易实现的指标。之后将超出预期的成果报告给你的投资人并同时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你最好做到保守制定目标同时超额完成任务,这样总好过向投资人解释为什么没有达到目标。

    ——克里斯多夫·凯利(Christopher Kelly),Convene创办者

    11.不要有抵触心理

    永远都要对你的投资人保持百分百的诚实和信息透明。通过和投资人有效地、开诚布公地沟通,你可以更好的制定策略解决问题;而把关键信息对投资者藏着掖着只会对你没好处。勇于承担责任,坦诚地反馈信息,不要总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不管做什么事总会有磕磕碰碰的。

    ——莎拉·韦尔(SarahWare),MarkerlyCEO

    12.明确地抛出你的计划,明白地阐述你的执行方案

    投资者追求的是长远的效益,但在收获之路上要经过几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把公司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告诉你的投资人并提醒他们这其中的市场机遇,以此方式引起投资人的兴趣是我们的第一步。

    如果原本的分期计划没能实现,告诉投资人接下来要采取的新的行动。这可以提振他们的信心。清楚明白地讲明发生的变化以及你的应对之道。不管怎样,永远要表现出你的心里有底,并且对新的计划有所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37456.html/feed 0
无法持续专注?这不一定是“碎片化”导致的 http://www.woniupai.net/123484.html Fri, 24 Apr 2020 07:17:4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3484

当她失去对外部事物的意识时……她的思想不断从深处涌现,场景、名字、话语、回忆、想法,就像喷泉一样。——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工程学教授、《知识项目》(Knowledge Project)播客嘉宾巴尔巴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因推广聚焦思维和扩散思维而闻名。 她在《学习之道》(A Mind for Numbers)一书中解释了这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以及一天之内我们如何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真正的专注——深入的工作、心流的体验、高效的状态以及切实的成果。许多学习过程都发生于聚焦思维模式中。但理解和追求扩散思维模式同样重要。

当我们的思想自由游荡时,我们就会切换为扩散思维模式。 这有时也被称为“自然思维方式”或“白日梦模式”。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建立联系并下意识地思考问题。 尽管扩散思维看似不再聚焦,但我们的大脑仍在运作。通常,只有当我们处在聚焦模式中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在为我们工作。 进入扩散模式可能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现象,比如,在重新开始工作之前抬头远眺。

奥克利采用进化生物学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脊椎动物需要聚焦和扩散思维才能生存。聚焦模式对于诸如觅食或照顾后代等重要任务很有用;扩散模式对于扫视区域中的掠食者或其他威胁很有用。她解释道:“例如,一只鸟需要聚焦,以便在啄食时能捡起细小的谷物,同时,它还必须扫视地平线上诸如鹰之类的天敌……如果你观察鸟类,它们会先啄,然后停下来环顾四周——就像它们在聚焦和扩散模式之间切换一样。”

两种思维方式同样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和谐。我们不能长时间维持在聚焦模式中。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放松并进去扩散模式。学习诸如语言、乐器、象棋或心理模型的复杂技能就需要两种模式协作。我们在聚焦模式下掌握细节,然后在扩散模式中理解脉络。这就是创造力与执行力结合在一起。

想一想你阅读时的思维模式。当你阅读书中的特定句子时,你无法同时退一步来思考整部作品。只有放下这本书,你才能在心中绘制出此书的全景,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并充分理解这些内容。

图片来源:Pexels

在一篇题为《中间道路:在正念与游离之间找到平衡》(The Middle Way: Finding the Balance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Mind-Wandering)的期刊文章中,作者写道,“意识……就像波涛一样消退,向外扩展然后向内撤退。就像永无休止的大脑运作——从外部世界中提取信息,撤回到内在的沉思,然后又回到外在的境界——这就是精神生活。” 这种切换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聚焦模式上停留太长,就会导致收益递减和思维停滞。我们不再获得新的想法,并可能经历认知隧道误区(即过度关注眼前的事物,失去对注意力的掌控)。这也很累人,我们的效率下降了。这还能使我们更易于产生认知偏见和走危险的捷径,因为我们失去了对背景和大图景的意识。历史上充斥着偶然的发现和突发灵感的实例,这些发现和思想正是结合了扩散思维和聚焦思维。

在许多情况下,灵感闪现在扩散思维期间,而进一步的具体工作则是在聚焦思维下完成的。

爱因斯坦在和朋友争论时弄清了相对论。然后,他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完善和澄清自己的理论以便发表,直到他去世。 斯蒂芬·金的许多书始于淋浴、开车或步行之后在笔记本或餐巾纸上写下的句子。 为了将这些想法转化为书籍,他坚持每天早上写作2000字。 杰克·凯鲁亚克经过了七年的旅行,在他的不同经历之间找到了线索,从而写成了《在路上》。爱迪生和萨尔瓦多·达利都利用不到一秒钟的微型午睡来促成灵感。 看一看任何伟人的记录,你会发现他们所有的活动中都有某种平衡,共同促进了聚焦和扩散这两种思维方式。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支持了我们需要这两种思维方式这种想法。 宙德利斯(Zedelius)和斯库勒(Schooler)在题为《内在经验的丰富性:白日梦的风格与创造过程之间的联系》(The Richness of Inner Experience: Relating Styles of Daydreaming to Creative Processes)的论文中写道:“研究支持了孤立的思维刺激因素有益创造力的假说。在专注于创造性问题时休息一下、做一些无关的事情,可以提升随后的创造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孵化’。” 在一个创造性测试中,被试者被要求用诸如砖头和回形针这些常见事物来写小说,有休息时间来做一些促进扩散思维的事情的被试者提出了更多的想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呢?

一种方法是高度集中地工作。当思维停滞、收益减少时,做一些有助于思想扩散的事情。 锻炼、走路、阅读、听音乐。 我们会自然地切入这种扩散状态——看看窗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或者去煮咖啡。问题是,这些有助扩散思维的活动会使我们感到懒惰和内疚。相反,我们经常选择社交媒体这些东西,不过这些东西使我们的思维中断了,却并没有让我们的思维真正扩散开来。

不论我们试图维持多久的集中状态,我们的大脑最终都会要求进入扩散模式。进入扩散模式意味着不再聚焦,需要做一些思维放松的身体活动。 这感觉像是在休息或浪费时间,但它是创造有价值之物的必要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