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表示,研发中的疫苗具有较高的抗体依赖增强(ADE)效应风险,潜在病毒突变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认为市场可能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复苏过于乐观。
花旗表示,建议在板块调整后挑选有潜力的股份,相信最差情况已反映在上半年业绩,下半年表现将随着分销渠道补货而有所改善,加上秋冬季节卫生事件有可能出现反弹,令市场再次关注医疗保健板块。该行首选互联网医疗企业阿里健康(00241) ,以及君实生物(01877) 、翰森制药(03692)和中国生物制药(01177)等在过往拥有良好业绩的制药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瑞银发表报告指出,中国生物制药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6%,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中国的医院就诊,该行预期就诊数目在今年下半年会有改善。
瑞银下调中国生物制药今年至2022年的收入预测2%至3%,以反映卫生事件造成的影响,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由8.8港元上调至11.5港元,反映该公司的药品线丰富,预计于今年至2022年将在每年推出20至30种药品,因此将其增长率预测由3%上调至4%。
该行表示,中国生物制药目前估值相当于明年和2022年预测市盈率分别42倍和37倍,低于恒瑞医药的57倍和47倍,并表示认为中国生物制药正加快推出药品,而市场并未反映其产品线的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汇丰研究发表报告表示,中国生物制药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至126亿元人民币,而经调整后溢利则同比增长5.2%至17.6亿元人民币,轻微低于该行的预测,主要因为是集中采购所带来的影响,而肿瘤科药物同比增长56.6%至4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该公司产品线丰富,加上有多元化的组合,认为生物类似物药品将在2021至2022年增长,但认为长远增长和竞争力将取决于研发平台整合和股权激励机制等,该公司目前估值仍然吸引,因此将目标价由11.4港元下调至11.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该行表示,乐观看待中国生物制药肿瘤科药物增长维持强劲趋势,认为生物类似物药品是主要的增长引擎。汇丰研究估计该公司下半年收入将温和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药带动,而集体采购带来的影响已于去年下半年起呈现。
该行指出,中国生物制药在手现金增长至170亿人民币,而债务则增长至147亿元人民币,认为该公司管理层正利用低息环境拓展潜在业务或并购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瑞信发表研究报告表示,中国生物制药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增长势头有所恢复,收入及净利润均有所增长,看好长期前景。
该行指出,中国生物制药次季肿瘤药物销售同比增长52.3%,而收入份额亦增长至31.6%,该行认为肿瘤学为药物行业中利润最高的业务,相信比重增加对该公司未来增长有正面作用。瑞信预期,在未来三年内中国生物制药将有许多新药获批及上市,预计创新药收入份额将从目前的约20%,提高到2024年的40%以上,确保公司拥有长期增长潜力,维持“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由8.8港元上调至11.5港元,但由于研发费用增加,将2021年的盈利预测下调7.1%。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小摩发表研究报告表示,中国生物制药将于8月28日公布今年上半年业绩,预期公司收入将同比增长7%至134亿元人民币,主要是受到肿瘤及呼吸道药物强劲增长所提振。预计盈利将同比增长14%至16亿元人民币,研发成本开支预计将会处于上升趋势。
小摩指出,内地公布第三轮药品集中采购结果,中生制药的9种候选药品中赢得了其中7种,平均降价幅度为76%。由于大多数中标药品为全新推出,目前销售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小摩认为此次药物集中采集对公司的整体影响是潜在利好,预期成功中标可使公司加快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可能节省相关销售和市场推广费用。
小摩目前维持中国生物制药股份“增持”评级,目标价9.2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野村发表研究报告称,预期中国生物制药今年上半年收入将达到持平至增长5%,主要是受到医院市场复苏、肺癌药“安罗替尼”的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以及去年和今年首次推出市场(FTM)的仿制药的销售行情继续走高所推动。
野村预计,内地即将开始的第三轮药品集中采购,这一消息对中生制药影响中性甚至产生利好,该公司目前有十二种药品囊括在第三轮全国药品菜鸡名单内,其中五种为去年及今年获新药简略申请(ANDA)批准的药物。估计集中采购将有效取代药品竞投,对公司未来股价影响为中性。
野村目前维持中生制药股份评级为“买入”,目标价由16.9港元降至11.6港元,以反映股份分派令流通股数增加50%的因素。野村又上调公司肺癌药“安罗替尼”明年至2023年销售预测分别至51亿、61亿及70亿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中金发表研究报告称,中生制药将于月底公布上半年业绩,预期收入将有单位数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中金指出,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及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等负面因素影响,公司首季肝炎、心血管药物及其他注射剂销售均受到影响,预期随着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得到控制,入院诊察人数将会逐渐恢复,而公司未来几个季度的销售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带量采购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渐缓解。
中金指出,截至8月5日,公司已获得20种新产品及适应症的申请批准,完成今年总体目标的67%,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内,每年有超过30种新型药物获批,加上公司与创新药公司及CRO企业的潜在合作,未来将有望进一步丰富研发生产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该行表示,中国生物制药稳步发展,虽然首季业绩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但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制药的股价已上涨了约30%。该行将其关键药物和管道更新至研究模型中,相信市场仍低估该股潜力。该行预计布地奈德(Budesonide)及沙美物罗(Salmeterol)2021年的总收入将分别达到15亿元人民币及14亿元人民币,并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主要催化剂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