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介绍,听云将会用本次融资应用于着眼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布局。在保证原有投入的基础上,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逐步加强和升级数据的采集、加工以及针对不同行业进行有效输出的能力,重点提升AIOps产品能力。
听云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应用性能管理的企业,2010年首次推出RTMP流媒体监测,2015年成为国内APM首家上市公司同年12月入选Gartner魔力象限,2019年入选Gartner AIOps领域推荐厂商推出新一代智能业务管理平台。2018-2020年再次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魔力象限。
目前,听云已将业务覆盖到政府、金融、运营商、互联网、航空、能源电力、工业制造、教育等各大行业。自2018年至今持续盈利。
APM近年来成为ITOM中成长最快的领域,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随着数据作为一种核心资产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商业社会进入APP经济时代,软件正在定义一切,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为各类软件应用保驾护航已经成为共性需求。
火热的市场需求同时在过去几年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在国内的APM赛道中,跑在前面的三家公司分别为OneAPM、云智慧和听云。这些公司的发展趋势都是从中小企业到大客户,从 APM 延伸到更加多元的方向。OneAPM在2014年1月完成A轮融资之后,同年9月再次获得7000万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2015年5月再次完成1.6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2016年8月,OneAPM正式宣布挂牌上市。而云智慧在2019年完成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后,在今年三月获D+轮2400万美元融资。
听云总裁赵宇辰认为:目前的IT运维还是人员密集型的劳动,未来的IT运维将以最大限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形式来确保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做到这一目标最好的出发点就是APM。
他提到,未来的技术发展会有三大趋势。第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IT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体现。第二,企业IT架构向云计算、虚拟化、国产化的方向迁移。在系统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多种IT环境并存的过渡期,出现多种IT环境并存的情形。而IT环境越复杂,听云APM产品的价值就会越大,因为它能很好的解决不同IT环境下不同监控工具相互割裂的现状。第三,企业未来数字化的监控和运营一定会朝着智能化(AIOps)的方向演进。听云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产品解决方案、海量全链路数据和源自硅谷的算法能力形成的产品矩阵将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书林认为:在消费和产业互联网同步发展的大趋势下,IT运维管理的复杂度和重要性与日俱增。听云通过出色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深度参与了客户业务以及IT的转型升级,并通过AIOps和业务运维等创新产品为客户创造持续的竞争力。我们看好中国ITOM行业在新阶段的发展和创新,更加看好听云以SaaS产品服务于中国广大客户的能力和机会。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中国企业和基础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数字智能化建设中管理环节是运维的智能化,听云作为智能运维的领军企业,一定能在这个大浪潮里面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自2017年成立以来,迪英加科技始终以深耕AI+病理为目标,凭借完全自主研发的AI算法建立核心竞争力,开发具有多模块的AI辅助诊断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包含病理云存储、病理信息管理、病理远程会诊/问诊等多项业务,全方位覆盖数字化,智能化病理科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致力于为业内人士提供智慧病理科的整套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包解决方案。至此,成立于2017年1月的迪英加科技已经通过天使轮、A轮、和B轮累计获得超过人民币2亿元的三轮次投资。迪英加科技投资机构包括中金资本,君联资本,IDG,将门创投,金阖资本,布朗什维克等知名投资机构。

(图片来源:迪英加科技)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书林表示:“中国肿瘤筛查和诊断市场需求巨大,而注册病理医生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19下半年迪英加在病理大会上率先发布了智能病理诊断产品,借助人工智能辅助病理医生阅片,极大提升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也有利于提高其普及率。我们非常看好杨林博士领导的整个迪英加管理团队,也很荣幸能够支持迪英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广大患者,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将门创投创始合伙人杜枫表示:“将门从天使轮投资迪英加,一路走来,迪英加从三个人的创始团队,成长成人工智能数字病理领域的龙头领军企业。作为精准医疗的支撑,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利用AI辅助病理诊断的市场潜力巨大。病理诊断是癌症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我国病理医生缺口高达90%,用AI技术协助病理医生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此外,君联资本此次作为老股东继续注资本赛道头部企业,也表示了对杭州迪英加科技做为数字病理/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位置的进一步认可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看好。
近年来,尽管各个领域的诊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临床上超七成的医疗诊断(如肿瘤,及多数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仍依赖传统的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担负了重要使命。
病理AI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字化的病理切片进行诊断,通过人工特征提取或自动特征提取的方法,将图像特征提取出来,并构建相应的检测分析算法对细胞进行分类和分级,以完成诊断任务。随着病理AI在临床实践中的持续推广,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病理科医生数量缺口的同时,更辅助病理医生完成病理诊断,提升诊断效率。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执业执照病理科医生约9600人,与国家卫健委所要求1~2名病理科医师/100张病床对应的近10万医师相比倒挂严重。由于病理诊断往往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最终诊断,病理科医生责任重大,并且工作繁重。据统计,一家三甲医院病理科每天产生待处理病理切片约2000张,病理科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脑力,依靠经验在显微镜下识别和判断病变组织,并粗略估算其细胞数量,和评估病人的癌症风险和等级等。
病理AI能自动检测数字切片中的病变区域并定量评估各项指标,帮助病理医生做出快速、准确、重复性高的病理诊断。目前,病理AI已经应用于乳腺癌、神经胶质瘤、前列腺癌、宫颈癌等疾病分析,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细胞核特征的检测、疾病良恶性诊断、癌症分级分型、染色分析以及早期筛查,血涂片,痰涂液,尿沉渣的检测分析等。
迪英加科技CEO杨林博士告诉动脉网,迪英加科技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满足病理科数字化建设需求的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内置的病理AI分析系统搭载了覆盖多种组织病理(免疫组化、H&E染色)、细胞病理、分子病理的近30个分析模块。是国内目前覆盖病种最齐全的数字病理公司。目前迪英加人工智能/数字病理产品种类的齐全性和通用性超过美国同行业对标公司PathAI和PaigeAI。
病理诊断的高度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极大增加了病理AI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难度,很少有科技公司会专注于这一垂直领域深耕产品开发。迪英加科技的两位创始人杨林博士和李康博士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海归跨学科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数字病理方向研究超过15年,研发团队成员超1/3拥有海外博士学位。2017年成立至今三年多来,迪英加科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使用AI技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病理科全套解决方案的公司。
据杨林博士介绍,迪英加科技结合临床实践需求,不断在各个专业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显微镜、各种款式扫描仪、病理诊断图像处理软件、病理科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软硬件产品在2019年陆续获批上市,并得到国内300多家三甲医院和专业第三方检测公司的认可。同时,迪英加科技正在积极探索申报病理AI诊断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杨林博士推测,未来1-2年内国内将有第三类病理AI诊断医疗器械产品获批。

(图片来源:迪英加科技)
依托丰富的辅助诊断模块和强大病理AI技术开发能力,迪英加科技与多家全球知名药企、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和通过FDA 认证的世界数字病理顶级品牌全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家大型公司和医院目前都在使用迪英加科技的各种数字化,智能化的病理AI产品。
尽管经济形势和融资环境整体严峻,迪英加本轮次仍旧以超预期认购获得本轮次(B轮)过亿元投资。本轮融资后,迪英加将继续深挖病理行业痛点,始终秉承全新全意为病理人服务的宗旨,努力优化产品,促进行业发展,为病理医生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夯实公司在数字病理/人工智能方向的产品矩阵和相关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