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个设置的入口在丰巢App上暂时没找到其他入口,我们先去下载安装丰巢App,我们提供了该软件的下载。

2、大家看准点别下成快递员用的那个,然后呢我们去登录下丰巢App,用微信登录赶脚快一点

3、登录成成功后我们点一下我的进入到个人面板

4、然后呢点一下保管设置进入到设置面板

5、接下来呢我们去保管设置里找一下适合我们的保管方案,这里也可以同意同事勾选电话确认,拉到最下边选择不同意保管

6、设置成功后就不用害怕快递员偷懒啦,注意要保存设置哦

以上就是丰巢快递柜设置不接受暂存让快递员上门派件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当时,丰巢决定向收件人收取快递柜超时保管费,“超12小时取快递,将每小时收取0.5元,3元封顶”。
这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和反对。
当时,代表业主发声的小区们迅速做出了反应:消息一出,杭州东新园、上海中环花苑等数十个小区宣布了抵制,他们表示丰巢擅自改变之前免费保管的承诺,将停用丰巢电子柜。
5月19日,上海首个停用丰巢快递柜的小区中环花苑通知称,在小区开设快递驿站,5月20日起试运行,每天7:00—21:00开放,不限时间免费代管,专人看管,寄存的快递件分楼栋放置在相对应的货架上。
与此同时,也许是反对的声音太大,5月15日,丰巢致歉,并且调整了服务条款:免费保管时长由原本的12小时延长到18小时,超时之后的每12小时收费0.5元,依然是3元封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六周日都不再计费。
这场风波似乎随着时间,逐渐告一段落。
然而,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并未结束。
上海首当其冲,直接把智能取物柜纳入了对开发商的“考核标准”。
在本月发布的上海新基建“35条”中,提出“未来三年内上海要新增1.5万台以上智能取物柜”。
对于新建住宅和楼宇,上海将研究制定住宅小区及商务楼宇智能配送设施规划建设导则,修订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区)配套建设管理导则,将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范围。
对于存量住宅,则将结合推进住宅小区智能配送设施改造和建设等。
小小的智能取物柜,正成为住宅开发商考量的新标配。
目前,上海已建设了近3万组智能快递柜,市场化企业是绝对主力,仅丰巢就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
去智能快递柜拿快件,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疫情期间的无接触配送需求,也加速了这一行业发展。
但是,与之前共享单车等生意一样,智能快递柜的设立和运营虽然属于市场行为,但因为其占据了一定公共资源,面对的是广大消费者,所以具有一定公共属性。
有专家指出,智能快递柜像充电桩一样被定义为公共基础设施,这就从一个单纯的市场问题,转为政府参与的公共服务问题。
换言之,快递柜可以从一个自由市场转变为政府规范的市场,和水电气以及出租车行业一样。
丰巢的规则修改之所以会出现争议并且难以解决,一是因为它在设立之初,向许多物业承诺了“不向业主收费”,现在临时变卦,二是因为没有规则可以束缚它。
所以,设立准入标准,迫在眉睫。
当然,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表示,“不止是企业,未来小区和楼宇也可以自筹资金,建设智能柜,我们也在积极呼吁相应的资金补贴。有一点不会变,市场仍然是智能取物柜的建设主体。”
“刺儿头”上海中环花苑小区无疑就是小区自建快递柜的代表。
不过,不管是从成本还是管理难度上考虑,都不免让人担忧。
自建快递架,物业要派人力去管理,快递驿站的工作可没有那么轻松,分快件很累。
也有网友提醒:“需要注意快递滞留问题。必然会有住户因各种原因没拿快递,长期来看会导致快递滞留,快递货架不够,房间摆放无序。滞留快递需人工通知和整理,增加工作量和电话成本。”
还有人表示担忧,人力够吗?房租成本、设备成本谁来承担?

也有网友反问:物业免费代收快递天经地义。还有人表示:物业是否代收要看合同。
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支持。业主自主选择,业委会提供必要的便利,合理、合情、合法、合规。
对于网友担忧的问题,中环花苑业委会也给出了解答:
“目前配备一个人,由保安总公司鼎力支持赞助。房屋为政府配套用房目前不产生成本。设备都是现成的。试运营一段时期后可能会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末端物流平台来运营维护,前提是消费者取件免费。”
其实中环花苑的做法并不新鲜。疫情期间,快递员无法进入小区投递,上海很多小区采购了置物架。
不过,根据老王的亲身经历,这些置物架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快递,不够“智能”,还有改进的空间。
中环花苑的“暖心”做法,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所以,未来对于智能取物柜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小区,可规划将信报箱改为智能取物柜,竣工后由邮政管理部门组织专项验收。邮政管理部门可以联合房管部门,制定智能柜的设置改造标准。
“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磋商,希望尽快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据上海市邮政管理局介绍,未来的规划标准可能将根据居住套数,来“统筹”设置柜子的数量、面积以及格口,并按实际条件划分室内和室外的情况。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也建议,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及商务楼宇,需要能提供智能投递设施服务用房。
建成小区提供服务用房有困难的,建议在室外合理提供布设智能投递设施的服务场地。
在老王看来,快递柜争论虽然已经淡去,但总归是一个“隐藏的暗雷”,要想解决最底层的矛盾,规则的制定十分关键,而上海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走在了市场的前列,值得表扬。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新旧力量轮番出场,格局不断被搅动。
谈及物流,大众最先联想到的必然是快递。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2019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这是个仍在逐年增长的庞大市场,而“通达系”、顺丰、京东物流是承载起海量快递的主要力量。
不过,若是要问谁才是物流行业的关键玩家,“通达系”背后的菜鸟网络是排名更加靠前的角色,即使它本身并不送快递。
和“通达系”、顺丰、京东物流等不同,菜鸟网络的商业模式独树一帜,加上其业务较庞杂,因此虽然问世已有七年,外界对其认识依然比较模糊。
不过,由于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中的关键角色,其一举一动均会因阿里巴巴的巨头地位而放大,牵扯着物流、电商、本地生活等多个关键领域。
换句话说,由于背靠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行业里举足轻重的角色。
菜鸟网络成立的出发点是解决物流行业的效率问题,在其成立前的几年,电商发展蓬勃,但物流行业的投递能力却不尽人意,爆仓情况时有发生。
物流体验不佳,以电商业务为基本盘的阿里巴巴很烦恼,最开始的时候,阿里巴巴也曾试水自己做物流,但由于投入产出比不佳,最后还是回到了其擅长的平台打法。
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牵头,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和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共同组建了菜鸟网络,当时菜鸟网络的股权结构中,天猫投资21.5亿,占股43%;通达系和顺丰各出资5000万,占股1%。
对于物流效率问题,菜鸟网络的解决思路是建起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平台,将物流行业的数据标准进行统一,通过菜鸟网络的数据技术为快递公司降本提效。用现在流行的概念讲,菜鸟网络是快递公司的技术中台。
想法新颖,愿景美好,但菜鸟网络的计划在推行的时候并不容易。对于被拉到一块的快递公司来说,最令他们担忧的是菜鸟网络会不会抢生意,自己会不会沦为阿里系的简单运力。
猜忌情绪在2014年尤为突出,当时菜鸟网络推出了标准化的公共电子面单平台,但“通达系”没有多少参与的热情,理由很简单:快递面单是指快递行业在运送货物的过程中用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产品重量、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快递公司需要面单来管理公司经营,用别人的面单系统无异于把“半条命”交出去。
为了解除疑虑,时任菜鸟COO的童文红向“通达系”表示,菜鸟网络保证只提供产品工具,单号还是由快递公司发。最终,菜鸟网络的电子面单系统获得推行,包裹实现数字化,原本相互隔离的数据得以打通,行业效率提高。
不过,菜鸟网络的意图远不止在“天上”实现快递的数字化。
2015年5月,菜鸟网络提出快递、仓配、跨境、农村和驿站五大战略,这意味着菜鸟网络从利用数据能力协同快递公司,升级为深入到物流各链路和区域市场中;到了2019年,菜鸟网络公布了“一横两纵”战略,“一横”指的是用数字化穿透行业全链条;“两纵”分别是匹配新零售端到端的供应链能力、打造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
可以看到,菜鸟网络的布局不断扩大,从快递扩张到了物流全链路,从国内拓展至全球,而这很可能是菜鸟网络诞生之初就有的思路。
自从2013年问世后,菜鸟网络在全国大量圈地,质疑声随之而来,外界指责阿里巴巴是借物流之名,行拿地升值之实,彼时还有官员批评菜鸟网络“走歪路”,阿里巴巴方面的回应是,菜鸟无法解决把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在云端的难题,仓储体系是支撑智能骨干网的“下半身”,“实在缺不了。”
如今回头看,菜鸟网络确实不是想做地产生意,质疑声的出现更像是外界没有意识到到菜鸟网络的宏大意图,只将其视为快递公司的数据服务商。
截至今年4月,菜鸟网络的仓储资源覆盖全国72个城市,总面积达619万平方米,仅次于京东和苏宁。如今,菜鸟网络的仓储体系加上其在即时配、落地配领域的布局,共同为生鲜、快消、电器等行业商家提供仓配解决方案。
相较菜鸟网络的“技术中台”形象,即时配和落地配业务更像是菜鸟网络的“小前台”,为后者提供更高的灵活性,代表品牌是蜂鸟配送和丹鸟,两者都与阿里巴巴和菜鸟网络的投资并购动作有关。
蜂鸟配送是由饿了么的外卖运力转化而来,后者在2018年被阿里巴巴收购;丹鸟则由菜鸟网络此前成立的“新零售配送联盟”孵化而来,蜂鸟配送和丹鸟在时效和配送能力上占优,共同为末端物流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以丹鸟为例,除了能帮生鲜商家提供准时配送,去年“双十一”,丹鸟站点还被当作预售商品的前置仓使用,与快递公司形成协同效应,大幅缩短了派件距离。
不难看出,菜鸟网络作为平台的同时,也在亲自下场补齐短板,意图进一步提高物流体验。
从前端分拣运输,到末端配送,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全球布局,菜鸟网络早已不只是协同快递公司的数据中心,而是延伸到了物流全链路和毛细血管的庞然大物,不再是简单的服务者标签能够概括。
对于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来说,如何与无处不在的菜鸟网络相处,是所有人都不得不处理的问题。
关于菜鸟网络“霸权”的质疑,自其问世就相伴而生,并在菜鸟网络壮大的过程中愈演愈烈。尽管菜鸟网络表示自己不会做物流,并不断强调平台要做的是和企业共存,没有一统江湖的意思,但外界始终不太信服。
对于站队菜鸟网络的“通达系”来说,菜鸟网络已经成为其开展业务的必选项。早年间,“通达系”就因为包裹大部分来自淘系电商平台而形成了对阿里巴巴的依赖。如今,“通达系”的业务环节更是处处都要牵扯到菜鸟网络:
菜鸟网络对“通达系”快递公司的赋能毋庸置疑,但“通达系”的业务也因此和菜鸟网络深度绑定,从而越来越离不开后者。相对应的,菜鸟网络在关系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和灵活的利润空间,这种不对等很难不遭到外界质疑。
马化腾曾经阐述过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赋能思路区别,他表示:
“我知道马云也提赋能,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下我们的不同。赋能者,最终格局是要看被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如果以后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态里,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了,利润也掌握在别人的手上,什么时候把你的利润拿过来就是一句话。所以腾讯推的是去中心化的赋能,我们不会让你来我这租柜台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这个房子,建完以后就是你的,你的粉丝、你的客户以后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涨价,这就是去中心化。”
马化腾没有明说,但他的潜台词不难理解:与腾讯相比,阿里巴巴的赋能更偏中心化,会挤占合作方的渠道和利润。在这一点上,刘强东说的就直白多了,菜鸟网络的合作伙伴被他嘲讽为“高度依赖于平台的搬砖头、打酱油者”,利润微薄,因为物流公司不独立“注定没有好下场”。

一直保持独立姿态的顺丰显然清楚和菜鸟网络绑定的风险,但随着菜鸟网络的壮大,顺丰自成一派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通达系”和顺丰都是物流领域的玩家,但由于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中的重要角色,其带来的影响不局限于物流行业,对电商行业一样冲击巨大。
凭借自建物流体系带来的优良履约体验,京东在电商领域确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基于菜鸟网络的淘系快递履约速度和体验也在提升,这意味着在竞争中,京东相比淘宝天猫的物流吸引力存在被稀释的风险。
对于仍在高速成长的电商新秀拼多多来说,发力物流是必经之路,但自建物流成本巨大,“通达系”又站队阿里巴巴,与之合作存在竞争上的不确定性。随着菜鸟网络布局不断扩大, 拼多多想要在物流领域绕开的成本也会变高。
可以发现,菜鸟网络看似不送货,实际上深入了物流和电商行业的竞争中,其通过数字化能力协同行业玩家,实现“通达系”和自己的深度绑定,物流公司想保持独立性变得愈发困难。对于淘宝天猫来说,菜鸟网络犹如平台的护城河,进可侵蚀对手优势(京东),退可保证新玩家布局物流难度增大(拼多多)。
阿里巴巴显然清楚菜鸟网络之于集团的价值,2017年9月和去年11月,阿里巴巴对菜鸟两次增资,持股比例从47%增至51%再到63%,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菜鸟网络在数年的布局后,逐渐有了“收网”的迹象。
和自建物流的京东不同,菜鸟网络更倾向用资本运作来整合物流资源。
目前,阿里巴巴对“四通一达”均已实现入股,除了韵达,阿里巴巴在百世、申通、圆通、中通的股东位置从第一到第三不等。阿里巴巴加码投资快递企业意图明显:增强对快递企业的控制力,同时把控物流资源,抵御电商同行的竞争。
除了快递企业,阿里巴巴还在落地配、即时配送、智能仓储、大件物流、干线运输、智能快递柜、跨境物流等领域广泛投资,并在“撒网”后收束相关力量为菜鸟网络服务,丹鸟的孵化便是实例。
值得注意的是,据「资本侦探」观察,北京部分小区里的“妈妈驿站”近期已逐渐改为“菜鸟驿站”——除了名字发生变化,普通用户对此几无感知。据驿站工作人员介绍,从“妈妈驿站”到“菜鸟驿站”,除了店内使用的系统,其他没有变化。
妈妈驿站是圆通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方案,思路和菜鸟驿站类似。品牌转变透露出的信号是,菜鸟网络或正收编快递公司力量,将其转化为自有布局。
不难感知到,菜鸟网络并非单纯的协同角色,其布局背后都有着符合阿里巴巴体系利益的指向,在纵横捭阖后,菜鸟网络坐拥了大量物流资源,但如何把这些资源最大程度地应用于增长和竞争,十分考验菜鸟网络接下来的策略。
菜鸟网络的优势在于不用自己干苦活累活,还能掌握行业效率提升的核心。比起“通达系”苦哈哈打价格战,赚微薄的利润,菜鸟网络赚钱要轻松许多,充分诠释了阿里巴巴的平台思维。
不过,取巧的路径也会伴随代价。菜鸟网络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对合作伙伴的控制力不足,即使能在大面上提升效率,但履约的细节问题依然不好解决,这也是菜鸟网络为什么要在末端孵化出丹鸟的原因之一。
更为关键的是,“通达系”之间本质上是对手,跟菜鸟网络合作不意味着会搁置竞争。
尽管菜鸟网络呼吁“通达系”要更多专注于能力和体验升级,不要单纯靠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但近年发生在义乌的快递价格战依然惨烈。想让在一线火拼的“通达系”为了菜鸟网络的愿景同心协力,难度着实不小。
此外,“通达系”成员也不是都全心全意认菜鸟网络这个“大哥”。
从公开消息看,韵达是直到今年才让阿里巴巴正式入股,且股权比例仅2%。近期,韵达战略投资德邦被广泛认为是其不愿归附菜鸟系,试图联手德邦开辟独立发展之路。
对于韵达以外的快递公司来说,站队菜鸟网络多少有被动因素。虽然凭借菜鸟网络的赋能能够提高效率,但利润空间也不可避免会被挤占,存在沦为淘系平台管道的风险。如何平衡“通达系”之间的关系、平台与快递公司的关系,是菜鸟网络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
和对手相比,菜鸟网络选了一条相对取巧的路,但要实现壁垒的加固,在平衡各方关系,进一步深化平台思维的同时,该啃的硬骨头还是得啃。
越飞越高的菜鸟,牵动着越来越多的利益关联方,京东、拼多多、顺丰等头部玩家对其虎视眈眈。如何延续平台模式优势、同时提高物流体验,不仅关系到菜鸟网络自身,对淘宝和天猫,以及阿里巴巴的整体新零售布局均意义重大。
而在菜鸟不断向前的过程中,本已激烈的物流行业,又迎来了更大变局。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友情提示:快递以送上门交到用户手中为主,若家中无人接受,丰巢快递柜的优势是24小时可取件,而小区的快递驿站晚上21点关门。丰巢快递柜适合确定18小时可取出,且距离东门、北门较近楼栋的住户使用。请各位业主在接到快递员确认电话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5月15日,兰州的马女士向蜗牛派小编反映称,她所在小区的中邮速递易快递柜仅能免费寄存包裹半个小时,超时即收费0.5元,之后每超12小时收取费用1元,导致小区住户取快递常常要支付超时费用。
对此,中邮速递易兰州区域一名负责人表示,该小区免费存管快递的时间确实为0.5小时,是因为小区位置有限,放置的快递柜仅有36格,使用率高的情况下,免费保管时间就会变短。“速递易的免费存管时间是根据使用率来制定的,每个小区都不一样。”
马女士所在的小区为兰州金河家园小区,她介绍称,2016年的中邮速递易入驻了小区,最开始收件人免费试用,在2017年开始实施超时收费制度,快递免费保管时间为0.5小时,超时未取件就要支付0.5元代存服务费,之后每超时12个小时收取1元。
“我们平时要上班,根本就可能立刻下去取快递,每次取件都至少要支付五毛钱。”马女士说,在没有快递柜的时候,如果家里没人,小区门口的店铺会免费寄存快递,但有了快递柜以后,快递员在派件时常常会未经收件人允许就放入快递箱,导致业主们常常要被迫支付超时费用,“我付过钱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
5月15日,蜗牛派小编联系了中邮速递柜兰州区域一名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金河家园小区免费存管快递的时间确实为0.5小时,因为快递柜使用率较高,“这个小区场地有限,我们的快递柜装的很少,只有36格,一开始我们免费的,但发现使用率较高,后来就调整了免费保管时间”。
他介绍称,目前中邮速递易快递柜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每个区域都不同,主要是根据当地快递柜的使用率来调整。“我们每次确定收费标准后都会在小区快递柜上贴文件公示,并向小区物业报备,通知到业主。”
对于费用公示,马女士表示自己从未看到过。同日,金河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也表示,中邮速递易在实行收费制的时候没有和物业沟通过。
据蜗牛派了解,中邮速递易快递柜推出于2012年9月,是快递柜行业最早进入者之一,2016年开始进行超时收费,曾多次因收费标准不统一而引发争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