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专注于四类电脑产品,苹果公司才得到了救赎。乔布斯认为:“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等重要,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亦是如此。”
除了有禅师入定一般的专注能力,乔布斯还有去繁就简的敏锐直觉。“至简归于至繁(simplicity is the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出自于苹果公司的第一本宣传手册。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对比一下苹果公司的软件和微软公司(Microsoft)的办公软件Word就明白了,后者不仅愈发难看、杂乱无章,导航功能区缺乏直觉式的设计,某些功能也会让用户产生困扰。不难发现,苹果公司对简单的追求是值得称赞的。
上世纪70年代末,乔布斯出席了一场由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组织的设计会议,举办地点位于一所包豪斯风格(Bauhaus style)的高校。该建筑学派鼓励采用简洁的线条和实用的功能,摒弃冗余的装饰和干扰,他在设计上对简单的追求由此得到了升华。在一次对施乐公司(Xerox)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访问过程中,他发现了图形用户界面(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设计图纸和鼠标,随后便着手改善这一设计,让其变得更为人性化和简单。在乔布斯团队的优化下,用户可以在虚拟桌面上拖放文件和文件夹。
乔布斯深谙实现简单的最佳办法,即确保硬件、软件和外设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有机整体。苹果公司的生态系统——例如将iPod通过iTunes软件连接到Mac电脑上——除了让设备变得更简单、流畅,还缩小了故障率。更复杂的任务,比如创建新歌单,可以交给电脑来完成,如此一来便能减少iPod的功能和按键。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在用户体验方面至始至终坚持亲力亲为——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不多。
一家创新企业不仅要能首创一些新颖的想法,还要在意识到落后的时候,迎头赶上。乔布斯最初在制造iMac时,便遇上了这个问题。他专注于加强计算机在管理用户照片和视频方面的能力,但忽视了处理音乐的手段。个人电脑用户已经开始下载、互换音乐,并将其复制和刻录在光盘上,而iMac的吸入式光驱却不能刻录光盘。他表示:“我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我想我们落后了。”
然而,乔布斯翻身的办法不只是升级iMac的光驱,他决定打造一个足以变革音乐产业的集合系统。该系统是iTunes、iTunes Store和iPod相结合的产物,用户能够购买、分享、管理、储存和播放音乐,这是任何设备都无法比拟的。iPod大获成功后,他没有沾沾自喜,满足于此,而是开始未雨绸缪,考虑未知的威胁。其中之一便是,手机生产商可能会在设备中加入音乐播放器。于是,他创造了iPhone,主动让出iPod的销量。他表示:“如果我们不忍疼割爱,其它厂商也会充当刽子手的角色。”
上世纪80年代末,乔布斯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发初代Macintosh,他给出了明确指示:将其做得“好到令人发指”。他从不考虑利益最大化和成本交替损益,要求团队领导:“不要担心价格,只要提升它的性能就好。”他第一次带队团建时,就在白板上写下“决不妥协”四个大字。最终,制作完成的产品成本过高,乔布斯也因此被逐出公司。但用他的话来说,Macintosh“在宇宙中留下了烙印”,因其加速了家庭电脑的变革。长远来看,他最终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专注于创造伟大的产品,利润自然紧随其后。
乔布斯第一次带领Macintosh团队培训时,其中一名成员询问是否需要做一些市场调研,从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乔布斯回答道:“不用,因为在我们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前,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还引用了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名言:“如果我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答案会是一匹更快的马。”深度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不断询问消费者想要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需要直觉和本能,去挖掘尚未形成的需求。
乔布斯拥有一项声名远扬(臭名昭著)的能力,便是推动他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同事将其戏称为“现实扭曲立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这个词出自于电影《星际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的“兽笼”(The Menagerie)这一集中,意指外星人通过纯粹的精神力量创造出了足以乱真的平行世界。
某天,乔布斯走进了Macintosh操作系统工程师拉里·肯扬(Larry Kenyon)的办公室,向他抱怨开机时间过长的问题。肯扬开始解释为何缩短开机时间是不可能的,但乔布斯直接打断了他,反问道:“如果足以拯救生命,你能将开机时间缩短10秒吗?”肯扬承认有可能,于是乔布斯走到白板前,向他展示:如果有500万人正在使用Mac,每天都得多花10秒的开机时间,一年就相当于300万小时左右——等同于至少100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短短数周后,肯扬将开机时间缩短了28秒。
1979年,乔布斯的早期导师麦克·马库拉(Mike Markkula)给他留下了一则备忘录,竭力主张三大原则。前两个是“移情(empathy)”和“专注(focus)”,最后一个“归因(impute)”听上去有些奇怪,却成为了乔布斯的关键信条之一。他很清楚,人们对一个产品或公司的看法,往往取决于它被呈现或包装的方式。他表示:“麦克让我明白了人们会依据封面来判断书籍好坏的道理。”1984年,乔布斯正在准备Macintosh的配送环节,一时难以决定包装盒的颜色和设计。最终,他花费时间亲自设计和改进了iPod和iPhone首饰盒般精致的包装,并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专利名单当中。
几乎在每一款苹果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乔布斯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按下暂停键”,然后重新回到画板前,因为他觉得不够完美。在设计iPhone时亦是如此,原始设计是将玻璃制屏幕嵌入铝制外壳。然而,在某个周一的早晨,乔布斯拜访了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告诉他:“我昨晚一宿没睡,因为我不喜欢这种设计。”尽管十分沮丧,伊夫马上意识到乔布斯是对的。
乔布斯告知伊夫的团队:“伙计们,我知道你们过去9个月废寝忘食,在这个设计上呕心沥血,但我们得做些改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日以继夜地工作。如果你们觉得有必要的话,我可以给每个人发一把枪,直接把我们几个给毙了。”整个团队毫无反对意见,达成了一致。乔布斯回忆道:“那是我在苹果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时刻之一。”乔布斯和伊夫在即将完成iPad的最后阶段,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乔布斯缺乏耐心,性情急躁,对身边的人十分强硬,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这种对待他人的方式虽然不值得推崇,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热衷于完美,只想同最优秀的人共事。他认为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庸才泛滥(the bozo explosion)”的情况,如果管理层过于客气,才能低下的人便会满足于自己的舒适圈。他认为:“我不是一个随意践踏他人尊严的人,但事情出现了差错,我便会当面指出,实事求是是我的职责所在。”
也许因为太过清楚数字时代可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乔布斯对面对面交流的作用深信不疑。他表示:“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倾向于认为通过电子邮件和iChat就能交流观点,这种想法十分愚蠢,创意源自于即时即兴的会面和漫无边际的讨论。你路上遇到了某个人,询问对方最近在忙些什么,然后你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哇哦”的反应,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乔布斯不仅注重全局,也在意细节。有些CEO擅长构建远景,有些管理者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而乔布斯两者兼具。时代华纳(Time Warner)CEO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认为,乔布斯具备很多特质,其中之一便是拥有实现宏图伟略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不会忽略设计中的任何细节。2000年,他提出了一个远大的战略,要将个人电脑变为管理用户音乐、视频和照片等内容的“数字中心”,随后创造出了iPod和iPad,引领苹果公司进军个人设备产业。
乔布斯表示:“我从小就觉得自己颇具人文情怀,但我也很喜欢电子设备。”
乔布斯结合了人文和科学,创意和科技,艺术和工程。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伟大的工程师(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比尔·盖茨),也有十分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但没有谁能够像乔布斯一样让诗歌和处理器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像他一样拥有敏锐的商业直觉。在过去十年的几乎每一场产品发布会,乔布斯都会用一张标志着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图片作为最后一张幻灯片。
科技能够成为人类的朋友,这是乔布斯秉承的基本理念。他被打上了众多标签:嬉皮士、反叛者、精神世界的追求者、电话飞客和电子爱好者。1971年,乔布斯对人生的终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还只是个高中生。随后他带着这份思考步入了大学校园,带入了辍学后居住过的苹果农社。乔布斯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着“饥渴和愚蠢”的态度,确保他的个性当中有商业、技术的一面,但作为一个爱好人文艺术、吸食*药、追求顿悟的叛逆分子,他也有嬉皮、绝不墨守成规的一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障人士已经可以使用手机,订外卖、打车、网购等,完成以前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目前手机厂商和第三方 app,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做的如何?视障朋友们有哪些需求还未被满足?未来希望厂商如何去做?
凤凰网科技凰家评测栏目组历时 33 天,跟踪采访了 13 位视障朋友,评测了 7 大品牌手机和 31 款常用 app,揭开手机设备及 app 无障碍支持现状。
我们从商店买来手机以后,视障者可以独立的打开语音软件,进行从开机、引导到进入系统,这个过程视障者必须能独立的完成。其次,手机的其他功能包括通信方面、第三方的软件的安装、使用,这些也都能完全独立操作。
简单说,所见即所得,屏幕上面所显示的有提示意义的东西,你通过视觉信息传导出来的东西,视障者通过辅助软件也要能同步的接收到,能操作得到,这样才是一部完美的手机,满足了明眼人操作,也满足了视障者的操作。
针对以上机型,我们邀请到视障朋友进行了近 10 天的使用体验 ,从手机本身和第三方 app 方面进行测试,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使用反馈。
在手机层面我们选取了最常用的功能,比如是否具有屏幕阅读器、是否具有无障碍开机引导、能否正常接打电话等等,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进行分数权重的分配。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图:
01 是否具体屏幕阅读器
02 是否具有无障碍开机引导
内置屏幕阅读器只是第一步, 如果开机设置页面可以通过手势或者按键,快捷启动屏幕阅读功能,盲人朋友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部新手机的初始设置。 在众多机型中: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锤子都可以快速进入无障碍模式,OPPO、 vivo 不具有无障碍开机引导。
单项得分如下图:
03 解锁方式使用是否顺畅
04 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日常通信
05 自带 app 能否正常使用
06 应用安装是否方便
07 拍照
08 总结
2010 年人口普查以及残障人士抽样调查显示,当时我国视力残障人数就有 1263 万,也许你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这些人,但他们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群里,我们身边每 130 人中就有一位盲人朋友。
根据 IDC 2018 年第三季度出货量数据统计,vivo 与 OPPO 在国内手机销量分别占据亚军、季军的位置。两者分别均占据 20% 以上市场份额合计超过 42%,可以说代表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我们这次的无障碍综合评测中,Ov 手机的表现却排名垫底。OPPO 缺乏开机无障碍引导,vivo 甚至直接阉割掉 TalkBack 功能,令人匪夷所思。
诚然在商业世界,手机厂商们追求工业设计或者性能提升。但是真正的科技产品创新,应该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当然也要包括那些残障人士。如果一家手机厂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将所有人包括残障用户的需求考虑在内,那么这家公司在产品态度甚至企业文化上也是缺失的。
在和这几位盲人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手机对于他们的重要性,远远超出我们之前的认知。
手机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视障人来说,我觉得真是叫雪中送炭 ,如果没有这个手机,即使一个视障者站在路边打车,出租车停在他面前,他都不一定能知道他在哪。手机在很多细节上提升了视障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让我们做到了很多过去可能做不到的事。
01 社交软件
我们选择坚果 Pro 2S 体验三款主流社交 app:QQ、微信作为腾讯系产品,做过无障碍优化,标签基本可读,视障朋友熟悉布局后可以进行各项操作。但仍存在一些影响使用的小 Bug,比如:
1、微信没有像 QQ 一样针对图片的文字识别功能,当视障朋友看到一张图片,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时候,他们是手足无措,没有办法去进行确认
2、微信在拍照或者拍小视频的时候没有提示音,所以视障朋友也完全不清楚是否已经真正地把照片拍下来了
3、在微信公众号留言的时候,点击留言链接无法发送,需要把读屏关掉才能点击
4、将自己的消息发送之后,再进行撤回,撤回消息的编辑功能无法用读屏点击。
QQ 虽然支持了针对图片的文字识别功能,但并没有覆盖全部场景,比如在群文件找到一张图片时,点击菜单是无法提取图中文字的。以及存在焦点和读屏朗读内容不一致的问题。
而微博问题更多,升级版本后,最底部的导航栏无法读屏 ,在设置按钮复选框或单选按钮点击之后,屏幕上已选中,但读屏反馈仍然是未选中。并且微博也不支持针对图片的文字识别功能,大量的图片均是不读或者未加标签。
在 OCR 方面,微信朋友圈能读出来是图片,QQ 空间动态可以读出图片数量和文字,微博图片全部是未加标签。
总体来看,三款软件都属于基本可用,但仍需要继续优化的状态。
美团外卖在它的购物车界面全选是一个 TextView 文本控件,之后点这个文本控件完全没有效果。必须点文本控件之前的一个按钮,这样才能够全选购物车中的商品。这样的话,当视障朋友第一次操作,或者是对这个手机操作不熟悉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办法知道如何才能全选。
大众点评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它是一个内嵌的 H5 页面,所以它有更多的空焦点,有的时候会连读,多个控键会连在一起,不是非常容易读得明白,并且他的点评是完全无法朗读的,完全没有焦点。
整体来看三款外卖软件也是基本可用的状态,但上边的细节还需要继续优化。
03 购物软件
我们选择 OPPO R17 体验五款主流购物 app:包括手机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 他们有一些共有的问题比如未加标签,如果不加标签无法读屏,视障朋友则不知道这项按钮代表什么内容。 另外,在编辑框和支付页面、退货页面等,很多需要双击长按的复杂操作,影响操作效率。
购物软件存在大量读屏功能,淘宝自己做了优化,可以非常好的支持 OCR 功能,淘宝会自动给识别出来,例如说商品的尺码,M 码,衣长是多少,袖长、肩宽、胸围等等。其他的这几款购物软件,它一概没有 OCR 识别功能。
天猫是这几款里面使用体验最差的一款,主页翻译的很混乱, 有很多的未加标签提示,然后有很多冗长的体图片提示。如果开启了 TalkBack,在划动浏览的时候经常会卡顿。
购物类软件体验下来只有手机淘宝比较好,其他应用未加标签过多。
04 出行软件
比如当选择地铁线路图的时候,如果你在不开启读屏的情况下,它是可以点击某一站点然后看到它的站点的信息,包括的首班车、末班车的。但是开启读屏的时候,它可能是将整个图定位整个一个大的交点,所以有没有办法通过这个图上来选择这个站点来查看相关信息。
05 新闻资讯软件
我们选择 OPPO R17 体验五款主流新闻咨询类 app:包括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和凤凰新闻。
这些新闻客户端,除腾讯新闻之外,都有一个通病: 在图文形式的正文中,软件给读屏软件的参数不是图片,而是一些乱码,会造成看新闻的干扰。 现在很多新闻也会穿插一些视频,但视频播放时使用无障碍软件,没办法进行进度的调整,前进、后退或者暂停。
这些新闻类 app 属于基本可用的状态,浏览新闻标题、浏览正文都可读。但管理新闻分类的界面交互并不友好,并且在评论、分享等一些按钮上,很多未加标签。
06 视频软件
据了解, 国外一些视频网站是提供了较好的无障碍优化的,用户可用进行视频播放的进度调节等操作。 或者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验证方式选择,比如语音、短信等形式。
07 支付软件
我们选择 vivo X23 体验两款主流支付 app,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款软件基本都可以正常使用,但视障朋友在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时候, 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交话费的时候,手机号码输入框是打不开的,怎么点击都点击不开,没有办法修改手机号码。
08 音乐播放软件
我们选择华为 Mate 20 Pro 体验四款音乐 app:包含 QQ 音乐、网易音乐、喜马拉雅和蜻蜓 FM。 普遍问题依然是未加标签比较多,在操作起来会造成困扰:
QQ 音乐基本上在搜索歌曲、浏览排行榜、分类、推荐、识别歌曲都是能操作的。软件设置各方面,也都是好用的,播放界面也算是比较清晰,对于视障朋友比较友好;网易云音乐有一些不足:某些标签是未命名的,还有一些主题是先读名字再去读焦点,焦点是没有名字的,比较麻烦一些;喜马拉雅基本上也可用,搜索东西、搜索音频都是可以的,但也是标题和链接是分开的,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一些,好处在于播放界面和分享界面还是比较简单,好操作一些。
09 总结
综合以上体验,我们认为在 8 大类 app 中综合体验比较好的 app 有:QQ、淘宝、百度地图、微信支付、饿了么、腾讯新闻、B 站、QQ 音乐。 这几款 app 相对好用,但仍有优化空间。
而手机天猫、易通行等 app 直接影响到视障朋友的日常使用。 尤其是公共出行软件易通行,作为公共服务属性的 app 都没能做好无障碍优化,实在是令人失望。
需要说明的是:在体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个细节,同一个 app,针对安卓和 ios 系统的优化是不同的,比如微信拍摄图片和小视频在安卓手机上是没有详细提示甚至有未加标签,但在苹果手机中就没有这类问题。希望厂商们能统一无障碍优化方面出场检测标准,让用户在 iOS 和安卓手机上能体验到相同的服务。
*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在所有机型上评测完所有 app,只能保证同类别的 app 均在同一款手机上使用,以上结果均基于当时机型体验得出
在产品研发初期的方案设计阶段就把无障碍的技术要求考虑进去,等产品出来之后,再进行相关的优化,本质上就是在已经成形的产品上进行修改,这个难度会更大。
手机厂商优化只解决了一半问题,因为他们无法直接影响到第三方 app, 第三方 app 开发者们直接决定了该 app 能不能为视障群体服务。
软件开发者
其实每一个手机平台都有相关的无障碍开发文档,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无障碍测试工具,只要第三方 app 接入了对应平台的无障碍标准,使用对应平台的无障碍工具去编码,那么就可以轻松打造一个无障碍 app。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在上世纪70年代留给媒体时代最乐观的寓言,40年后人们发现,沃霍尔这一超前的观点被逐步印证,但时长却被移动互联网压缩至秒这一数量级。
近日,关于腾讯即将在iOS平台上推出8秒短视频应用的新闻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不过,早在今年4月,一款名为“乐播”的6秒视频APP便早已通过审核上线,打开了中国的短视频应用市场。
这是否意味着短视频将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迎来井喷?乐播CEO高嘉希对此不置可否,但他一再强调未来手机短视频市场大有可为。
从最初模仿国外的Vine,到自己全球首创视频评论这一项功能,在零成本推广情形下,乐播APP在短短的5个月里将用户积累到了10万,其中iOS用户群占了90%。
乐播还想变着花样地玩这“6秒”,看能做到什么样的极致,等待有朝一日达到一个量极,把这个口放出来,甚至可以把短视频做成一个产业,比如“6秒电影节”。
如今,腾讯也虎视眈眈短视频这块肥鸭,一旦腾讯微视上线,它庞大的用户基数是否将成为乐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零成本推广5个月坐拥10万用户
1988年出生的高嘉希17岁上大学,19岁便开始了创业历程:开过传媒公司,经营过咖啡厅,后来又涉足互联网,创办了当地最大的团购导航网站,后成功出售。用他自己的话说,迈出大学的时候负债30万,最牛的时候拿了14张信用卡,后来自己赚钱都还回去了。在这个过程中,高嘉希曾尝试过做LBS类产品,但是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国外的一款短视频应用:Vine。“当时试用了一下,感觉非常震撼。”
这一短视频应用把传统的视频操作门槛降到一个极低的位置,就像当年把博客压缩成140字的微博一样,视频在这里被压缩到了6秒。“我觉得现在这个短视频的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完全可以从这里切入进去。”在初次涉足互联网领域后,高嘉希于去年的5月底从美团辞职,8月份着手拉队伍,9月开始了乐播的创业历程。
打开一个时长为6秒的视频,流量仅用500K——相当于在微信看了9张照片,这无论对视频的生产者还是观看者来说,都是一个成本极低的应用,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掏出手机拍一段风景——就像拍照片一样方便。
这种碎片化的视频模式很快便给乐播带来了众多85后、90后“新新达人”的追捧。乐播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在零成本推广下将用户积累到了10万,其中IOS用户群占了90%。
高嘉希坦言,最初做乐播是受国外Vine这款应用的启发,而且毫无疑问开始时一直在模仿,但很快乐播便有了自己的超越。“视频评论这一项功能可以说我们是全球首创,是领先于Vine的。”所谓的视频评论是指用户可以在他人上传的6秒视频后,自己拍摄一段视频内容对其回复并进一步进行互动。
“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与偶像面对面交流,但是像乐播这样一款应用,就直接把粉丝与偶像零距离化了。”这位85后CEO一再强调乐播是第一个做这种视频评论的,这也为他们的产品带来用户的高活跃度。视频回复功能上线的第一天就达到了20%的回复率。
对用户的准确定位给乐播带来了不少甜头,高嘉希表示未来会做更多的短视频形式,但核心仍是基于6秒的视频版微博。誓要把“6秒”玩出一种新花样,比如接下来可能会推出视频私信等功能,看看短视频的极致能做到什么程度。
创业生态恶劣本土化是重要考验
在接受Chinaventure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高嘉希现场兴致勃勃地拿出手机播放了几段乐播里比较火的视频,其中一个视频只有一句歌曲,下面接连出现了400条视频回复的歌曲接龙——乐播把短视频打造出了帖吧的性质。
乐播摸准了年轻人喜欢自我表现的脉门,把为年轻人提供这样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搭建起来,等待坐收渔利。
高嘉希曾将乐播与其他类似功能的手机应用做了一下比较,他发现互联网其实很“虚”,某个对外宣称日活50万的产品首个评论不过100多条,而乐播稍稍活跃一点的评论就动辄四五百条,“可见我们的用户质量要高许多”,他对自己团队的产品充满信心。
短视频先驱Vine的用户规模如今已近5000万,这也让乐播团队对未来信心满满,Vine现在所产生的内容可以占到Twitter整个信息流的2%—3%,并且后期开发了分享Facebook的接口,对Facebook的贡献也非常大。这种短视频形式受到的认可程度可见一般。
不过,高嘉希并不敢就此大意,像许多最初外来的产品一样,本土化的过程对于创业者们是一环至关重要的考验。
“像这样的短视频产品,国外的生态或许相对来说会比国内好一些:国外的用户确实有着浓厚的分享欲望和创作才华。但在中国,创业环境或说互联网环境可能会相对稍恶劣一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乐播对此也在着力进行产品本土化改造,高嘉希举例说,乐播下一版可能会引进用户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
好内容是天然壁垒一切靠产品说话
作为一款热门应用,一举一动自然会引来同行的争相模仿,当Chinaventure记者问到乐播的商业壁垒——谍战速度与产品创新能力是否够高时,高嘉希则表示乐播优质而真实活跃的氛围将是自己的壁垒。
无论是哪款产品,一旦能领先同行几个身位,这本身便会成为自己的天然壁垒。一般说来,若想以用户取胜,必须要比同行起步领先许多。
Chinaventure此前曾采访过的沪江网(详见《“糕点师”沪江网:拥抱淘宝同学不惧在线教育黑天鹅》一文),便是以论坛起家积累起基数庞大的用户群,领先同行许多后再慢工出细活打造更高产品。
但高嘉希认为抢跑这种快起动作并不是一款好产品的唯一优势,好内容的基因本身自然会营造出一批核心用户,关键还是要看产品。
如今,腾讯也虎视眈眈短视频这块肥鸭,曾有消息传出腾讯内部已经在半年前便开始着手布局这一领域,即将在iOS平台上推出名为“微视”的8秒短视频产品,该应用支持用户分享短视频到微信朋友圈,而其在微信的截图已被网友爆出。一旦腾讯微视上线,它庞大的用户基数是否将成为乐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公司一般都有自己专注的核心业务,比如说腾讯,就算在微信中加入这种短视频功用,但它本身是一种私密化的东西,社区氛围并不是非常理想,即便开发短视频,但未必会把它做到极致——只是使其作为一个部门存在而已。关键的一点还是你能不能始终保持领跑创新,保持这种对市场和用户的活跃敏感度。我们对自己的这款产品还是有信心的。又比如说前段时间新浪推出了一个‘新浪好声音’,它的模式和唱吧是一样的,但是并没有对唱吧造成任何影响。”高嘉希如此解释。
将“超微电影”做成新兴产业
曾有评论称乐播或许将成为“中国电影行业新源头”,高嘉希坦言确实也有这样的计划。像现在做短视频初步定为6秒,但未来有可能会变成180秒。手机电影一直是一个存在的行业,控制在三五分钟讲一个故事这种模式也是大有可为的。
“一旦我们将这样的模式或说功能打开之后,会出现这种超微电影出来。6秒就已经能产生超微电影。甚至未来还会出现‘6秒电影节’。”他说,现在乐播就是要憋着这个“6秒”,看能做到什么样的极致,等待有朝一日达到一个量极,把这个口放出来,这样再用3分钟或5分钟产生相对更高质的作品。
“随着用户增长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合作者愿意利用这样一种新的短视频形式来发动全民参与。”高嘉希的胃口看上去远比他的年纪要大得多。
“许多比赛也好,唱歌选秀还是拍视频也好,未来在手机端是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拍摄这样的短视频不单单是做作品,也是跟你个人的关系链——社交属性所捆绑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影产业——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电影产业的一环。”
例如,华谊兄弟要为新电影选演员,抛出一句台词,让你30秒表演一下,那么乐播完全可以为参选者提供这样一个便利的平台。
让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正是高嘉希看好乐播的原因之一,“如果用户规模够大,横向发展大有空间”。
做手机端第一个赚钱的视频产品
乐播眼下还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但是团队成员关于如何盈利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把内容贡献者与内容接收者打通,也就是打通用户之间的交易,同时也横向打通商业交易。
“大家现在一听‘视频’两个字,往往是第一反应觉得很烧钱,乐播想要做成手机端第一个赚钱的视频产品。”高嘉希向Chinaventure表达了他这一变现愿景。
不过,他同时也坦言,虽然在未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如今乐播的用户仍然以每天几百的速度骤增,但是稳定性还不够。去年已经从空中网创始人杨宁那里拿到了200万的天使投资作为项目的研发资金,但是如果想快速地跑起来,还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本的投入,高嘉希坦诚地表示如今A轮融资计划即将提上日程,现在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他还不无庆幸地提到创业的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除了杨宁,现在团队里有两个人对高嘉希的帮助很大:一是空中网原来的总监,一是原美国TCL研究院的技术顾问。除此之外,乐播今天的团队成员很多来自百度、优酷。
这位年轻的CEO对自己团队的产品仍然满怀期待,“我对用户的活跃度的数据很满意:日活10%左右,月活甚至做到了50%。接下来仍然要踏踏实实地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只要产品够牛,我相信一定会火到爆。”
人物简介
高嘉希,乐播ceo及创始人。17岁上大学,19岁创办第一家传媒公司,后涉足互联网,创办当地最大的团购导航站,23岁任职美团城市经理,曾带领团队4个月实现20倍增长,24岁来北京涉足移动互联网,创业之初便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杨宁投资,乐播以其新颖的产品形式及首创“视频评论”等功能快速吸引了85,90后及一群明星红人对其产品的追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嘉希
外文名: cc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抚顺
出生日期: 1988年6月16日
职业: 乐播CEO创始人
毕业院校: 沈阳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
乐播ceo创始人,17岁上大学,大学期间19岁创办第一家传媒公司,垄断了当地50多万台中高端网吧传媒资源,22岁创办了当地最大的团购导航网站,2个月时间ip突破几十万,后成功出售,23岁加入美团,任城市经理,曾带领团队4个月实现20倍增长。
2009年获得年度最高奖学金
2010年当选“首届辽宁十大青年新锐创业家”
2013年《非你莫属》最年轻BOSS团成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