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卫星工厂将于2021年初建成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100颗以上百公斤级卫星的产能。
九天微星唐山卫星工厂引入AGV机器人和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智能化软硬件,可确保在短周期、低成本的情况下,灵活批量化生产50-500公斤级卫星,有望发展成为“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卫星制造与研发基地。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彭媛媛表示:“卫星工厂不仅是卫星整星总装生产基地,还是卫星技术与应用研发实验室。公司将依托现有的卫星和通信技术积累,积极开展下一代通信系统及平台的设计研制,推动卫星互联网终端产品研发和行业示范应用拓展,为卫星工厂提供‘高科技、低成本’的技术成果转化。”
专家指出,2020年至2030年是卫星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2000多颗,未来10年内预计数量将扩大10倍,增量部分主要来自于低轨通信卫星。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业界认为,这标志着2020年成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元年,并预计其将成为贯穿“十四五”的重要投资阵地。同时商业航天发展的分水岭因此形成,行业发展也从“游击战”转为“阵地战”。根据公开数据,国内上半年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新注册1128家,同比增长158%。在此背景下,卫星批量化生产被认为是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关键。
彭媛媛表示,唐山卫星工厂的启动也标志着九天微星发展进入新阶段,公司B+轮融资也随后正式启动。根据公开数据,九天微星此前共完成6轮融资,融资总额累计超过5亿元。除落地唐山的卫星工厂之外,在四川宜宾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九天微星正在宜宾筹建卫星载荷工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九天微星」(以下简称九天)是蜗牛派持续关注的一家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目前定位为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在此前的计划中,九天出于现实条件考虑,以物联网卫星星座为切入点,聚焦在无基站覆盖区域重大资产的监控和数据回传。但由于全球互联网星座的趋势变化以及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范围,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一起并列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九天选择此时进行业务调整——物联网方面继续推进自主星座部署(部署周期或有所延长),同时更重要的方向是推进卫星宽带业务,即按照国家战略及市场需求进行批量化的卫星研制,和商业伙伴一起落地卫星互联网应用。公司创始人兼CEO谢涛认为,这一业务方向的调整也是公司在近一年内取得的最大进展。公司在2020年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依据国家需要做好互联网卫星的研制,二是以此为基础打造平台及载荷的智能制造产线。
和物联网自建星座组网的不同点在于,九天将自己在互联网星座中的角色定位于“太空界的华为”,而非业内商业航天公司常对标的“SpaceX”。谢涛介绍,由于国情不同,国内的互联网星座应该由央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九天这样的企业会进行卫星平台、载荷乃至终端的建设,帮助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就好像地网中,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和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关系。
谈及拓展互联网方向的优势和难点,谢涛认为由于物联网和互联网同属通信方向,九天过去在物联网领域的积累在此时转化为三点优势:首先九天已具备对整个星座和通信系统的理解;第二是公司在2018年两次发射共8颗卫星并全部成功运行,实现民营企业百公斤级卫星的自主研制及在轨验证,同时也验证成功百公斤级通信卫星平台技术;第三是载荷方面,公司已经具备卫星通信载荷的研发能力,并且在设计上采用较前沿的相控阵、星上处理等技术,这三方面经验都可以复用于互联网方向。但同时,谢涛认为九天也需要解决新出现的技术难题,比如攻破此前没有做过的ka平板天线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公司也补充了团队,加强相关人才储备。
目前九天的业务按产业链逻辑可划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通信卫星研制业务,九天将为客户提供整星的设计、制造及在轨交付服务 。第二是卫星终端的研制,九天此前已经进行了物联网终端的研制,现在将针对互联网领域,争取在年底左右推出车载、船载终端,并适时启动融合5G通信的Ka相控阵地面终端批产。第三部分是在宽窄融合的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基于卫星通信的行业解决方案。“比如在渔船上安装终端以后,相应地交易平台、电商平台以及服务平台都可以有所探索。”谢涛举例介绍。另外,本轮投资方中航产投拥有航空产业资源,之后会在飞机终端等业务上为九天提供产业支持。
在卫星成本控制上,九天目前至少通过三个方向降低成本。首先在生产制造环节进行批量化生产,公司计划在2020年底于河北唐山建成卫星工厂,适用批量生产50~500公斤范围的卫星,并计划达到年产100颗的产能。第二是选择适配的商业级器件并与新型供应商合作降低成本。由于卫星的试错成本较高,谢涛认为成本的降低和一开始的方案设计相关,这需要公司拥有足够的经验和数据,才能了解到器件选型的knowhow。第三是对核心系统如姿控、星务、协议、通信载荷等自研,同时也针对星上成本较高的分系统和器件与研究院所等商业伙伴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将技术商业化。根据介绍,九天100kg 级卫星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两年内将持续降低成本,比传统卫星节省50%以上 。
中航产投负责人余萌先生表示,九天微星作为首批创立的民营卫星公司,技术扎实,市场意识敏锐。唐山地处京津冀枢纽位置,具备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与各城市群交通便捷,对未来卫星项目人才引进、供应链管理都形成保障。
北京国富资本合伙人陈志坚表示,对九天微星的关注已持续三年,从成长轨迹来看,该企业是赛道上离市场最近的团队之一。在“新基建”潮头上,结合宜宾市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源优势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九天微星有望提高通信系统研发水平、形成卫星通信载荷批产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此前,蜗牛派就曾报道过微纳星空2019年新进展。2019年,微纳星空分别于8月17号、12月20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分别执行两次发射任务,共有四颗卫星入轨,后一次为微纳星空的首次“一箭多星”任务,一次发射了3颗卫星。截止目前,微纳星空百公斤级以下的卫星已经在轨验证7颗,预计2020年7月,还将执行多颗小卫星发射任务。同时,2020年也将聚焦200kg以上的卫星研制。
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定位微小卫星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商,可以为客户提供卫星单机部件、整星制造与地面通信终端等产品。自主研发了星务计算机、姿控计算机、星载天线等星上部组件产品以及卫星数据采集终端和卫星宽带通信终端产品。
4月20日,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作出正式解释,将卫星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其中。卫星互联网具有覆盖与性能优势,将成为地面互联网有效补充,保障我国境外网络信息安全自主可控。
微纳星空产品能够满足卫星互联网应用,其研制的卫星平台可适用于窄带物联网通信、互联网宽带通信、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高光谱红外遥感、科学与技术试验等领域。
微纳星空CEO高恩宇表示,在疫情之后的新经济政策形势下,未来国家在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计会继续呈活跃状态,通信行业对卫星制造、卫星地面应用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持续上升。微纳星空将在高价值、高容量、高承载比通信卫星上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同时,中信建投的加盟将促进公司管理正规化、财务合规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为登陆资本市场做好准备。
融资方面,微纳星空自2017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完成了多轮融资。包括成立之初便获得了创想天使基金领投、元航资本和中科创星跟投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2018年9月,微纳星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涌铧资本领投,安芙兰资本、沣扬资本、世纪资本等专业机构跟投,老股东创想天使继续追投;2018年12月微纳星空获得了数千万元战略投资,投资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长江航天产业基金。2019年9月,微纳星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新股东深创投、科鑫资本,老股东涌铧资本、中科创星、创想未来等联合投资以及2020年2月,完成的近亿元A2轮融资。
全球范围内有多家公司都瞄准了卫星互联网的市场,国内航天行云、信威科技、九天微星,法国 Kinéis 等中小企业聚焦窄带卫星网,银河航天、SpaceX、 Astranis则聚焦卫星宽带互联网。其中银河航天估值已达50亿人民币,SpaceX已经进行7次发射,其轨道上的Starlink卫星总数也已达到了422个。
此外,国际范围内,微软、亚马逊、日本软银、波音、空客、以及美国NASA等巨头都已加入卫星互联网产业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也分别提出了“虹云工程”、“鸿雁星座”两个卫星通信网络建设,截至目前,“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都已发射了首颗试验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