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智维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机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部署可处理重复性工作的机器人的方式,帮助金融及其他领域的公司提升效率。金智维的产品体系包括智能运营和智能运维两部分:智能运营,即K-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平台,借助机器人为企业的运营与生产部门进行业务优化,涉及到生产、财务、供应链、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智能运维则面向企业后端的科技/IT部门,通过机器人帮助其数据中心实现自动化运维。
金智维成立之初便明确要打造企业级产品。正因如此,公司也沿着企业层面中央管理的视角进行产品的迭代和升级,与海外的Blue Prism模式类似。2019年以来,在企业级RPA服务的基础上,金智维也开始注重提升产品易用性和用户体验,致力于让业务人员快速掌握RPA系统的使用。目前金智维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达70%,这意味着除复杂场景需要编程外,业务人员的大部分需求均可通过拖拉拽的引导方式完成场景的定制。
此外,金智维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产品特性的提升:
不同于ERP系统的整体性及难以更换的特征,RPA服务基于细分业务场景展开,客户往往会先采购针对某个具体场景的机器人,等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灵活决定是否续费,因此RPA提供商随时都有被更换的可能。复购率成为了检验RPA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实时指标。据金智维创始人&CEO廖万里介绍,公司产品及服务能力的市场认可度比较高,客户对产品的复购率在90%以上。2019年,金智维营收近5000万元,RPA产品及项目交付的收入占比80%,服务年费收入占比20%。
受疫情影响,大量公司由于员工无法及时到岗而意识到自身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产品方面的需求,RPA行业订单激增。金智维今年上半年的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达100%,但因为许多RPA项目需要进行现场交付验收,项目回款暂时无法全部到位。预计到今年年底,翻倍的订单量给公司营收带来的增长会有更加明显的体现。
金智维目前触达客户接近300家,金融机构客户已超过200家。其中,券商客户达93家,根据SAC(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券商名单,金智维于证券市场已占据70%的市场份额。金智维还与50余家银行及省分行、20余家期货、30家基金、5家保险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除金融行业外,支柱型、信息高度集中的产业,如大型国企、房地产、医疗行业等,是金智维下一步拓展客户的主要方向。该类企事业单位中,金智维的标杆客户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碧桂园及建发集团等。
从市场策略来看,廖万里认为,公司的体量越大,客单价越高,在使用RPA产品后的效果也越明显;而如果是中小微企业,则要判断业务是否对应长尾市场,产品能否有通用价值。
目前国内RPA赛道上有云扩科技、来也科技、Cyclone等通用型RPA公司,也有一些从具体行业起家的RPA公司,如金融行业中的金智维、资产管理领域的览众科技等,但行业赛道中的RPA提供商呈现出向通用型RPA公司转型的趋势,其客户行业分布的丰富性提升。廖万里表示:“由于金融行业安全性要求高、涉及场景复杂,金智维从金融行业向外延伸时不存在技术门槛,且具备复杂业务处理能力、系统安全可靠的先天优势。未来RPA公司的竞争实力将取决于其与大B客户合作的程度及其在行业中的积累深度。”
团队方面,创始人廖万里有26年金融IT行业经验,曾在多家IT公司担任高管,还曾带领团队自主创业,主导产品设计、市场拓展及企业运营的工作。金智维公司现有300多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此外还有交付、销售、市场、财务等部门的人员,以应对不断扩宽的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近日,蜗牛派接触到了一家以“AI+RPA”为核心的科技企业——「蜻蜓智能」,该公司2015年成立于北京,团队方面,由来自IBM、百度、百信银行等知名企业的十余名专家技术团队组建而成,主要为检察院、税务局、银行、财务公司、运营商、广电等行业提供RPA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咨询及解决方案服务,已经积累了40余项企业流程自动化与AI相关领域的软件著作权与专利。
具体来说,蜻蜓RPA产品架构可分为机器人设计器、云控中心、执行机器人三大部分。其中,机器人设计器提供无需编码的拖拽式用户界面,可直接用于流程机器人的编排设计,并将编排好的执行机器人发布给云控中心;云控中心负责管理、调度、监督、控制执行机器人;执行机器人是完成某项任务为单元,载体可以是实体机器或虚拟环境。
不同于其他直接提供标准组件让用户自行编辑RPA机器人的公司,蜻蜓智能瞄准的是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市场规模大的垂直细分行业,直接向用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员工”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进行流程梳理与改造,通过私有云或公有云SaaS形式为用户提供标准化数字员工服务,并可提供API形式与用户原有业务系统无缝衔接,所有的执行机器人都通过云端虚拟化配置和云控中心集中式管理,逐渐为用户构建RPA流程机器人COE卓越中心,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成本。
“相比市场上很多的RPA玩家,以向客户提供RPA平台化产品以收取License费用不同。蜻蜓智能更加专注于行业数字员工的打造,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就是“RPA数字员工”,而不是RPA中间件或相关的技术。数字员工是在AI、RPA引擎的基础之上的‘塔尖’产品,更加贴近于行业客户的用户需求,可以直接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在我们落地部分的案例中,ROI投入产出比超过300%。”蜻蜓智能CEO李坤告诉蜗牛派。

蜻蜓智能的数字员工
目前,蜻蜓智能已经开发了70余种执行不同任务的RPA机器人,主要覆盖检察院、银行、税务、自动报税等行业,如面向检察院的案件信息公开机器人、案卡校验机器人、文书自动生成机器人;面向银行的财务报表机器人、监管报送机器人、对公开户机器人;以及税务方面的催报催缴机器人、征收报告机器人。
“我们在做市场调研和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让用户自己进行流程梳理并通过机器人设计器进行RPA流程机器人的编排,入门的门槛还是很高的,而且每一个终端用户的PC电脑环境都不同,后期的更新迭代管理工作很难。对于很多科技实力不是很强的行业客户来说,交付完整的RPA机器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李坤告诉蜗牛派,“而我们目标客户的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程度非常高,实际同行业定制化率是非常低的。同时,我们通过云端虚拟化和集中式管理,能够轻松实现一键同步更新、批量扩容和RPA机器人全景管理视图。”
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交付速度和用户体验是RPA公司必须把握的两个关键点。
交付方面,从需求调研、概念验证、程序开发、测试调优到交付投产蜻蜓智能只需要1-2周的时间。部署上,蜻蜓智能的产品支持企业私有化部署,基于蜻蜓智能成熟的产品架构设计,机器人设计器、云控中心、执行机器人三大功能可以相互分离也能分布式部署。产品迭代方面, 蜻蜓智能的RPA在生产环境进行投产运行,可以不受其他系统更新影响,支持根据实际业务持续对 RPA机器人进行迭代更新。
商业上,蜻蜓智能采用收取年费加调用量费用的收费模式。除了检察院、银行、税务等市场之外,蜻蜓智能还在开拓财税记账服务、人力资源自动化等行业市场。
此前,蜗牛派曾介绍过RPA的基本内涵和行业趋势。随着相关AI技术的成熟和落地,RPA具备了执行纸质文档识别、票据识别、复杂表格等需要光学识别、语音理解等工作的能力。据TransparencyMarket Research研究预测,在RPA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61.3%,亚太地区的市场增速在2021年将达到181%,2024年全球RPA的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
在这一市场中,已经出现一批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司,蜗牛派就曾报道达观数据、云扩科技、来也科技、天行Uni、弘玑Cyclone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