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目前,活跃在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上的医师超过60000名,同比增长40%;覆盖全部传统科室,涵盖老、中、青三代医师圈层,当中80后占比接近50%。他们平均学历硕士,从事医学工作9-10年,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东、浙江、北京、山东、江苏五个省市的医生“入网”最为踊跃。

报告显示,晚间患者咨询最多的TOP10科室,分别为:普通内科、皮肤科、妇产科、儿科、男科、全科、骨科、口腔科、肛肠科、中医科。

报告还评选出了平台好评度最高的前十名医生,他们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三甲”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疫情加剧期间,阿里健康组织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免费健康咨询服务,全国万名医生积极报名。超10万海外侨胞通过手机成功跨国问医,覆盖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马来西亚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据悉,目前,公司已在宁夏开设互联网医院,并于全国各地开设慢病连锁药房。
药兜网是一家以B2B三方交易业务为基础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其业务模式从医药供应链体系出发,逐步延伸出以“医药供应链+‘医+药+险’”的双产业服务体系,目前已搭建“药兜网”第三方医药零售平台、“药兜采”第三方药械采购平台、药兜互联网医院、1076全国互联网连锁药房、药兜云技术解决方案(涉及价格监测、价格预警、大数据分析、数据报告等)组成完整的医药健康服务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医药健康服务闭环。
简单来说,药兜网的核心业务逻辑在于服务医药工业,基于三方交易平台的业务及数据积累,以自营批发+新零售的模式,为医药工业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医药整合营销。一方面,药兜网直接签约医药生产企业的优质品种,分销给下游中小终端,缩短药品销售路径;另一方面,则通过”线上销售(互联网渠道)+线下服务(实体药房)“的方式自建零售体系,搭建了医药工业企业直达患者的S2B2C的新零售模式。
据悉,药兜网目前覆盖中小药房、诊所、基层医疗机构用户超过30万家,渠道上游覆盖了近200家医药工业企业,是上海现代、以岭药业等知名药企的互联网渠道核心服务商,渠道下游覆盖了包括阿里健康、叮当快药等众多知名B2C电商平台;同时,还为多家保险公司提供药品供应链和健康服务。其中,药兜网2019年与太平洋保险联名推出的”药神卡“业务,已覆盖数十万高端保险用户。
另外,药兜网已布局11076全国慢病互联网连锁药房数十家,今年将覆盖大部分重要城市,该药房作为前置仓和健康服务体验中心,辐射周边区域,与药兜网形成线上线下销售闭环。
药兜网邱中勋对此表示,整套服务体系构建的底层逻辑在于,患者的院外用药环节的服务是被忽视的,但对于处方药患者,专业的用药咨询和诊后病程管理非常重要。因此,院外终端未来也要将购药流程向后延伸至用药环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院外购药体验,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服务渗透在购药的每个环节,为处方外流的承接创造机会。
与此同时,在一系列医改政策的作用下,整条医药流通产业链需要共同应对,药品零售终端想要争取处方外流的机会,医药工业企业则想要寻找院外终端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药兜网想从医药供应链体系重新构建出发,逐步覆盖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终端渠道、患者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服务中小机构。
“未来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医药大数据,数据将会成为核心资源和壁垒。通过医药大数据,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市场,更好地服务用户。”邱中勋指出,随着医药的市场份额逐步往零售端迁移,医药生产和研发企业也都看到了数据对销售的价值和潜力,药兜网也适时推出了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上游的各类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但公立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并不简单。“院长们其实还是要过心理门槛,(转线上后)复诊的收益一定是降低的。”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在参加亿欧大健康《互联网医疗,破局之路如何走?》的线上直播活动时表示,公立医院需要转变心态。随着“互联网医院”的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渗透,线上问诊很可能成为大的收入来源。
“去年全国共有81亿人次(在公立医院)就诊,如果其中1/3转到线上,大概会是2000亿的市场体量。”中国医促会互联网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乌镇互联网医院创始院长张群华认为,互联网医疗更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分级诊疗、精准匹配和精准治疗是它的三大优势。
在这些“正规军”自立门户前,以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已经在互联网医疗赛道深耕数年。在这次疫情中,它们跨区域调配医生资源,拓展了咨询、义诊等专区,缓解了定点诊疗的压力,证明了自己作为抗疫“第二战场”的价值。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保服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互联网医疗正式纳入医保。此番接入医保也是政策对其重要性的认可和推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该行业的最后一公里。
4月,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开出了全国首张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医保电子结算单,而该平台背后的发起方之一是微医。有行业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由此可能将形成“医疗、医药、医保”的闭环。
在外界看来,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会因接入医保而受益,但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持不同的视角:“对接医保确实引领了行业的创新,但后续发展还要看将来能否真正上量获得利润。”另外还需考虑医保的资金安全性问题,以及资金能否得到高效利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公立医院未来批量化建设“互联网医院”,对于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短期内会出现虹吸效应。据乌镇互联网医院创始院长张群华介绍,黑龙江省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刚上线,就从原来每天1500个接诊量变成了3000个。随着公立医院入局线上诊疗的趋势不可逆,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患者被分流也将成为必然。那么作为互联网医疗的“老兵”,它们的新机会又在哪里?
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公立医院合作是一条新道路。建设“互联网医院”的过程,并非是简单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首先,公立医院需要改变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认知以及甲方心态。王航认为,在做好用户服务方面,第三方平台有经验协助公立医院搭建专业的线上运营体系。与此同时,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变化:从单一的toC模式转变为toC和toB相结合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两者有望构建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长远来看,大家会各司其职,变成像京东天猫和海尔的合作关系一样。”王航表示。
这个思路背后的逻辑是:是否每家医院都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院”?
实际上,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过量将造成资源和资本的浪费。另外也会增加患者的使用成本,比如每次去一家新医院就诊或网上就诊,都要重新下载它的App。如果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都集中在2-3家平台上,有利于提高各方的效率。
王航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整个公立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的浪潮中,最热情积极地走在前面的往往是二线医院。“它们希望借助这次新机会获得增量。”
而在张群华看来,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核心壁垒在于优质的服务。“通过分级诊疗对患者分流,再传导到医生手中,这是第三方平台得以生存的优势。”
机遇的同时也有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挑战来自于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虹吸效应,但最大的挑战仍然在于商业模式不成熟。按照王航的说法,服务是互联网医疗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建立在服务基础上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还未跑通,目前第三方平台的盈利空间主要来自药品和器械。
“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健康,未来我们应该要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付费。”王航认为,用户为服务付费的意识不强是根本原因,很多患者接受不了为线上的咨询付费,这种意识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实第三方平台如果没有医保的支持,反倒是好事,这样大家会更关注自己的服务。”
能否抓住这次公立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的新机会,本质上还需要第三方平台以创新和服务为锚点。在与公立医院正面交锋时,第三方平台需要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持续不断地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其实最后大家都要殊途同归,互联网将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