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互联网运营圈炸了。不是因为微信宕机了,也不是突然发布了什么政策,而是突然之间,微信开始对第三方社群管理工具 wetool 封杀。

大量的小号被封杀,基于小号和社群建立起来的粉丝用户体系,一朝回到解放前。
微信这番操作,也是告诉大家,没有私域流量,只能按照我的路子来。要么公众号,要么企业微信。
今天早上和业务团队聊了一下,感觉企业微信还是任重而道远,由于企业微信的能力开放有限,想大规模的玩起来,还需要一点时间积累。
现在,在企业微信能力开放之前,最好的粉丝载体,还是要回到微信公众号。
但微信公众号的限制,也是非常严格的,完全无法通过阅读情况,判断用户的喜好和特定,那产品经理该如何提供策略工具,为搭建公众号下的用户分层体系呢?
公司做公众号,最终目的还是商业化。
要么直接流量变现,要么转化到自己的 App 上。但无论怎么样,都绕不开一个动作:用户分层。
以母婴行业为例,要建立用户分层,如“普通读者” ——>“0-3 岁的妈妈” – >“付费粉丝” – >“会员粉丝” – > “KOL”,才能建立起来公众号运营策略。
只有了解到粉丝的构成和特征,才能给符合商业推广的粉丝,推送做到商业转化最大化,尽量减少打扰其他非相关粉丝,取关率也会降低。
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通过标签的方式,如何对公众号粉进行分层,绘制出粉丝画像,最终实现商业化。
那在微信公众号体系下,如何做到用户分层呢?
微信的规则非常严格,无法通过哪些人读了什么类型的文章,来做用户分层,那只有通过产品+运营策略,通过标签的形式,为用户进行分层。
除了群发文章,我们还有 2 种情况下,可以和粉丝进行互动:粉丝关注公众号、粉丝与公众号互动。
新关注粉丝有以下特征:
怎么做?我们做了一个「给 url 绑定标签功能」
我们可以提前设置关注欢迎语,并在欢迎语的话术上,添加不同的绑定标签的链接。
当用户关注公众号成为粉丝时,自动给粉丝发送欢迎语,当点击其中某个链接时,就打上对应的标签。
以母婴行业为例,我们在公众号设置欢迎语如下:
为了更好的为您提供更专业的育儿知识,已经整理的育儿知识,欢迎了解哦!
备孕怀孕︱宝宝 0~1 岁︱宝宝 1 岁以上 | 搜索问题
作为见面礼,我们还为你准备以下新人福利,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领取:
🎁价值 100 元新人礼包免费领
🔥好课 9.9 元,仅限新人 !
点击底部菜单栏,发现更多精彩↓↓↓
当用户点击引导语中链接,我们快速的了解给用户打上相应的标签,如「备孕怀孕」。
粉丝开始和公众号互动,微信又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能力:
关注 48 小时内,可以多次给粉丝发送消息,并且不占用推送次数。
基于这个能力,我们做了「活跃粉丝多次触达功能」。
如果粉丝被打上标签「备孕怀孕」标签,再次与我们产生互动时,我们会再自动回复一条消息,当粉丝再次点击,进一步完善用户的标签。
举例
当粉丝被打上「备孕怀孕」标签,再次发欢迎语: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 6 个超实用的免费工具
产检提醒 | 产检解读 | 能不能吃 | 待产清单 | 疫苗助手 | 生长曲线,体验戳此>
结合新关注粉丝的特点,这套流程下来,可以快速的完成用户分层,对后续精细化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关注欢迎语」和「多次触达」的方式,我们逐步建立起粉丝的画像。虽然多次触达没有限制发送条数,但过多会让粉丝取关或拉黑你,得不偿失。
当商业项目再次推广,也不需要全部粉丝推送,只需要选择需要推送的粉丝即可。
目前流量增长放缓,新客户获取成本变高。以前那种粗放式运营已经成为过去,只有通过精细化运营和自动化运营,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有效的转化。
除了直接在公众号上卖流量广告,我们还要做转化。
于是我们做了「粉丝行为标签」,打通公众号与业务系统,通过公众号,来提升业务的转化效果。
业务上是用微信登录,我们通过 unionID,把业务的用户和公众号粉丝关联起来,当粉丝在业务上有特定行为,会给粉丝打上对应的标签,并同步到公众号上。
粉丝行为标签存在一定的效期,所以我们要及时触达,于是我们提供了两个服务:
举例
用户最近一直在查看某个类型的课程,那我们给用户打上这个类型课的标签。
运营通过「自动化运营」工具,制定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按照制定的规则,群发给粉丝不同的内容,引导粉丝付费转化。
在MVP阶段,转化率提升了 30%,效果显著。
自动化运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粉丝收到推送文章。
所以要设置一定的限制机制,如 3 天只能收到一条转化推文。还有设置数据观测指标,如「取关率」、「转化率」等,帮助运营同学,尽可能合理的设置 SOP 流程。
我们在做类似 SCRM 偏运营类的系统时,除了关注业务本身,也需要了解一些运营知识,至少懂一些运营理念。
破圈,是最近的热词,要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才能走到更快更远。
作者:南南,微信公众号:司马特小分队,多年 B 端产品经验,带领团队搭建公司内部系统,专注于 CRM 和微信体系的运营系统搭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成长之“道”写得差不多了,从这篇开始以后多写写“术”。今天的主题是一道经典面试:你觉得互联网运营是做什么的?

相信不少读者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游戏运营是做什么的?你觉得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等等。
这道题目一般是针对应届生或者工作1年左右经验的人,我从招聘者和应聘者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对于招聘者来说,主要有两个目的:
应届生和工作1年左右的人,可能对岗位完全没什么认知,也可能就是海投了个简历而已,所以这一步是要把他们给过滤掉。
我15年毕业的时候就是这个情况,完全分不清游戏策划、游戏运营、游戏商务和游戏市场是做什么的。
靠着学校的招牌,海投了几百份简历拿到了面试,结果几乎都倒在了这一轮。
对于应届生和新人来说,你最大的价值就是你的潜力,而不是你能做什么事情。(极少数优秀的人除外,比如阿里星的大佬,不在此讨论范围,这里只讨论普通人)
所以你在简历和面试的过程中,时刻要体现的就是你的潜力。
什么样的表现算有潜力呢?
比如聪明,比如勤奋,比如自我驱动力强,比如自律,比如抗压能力能力强等等。
如何体现这类特质呢?
除了简历的内容可以体现,你的回答也能体现。所以不仅要准备好简历,如何回答也要提前准备。
对于HR来说,你在回答时候的神态、动作、表情、内容是否结构清晰、逻辑是否混乱、是否存在磕磕绊绊等,都是特质的体现。
那么对于候选人来说,如何回答好这类问题呢?
必须说明的是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是否清晰,结构层次是否分明等。
以下是我个人的思考,可以分成三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运营的定义非常多,一搜一大把,说说我的理解:
从宏观上说,我认为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行为和资源投入,以保证良好实现某种业务目的。
在互联网层面,互联网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行为和资源投入,让产品和用户更好地发生关系。
在上面的定义下,互联网运营有三个方向的岗位:
1、围绕AARRR模型下的岗位:
比如活动运营、产品运营、渠道运营等。
2、围绕用户管理和维护的岗位:
比如客服、大客户运营和用户运营等。
3、围绕为运营团队赋能的岗位:
比如数据运营,项目运营等。
具体岗位这篇文章就先不介绍了,后续一个一个来学习分享。
主要说一下第三类岗位,像数据运营和项目运营,一般都是中大厂才有,做的事情比较尴尬。有志于做运营的同学还是要优先考虑前面两类岗位。
这里主要阐述个人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岗位需要的特质,结合这两点来表达,会给对方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这里也不再赘述,可以翻翻我以前的旧文。
我认为想要做好一个岗位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在这个岗位里不断浸淫,熟练掌握这个岗位所有的内容之后,熟能生巧。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先学习成熟经验和方法论,沉淀成自己的底层能力。
然后等待机会在实操中验证自己的理论,迭代理论,形成真正的业务思考。
对于大部人来说,第二种更实际一些。
所以我在后续的写作中既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写,也会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尝试内化成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和我的读者们一起成长,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