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产品需求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at, 18 Jul 2020 06:31:5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产品需求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什么是业务逻辑?怎么理解产品的业务逻辑? http://www.woniupai.net/169482.html http://www.woniupai.net/169482.html#respond Sat, 18 Jul 2020 06:31:4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69482

从今年下半年,我开始逐步接手公司整条产品线。也就是电脑端和移动端的功能设计,都是由我来完成。

如何从业务逻辑,向下理解产品需求分析?

因此,需要我逐步对公司的业务有更深的认识,而不单单仅局限于单点功能。

如何从业务逻辑,向下理解产品需求分析?

还是这张图,让我们先来看看产品定义里的需求分析中,业务逻辑这部分。

一、什么是业务逻辑

首先,先让我们来简单聊聊什么是业务。

我的理解是:行业下,企业各类角色协同办公,完成公司向上运作,并获得盈利。

这当中包含两个关键因素:行业模式和运作流程。

(1)行业模式:宏观层面的大格局,界定了企业运作的范围;

(2)运作流程:微观层面的小视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玩法;

而业务逻辑,就是要将行业模式和运作流程串起来。

本质上,是避免产品经理从产品向上看业务,而是要从业务向下理解产品。

前者是站在井底看天,后者是站在井外看世界。

二、怎么理解产品的业务逻辑?

01、业务逻辑,不是业务流程

一开始,我会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不仅是因为这俩长得很像,还有一点就是我一直在低头做事。

关注产品细节,纠结交互逻辑。

这当然没错,也是初级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

不过如果我们想往上走,也一定要抬头看天,一点点的拔高自己的视野。

看到这,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了两者的区别?

(1)业务逻辑:颗粒度粗,关注的是行业格局和企业运作。

以我现在公司做的智能视频监控为例,下图是大致的业务逻辑。

如何从业务逻辑,向下理解产品需求分析?

但从颗粒度上来看,还是不够细致,未来我会补充完整的产品全景图。

(2)业务流程:常用于功能设计,颗粒度很细,具体到开发可落地的产品方案;

下面这个做的是任务停用功能的流程,也比较简单,用来举例说明。

如何从业务逻辑,向下理解产品需求分析?

02、理解业务逻辑的几个实践方法

过去在我只负责后台功能设计时,我是不会去了解这些的。

一是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得不好,二是思想上懒惰,总想着这是别人负责的,和我没关系。

但当你能熟练掌握手头工作时,可以去寻找有价值的新内容。

要知道,如果只是局限在手头的工作,成长速度就太慢了。

只有你开始做了,后面才会有故事。

1、多用产品跑流程

看产品文档和使用产品是一套组合拳,结合起来才能叫实践。

一般公司都会有测试环境,注册几个测试账号,就可以开始了。

过程中,可以多做记录,记下自己的疑惑。

自己多想想,不懂的问问同事,一般 1 到 2 天就熟悉的差不多了。

2、多观察用户怎么用产品

尤其是 B 端产品,目的是为了解决客户工作中的问题。

因此只关注产品逻辑是不够的,要多了解用户线下到底是怎么使用的。

以我们的 App 为例,有条产品线是将用户的线下巡检线上化。

简单说,就是用户拿着手机,照着后台系统下发的任务,完成巡店检查。

之前有客户提出一个诉求,希望能解决违规图片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

最后,产品这边提出用照片携带水印的方式,与客户确认后觉得可行,就做了这样的配置。

但问题是,我当时做的是「拍照携带水印」。

在我的理解里,就是边拍照边做检查。

但上线后发现,不同用户有不同的习惯。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还有一种是拍好了所有的照片,找个地方写文字,然后一张张上传图片。

这就导致了水印无效。

说白了,这就是不理解业务的办公室产品经理。

3、多听听产品的负面反馈

没有一款完美的产品,产品经理要多听听用户怎么吐槽。

哪里不好用?为什么不好用?造成了什么困难?

深入到这部分用户身边,多去了解和感受,摒弃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段时间,我对此的感受也越来越深。

逻辑合理只是一方面,重点是用户觉得它合理。

写在最后

以上是我目前对业务的理解,也是我下一步要提升的格局。

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并不是学几节网课,看几本书就能行的。

一步步跨越,一步步成长。

愿你我终将成为一名产品人,而非工具人。

本文作者: 小木盒产品记,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69482.html/feed 0
经济学角度下的产品需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http://www.woniupai.net/166724.html http://www.woniupai.net/166724.html#respond Wed, 15 Jul 2020 05:13:4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66724

这是《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 3 部分,讲的是经济学角度下的需求。需求这个词,现在已经变成人人都用的高频词了。从产品角度来说,需求是指人内在需要,成本可控且能实现的解决方案。就好比,我想喝可乐(外在想要want),是因为我渴了(内在需要need),但手上的钱只够买水(能实现的需求demand)。那么,回到经济学的角度,需求又是在讲什么呢?

经济学下的产品需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人估值与边际

支撑需求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价格与需求量。

而他们两变化的高低,会跟个人的判断有很大相关性。

01、个人估值是完全主观的

商品的价格,会受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就像最近高考前,保健品销量走高,价格也随之上涨。

但如果说需求决定了价格,那么购买与否是由谁决定的?

答案是个人。

有时候,买它不光是看它是否有效,还有心理作用。

就好比保健品这件事,我买了,孩子吃了,那就跟别人一样了,咱们家没落下。

这就是主观判断下的个人估值。

02、个人估值是基于行动的,不是单纯的愿望

还是上面保健品这个例子,如果我觉得它值得,我就一定会买。

无论过程中心里有多犹豫、多矛盾,看的只是最后的结果。

当然也会有人说,我是真的想要,但就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是真的没能力,这不也很常见吗?

但你要知道,人是有能动性的,会为了达成目采取各种行动。

就比如家里买不起保健品,那就多吃点核桃,这不也是一种替代方案吗?

所以,只要你觉得这件事值得,你会不顾一切的想办法去解决。

03、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我们常说,做任何事都需要考虑成本。

如果这件事是连续性的,这个成本其实指的是边际成本。

比如我们花 1 块钱买个馒头,吃完后差不多饱了。

再花 1 块钱买馒头的成本,已经高出第一次的了。

要知道,虽然价格都是 1 块钱,但它达到的效果是在递减的。

此时,我们更可能的是花钱买水喝。

这是因为相比买馒头,买水获得的收益更高。

二、需求第一定律

01、永远向下的需求曲线

图片来自于得到课程

当价格发生变化,需求量也发生变化,而整条曲线构成了需求曲线。

注意,单纯的价格变化无法影响需求,只会影响需求量。

肉的价格升高,那么它的需求曲线不会变化,只是需求量降低了。

反而蔬菜的需求曲线会发生向上平移,即虽然是相同的价格,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

02、需求与供给,取决于市场价格

经济学下的产品需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图片来自于得到课程

商品的价格不会无止境的上升,达到一定程度,需求者会变成供给者。

要知道,人都渴望抓住机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也符合市场规律。

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会上涨,此时自然有更多的人去卖。

但当卖的人多了,又会相互竞争压价,最后价格会相对平衡。

三、需求第二定律

01、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经济学下的产品需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经济学下的产品需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图片来自于得到课程

单看公式,比较难理解,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

那就是,商品没有绝对的需要与不需要,只有个人估值的值得与不值得。

就比如过去口罩算是非必需品吧,但因为这次疫情,需求量的变化比例激增,政府控制价格变化,口罩也就成为了必需品。

再比如地铁算是交通必需品吧,但如果价格上调,会有人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

那如果一直上调,相信地铁也就成为了交通奢侈品了

总结来说:弹性>1,商品为奢侈品;弹性<1,商品为必需品。

02、垂直的需求曲线

既然有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那会不会有垂直的需求曲线呢?

经济学下的产品需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图片来自于得到课程

如果要解释的话,那就是随着价格的升高,需求量保持不变。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刚需。

那么,现实中是否会有这种情况呢?

答案其实是没有的。

“人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寻找替代方案。”

结婚结不起,人选择独身。

买房买不起,人选择一辈子租房。

生病吃不起药,人选择死亡。

其实,上面的例子是比较极端的,实际中的人是会有更多对策。

大多数情况,既然高不成,人是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低就。

03、谁付出的多,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相对弹性

就拿男女交往这件事来说,到底是谁离不开谁,或者说,谁在恋爱中更主动?

其实看得是谁更需要对象,或者说需要一段亲密关系这件事。

这就是我常说的,谁认真谁就输了。

那是因为认真对待的人,往往更需要这段关系,如果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

(1)弹性大 → 选择更多 → 非必需品;

(2)弹性小 → 选择更少 → 必需品;

这种个人估值判断,也决定了你在恋爱中的地位。

四、需求第三定律

这部分,是薛老师补充的另外一点。

简单说,就是“附加成本,使得精选产品相对价格下降”。

比如你出国去玩,能够带 1000 毫升的液体回国,你会选择什么?

苏打水?啤酒?红酒?肯定是个人估值最高的商品。

这就是附加成本自身,给商品带来的筛选作用。

写在最后

这个章节概念比较多,而且涉及到很多数学模型。

重点是,要能理解这些模型背后意义,并能够引发对现实事物的理解。

其实你会发现,人的大多数行为,其实都逃不开经济规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66724.html/feed 0
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七)——需求管理、优先级、迭代规划 http://www.woniupai.net/15880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8805.html#respond Mon, 06 Jul 2020 02:09:20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8805

在系列文章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二)——产品需求的时候,对需求层级、需求来源、需求收集做了分析,但对需求的管理及迭代规划未作进一步说明,所以本篇文章对此进一步展开分析。

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七)——需求管理、优先级、迭代规划

需求管理

需求池

需求收集之后进入进入正式的需求池进行管理,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周一次从各方收集需求,并进行初步沟通之后,放进需求池。并根据需求本身的变动,调整需求池中的相关状态,标注相关的记录,批注。

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七)——需求管理、优先级、迭代规划

ID——需求的唯一ID号,需求身份标识,增加一个需求ID增加1

端口——需求所涉及的端口,前端如——安卓、iOS、小程序,后台——平台、供应商、商家,这里是对需求做一个初步的划分,如果涉及到多端,一般记为综合或拆分成多条子需求对应到各端口。

模块——需求所涉及到的模块,例如会员管理、用户管理、商品管理等;

需求名称——简单描述需求是做什么的;

需求描述——更详细描述需求的相关信息,例如需求提出的背景、需求要达成什么目的、需求的详细说明等;

需求来源——记录需求的来源方,例如产品、市场、运营;

类型——”记录当前需求的类型,a、新功能;b、功能优化;c、bug修复”;

优先级——记录需求的优先级,a、一般用高中低;b、数字表达;c、需求的优先级是动态的,会随着战略、业务目标的变化而调整”;

提出时间——记录需求被提出的时间;

提出人——提出这个需求的人及联系方式,有助于在需求详细设计时追踪到原始需;

状态——”需求当前的状态,根据不同的阶段,可以大致分为;

a、记录——进入需求池(初始状态);

b、论证——需求开始评估论证;

c、待设计——论证完成后有价值并决定近期开展后续工作;

d、设计中——正在进行详细设计;

e、设计完成——原型及UI已经设计完成;

f、研发中——已正式安排研发周期;

g、已上线——需求正式上线;

h、已关闭——针对需求因各种原因提前终止其生命周期;

预计版本——对需求计划上线的版本进行规划,产品部门规划的实现版本往往会超前正在研发版本;

实际完成版本——版本上线后,更新需求实现的实际版本号;

上线时间——记录版本实际上线的日期;

备注——各种情况的补充说明,例如需求关闭的原因,需求优先级变动原因,版本规划变动;

需求优先级

需求优先级的分析可以采用KANO模型、四象限法则、权重加权三种方式进行:

KANO模型

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七)——需求管理、优先级、迭代规划

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选择了两个维度:a、需求实现度;b、用户满意度。用这两个维度将需求区分,将需求分为5种,分别是:兴奋型需求、期望型需求、无差异需求、基本型需求、反向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A、兴奋型需求——也称魅力型需求,随着满足用户期望程度的增加,用户满意度也会急剧上升,但一旦得到满足,即使表现并不完善,用户表现出的满意状况则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满足时,用户也不会因而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

B、期望型需求——也称为意愿型需求。是用户的满意状况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此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的话,客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超出用户期望越多,用户的满意状况越好。比如说,支付方式,相对来说,是越多越好,这样用户会有更多选择,当没有一种支付或是其中一种没有资金的时候还有别的可供选择,能覆盖更多的用户。

C、无差异需求——不论提供与否,对用户体验无影响,比如现在各平台都有的签到,打卡功能。

D、基本型需求——也称为必备型需求、理所当然需求,是用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比如现在互联网基本都有的客服功能。

E、反向需求——又称逆向型需求,指引起强烈不满的导致低水平满意的需求,比如将产品流程设计的非常复杂,引起用户反感。

四象限法则

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七)——需求管理、优先级、迭代规划

四象限法则将需求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四类。选择的两个维度是:紧急和重要。

第一象限——这个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重要的需求,这一类的需求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比如支付功能出问题。

第二象限——需求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它具有重大的影响,需要wbs方法分解任务、提前进行规划,按照计划逐步执行,比如数据埋点统计分析

第三象限——需求大多是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的重要性,这种需求的提出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可能是头脑发热,也可能是看着别人有就想做,与本身产品没有任何关联性,对这类需求可以放任不管,比如后台目录的颜色美观性

第四象限——是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需求,这些事情很紧急但并不重要,比如由于商品图片过大导致的加载慢(可以通过优化压缩上传图片解决)等,可以先采用替代方案执行

权重衡量

产品管理流程及规范(七)——需求管理、优先级、迭代规划

对需求赋予一定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如工作量大小、对用户价值大小,对公司价值大小、紧迫程度、与核心流程相关性,可以将各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所有指标项权重相加为1,各指标项确定各自的程度数值,工作量按天计算时间越大,赋值越低)进行加权,得出综合值大的,则优先级高。如下图,需求2的综合得分为6.8》需求2的综合得分5.6,先做需求2

迭代规划

固定任务

任务量固定,时间上可以进行调整,比如一个大的版本上线,新开的功能模块上线,即使采用MVP的方式,也会超出一般迭代的周期。这种方式一定是以保证业务、功能需求的完整性,系统性为主,不能完全按照时间来。否则的话,功能逻辑的完整性和链条就会缺失,上线之后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如果功能不完整还不如不上线的好。

固定周期

当产品进入稳定期之后,业务也较为稳定顺畅,则按照固定周期进行迭代,比如两周时间上新一个版本,则以时间为准,固定时间端,按照优先级并考虑工作量合理安排需求。

紧急需求

在上一个版本发布之后,发现重大bug,需要紧急修复上线,这种肯定不能按照常规方式处理,直接将优先级提高,修复上线。

插入需求的处理

紧急需求与插入需求有些类似,均是常规计划之外的。但两者又有不同之处,紧急需求是不得不做的,不做将会带来严重影响的。但插入式需求是计划已经排定,但又有新的需求进来,比如业务部门,上级领导等。这个时候从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A、先不急着拒绝,先分析需求的优先级,如果需求确实优先级高,看需求规模,工作量大小,人力资源,是否能不动本次版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增加,如果可以则直接增加进去,如果不行,则将优先级低的需求进行删减。

B、需求优先级不高,则沟通安排到之后的迭代,并讲明原因

总结

本文主要对需求的层级、需求来源、需求收集方法、需求管理池、优先级的确定及需求迭代进行了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880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