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E – In this Wednesday, Dec. 2, 2015, file photo, Tesla Motors Inc. CEO Elon Musk delivers a conference at the Paris Pantheon Sorbonne University as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Paris. Tesla Motors is set to unveil the Model 3, its first car in the $35,000 range. The Model 3 is the most serious test yet of 13-year-old Tesla’s ability to go from a niche player to a full-fledged automaker. (AP Photo/Francois Mori, File)
伊隆·马斯克的创新、天才和成功,震惊了所有地球人,但不包括梅耶女士。
“他的天才都是从我这里继承的。”
说这话的时候,梅耶·马斯克女士面带微笑、优雅从容,既有对儿子成就的骄傲,也有对自己培养的自豪。
没错,梅耶·马斯克——正是“硅谷钢铁侠”伊隆·马斯克的妈妈。
但在笑着接受外界对马斯克赞美的时候,梅耶女士没提的是人生的艰辛:
一个家暴受害者、一个单身母亲、一个对事业有追求的独立女性……
究竟如何培养出一个旷世创新天才?又是哪些因素在少年马斯克成长中发挥了作用?号召“人生由我”的现代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
在量子位的专访中,梅耶·马斯克娓娓道来,讲述一切。
初见梅耶·马斯克,第一感觉是优雅、自信,气质雍容不凡。
完全没有一点72岁“老奶奶”的样子。
这或许跟她的事业有关。因为她是注册营养师、T台模特、拥有两个硕士学位的大学研究员。
但深入交谈后,展现的就是她刚强、坚韧、和果断的那一面。
甚至独立——她乐于谈论教育、女性发展的话题。
她会强调自己的独立性,“马斯克之母”仅是她众多标签中的一个。
而造就梅耶·马斯克的,有家族基因,有个人经历,这也能更好理解伊隆 ·马斯克成长之谜。
梅耶·马斯克,1948年出生在加拿大里贾纳,父亲一家是瑞士移民,母亲一家则来自英国。
梅耶的父亲,即马斯克的姥爷,乔舒亚·霍尔德曼,是一个自由、勇敢、果断的人,一直醉心于探索世界。
梅耶说,父亲的这些特质深刻的影响到了自己,并被马斯克继承。
在加拿大时,马斯克的姥爷经营农场,还开了一个按摩诊所。
在梅耶2岁时,乔舒亚听别人说南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于是毫不犹豫的收拾了全部家当,带着一家人飞到了南非定居。
马斯克的姥爷有一架帆布蒙皮螺旋桨飞机,他驾驶着这架飞机,带着梅耶和家人四处游历,到过60多个国家。
梅耶回忆,每年,她都会跟着父母去野外探险,遭遇过狮子、鳄鱼,面临过食物水源短缺。
但梅耶强调,她从没害怕过,因为父亲勇敢、沉着,计划周密,防患于未然。
她认为,自由、独立、和责任是她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品质也被马斯克继承。
进入大学后,梅耶选择了营养学专业。她还一直兼职做模特,但她觉得那是额外的补贴,营养师才是可靠的职业。
但是,梅耶的职业生涯,刚开始不久就被婚姻和家暴中断了。
梅耶说起刚离婚的经历,用了struggle这个词,而在离婚前的那几年,她形容为scared、sad。
恋爱时的梅耶,也像大多数女孩一样单纯。
她说当时面对前夫的求婚不知所措,未加考虑就仓促成婚。
而婚后,被打竟成了梅耶 · 马斯克的常态。丈夫甚至蜜月期间就动手打她,她想逃走,但他把护照藏了起来,正是在此时,她怀上了伊隆·马斯克。
婚后,她的丈夫会当着客人的面羞辱她、让她挺着大肚子干体力活、禁止她跟家人联系……
在梅耶的自传中,她回忆说,年幼的马斯克,在父亲对母亲动手时,会使出全身力气踢打父亲的小腿,5岁的他用这样的方法保护妈妈。
马斯克的勇敢和主见,在这个时候就有所体现。
为了孩子,为了自救。结婚第九年,梅耶带着孩子们逃离婚姻。
此后,前夫仍然反复起诉了她十年,目的是证明她没有能力抚养孩子,逼她回到原来的家中。
梅耶说:“我情愿选择一次次走进法院,一次次准备文书,一次次面对可能失去孩子的恐慌,也不愿意在持续的恐惧中生活。”
离婚后,她和孩子只能租住小房子,孩子们睡卧室,她睡客厅或者厨房,晚餐只能以便宜的花生酱三明治和豆子汤充饥。
梅耶说,即使条件如此困窘,但此时她和孩子确实快乐(much happier)的,因为这时她和孩子没有恐惧和痛苦。
独立抚养3个孩子,梅耶的经济状况一直很拮据,她白天要打两份工,还要兼顾营养咨询师的工作,晚上要去夜校进修硕士学位。同时,她还接模特的工作。
梅耶在采访中说,是勇气和焦虑支撑着她,她不想再回到以前痛苦的生活中。只要一直向前走就不会每天都痛苦,这是一个要切记的信念。
她说,那时她晚上睡一个完整的觉都是奢望。但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家,她别无选择。这也是她作为一个单身母亲最深的感触。
做一个单身母亲仍然好过在痛苦的婚姻关系中煎熬。你可能会很辛苦,但是你不会痛苦和恐惧。
而单身母亲不得不为未来奋斗,付出更多的努力。你要努力赚钱,运气好可能从前夫那得到一些补偿,但这很难,我就没有。
你始终要清楚,你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并不多,自己要找对位置,调整好状态。
但她也会说,没有男人的参与,做母亲会轻松很多。
现在的梅耶,看上去已经完全摆脱了当初的影响,她的风趣、随和亲切,让陌生人也如沐春风。
马斯克说:“我母亲一直是个为生活尽全力的人,她越是任性、越是迷人。”
23岁时,梅耶生下了日后的硅谷钢铁侠:伊隆·马斯克。
她说,马斯克出生时就是一个7斤7两(8磅8盎司)的胖小子,胃口十分好,五个月就开始吃成人的食物。
但这不代表马斯克成长之路一帆风顺。
除了家庭,还有社交关系。之前马斯克的自传里说,自己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又与众不同的孩子……
然而当我们问梅耶:“你担心过他的孤独和不合群吗?”
梅耶的回答很直接:“天才当然是与众不同的!”
但她也解释,马斯克与其他天才不一样的是,他没有一直躲在家里自娱自乐,他走出家门,把他的天才智慧发挥了出来(applied his genius),这是他与众不同之处。
梅耶甚至还略带玩笑地说:伊隆·马斯克的高智商是继承自她——“你知道,孩子的智商是随母亲的。”
除了先天基因,还有哪些后天因素塑造了伊隆·马斯克?
梅耶认为是:书。
而且强调,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梅耶说自己就很爱看书,可以超脱于现实、神游万物之间。
这也影响到了少年马斯克。马斯克跟母亲一样,小时候总是在读书。
在马斯克年幼的时候,梅耶已经注意到他什么书都喜欢读,而且过目不忘。
这个孩子随时随都在吸收知识。家人叫他伊隆百科。
而除了读书,少年马斯克展现的另一个特质是勇于实践、敢于尝试。
12岁,马斯克就卖掉了自己写的第一个电脑游戏。
这个不小的成就当然让梅耶很惊喜,但她当时根本想不到,沿着这个路线,马斯克今后能走这么远。
但回过头看,一切似乎又顺理成章。
正是少年时期就勇于尝试和实践,才让马斯克后来从不畏惧挑战和失败。
敢想、敢干,失败了就再来一次。
另外,与马斯克接触过的人说他专注、内向、内心坚定……
这些品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梅耶的影响,她用自己的经历教会马斯克的,也有坚定和专注,坚持自己的热爱。
作为一位对事业有追求的独立女性,梅耶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时间陪在孩子身边。
但她认为,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们最好的示范:对家庭的热爱、谦逊,以及不断达成的目标。
她透露,没怎么告诉马斯克应该要去做什么,是他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换而言之,引导孩子找到兴趣,更为重要。
而且单亲家庭长大的马斯克,从小就跟梅耶一样“自由、独立,责任感”。
在很小的时候,马斯克就帮着梅耶修理办公室的打字机。
高中毕业之后,他只身远赴北美,选择了物理和经济学专业,靠打工和贷款支付学费。
我希望他们能够做到独立、善良、诚实、体贴、礼貌,努力工作,多做好事。
我从未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他们, 也从未责骂他们,或告诉他们应该学习什么。他们只需要让我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就行。
现在我可以非常确定,我做的这些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没有任何损害,并且我、我的兄弟姐妹,还有我的孩子们恰恰都是受益于这一点——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人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规划,每个人都愿意自己独立为未来承担责任。
如今,这种少年时就习得的独立、自由和责任感,成为了马斯克改变世界的“内核驱动力”。
梅耶说:
我认为伊隆在拯救地球,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他在尽力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这对全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对太空充满热情。他一直尝试把宇航员送入空间站。这项事业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完成的,所以我为马斯克感到非常骄傲,发射那一天我们都陪在他身边(指5月31日载人龙飞船发射)。
或许对于地球上的诸多父母而言,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么培养出马斯克这样的孩子,过程中钱(富足的物质条件)是必须的吗?
不是。
在采访中,梅耶坦承,有些东西是她无法给马斯克和他的兄弟姐妹的。
“我没给过孩子们礼物,因为我当时根本没多少钱。”
但梅耶用了另一些东西弥补——“我给了他们很多拥抱。”
这听起来既温暖,又有一些悲伤,这是梅耶作为母亲的挣扎和妥协。
毕竟,在养育马斯克和他的兄弟们的时候,梅耶的处境确实太困难了。
不完美的家庭,有时也让这位单亲妈妈感到遗憾。
因为自己的经历,让她几乎没能给马斯克的(多次)婚姻提供什么有力的建议。
她透露,每当她要对马斯克的婚姻或约会说些什么,马斯克就会回应——你自己的感情经历这么失败,你没法给我建议。
“哈哈哈哈哈”,梅耶说到这里,自己大笑起来。
但可怜天下父母心,梅耶跟所有母亲一样,非常小心地保护着孩子。
实际上,当采访中有几次话题围绕马斯克展开时,梅耶·马斯克也更希望谈论的是当做教育话题。
而不想过多成为一个“蹭儿子热度”的母亲,她看重独立性——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想给话题性十足的儿子带来不必要的舆论话题。
在这种没有言明的“保护”中,天下母亲应该都一样。
只是有时,这种保护,也会在有些假设的问题中,展现出有失理性地“冒险”。
我们问梅耶·马斯克:“如果马斯克要去火星,你是否也会……?”
“我会。”梅耶回答得很直接。
不过马上,她又展现了幽默的那一面:“但前提是我的孙子孙女都去。我的孙子孙女不会把他们的祖母单独扔在地球上的。”
梅耶觉得,她的职业生涯是从搬到加拿大后开始的。
因为在南非时,她要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疲于奔命。
到加拿大后,孩子们逐渐长大、离家求学,这时,她才有时间认真考虑自己的生活。
她一边做营养咨询工作,一边继续模特生涯。
同时还在多伦多大学继续进修营养学,不断充实自己,坚持自己的热爱。
她在北美的职场中,依然遭遇了许多困难、偏见。但这时的梅耶,已经学会为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挺身而出。
50多岁时,梅耶从加拿大搬到美国,换了三四座城市,最后决定留在纽约,“在纽约,人们步履匆匆、快言快语、思维敏捷,对任何事情都说想干就干,我想,这些都是我的同类。”
如今,72岁的梅耶依然是模特、营养师——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
当然,关于女性如何学习充实自己、如何对抗不公、如何建立自信……
这些都是梅耶新书《人生由我》中的最重要的主题,也是她在采访中不断强调的。
书中的内容我们不剧透,大家可以自己进一步去探索。
但对于中国女性,特别是身处职场、对事业有追求的现代女性,梅耶·马斯克也专门提供了一些过来人的建议,我们将问答实录传送如下,希望能够给你和你身边的女性朋友,带来一些启发:
量子位:我们是您即将出版的自传的第一批中文读者,您希望这本书对中国的女性有什么帮助?
梅耶·马斯克:这本书讲述了我一生中经历的磨难、我以前是多么不幸福。之后我制订了生活和工作计划,改变了这一切。这十分不容易,可以说是令人害怕的。你可能会犯各种错误、还要为钱发愁….但你最终会摆脱一切不愉快,可能是在你的工作中,可能是在生活中。只要一直向前走就不会每天都痛苦,这是一个要切记的信念。
量子位:您的职业生涯中,最有帮助的经验/原则是什么?
梅耶·马斯克:事实上,我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我成长在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加拿大人,教养好、和善、体贴。之后我我又碰到了一些不好的人,你也知道我的婚姻很糟糕,但当时我却毫无预见。
直到我带着三个孩子逃离了这段婚姻,我才反应过来这段婚姻多么糟。离婚后,即使我和孩子们晚饭只能吃花生酱三明治,但我们却一点不害怕也没有痛苦,相比之前,我们快乐得多。
量子位:所以是勇气,对吗?
梅耶·马斯克:是勇气和焦虑(desperation)。你不想每天早上醒来都痛苦恐惧,最终你必须告诉你自己要向前走。
量子位:对于女性来说,在职场遇到的困难,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
梅耶·马斯克:我认为女性应该永远坚持自己的意见,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工作中。她们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这样才是公平的。
一个女性能力出众,但是得到提拔的却是一个男性,仅仅因为他是男的,这是不公平的。你应该说如果不提拔我我就离开。
此外,女性也要互相支持,这比较容易。但男性也应该支持女性,他们应该意识到女性理应得到与能力匹配的待遇。
量子位:那么女性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醒,更重要的是对身边的人认识更清醒?
梅耶·马斯克:是这样的,但是这一点却很困难。如果她们身边的人看不起她们、侮辱她们,这样的状况难以凭借女性自身力量改变,女性在遭遇这样的打击后也很难恢复信心。
应该做的是尽早摆脱这种有毒的关系,去别处寻找能认同你的人。任何人都无法承受每天遭受打击。
量子位:对单身母亲,您有什么想说的?
梅耶·马斯克:做一个单身母亲仍然好过在痛苦的婚姻关系中煎熬**。你可能会很辛苦,但是你不会痛苦和恐惧。而单身母亲不得不为未来奋斗,付出更多的努力。你要努力赚钱,运气好可能从前夫那得到一些补偿,但这很难,我就没有。
量子位:对纠结于个人事业和家庭的女性,您有什么想说的?
梅耶·马斯克:我个人是比较幸运的,作为一个营养师,我可以在家里工作,同时还能照顾孩子。我可以接待病人后接孩子放学,而孩子们会尽其所能帮我处理一些工作上的简单事务。
但是许多女性是不得不离开家工作的,她们只能请别人来照顾孩子。对于她们,我要说你必须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这样你才不会对家庭有愧疚,因为你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人,为了努力生存下去。
量子位:但在中国,一个无奈的现实是,有时候女性不得不在家庭事业中选一个,您怎么看?
梅耶·马斯克:出柜的gay(visible gay men)会为孩子放弃事业。但是却很少有男性愿意为孩子放弃事业。只有女性做出牺牲是不公平的。
一种方案是男女分别放弃事业几年来顾家,但你(男性)一定会说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事实情况是人生中有几年必须照顾孩子。我自己在三年生了三个孩子,当时只能做兼职工作,连晚上睡觉也不完整。
随着孩子长大,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去工作。但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她们无法实现在家工作,这时她们就需要考虑是否能带孩子去工作单位、能不能请求家人帮助。如果没有人能帮助,就要学习平衡自己的生活,不要把怒气和疲惫带回家,跟孩子在一起要开心,心碎的时间留给自己。
量子位:您是否认为有主动献身家庭的女性?为子女为家庭放弃事业的女性,她们是否有另一种价值和伟大之处?
梅耶·马斯克:有很多女性愿意为孩子和家庭付出。当孩子离开家上大学后,她们会经历空巢综合症。
这些女性应该想办法培养一些兴趣或是去找一些兼职或全职工作。有了目标就不会再难过。
另外你也要抓住时间去学习,这样你才能做你喜欢的工作。
但假如孩子足以满足你的生活,那样也非常好。只有你自己认为需要改变才去改变,我的话也不是唯一正确的。很多男性读了我的书后也颇受启发,对人生做出了改变,这本书其实不只针对女性。
量子位:您对在科研一线奋斗的女性科学家有什么想说的?
梅耶·马斯克:我认为她们是十分了不起的。应该有更多女性投身到科学工作中,而现在还是太少了。女性应该主动研究科学,去获取应得的职位。
最后,梅耶女士说,本来她要带着新书来中国旅游访问的,但美国仍在疫情封锁之中,遗憾无法成行。
于是,在量子位采访最后,她特地为中国读者献上了问候。
而这,就是梅耶·马斯克,注册营养师、T台模特、拥有两个硕士学位的大学研究员,同时也是遭受过家暴的单亲妈妈,伊隆·马斯克之母。
她把72年的人生经历汇集成一句话:
人生由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马斯克是谁?这里给不了解他的小伙伴简单介绍下,世界最畅销充电式汽车公司特斯拉的CEO,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支付工具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另外,提供全球互联网卫星群的星链计划,试图改变传统交通的loop隧道,“第五种交通方式”超级高铁,读取脑信号的脑机接口等充满未来感的设想全部都在马斯克的计划之中。有人说,马斯克一直在打脸,他谈梦想的样子像极了理科版的马云,但这都不重要,至少,这些年来,这些设想都在逐步成为现实,这次发射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2019年受邀参加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计算机系学生站起来提问。当沈晖得知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是他亲叔叔时,沈晖半开玩笑地邀请他以后来威马工作,“和特斯拉PK一下”。
包括威马和特斯拉在内的新能源车企,都因疫情而更加绷紧了本就紧张的神经。2月10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复工。而威马则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自建工厂复工的企业。威马温州智能制造基地在2月21日实现了复产,并于2月27日首批车下线。
在复产率逐步爬升的同时,如何激活需求端,也是包括威马在内的汽车厂商当务之急。
据公开报道,3月4日,乘联会初步判断2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下滑80%。1至2月累计销量估计下降43%左右。
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汽车消费被寄予厚望。目前,多地已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
跟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威马是一个相对“慢热”的品牌。截至2020年1月,威马已交付超过22000辆车。但这似乎并没有达到威马的预期。2月下旬,威马通知全体员工,取消2019年的全员年终奖,原因是“2019年未达公司目标”。另受疫情影响,13薪也会延后至今年6月份发放。
沈晖希望能在2020年,用更多互联网营销的方式改变威马,在市场上抢夺更多的“蛋糕”。
在2019年9月,原优信集团CMO王鑫加入威马,出任CGO(首席增长官)。在加入优信之前,她曾任职于Uber。威马也是第一家设立CGO的造车新势力公司。
来到威马后,王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威马品牌做了重新梳理和定位——“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并搭建了一个几十人规模的增长黑客团队,挖掘潜在购车人群,扩大流量入口,提升品牌认知和影响力。
跟以往不同的是,广告大战或是IP合作的营销方式不会是威马的选择。“时代背景和用户喜好已经变了,”王鑫说,“现在我们知道要如何健康地花钱,把钱放在更精准的流量上。”
在花钱这件事上,沈晖一贯的风格就是稳健。“亏一块钱也算烧钱” ,沈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希望成为全世界第一家能够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以下为沈晖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的内容整理,有删节:
跟汽油车“抢”用户
我1月8日、9日就在湖北,和几个重要的供应商开会。回来后大概在春节前十天左右,我们就逐渐把线下门店和工厂关了。我们主力基地是在温州,温州是除湖北以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我们虽然业务受到的影响很大,但员工一例疑似病例都没有。
疫情对整个出行行业的打击还是蛮大的。线下工厂没办法开,用户端就更不用说了,汽车是消费品里最大的一个大件,大家肯定不会想去消费这个大件,同时也没法出门到实体店,所以疫情对销售服务影响很大。
本来我们2020年有年度改款新车,下半年还有新车上市,打算在4月北京车展上全部展示出来。现在车展取消或者延期,打乱了之前的节奏。
复产也比较困难。我们有些订单在1月份并没有交出去,有我们的原因,跟我们的供应链也有很大关系。汽车是所有产业里产业链最长的,供应商特别多,我们湖北的供应商没办法复工,而非湖北的供应商即便复工了,他们的三级四级供应商也没复工。所以我们的复产率只能慢慢提高,想要达到产能正常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觉得早复工,慢慢拉动整个供应链,给大家增强信心,也是我们的责任。
过去五年,汽车行业都在想办法培养线上能力,但毕竟没到生死关头、非改不可的地步,所以这次疫情对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在北京、上海推出了“无接触购车”,用户在线上看完车要试驾,我们把车开过去,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打开车门试驾,试驾后还到指定地点。用户下订单后,我们也是非接触式交车。线上直播、VR远程看车等流程,在短短两周内全都走通了,并且已经推广到全国各个经销门店。
1月16日,我们宣布“威马直购”模式,威马EX6 Plus 400车型综合补贴后售价是18.99万,威马直购只要不到10万就可以把车提走,只买车不买电池,然后每月付给我们服务费,包含使用电池和无限充电的费用,一个月1500公里封顶。有点像手机合约套餐的概念,一定范围内流量随便使用。
“威马直购”最大的优势就是门槛低,我认为这个模式在疫情后有很大意义。
不过,“威马直购”的推出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2019年第四季度就在想,威马并不是局限于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虽然传统汽油车的销量每年都在下降,但每年2000多万辆的新车销量对我们来讲仍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我们该怎么说服开汽油车的用户来开电动车?
从用户角度考虑,第一,对电池不放心,担心质量是不是有问题,会不会自燃;第二,车的残值会不会跌得很厉害;第三,没开过电动车的人会担心充电有各种不便。另外用户对新能源车不理解,很多人感觉同样配置、大小的汽车,电动车还是贵,但其实在使用的时候,电费是远低于油费的。那么怎么解决用户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想到做“威马直购”。我们鼓励用户买车,但可以不买电池,电池问题我来解决。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零首付或是车电分离的方案,但说到底它们还是硬件的分期付款。威马直购是一个服务费的概念,每月需要付一笔服务费,这种新零售的方式增加了我们和用户之间的黏性,而不是交车后跟用户的关系就结束了。
有些投资人特别看好这个模式,它满足了互联网模式的想象,互联网永远都喜欢to C业务,喜欢黏性强的业务,还有服务性业务模式,纯卖硬件压力蛮大。这种经营模式汽油车是学不来的,汽油车不可能只卖车不卖发动机,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
我最关注四个核心指标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融资也在往后延。这轮融资从去年底开始,年前还有几家在尽调,但最近投资人过来出差的话回去要隔离14天,光在电话里也讲不清楚,这个事就缓下来了。
其实去年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强调精细化运营和基本面了,不管市场好不好,是否能容易地融到钱,都要关注基本面的数字。第一是现金流管理;第二是增长性,就是销售额是否在不断增长;第三是毛利率,毛利率如果不健康,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第四是净利润。去年我们非常关注这几个指标。
创业在0~1的阶段,可能更关注增长性,1~1000这个阶段,一定是关注这几个指标之间的平衡。疫情影响下,就更要把精细化运营做到极致。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我们的团队理念,我们一直强调人少好办事,现在公司正式员工不到3000人,威马可能是造车新势力里唯一没裁员过的。人少,体系结构可以扁平化,战略容易贯彻到基层,基层发生问题时我们也能快速反应,快速变革。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人少”是对管理层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到底什么东西自己做,什么东西自己不做,这个能力很重要。比如“三电”领域,我们不做电芯,电芯的水很深。我们所有的能力都砸在电池包上。可能别的品牌车比威马轻,但威马的续航里程更长,这都是有原因的。
项目管理是精细化运营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把所有资源都砸在和产品相关的领域,还有用户运营和销售服务。我们有各种跨部门的小组,建立了产品委员会、项目委员会、销售运营委员会,这三个是我作为委员会主席参与最多的。
我们内部的任务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希望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现在实现季度盈利,但全年盈利还有点困难。
对消费模式的变革
威马到现在交付超过22000辆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其实互联网企业都是如此,找竞争最激烈的城市先入手,如果把这个市场拿下来,其他城市推广相对就会比较容易。我们的打法也是一样,2018年9月发出的第一台车就是往北京发的。全世界最好的新能源产品一般都会拿到北京,北京竞争这么激烈,我们的表现还不错。
我们在to B端也有一些合作,量比较小,总共加起来不到1500辆。我们跟美团(打车)有些合作,在上海、北京、深圳投了一些车;另外我们在海口、三亚投了差不多1000辆车。
to B布局还有一个想法,我们认为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款汽车是根据to B市场来量身定做的,传统汽车公司都是卖不出去的车打个折拿给to B出行公司。to B市场里坐车和开车的需求不一样,这里有很多不同的细分市场,网约车、分时租赁、高端酒店用车,其中的设计、研发、供应链、制造、服务模式都不一样,需要关注的不是车本身的成本高低,而是每公里的成本高低。
但做to B不是拍脑袋就行的,一定要建立在足够数据基础上,所以我们的车投出去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收集一定的数据,将来如果有机会,针对to B市场做一款车。
当然我们现阶段还是专注在C端乘用车,这点非常明确,因为我们希望威马是全世界新势力里第一家盈利的公司,出行行业现在财务上很难有稳健的发展,很多做得比我们好的(出行)企业还没有盈利。威马一直比较稳健,希望即便烧钱也不是无限量无限期地烧。
我们做的产品是对能源的革命,也是对消费模式的变革。我们这个产品其实是“三合一”:首先是一个出行产品,动力源完全变掉了;其次是个智能硬件;第三,我们的产品还是一个“移动充电宝”,绝大部分电动汽车都是从网里取电,我们有一个技术是可以给电网做“反哺”,像一个“移动充电宝”一样把电充回去。
我们以前开发这个产品是希望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互充,是一个社交产品。但双向充电成本很高,软件还有一些协议的问题,后来这个产品就没上。
我曾经在电厂实习,和国家电网交流的时候聊到“削峰填谷”。中国晚上6~9点是用电高峰,9点以后是用电低谷,“削峰填谷”就是把最高峰的电需求切下来填补低谷。用户6点钟到家,把威马车往国家电网装置一插,6~9点钟车往电网充电,9点以后电会倒过来充到车上。
我们很专注产品,我一直做工程师,对产品很有兴趣。但这样确实也存在问题,比较慢热,外界不太会关注我们,所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互联网营销的方式加入威马。作为一个新品牌和创新企业,增长还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