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达观数据还曾于2018年11月获得1.6亿元的B轮融资,由宽带旗下基金晨山资本领投,元禾重元、联想之星、钟鼎资本及老股东等跟投。
蜗牛派曾多次报道达观数据。达观数据成立于2015年,以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字符识别(OCR)、知识图谱等AI技术起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本数据采集、标注、训练体系——在数据知识层构建知识仓库和知识图谱;在数据应用层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并结合业务场景来开发出一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在具体场景上,达观能够提供文档审阅、智能推荐、资料搜索、知识图谱等多款文本自动化方案,凭借着这套系统服务了包括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华为、中国移动等数百家金融、制造、军工、科技等领域企业和政府机构。
随后,达观于2017年接触到RPA技术,发现与原有的业务有强互补性,即计划将RPA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开始推进。蜗牛派此前报道,达观自2018年年初开始研发RPA产品,2019年1月落地1.0版本,推向试点客户。在去年7月推出的NLP+RPA+OCR的新解决方案中,达观可以将RPA的应用场景覆盖面提升80%以上,比如能更好地解决传统RPA无法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源问题,包括图片验证码识别、证件识别、纸质文档识别、合同抽取、财务报表抽取、报告生成等业务需求。
这轮融资完成之际,达观数据创始人兼CEO陈运文也与36氪分享了这段时间公司的最新进展。

三大智能解决方案 Source: 达观数据
首先,达观数据在底层技术上的各项指标都有长足进步。CEO陈运文表示,公司从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书面文字资料的识别、挖掘等,不管是技术深度和广度都有积累。在这段时间内,达观可以识别的文档资料种类有接近10倍的提升,已经覆盖到了类似物流行业货单、运单、报关单等种类,在语言方面也能够支持中英文乃至其他语言的处理。
“比如像海关运单、企业报关单、发票等,国内各行各业企业用到的文档资料、财务报表的格式都非常多样化,识别是一大难点,”陈运文表示,“在成立之初,我们发现现有的NLP和OCR产品可能无法覆盖这么多元的材料种类,于是选择自行研发相应模块。”
经历了多年发展,目前达观数据的产品在财务、税务、法律等领域应用较多。在财务领域,其产品的识别准确率能够达到98%以上。
而在RPA方面,达观于2019年正式推出“达观智能RPA”,融合语义理解模块,是“NLP+OCR+RPA” 一体化的智能化机器人。这与主流RPA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流RPA产品大多数基于微软的开源框架研发,而达观选择走自研开发框架的路线。
陈运文表示:“比起借用国外现成框架,虽然研发的过程代价更高更困难,但是回头来看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掌握了从底层向上的所有核心技术,软件的跨平台适应能力更强,能在国内外各种操作系统上运行,比如安卓、国产系统等。”
达观在这段时间重点投入到AI+RPA的产品研发中,目前已经迭代至8.0版本,内部集成了众多AI组件,成熟度上了一个台阶。具体到产品落地上,融合了达观自研的NLP和OCR模块的机器人已经能够进入到较为复杂的场景,比如开展自动阅读和自动写作等,自动阅读包括让机器人帮助人类核对文档内容、辅助提供审批意见、查验材料有效性、分析语句意图、智能派发工单、搜索推荐资料、归纳分析原因、回答疑问等。而自动写作则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类助手一样完成如起草报告、润色纠错、自动填表、摘要撰写、样式排版等工作。

三大解决方案 Source: 达观数据
在业务落地层面,达观数据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客户,通常是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最近一年中,公司在重点领域中拿下了许多标杆客户,如银联、人民网、深交所、建行、工行、渣打、汇丰等,累计服务数百家企业,主要分布于金融、法律、传媒、电信、制造业、政府等领域。
而围绕诸多行业和领域,达观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银行信贷文书、财税报表、债券募集书、券商研报、法律合同、物流运单、地产图纸、发票证照、政府公文等,都针对性提供了智能处理的方案。
达观自推出AI+RPA产品已有近一年时间,对交付层面有哪些影响和变化?陈运文表示,不同行业对于交付方式的要求都不同,目前达观正在重点拓展预置式的交付,即在公司组装好客户需要的产品,直接到客户处安装即可,这种交付方式能把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最快的交付在1-2天即可完成。而对于中小企业,达观主要提供标准化SaaS服务。
AI+RPA产品的生态也是各厂商必谈的问题。在这一维度中,达观也已经联合了多家合作伙伴——今年一季度,达观就已经达成了与搜狗、微软、平安等企业的合作,合作伙伴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累计上百家,包括大型企业、各地集成商、软件代理商等,在今年拓展的新客户中有一半都来自合作生态。今年达观也有新一轮招商计划,希望在各地拓展更多合作伙伴。
而关于本轮融资后的计划,陈运文表示,达观数据在AI+RPA层面将继续大规模地快速迭代,在公司看好的几个大行业中持续提升解决方案自动化水平,在客户服务上继续打磨,维持行业口碑。
团队方面,目前达观数据团队近400人,研发人员占比过半,另外还有销售、解决方案专家、市场等人员,在北京、成都、深圳、郑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核心团队中,CEO陈运文为复旦大学计算机博士,曾担任盛大文学首席数据官,腾讯文学高级总监、数据中心负责人,百度核心技术研发工程师,国际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多次参加ACM国际数据挖掘竞赛并获得冠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此前,汇联易还曾于2018年12月获得C轮融资;2018年3月获得软银中国、蓝湖资本、众麟资本投资的5000万元B轮融资。
。汇联易为上市公司汉得信息内部孵化企业,自2016年开始独立运营,其主要产品为一站式商旅及费用管理SaaS。成立之初,汇联易自企业报销切入市场,解决员工、财务及公司三方间的报销流程痛点,即员工一键导入发票,财务无需处理大量发票,免去贴票等繁琐工作,一键生成财务凭证。并且,汇联易能够与企业内部的OA、HR等系统打通,完善报销工作流。
此外,汇联易也支持企业的商旅需求,直接对接像携程等大OTA平台,或者直接对接终端服务商,比如滴滴企业版、京东等,报销流程即可完全在线上完成。如果企业已有合作的供应商,也可以直接将供应商迁移到线上,统一进行管理。
上一轮融资后,汇联易进一步完善了产品,推出了新的授控支付功能,切入到企业消费领域;此外也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新品牌“超级报销”。汇联易董事长兼CEO张长征向蜗牛派具体介绍了这段时间的新进展:
张长征表示,“授控支付”的上线切合了电子发票和税改的逐步深化的趋势,这一功能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场景搭建,需要和多个供应商对接;二是支付,需要与银行、支付机构打通相关功能以及对接金融产品。目前汇联易主要覆盖餐饮为主的场景,对接平台型供应商,以及其他的打车场景,员工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
目前汇联易已服务超过千家中大型企业,标杆客户包括滴滴出行、复星集团、蓝色光标、三一重工、屈臣氏等。并且,汇联易也从2019年正式向全球推广——2019年4月,汇联易正式进入日本市场,推出新品牌Spendia。
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开源节流成为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词,让企业费控行业近年来也受到诸多关注,加上本次疫情影响,需求将会提升至更高水平。在这一赛道上,蜗牛派也曾报道过易快报、分贝通、红橘科技等企业,思路总体分为从事前消费或事后费控报销切入市场,但随着企业的报销及支付习惯改变,转型过程中对于事前消费和事后报销的需求都将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行业中的玩家目前也在不断完善自身业务链条,力求能够满足客户的所有费用管理需求。
张长征表示,C+轮融资是汇联易迈向国际市场的一大战略转折点,此后更多国际区域也在布局之中。在产品层面,本轮融资后汇联易将基于自身基因、现有平台能力和客户群不断创新,建立合作伙伴生态圈,如链接钉钉、企业微信、welink、飞书等超百家企业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