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落地,优化了免税细则,从每人每年3万元的免税额度提升至10万元。政策利好下,股民们来了一场关于免税概念股的非日常狂欢。
乘着免税概念的浪潮,凯撒旅业(以下简称凯撒)的股价在短短不到半个月就涨到每股24元,即便像众信旅游(以下简称众信)仅与中免达成框架协议,布局的更多是受灾严重的海外业务,股价也疯涨至每股11.92元,对比疫情前二者的股价反而实现了超过100%涨幅。
凯撒、众信布局免税业务是意在把旅行社的客户资源与免税店进行结合,转化成营收。
但从2020上半年财报数据上看:众信以出境游为主业,凯撒以旅游加出行配餐为主业,这些都不是疫情重创下能迅速恢复的板块,两者都还处在重伤后的修养期,拖着被疫情重创的身子,免税业是凯撒、众信最好的金创药吗?
海南自贸港方案落地后,免税概念股疯涨,但随着时间推移,股民热情消退,凯撒和众信的股价开始降温。截至9月16日,相较于免税大热时的最高股价,众信、凯撒的股价跌至每股9.71元、18.02元,跌幅达18.5%、24.9%。
8月28日,两者相继发布的2020上半年财报,也暴露出免税业务让两者的股价拔地而起,但并未对营业收入起到实质性的恢复作用。
财报显示,凯撒2020上半年营收仅8.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亿元下降 67.65%。反观众信,整体业务状态更为低迷,上半年营收达12亿元,同比去年上半年的57亿元下降78.71%。
疫情下,业绩下滑是2020年旅游业的主旋律。但过于单一的盈利模式是刻在众信和凯撒骨子里的问题。
众信旅游业务占总营收的99.25%,出境游的批发及零售业务总计占据总营收超89.9%。有别于众信的仅一根“顶梁柱”,凯撒经营范围以旅游业务为主,同时涉及航空配食、高铁配食、免税行业等业务,但以旅游业务的营收占比仍超过70%,略显多元化生态也仅让其业绩略优于众信。
此外,上下游两面的资金问题同时夹击凯撒、众信,一方面是已预付的机票、地接、签证、邮轮等上游资源的采购款项,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公司预收的客户团款的退费要求。
疫情的“组合拳”,让凯撒和众信在净利润上反向超额完成“小目标”,上半年分别亏损1.1亿元和1.7亿元。凯撒、众信还随着旅游业躺倒在疫情的泥泞中无法直起身子,此时寻找下一个增长点是二者的重心。
对免税行业的探索,或是众信、凯撒认定的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以免税购物为重点的中国免税行业盘子,近年来被涌进的玩家越做越大。
据观研天下数据:2015年到2018年我国免税行业的年增长率超过20%,而在2018年,我国免税业销售收入达到395亿元,同比增长26.5%。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萌也曾公开表示:长期来看,国家在国内免税店政策上逐渐放开,很大可能会进一步引导消费回流。
凯撒、众信如今涉足免税行业的目的很清晰,看准的是市场的增长红利。
并且传统旅行社深入免税业早有先例可寻。中国国旅是免税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众信和凯撒的前辈。在中国国旅成立之初,主营旅游和免税业务。但在经营的过程中,传统旅行社早已进入红海竞争,OTA以及其他在线旅游方式的崛起,旅游业务的收益被大大压缩。
在2018年中国国旅年报中,免税商品的毛利率也高达到41.11%,而2018年的旅游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0.01%。
旅游业务和免税商品,两者差距过大的毛利率,并且免税业务带来的经济利益远高于旅游业务。这或许是导致,中国国旅在2018年年底,将旅行社业务划分到子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自身聚焦免税行业的原因。
而到了2020年6月11日,中国国旅发布公告称,同意将公司中文名称由“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中免,彻底成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企业、
但,传统旅行社进军免税行业一直有着竞争壁垒,需配备免税牌照才可开展免税商品业务。
目前,国家也仅发放8张免税牌照,有着一定国家队背景的中国中免手握3张免税牌照,分别为中免(中国免税品集团)、日上(日上免税行)、海免(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其余5张分别是:珠免(格力地产)、深免(深圳免税集团)、中出服(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中侨(吉林中侨免税外汇商品有限公司)、王府井。
如今之所以免税兴起,是由于近期海南自贸港方案落地,免税政策的不断开放。海南政府也相继推出利好免税行业的信息,如“海南免税新政实施49天“揽金”50亿”“海南上半年离岛免税品零售额增幅超三成”。
与此同时,想在海南免税市场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淘金者”除了获得免税牌照,另一种途径是搭上免税牌照的便车,跟牌照持有方合作。但反观,后来的“淘金客”们通过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将免税牌照挂在身上,实际收益并不清晰。
而在加码免税行业,探索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中,众信和凯撒的进度却大相径庭。
凯撒在免税行业下了重注。2019年6月,凯撒宣布与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出服”)达成合作,入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消息只飞了四个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就立刻落地营业。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是凯撒涉及免税店的一小步,却吹响了凯撒全面进军免税业的号角。
2019年11月3日,凯撒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设立海南同盛世嘉免税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意在推动公司在免税领域业务的发展。
到了2020年4月9日,凯撒更是提出变更公司注册地址,拟将注册地址由“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155号”,变更为“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三亚湾路国际客运港区国际养生度假中心酒店B座(2#楼)6楼603室”。
凯撒毫不掩饰其对海南免税、旅游业务的野心。大肆进攻下,凯撒包含海南的华南地区数据成为仅次于北京大区的亚军,营业收入达1.1亿元,占总业务的14.46%。
反观众信,2019年与军舰岛签署合作的同时,众信也在基于已有目的地服务公司运营经验,开展一系列业务拓展,包括在泰国普吉岛、迪拜设立地接社,欧洲、日本等地设立或收购车公司,东南亚等地区设立或收购购物店等。
到了2020年2月份,众信与中免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就境内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旅游加购物的形式。
显而易见,众信的过往业务发展方向依旧是围绕境外旅游业务,这导致其国外疫情肆虐下,众信的投资成为无望支出。
甚至深交所向众信旅游下发问询函,要求众信就经营业绩及资金状况的重大不利影响,以及短期偿债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进行说明。
在2020年上半年财报,众信表明:决定不再实施“出境游业务平台”项目“出境云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项目;同时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补充业务发展所需流动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和资产负债率。”
断臂求生,让众信获得约7亿元的流动资金,暂缓疲态,2020年上半年财报披露其货币资金达到11亿元,有着稳健的现金流,让其也有能力在免税行业搏一搏。
但财报内也明确指出: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免签订《中免集团与众信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仍在进行积极磋商,旅游业受疫情冲击严重,框架协议中的具体措施尚未得到落实,业务还在洽谈。
此前的免税业务并没有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境游难以恢复下,众信值得期待的点还是与中免的合作。
据观研天下数据,2018年中免占据国内免税82%的市场份额。我国免税行业呈现中免一家独大的格局。其母公司中国中免甚至手握海南省四个离岛免税店。
众信的优势是已与中免接触,且有着就免税业的合作协议,后续若能开展国内免税合作是众信在免税行业深耕、爆发的核心之一。
免税店的贸易自由度一直以来高于跨境电商,免税商品不需要缴纳进口增值税和关税,这给免税店更大的空间,可根据利润需求,进行定价,免税店有更多自主权。
此次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更为自由,跨境电商的消费者年限2.6万元,单笔交易不得超过5000元,海南升级后额度提升至10万元,并且无单件限额模式。
但疫情不仅改变了旅游业,也让免税店随之发生改变。免税店开始加速牵手OTA、跨境电商,从线上线下的联合经营中寻找突破。
疫情期间,日上免税曾给用户群发短信,告知用户可通过拼团来购置免税产品。在电商端,大部分商品价格亦是比线下免税店更加优惠。
同年5月,日上免还与携程展开合作,携程用户购买超过350元以上的机票,就可在日上买的免税店购物时享受一定折扣或补贴优惠。
到了海南自贸港兴起,天猫国际于9月份联合海南旅文厅启动海南游客专属补贴,凡是在飞猪购买飞往海南机票的消费者,将获得天猫国际购物补贴。
OTA、免税店、跨境电商的结合,是探索线上线下免税行业的新渠道、新模式。而其中免税店和跨境电商两条线的关系也开始除了竞争关系外,有了更多交集和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不影响品牌方在其他渠道的销售,免税店一般都与品牌方签署相关协议只可自身经营。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疫情下,免税店成为大量电商平台的货源已是业内无需披露的事实。
本质上,不难理解合作一方面上能缓解了免税店货源积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缓解了跨境电商疫情下运输受限,货物运转的问题,提高价格的竞争力。
深耕免税多年的中国中免,在2019年股东大会上也表明公司2019年50%的收入都来自线上销售。OTA、跨境电商、免税店的融合同样是凯撒、众信等涉及免税旅游业的玩家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旅讯”(ID:Traveldaily),作者:黄书阳,经授权发布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蜗牛派消息,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短期而言,新冠疫情将加速“境外消费”境内化,推动免税、酒店等行业盈利快速修复。国内疫情稳定后,免税店等渠道需求已开始集中释放,下半年境外旅游“回流国内”料将带动国内旅游景点、酒店相关板块投资机会。中长期而言,“国货品牌”崛起已是大势所趋,依靠电商赋能以及自主创新,“国货”的知名度以及盈利能力可能快速提升,国产化妆品、休闲食品及小家电有望进一步拓宽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7月28日,Laox宣布由于疫情导致外国游客锐减,将被迫关闭旗下24家门店中的一半,并撤出九州、冲绳地区,以削减成本并恢复现金流。

Laox创立于1930年,曾是日本著名的老牌家电量贩店,业务遍及日本全国。后因日本经济形势及电器零售市场饱和等缘由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Laox的店铺数量从149家缩减至6家,年销售额降至5亿人民币,经营面临巨大危机。直到2009年被中国苏宁易购收购后,,Laox转型为面向中国游客的免税店,才重新振作起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2020上半年入境日本游客消费的高峰——春节季、樱花季两个黄金时节已相继化为泡影。日本面向游客的百货、商店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7月28日,日本新增新冠确诊病例981例,与此前该国单日新增确诊最高值持平,累计确诊病例增至32245例。同时,该国累计死亡病例已超千例。而按日本百货商店与旅游促进委员会稍早前发布的统计数据,6月日本免税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90.5%。
Laox在日本疫情最严重的2月已近乎全线休业,到2月中旬,Laox向社内全体员工发布了征集140名员工自主辞职的通知。除此之外,还决定统一不再与各个店铺兼职、打工,即将在4月初合约到期的300名员工续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怡文、董事行政总裁若林孝太郎2名高级管理人员也宣布3月份100%降薪。
如今回头看,Laox的命运似乎一直在被中国游客的喜好所支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行经新宿、银座、秋叶原等日本热门旅游城市的Laox免税店,总能看到热闹的旅行团,会说中文的工作人员也是每间Laox的必备配置。
2014年,中国赴日游客量达到240.92万人次,同比增长83%,Laox也在这一年摆脱持续了13年的亏损困扰,一跃成为日本最大规模的综合免税家电零售企业。而它的消费者中,有90%是免税购物的外国游客。
到2015年,中国游客到Laox银座本店“爆买”的现象甚至成了当时日本的一大话题。赴日旅游时顺便抢购日本生产的电饭煲和电动马桶盖,也是在这一时期成为风潮。2015年,Laox盈利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
但这些都已经是早年间的光景了。
Laox对中国游客的依赖度过强了。据《环球时报》报道,随着汇率上涨和中国在2016年上调了出境游客在国外购买物品的关税,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爆买”热度已不复从前,受此影响Laox关闭了银座总店。
虽然以中国游客为中心的访日游客数量并未减少,但消费方式从“爆买”高价商品转向了“体验型消费”,游客购买的商品,也由昂贵的耐用品,转变为低价消耗品。
未能跟上这波消费趋势变化,Laox在2016财年就出现了15亿日元的亏损。
随后,Laox开始转型,以免税店业务为核心,同时向海外零售贸易、餐饮服务、生活时尚、旅游服务平台、商业房地产等五大产业发展。在日本,Laox除了开始免税店之外,还开始涉足女鞋、餐饮、文化等时尚、旅游类业务;海外业务方面,2010年Laox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后期因中国门店连年亏损,于2016年结束了线下实体店的运营,转到了线上。
截止目前,Laox还没能等到它第二次翻身的机会。2019年Laox全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经营利润呈现全线下滑的势头。
今年6月日本疫情有所好转,Laxo随之全面恢复了店铺营业并在大阪新开了一家门店。但如今的Laxo却已转型为集中针对二三十岁日本年轻女性群体、专门吸引日本顾客的百货店。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