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继今年6月完成B1轮2亿元融资后,数坤再次获得2亿元融资。上一轮是由中银国际领投、建银国际管理的建兴医疗基金联合投资、老股东创世伙伴资本和华盖资本继续跟投。
产品方面,数坤在2018年推出的“数字心”产品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包括冠脉CTA影像结构化报告,功能学评估产品CT-FFR,冠周脂肪FAI评估系统,钙化积分智能化报告,主动脉夹层手术规划、虚拟支架、术后评估等多项功能,完成了心血管诊疗全路径的智能化。
数坤的肺结节AI产品通过一次胸部CT扫描不仅能评估患者肺结节情况,还能提供心脏功能的评估,例如在LDCT扫描图像上做非门控钙化积分的评估,还可以提供COPD肺功能的评估,提供较为全面的胸部影像智能化辅助诊断。
2020年7月,数坤又针对卒中推出“数字脑”产品。卒中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中国已是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数字脑”覆盖了卒中影像单元的所有场景,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提供包括出血、缺血、动脉瘤、CTP相关参数的完整影像辅助诊断,缩短急救时间,为卒中患者救治提高效率。目前,“数字脑”产品已经在全国100多家医院进行临床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该公司曾于2019年2月完成2亿元B轮融资,由创世伙伴资本领投,A轮投资方晨兴资本、华盖资本以及天使投资远毅资本继续跟投。
数坤科技从多病种覆盖和疾病全流程两个维度上进行产品线的扩展。在多病种覆盖的维度上,数坤科技不断横向扩展以覆盖更多重大疾病临床场景,包括针对心血管推出的“数字心”产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数字脑”产品,以及“数字胸”和针对的腹部和脑部肿瘤解决方案。目前,数坤的“数字医生”系列产品已经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全国数百家医院临床使用。
数坤科技同时也在疾病全流程维度上努力实现医疗影像产品功能的纵向延伸,例如针对心脑血管方面,数坤科技除了实现冠脉CTA、主动脉、CT-FFR、头颈CTA、脑卒中、肺结节、钙化积分等临床功能,还在进一步向前扩展到预防监控阶段,向后扩展到临床治疗阶段包括如何针对钙化斑块的易损性进行治疗、用药、手术导航以及支架类型和耗材的选择等。而针对肿瘤需要实现病灶检出定位、量化分类、良恶性诊断等一系列临床步骤,并可以进一步向放化疗规划、手术规划等临床领域进行延伸。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2015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死亡例数233.8万例,发病率为285.83/10万,相当于全国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癌症,且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数坤科技希望通过扩大AI影像产品覆盖场景,实现对肿瘤及心脑血管等这一类重大疾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提升产品的临床价值,扩大其应用市场。
心脑血管和肿瘤诊断过程都相对繁琐,而医生的数量不足以及经验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医疗供给侧的压力较大,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表现尤为明显。这是由于国内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全国共有2500余家三级医院,数量上仅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26%,却拥有全国医护人员的30-40%。而新冠疫情的发生加速了我国基层医疗补短板的进程,用AI、云计算及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新基建”,推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卫生建设的重点。
二级及以下的医院往往由于缺乏相关影像设备,导致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例如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武汉某二级医院的技师和医生对于该医院刚刚新购置CT机器都是零经验,但是数坤AI帮助该医院开展冠脉检查,扫描数据传送至数坤AI系统计算,完成了该医院冠脉检查零的突破。此外,数坤AI也被应用在上下级医院间经验交流、规培生培训及医学教学等领域。
并且针对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数坤科技推出了区域智慧医疗影像云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与平谷区卫健委联合建立了全国首个京津冀基层影像人工智能诊断中心,连接平谷区医院和多家京津冀基层医院。区域居民可以就近就医而无需大小病初诊都前往中心医院。
截至目前,数坤科技已经与数百家三甲医院实现合作,同时也与医疗设备厂商如GE医疗、飞利浦医疗等相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复旦大学版心血管专业医院排名的前30家医院,有26家医院为数坤的“数字心”产品的高粘性用户。其心脏AI产品为获得国家食药监局认定的创新医疗器械。且针对冠脉相关的累计病例数已于2019年底超过100万例,丰富的病例库使得数坤医疗影像产品算法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可提供的临床指标不断丰富,形成数据和算法之间相互促进的效应。同时数坤科技也在积极和海外医疗机构加强合作,欧盟CE认证也在申报准备过程中。
对于本轮投资,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表示:医疗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医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基层医疗市场尤其严重。我们认为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AI等先进技术辅助医生,提高其诊断能力。而数坤是国内少有专注在心脑血管AI影像的公司,心脑血管AI产品临床价值大,在基层医疗市场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王立新先生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影像领域的赋能,使得医疗数据的收集、分析有了更快、更好的方式,极大的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和影像科医生诊断效能。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医疗、提升服务质量和实现诊疗标准化,进而更好地贯彻分级诊疗政策。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设备厂商已经开展与数坤的深度合作,这将积极推动中国医疗更高质量的发展。
建银国际管理的建兴医疗基金负责人表示:数坤科技产品差异化优势明显,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快速反应,表现突出,为精准防治提供科学支撑。建兴医疗基金由北京市经信局与大兴区政府联合组织设立,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和大兴发展引导基金共同参与出资。我们将充分发挥基金平台的综合优势,努力为数坤科技未来的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发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支持。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孟楠女士表示:华盖资本是数坤科技A轮领投方,之后的每一轮我们都选择持续加注。我们认为数坤科技还将继续保持其医疗AI行业的头部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关于诺信创联,它定位于制药企业智能化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医生学习平台——通过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帮医生减少经验性用药与药企指南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实现新药与核心医生之间专业信息更高效的传递。
阮伟介绍到,目前诺信的营销产品体系已形成以医生为中心,辐射药品、诊疗、材料、手术等方面的医疗数据知识图谱,以确保效率更高的覆盖。
对医生来说,他们通过诺信创联提供的工具—诺信学院(小程序)自主提问也能获取处方药品的全面信息,包括药品、疾病、诊断、治疗、合理用药等等,满足其日常开药所需。
截至目前,诺信创联已累计合作辉瑞、诺华、拜耳、阿斯利康等20余家头部跨国药企,覆盖40多款药物,服务近2万多医疗机构的12万名医生,其中有近70%医生保持活跃状态,企业第一季度收入相较于去年翻了4倍。
他还指出,在业务纵深之余,公司也在丰富产品矩阵,想以药企与医生的连接为核心,形成数据闭环的产品形态,并将功能逐步开放给医生或药企。
具体来说,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下,有些药企辞退了部分医药代表,有关方面希望药企用效率更高、合规的方式进行学术推广。帮助药企提高效率,不仅仅需要为医药代表赋能,还要对市场部、医学部等与业务相关的部门赋能。阮伟表示,医药代表的人数众多,现在很多药企关注赋能医药代表,但用技术手段赋能给市场、医学等相关的不同业务部门将会有更大协同。
“我们在帮助医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组织当地专家线上交流、分析各种指南、产生相应的学习内容等。如果这些直接连接到药企,有的是需要医学部要参与的,有的是需要市场部要参与。”
针对上述问题,阮伟表示,结合这些单一的需求,诺信未来需要将其整合,并开放不同模块提高各个职能部门的效率。

谈及未来这一业态的市场潜力,他认为,分级诊疗的目标是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诊治、大病不出县。我国县级医院服务覆盖人口超过9亿,占全国居民总数90%以上,基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基层患者价格敏感度高,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小、分布广、距离远,是很多跨国药企过去一直难以有效覆盖这部分市场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医疗卫生政策向基层市场不断倾斜,下沉基层成为跨国药企的必选之一,跨国药企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基层医疗用药市场教育。
对此,诺信创联希望从技术和网络的角度去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在提高药企营销效率之余,给基层医生带来核心医院一样先进的医药信息服务。
知春资本合伙人张博:
中国近几年持续的医疗改革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量和机会。我们持续寻找的标的是符合新医改趋势,且能够利用新工具大幅提升行业效率的创新商业模式。相信诺信的模式会在行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纬资本合伙人熊飞:
新型药物营销是未来的大趋势。诺信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基层医生建立高粘性关系,将药品高效推广到广阔基层市场,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模式。
晨兴资本副总裁井绪天:
近年来我们明显地观察到,数据和科技共同驱动的行业效率的提升、甚至行业格局的改变已经在各行各业发生了,由于医药行业的复杂性,药企和医生的沟通协作却还在以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而在国家医改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形态已经无法长期维系,数据化和智能化必然是未来趋势。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表示:
随着越来越多新药不断上市和疾病复杂上升,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和用药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生,相对于大城市医生,其服务人群多是固定人群,医生自身能力提高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传统模式下,多是药企自建的高质量医学推广服务团队来通过1对1服务、医疗会议、医疗培训等方式帮助医生,但由于传统模式的高成本的特点,使得对基层医生群体是被遗忘的人群,其无法享受到好的医学推广服务。如何利用合规方式触达医生,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