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项目可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
①【车辆与充电业务框架合作协议】:北汽新能源、华夏出行将推广国家电网的车电服务包,并与国网电动开展充电桩互联互通和运营合作、社区有序充电桩业务合作,推广“车辆+充电套餐”捆绑销售的新型商业模式。
②【电池能源包业务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池运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基于换电车型车电分离商业模式下的电池购租、运营、梯次利用、回收等环节,制定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方案。
③【换电站建设运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运营换电网、站,推广换电、充电、储能“三站合一”的能源服务站,满足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的需求,同时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实现换电站调节峰谷增值服务。
④【绿电交易与智慧能源业务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探索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社区用户充电桩、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等负荷纳入绿电交易,推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V2G技术的推广应用。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济南1号换电站”是国网电动与北汽蓝谷智慧能源首批合作投运的首座换电站。此换电站日换电能力可达300次以上,换电站拥有先进的云端电池管理技术,可实现远程升级与智慧充电,可参与电网互动与调峰响应。“青岛1号换电站”历经48小时建设,目前主体安装已全部完成,已经正式启动联调工作。作为国网电动汽车与北汽蓝谷智慧能源首批合作城市,青岛莱西将完成3座换电站建设及运营,服务莱西近300台换电出租车,从而加快布局青岛出租车、网约车换电市场。
未来,国网电动和北汽集团将持续在换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并率先试点车电分离,力争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合作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0000台换电车辆。双方将共同为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规模化推广应用与汽车动力电池参与电网互动价值运营的创新实践。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曾号称“从未失手”的陆正耀也不得不公开道歉:“非常羞愧、痛心。”但现在的陆正耀应该更为痛心——培育了13年的神州租车正从他手中溜走。
6月1日,神州租车发布公告称,神州优车已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汽集团将向神州优车收购约21.26%的持股。
该公告显示,“神州优车与北汽集团的合作细节和条款仍在磋商当中。”一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公告,也让神州租车与北汽的关系变得微妙。这意味着,神州租车或将迎来北汽这一新接盘侠,但亦有可能落得“一场空欢喜”。
颇为戏剧性的一幕是,港交所权益披露页显示,截至2020年5月11日,陆正耀旗下神州优车持有神州租车的股份恰好是21.26%。如若神州租车与北汽集团达成交割,后者将成为神州租车的第一大股东,而神州优车及其背后的陆正耀也将从股权层面完全退出。同时,神州租车与华平系的交易也宣布搁置。

来源/神州租车公告
虽然买卖还未最终敲定,但这已经是神州租车近期唯一的利好消息。受此公告影响,神州租车当日股价收盘涨幅高达23.33%,市值升至47.07亿港元。
对于陷入业务发展遇阻、融资渠道受限、现金流承压等多重困境的神州系而言,北汽的出现无疑是场“及时雨”。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后,神州系糟糕的现金流状况可以得到缓解,北汽集团也能凭借神州租车的行业优势,在出行生态链中落下重要一棋。
只是,陆正耀这次真的可以全身而退吗?
除去当下的狼狈,陆正耀的确是位颇具战略眼光的执行者。
1993年,24岁的陆正耀毅然舍弃公务员铁饭碗,下海从商。闽商“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的闯劲儿,在他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选择北上后,陆正耀在中关村做起了代理商,专门从事通讯设备及系统集成业务。
一次在美国高速公路上意外抛锚的经历,让陆正耀嗅到了汽车行业的商机。在美国,用户只要给美国汽车俱乐部AAA打个电话,便可享受到汽车救援、维修、保险等服务。回看当时的中国市场,汽车销量正处于21世纪初的高速增长阶段。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但售后服务却大幅落后。
市场大爆发下,汽车行业处处皆为蓝海。2005年,陆正耀成立UAA(联合汽车俱乐部),这成为他资本故事的起点。两年过后,嗅觉敏锐的陆正耀迅速转型租车业务。
2007年,神州租车正式成立。就租车业务而言,门店、车辆、人员……每项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幸运的是,神州租车在发展三年后获得了联想控股12亿元投资。有了“弹药”后,这家公司开始以黑马姿态横行于中国汽车租赁市场。
陆正耀深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在他看来,公司发展的第一步是解决车辆问题、扩张车队规模,随后再打“价格战”,以此能够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他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11月,陆正耀斥资6亿元采购了6000辆运营车辆,车队规模迅速扩大至万辆以上,神州租车一举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
不久,神州租车便跻身中国三大租车公司之列。趁热打铁,神州租车于2010年12月再次发起价格战。与此前相比,其95%车型的租金都调整至之前的一半。
与此同时,陆正耀再次加码车队规模——2012年3月底,神州租车车队规模达2.9万辆,在全国拥有超过500家的门店与服务点,稳坐市场第一。据罗兰贝格统计,当时神州租车的车队规模是排名其后的8家租车公司车辆之和。
2014年9月19日,神州租车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这是属于神州租车的高光时刻,也是属于陆正耀的高光时刻。
但已成为中国最耀眼企业家之一的陆正耀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以神州租车为起点,陆正耀计划布局一个完整的汽车商业闭环。
2015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中国最大的叫车平台就此诞生。伴随着最早入局的易到用车,后来崛起的滴滴、Uber等玩家的成长,中国网约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这一切被陆正耀默默看在眼里,他于同年成立了B2C模式的“神州专车”。凭借租车业务的硬件基础,神州专车在全国60余座城市迅速上线,并建立了自有专车车队与司机队伍。
短短一年后,陆正耀又创立神州专车的主体公司——神州优车。他将神州专车原有的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的股权,全部置入神州优车之中。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陆正耀又将触角伸向大消费领域。2017年,神州优车集团原COO钱治亚在中国开了瑞幸咖啡首家门店。“做咖啡生意”的想法诞生于2010年,陆正耀当时就对愉悦资本的刘二海表示:“将来一定要做这个”,后者在2017年成为瑞星咖啡2亿美元A轮融资的资方之一。
延续陆正耀一贯的“快速发展”风格,瑞幸咖啡在此后不到17个月的时间里,成为全球最快IPO的公司。
即便在大消费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陆正耀也并未忘记自己的“造车之梦”。宝沃汽车的出现,缓解了陆正耀的燃眉之急:某种程度而言,宝沃汽车能够减少神州租车因车辆残值下降而产生的经营风险。
2019年3月,神州优车收购宝沃汽车67%的股权,成为直接控股人。当被媒体问及“为何是67%的股权”时,陆正耀直言,“就是为了有话语权,自己说了算。”其野心可见一斑。他很快成为宝沃汽车董事长,试图打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从神州租车、神州专车,到神州买买车、神州车闪贷,再到宝沃汽车,手握多张底牌的陆正耀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完整闭环:宝沃汽车解决了神州租车的上游车源问题;除用于出租的车辆外,神州租车还可将所购车辆供神州专车使用;而神州买买车则明确了其二手车的去处;作为神州买买买的配套服务,神州车闪贷为车辆卖车提供金融贷款服务。
如果不是瑞幸咖啡的突然倾倒,陆正耀还能头顶多个光环。但现在,装睡的人不得不醒来了。
陆正耀还在经历“大起”时,神州系大厦将倾的伏笔已经被埋下。
仅神州系内部,就已存在多颗已靠近火源的手雷。神州租车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主要收入来源分为两个部分:租赁收入与二手车销售收入。
一方面,随着车队规模的不断扩大,神州租车“越来越重”,弊病凸显。通过梳理数据,亿欧汽车发现,神州租车的车队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19年年末,其车队总规模接近15万辆——为6年前的2倍。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车队规模的扩张并未增加神州租车的利润。2019年,神州租车净利润从2016年的14.60亿元下滑至0.31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神州租车状况更糟,转盈为亏。财报显示,其净亏损1.88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为3.90亿元。而疫情的冲击,更使神州租车“雪上加霜”。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但它的隐忧远不止于此:车辆实际利用率、车队管理、维修及折旧成本,都为神州租车带来更多考验。2009年-2011年,神州租车的出租率由65.3%降至56.7%,快速扩张的激进打法,使神州租车落了一身伤。
疫情下,二手汽车销售市场疲弱,神州租车不得不“减少车辆采购以维持稳健现金流,直至租赁需求恢复。”
神州租车已是如此,陆正耀手中的其他牌也并不好看。
与滴滴的C2C模式不同,B2C模式下的神州专车,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补给,才能实现规模化运营。陆正耀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找钱”的同时,他开始尝试突破自身模式。2016年9月,神州专车公布U+开放平台战略,宣布向符合条件的全国车主免费开放流量、技术和品牌资源,并承诺永不抽成。
换而言之,神州专车将摒弃曾经坚守的B2C模式,开始效仿滴滴、易到两大专车平台的C2C模式,允许私家车加盟。按照陆正耀的逻辑,神州专车将以B2C模式创利润,C2C模式换取流量增长,两种模式互为补充。
从业绩表现来看,陆正耀的这步“棋”似乎走对了。财报显示,2016年,神州优车总营收为58.5亿元,较上一年增加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5%。其中,专车服务收入达50.6亿元,同比大增190%。
喜悦并未持续。换句话说,神州优车这副牌又被陆正耀亲手玩坏了。神州优车前脚刚踏入新三板大门,陆正耀后脚便加入股权质押大军。神州优车上市仅1周,陆正耀便将所持有的神州优车9000万股股票(占神州优车总股本11.9%),质押给了杭州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以个人名义融资了5亿元。此后,神州优车的市值一路走向蒸发。
虽然如今的神州租车依旧是中国租车市场的领头羊,但不可置否的是,陆正耀亲手把自己养大的孩子捧到了股市大门前,也亲手引爆了自己一手埋下的“雷”。
相比上市之时“亚洲租车第一股”、“新三板市值老大”等光环,神州租车与神州优车如今都被当做“劣质资产”看待。
一杯咖啡淹没了神州系这片雨林。曾扬言“我出手到现在,还没失过手”的陆正耀,这次终究是栽在了自己一手建立的神州系大厦前。
自瑞幸造假事件后,遭受“蝴蝶效应”的神州系深陷泥沼:业务发展遇阻、融资渠道受限、现金流承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找钱、切割、找钱,成为神州系当下最为紧迫的事。
华平退出、北汽出手背后,神州系的自救之法依旧逃不掉“熟人接盘”的老故事。
一纸不具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给予了陆正耀新生的可能。如若北汽能够顺利接盘神州租车,陆正耀将以“断臂求生”之法为神州系获得及时的现金流。同时,这也意味着,陆正耀将真正失去神州租车这张“牌”。
除频频割肉自救外,陆正耀如今几近“满盘皆输”:一把由瑞幸点燃的火,已烧至更多未来有海外上市计划的中国企业。事实上,瑞幸独角兽坠落、企业信用坍塌的事件发生后,整个中国创投产业链均遭受重创。
“疫情和关联企业的财务作假,使得租车市场面临着融资难和估值偏低的困境,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也不利于租车行业进一步发展。”有业内人士对亿欧汽车表示。上述两点使得行业各公司现金流都比较紧张,“未来一段时间租车行业洗牌是在所难免的”。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相比过去的烧钱模式,疫情与神州租车头部企业的多重冲击下,中国租车市场未来更需要低成本的运作模式。‘模式如何创新’,也会成为多数企业所重新思考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瑞幸事件也刺痛了资本市场那根敏感的神经。今年4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声明:“对财务造假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已督促相关银行加强风险监测。”
回看当下,北汽这一新接盘侠的出现,为陆正耀的资本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凭借北汽这艘快船,陆正耀能否抵达新的彼岸?一切还尚未可知。
一旦北汽放弃接盘,陆正耀的商业帝国可能会迅速走向坍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6月1日,神州租车在港交所发布内幕消息公告称,其主要股东神州优车已于5月31日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签订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北汽集团将向神州优车收购不多于4.5亿股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1.26%。
这意味着北汽集团或将取代神州优车接盘神州租车。根据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性质上不具法律约束力,神州优车与北汽集团的合作细节和相关条款仍在磋商中。
这不是北汽首次把触角伸进出行领域。早在2017年,北汽旗下综合出行服务商华夏出行就已经挂牌成立,涉及分时租赁、网约车、城市物流等业务。2018年,滴滴出行宣布与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北汽也是其中之一。
在汽车大市遇冷、产业巨变的多重风险裹挟之下,主机厂与出行公司“联姻”已经成为变革趋势。如今滴滴独角兽犹在,攻擂者更不在少数,北汽集团与神州租车的组合,在拥挤的出行市场能激起多大水花?
受消息影响,神州租车股价一度大涨23%。截至发稿,神州租车报2.23港元。
对于北汽集团和神州租车来说,双方暧昧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自瑞幸咖啡曝出财务造假以来,作为同属陆正耀旗下公司的神州租车受到不小的影响。4月2日晚间,造假风波一经披露,第二天神州租车股价就暴跌近70%,一度引发被卖传闻。随后传言中的收购方吉利汽车予以否认,携程集团则不予置评。
4月13日,神州优车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正在与潜在投资者接洽,但相关事项尚处于初步商谈阶段。同一天,北汽集团与神州优车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通过车辆采购、汽车新零售、技术合作、大数据以及金融服务等方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按照官方的说法,北汽与神州优车将围绕汽车出行等业务,实现“传统汽车+出行产业”的融合。在技术方面,北汽集团联合神州优车共同开发出行定制、换电模式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促进在出行领域的应用。此外,双方还将在地图、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虽然北汽拟接盘神州租车的传闻得到了证实,不过截止公告发布日,双方并未达成最终条款。

来源:神州租车公告
上述公告提醒,因战略协议在性质上不具法律约束力,所以不保证将会签订正式协议。在神州优车与北汽集团订立正式协议并交割前,神州优车持有神州租车的股份,可能在神州优车若干贷款人根据相关融资协议条款酌情下,进一步被非自愿出售。
这为北汽集团能否顺利接盘神州租车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对于目前的神州租车而言,其话语权正逐步流失,股价处于低位的同时,经营业绩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5月31日,神州租车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2020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3.25亿元,2019年同期则为18.5亿元,同比减少28.3%;净亏损1.88亿元,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作为神州租车主要的收入来源,租赁收入和二手车销售收入均出现下滑。一季度,神州租车租赁收入为9.47亿元,同比减少35%。其中,汽车租赁收入为8.78亿元,同比下降30.6%,车队租赁及其他收入为6900万元,去年同期为1.9亿元,来自二手车销售的收入则为3.78亿元,同比下降3.9%。
根据财报,新冠肺炎疫情对神州租车的业务造成重大影响,令汽车租赁的需求急剧下降,以及公司多个服务点被迫暂时关闭。一季度营受疫情打击,神州租车由盈转亏,二季度又遭遇瑞幸咖啡风波,这让其业绩在二季度也难言乐观。
眼下的神州租车伤痕累累,但杠杆的另一方北汽集团,仍在加码布局共享出行领域。神州租车作为国内汽车租赁行业第一梯队的玩家,可以为北汽集团的出行版图带来不小的想象空间。
北汽集团布局出行市场的动作开始得并不晚。早在2015年,北汽集团就配合公务车改革,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出行。2017年,北汽又成立华夏出行,华夏出行总经理岳殿伟曾表示,华夏出行定位于北汽集团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标志性企业。
时至今日,北汽集团旗下已经有轻享科技、享道出行等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但一直以来,其在出行市场并未激起太大的水花。

来源:北汽官网
频繁试水出行的背后,是北汽集团对转变业务结构的迫切。早期凭借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推动和地属北京的优势,北汽新能源在销量方面占据不小的优势。2019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15.06万辆,连续7年纯电动汽车领域销量第一的光环背后,销量却出现了4.69%的下滑,和2018年53.11%的增长率相比,滑坡明显。
在技术方面,北汽集团也存在隐忧。相比于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的自主研发突破,北汽新能源在动力电池领域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2018年,北汽新能源甚至因制动助力真空泵等原因,召回了将近7万辆新能源汽车。
在疫情影响之下,北汽新能源后续增长逐渐乏力。北汽新能源4月销量仅为585辆,而去年同期为5009辆,降幅达88.3%;1-4月累计销量不到1万辆,同比下滑68.1%。与此对应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逐步回暖。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乘用车4月销量为6.3万辆,同比下滑30.4%,环比增长6.1%。
入局神州租车,或将为北汽集团分担业绩的压力。
1月6日,北汽集团发布了“大北京”品牌战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大北京”品牌到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50万辆,2030年的销量目标为100万辆。徐和谊表示,新能源汽车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北汽将围绕充换电业务、出行服务等创新模式推进产业生态升级。
神州租车具有天然的用户规模以及数据优势。按照此前双方的说法,北汽与神州优车将形成在技术、产业链等方面资源优势的互补与整合,凭借神州租车的优势,可以为双方打造智能服务和营销体系。
与此同时,整车厂与出行公司合作,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就是可以消化内部车企的销量目标。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A级新能源汽车60%以上是网约出租购车需求。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也坦言,电动汽车主要去向并不是个人购买,大部分由出行市场消化。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卜红升此前透露,该公司产品私人购买与单位平台购买及租赁的比例为3比7。
按照官方说法,神州优车将以更加灵活的销售方式为用户提供日租、代驾和融资租赁等出行产品,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用车需求,并为北汽及神州优车旗下宝沃汽车共同拓展市场,打造汽车产业的新零售模式。
这意味着入主神州租车,或将让北汽重整出行版块。有分析称,如果收购成功,北汽作为主机厂可通过神州租车切入长租市场。
不过这种新零售模式能够为北汽带来多少销量或品牌力的提升,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