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华为“251事件”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Tue, 03 Dec 2019 05:40:5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华为“251事件”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251事件透析:华为该如何对待离职员工,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华为? http://www.woniupai.net/81666.html Tue, 03 Dec 2019 05:40:5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66 30万离职赔偿款、251天拘留、一份《刑事赔偿决定书》,华为前员工李洪元的遭遇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华为尚未做出回应。

日前,当事人李洪元对媒体表示,此事不是自己主动曝光,希望和华为沟通。他还披露,离职之前曾举报部门业务造假,并暗示这是自己被迫离职以及离职后被抓的原因。

纵观舆论场,对李洪元同情、支持的声音是压倒性的。首先,这有事实依据。司法机关已经认定李洪元无罪,李洪元也拿到了国家赔偿,网传《刑事赔偿决定书》中还包括以下内容:“向李洪元原工作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函,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公众对李洪元的声援更是因为,华为之“大”与单个离职员工之“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担心“小”被“大”欺凌,“小”在“大”面前有理讲不出,这是人们的本能反应,也是社会公正得以维系的人心之锚。

在市场经济中,员工离职本是空气流动一般的日常现象。大企业要管理数以万计的员工,都有细密的规章制度和完备的职能部门。即便偶尔出现纠纷,外部也有劳动法、劳动仲裁部门。按理说,本没有舆论介入的空间和必要。

但是前有网易重病前员工控诉暴力裁员,后有华为前员工被拘251天,都使人感觉到舆论不仅有必要关注,而且俨然成了扶危济困的最后一道防线。网易前员工和华为前员工撞在一起纯属巧合,但公众对大公司的期许和要求正在发生变化,值得所有大公司深思。

曾几何时,“狼性”、996这些单向度推崇效率的企业文化乃至行业文化,彪悍到不需要解释。一个个大企业就像一座座高墙大院一样,只通过招聘、销售等有限的孔道与社会交流,剩下的一切都自我做主。很多企业虽然也赶时髦似的谈论社会责任,但如何对待自家员工不包括在内,企业对员工的义务似乎仅限于发工资。

然而效率独尊的时代总要过去。舆论对大企业离职员工的关注反映出,人性的维度正在变得重要起来。一家大企业是否真的有担当,不仅体现在云端的愿景、宏伟的抱负,更体现在如何对待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假如一家企业残酷地对待自家员工,如何相信它会公平诚实地对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在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直接面对的不是庞大的企业整体,而是所在的部门和直属的领导。所以大企业在应付舆情时,喜欢将责任推卸给“个别部门”“个别人员”。但是不要忘了,“个别人员”以公司之名、用公司资源行事,他代表的就是公司。而公司文化也会塑造内部个体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

网民用键盘发声,消费者用脚投票。人们会根据一家公司如何对待员工来决定如何对待这家公司,这很公平自然。对科技公司来说,这更是一堂宝贵的课。企业必须表现出起码的人性意识,用户才能放心将与自身安全攸关的数据交由其保存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华为前员工被羁押251天,华为激起公众对超级企业的焦虑 http://www.woniupai.net/81664.html Tue, 03 Dec 2019 05:39:5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64 蒋璟璟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2018年12月16日离职期间,其部门主管报案称其敲诈勒索,深圳市公安局介入将其刑拘。251天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李洪元得以重获自由。此事曝引发轩然大波。面对质疑,华为最新回应: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

因“前员工被羁押251天”事件而深陷舆论漩涡的华为终于发声。有别于过往类似案例中涉事企业惯用的“危机公关措辞”,华为的这份回应,依旧是强势硬刚,不仅没有形式上的道歉,甚至态度上也没有丝毫的善意释放。当然了,仅就有限的信息而言,我们并不足以判断到底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就如同这一令人费解的“回应”一样,此事本身的来龙去脉也同样疑窦丛生。

一次劝退离职,居然演变成了刑事案件,这本身就是极不寻常的。梳理其细节,可以说极其复杂。在被羁押的251天里, 李洪元先后涉嫌职务侵占、侵犯商业秘密、敲诈勒索三个罪名。其间,检察院还曾两次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值得追问的是,华为最初的举报是否存在诬告嫌疑?而警方启动刑事羁押又是否太草率?动辄动用刑事手段来介入民事权属纠纷,这本身就是令人焦虑的。

在真相完整呈现之前,我们并不应该简单将此事简化表述为是“前员工因索要离职补偿款,而被华为起诉敲诈勒索”。但的确,此事触及了职场中人太多的敏感点。以强硬的淘汰机制为由头、以强势的法务资源为支撑,某些强势的资方,的确在蚕食着员工的权益。所谓“内控”所谓“优胜劣汰”所谓“绩效考核”,一旦强化成了一种去人性化的、冰冷的碾压机器,那么所谓企业存在的意义又究竟在哪里?

而超越企业治理模式与内部管理文化的范畴,李洪元还在更深层面,搅动起人们的不安:一家超级公司,是否真的强大到可以影响公检法的权力使用?一家超级公司,又是否真的会决绝无情到会给自己的员工挖坑设陷、背后捅刀?事已至此,我们惟有期待着,李洪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期待着严肃的庭审、控辩过程能够完整呈现真相。究竟是李洪元受了委屈,还是华为受到冤枉?我们等待着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因索要补偿被诉敲诈勒索遭羁押,华为离职员工的251天 http://www.woniupai.net/81661.html Tue, 03 Dec 2019 05:38:3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61 最近,华为离职员工“251”事件成了全网热议话题。根据李洪元的自述,从2005年起他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工作了12年。2018年初第7次合同到期后,华为决定不再与其续约,双方商谈后确定,公司对其以“2N”的标准进行离职补偿,补偿总金额30万余元。但拿到这笔补偿金的9个月后,某天早上7点还在睡梦中的李洪元被广东省深圳市公安机关刑拘、逮捕,最终在251天后被深圳市龙岗区检察院决定不起诉而重获人身自由。

“2N”离职赔偿

根据李洪元的自述,他本人自从2005年加盟华为后,一开始在研发部门,后来也做过销售和运营。除了2010年-2011年曾在华为全资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2014年左右,华为开始做网络能源逆变器业务,我也开始带领一个不到10人的小团队,把业务流程梳理起来了。”

李洪元透露,在逆变器部门工作期间,他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在2016年11月21日以“一名华为员工”的身份向集团投诉邮箱发了匿名邮件。“当时没人回我邮件。但2017年3月,公司审计组还是到逆变器部门开展了调查,当年6月,我被解除管理职务。2017年12月,人力资源部的袁某来找我,说你的合同到期了,公司不想和你续约了。”

华为不想续约后有关李洪元的离职谈判随即展开。李洪元称根据劳动合同法,他在公司工作了12年,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该以‘2N’的标准按月支付离职经济补偿,N就是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我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但是公司没有跟我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我认为公司是有过错的,所以应该给我‘2N’的补偿。”

根据李洪元的说法,“当时大家说说笑笑就把事情谈完了。而且我一提出(‘2N’的补偿)方案,他(何某东)立马就同意了,让我赶紧签这张纸(离职协议)。”

2018年3月8日李洪元回了深圳,到公司签了那份确认书,确认先后收到了税后离职经济补偿30多万元和应补发的工资。

251天的超长羁押

然而,就是这笔“离职经济补偿”,让他遭到了随后长达8个月的超长羁押。

据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出具的不起诉决定书及刑事赔偿决定书显示,李洪元于2005年10月入职华为,2018年1月离职,离职前在逆变器销售管理部工作。其因离职补偿金额与公司意见不一,双方商谈同意给李洪元补发331576.73元离职补偿。2018年3月8日,该笔款项扣除税费后由部门秘书的个人银行账户转款304742.98元到李洪元账户,交易摘要为“离职经济补偿”。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将李洪元刑事拘留,经检察院批准,李洪元于2019年1月22日被深圳市公安局逮捕。公安机关审查起诉认定,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李洪元以向华为公司上级审计、稽查部门举报其部门主管在部门业务上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进行要挟,从其部门主管处勒索人民币30万元。2018年3月8日,被害人被迫通过部门秘书的个人银行账户向李洪元的银行账户转款人民币30万元。

经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并退回补充侦查,仍然认为深圳市公安局认定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2019年8月23日,李洪元无罪释放,期间他被羁押了251天。

11月25日,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又出具刑事赔偿决定书,依据《国家赔偿法》对李洪元予以国家赔偿,包括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79300.94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7755元,两项合计107522.94元,向李洪元的原工作单位华为公司和其父亲的工作单位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发函,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误告还是震慑

李洪元妻子对记者表示,舆论发酵到现在,华为的人始终没有找他们沟通过。“检察院应该也发布了相关函件给华为,希望他们能帮助恢复名誉,但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华为的回复。”

“我们认为华为应该给我们一个说法,毕竟是因为当初他们的误告,对吧。华为也是一家大公司,流程可能会比较长,需要时间。”李妻表示事情至此他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还是有些压力。

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刚性的,企业为了维护制度和公司利益时往往被舆论谴责缺乏人情味。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游云庭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华为处理李洪元这一案件暴露了两方面问题:第一是华为将不应该由刑事案件立案的和员工的纠纷去进行了报案,反应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内控流程也存在问题。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法务部门没有正确的认识法律,只管达到目的;第二暴露问题是深圳当地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的立案批捕环节也存在问题。

游云庭认为对华为此举是想打击员工离职时索要比较高额的补偿这个行为,杀一儆百。

该案件经由媒体报道后,也引起广泛热议。《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在微博发布推文,他表示支持这件事情以更加公平、合理而且有温度的方式彻底解决。与此同时,不主张将这件事情过度上纲上线,用它来对整个华为公司进行道义上的否定,是不够理性和实事求是的。同时,他也呼吁华为公司尽快作出回应,给舆论一个说法。

12月2日晚,华为回应前员工李洪元事件称: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建伟

据澎湃、南都、北青报等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两个世界的华为:一个是孟晚舟的华为,一个是李洪元的华为 http://www.woniupai.net/81647.html Tue, 03 Dec 2019 05:35:5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47
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着两个华为:一个是孟晚舟的华为,一个是李洪元的华为。孟晚舟的华为有国家大叙事的加持,越来越矫情,也越来越傲娇;李洪元的华为则脱去一切伪装,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卑微。
说说这两个人的事吧。

01
孟晚舟的一年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CFO、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予以逮捕,美国方面指控她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令,并试图将孟晚舟引渡至美国。

在我国外交部、我国驻加拿大使馆的持续表态之下,加拿大方面仍然置之不理,直到经过几轮听证会,才允许孟晚舟保释。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已多次就此事件表示严正立场。任何具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可以看出,孟晚舟案不是普通司法案件,加方任意滥用加美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构成严重侵犯。

网友也在声援华为和孟晚舟:

今天,在被加拿大拘押一周年之际,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一封孟晚舟12月1日写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公开信。

孟晚舟在信中说,这一年,经历了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这一年,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在信中,孟晚舟还感谢大家对她的温暖和鼓励,“亲爱的你们,这些温暖都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

02
李洪元的一年
李洪元,42岁,2005年进入华为,工作12年,一个人在深圳奋斗,2018年1月31日被劝退离职。李洪元尊重公司决定,但提出了2N的补偿方案(2N指每工作一年补偿2个月工资),工作12年,补偿24个月工资,属合理补偿。
经协商,公司同意补偿其331776.73元,扣除税金约3万元,李洪元拿到30万,拿到钱的日子是2018年3月8日,但是这笔钱是从部门秘书个人账户汇出的(记住这个信息)
大概过了9个月,2018年12月16日一早,李洪元在家,警察上门把他的电脑、手机收走,被告知“涉嫌职务侵占”,然后被带走。到派出所后,罪名变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2019年1月22日,李洪元收到逮捕证,罪名是“涉嫌敲诈勒索”
直到2019年4月分,李洪元才知道,是因为那笔离职赔偿引起的,罪名的核心理由就是,当时的30万补偿款是由部门秘书的个人账户转给他的,公司告他敲诈勒索。
魔幻的事情来了。
2019年8月22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次日,李洪元重获自由
这件事太让人愤怒,还有很多细节上面没有写完,我写写这件事给我的几点思考,也把事情给大家说得更完整一些。
03
可怕的诬告
现在看来,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诬告,好在诬告没有成功,但假设成功了的话,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么?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我国涉嫌敲诈勒索罪将如何判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现对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2000元至5000元以上为起点;

2、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起点;

3、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为起点。

也就是说,如果华为诬告李洪元成功的话,那么李洪元对应的30多万的数额正好是在“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线上,他可能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这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如果成真,那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虽然诬告最终伴随真相的出现而破产,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背后潜在的代价。30万元对于华为这样一个IT巨头而言简直是九牛一毛,可为什么这个雇主还要对为自己贡献了十多年的员工下如此的狠手?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决定书》显示,李洪元获得了10万元的国家赔偿。同时会向李洪元原工作单位及父亲所在的工作单位发函,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赔偿”,主体是国家掏钱,也就是说华为“诬陷”离职员工敲诈勒索,导致员工被羁押长达251天,华为仅需道歉澄清事实就行了,无费用支出,一本万利!

但不管怎样,永远不能更改一个事实:他已经被关押了251天。
拘留期间,李洪元90多岁的爷爷去世了。他本来一个人在深圳奋斗,妻子在老家照顾女儿,因为这件事,妻子四处奔波,直到现在还不敢把事情告诉女儿。但李洪元说,随着网络传播,女儿估计也知道了。
最初他在看守所,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发呆,等待,等待家人帮他请律师。妻子去找过法律援助律师,但那名律师认为他有罪。妻子只好蹲在看守所门口,最终才找到代理律师。这里有个细节,李洪元是1月收到逮捕证,4月份才被告知是因为那30万被公司告敲诈勒索。
李洪元在看守所的无助,谁能体会。
04

一手遮天的公关

但更令人背后发寒的是,华为251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很快就被各大媒体删除。

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知乎,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无从得知。

这两天很多人在网络上刷一个关于华为的梗——“读书985,工作996、维权404、离职251”

直到12月2日晚,华为官方才发出申明,但依旧没有道歉。

通过华为这份如此傲慢的申明,可以看出 :

1.   华为欢迎李洪元在法律面前平等对话,这本身就是以自身高高在上的姿态傲慢回应。

2.   华为的潜台词:已经关了你251天,你还不满意吗?如果不满意,可以再作法律的磨刀石。

3.   华为的面目正在揭开。丑陋、黑暗一面正在吞噬它的光芒。

4.   华为的底气从何而来?即使你羸了官司,你也失去了民心。

华为作为一个可以把员工送进监狱的企业,一个人又怎能起诉的了它?

现在事已至此,李洪元已经无法阻止这件事的持续发酵,华为也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网上相关的表情包也层出不穷。

可以说,华为多年累积的声望都在这一朝之间崩塌。但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结果。

05
华为人设崩塌
让人没法再说你好,没法再替你说话
251事件”对华为的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而从目前的公关看,华为还没有意识到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处理不好,有可能就是华为的滑铁卢,比受到美国制裁更严重。
 
这两天华为中国官微下面的网友评论太辣眼睛了,华为舆情一夜之间反转以前华为各种新闻下面,都是一片支持声,现在全是251。以前加拿大扣留华为孟晚舟的新闻下,都是支持的声音,甚至亲切的喊其为公主,现在下面的评论全是251。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微博评论说:
而华为官方微博下面的评论,与一年前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
 
251事件就是典型的小公司手段,不是说一定把人抓起来,是说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可能某个管理层个体的决策行为。但是后来全网删删删删删删的公关行为,就很可能是公司集体决策了,说明公司文化出了问题。

鸿茅药酒这样的中小公司跨省抓人都能引发全网声讨,何况民族主义代表的华为?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种大企业,应该是做光明正大的企业。

现在中国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管理境界跟不上规模的发展,很多手段小公司可以用,大公司就不能用。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管理方法,公司做大了,就是大公司的管理方法,要承担很多社会和道德责任,不能仅仅盯着一点物质利益,要更关注精神层面,要更注意美誉度。

道德界有个金标准,做事前自问:如果被公开、被媒体全面报道、被民众都知道,你还会这么做吗?
 
这是对组织、个人都适用的自我要求的道德自问。中国企业极少这么自我要求,还是投机取巧的心太重。
比如现在就没几个人说百度好,别人一句魏则西,就没法说下去了,只好灰溜溜的闭嘴。三星手机爆炸门、小米手机广告门都已经成文一个“梗”。
 
华为251事件也已经成为一个“梗”,这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我推荐华为产品、夸华为好、替华为辩护,只要网友回复“251”,我就只能立刻闭嘴,没法也没脸继续替华为说话。

06
两个世界的华为
为了救孟晚舟,华为占了“民族、爱国”的道德高地。

近年华为充分享受了爱国牌、民族牌的福利,今年3季度华为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42%。

“爱国、民族”的道德福利不是这么容易领的,有所得必有所失。

对于李洪元来说,这过去的251天时间不啻为一场噩梦。

而孟晚舟住着独栋别墅、穿着高级套装、搭配精致妆容,让专业摄影镜头展示出的脚镣,然后向外界呼喊“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的时候,有官方迅速给其背书,说她是一名年幼儿女母亲和年迈父亲的女儿,说她坚强和优雅,说她令人敬佩。

孟晚舟的事情华为做爱国捆绑,强行激发老百姓同仇敌忾的心理;

现在是资本家捅了老百姓一刀,血淋淋的事实重新把老百姓唤醒:

引用一个业内人士的话说:足够大的组织都是走极端的,因为很难同时把左和右、正和反平衡好了再前进,都是出了问题再掉头,对组织的考验就在于怎么回头,怎么反向优化。今天hw面临的麻烦只是成熟的果子,因早就种下了。今天如何应对,决定明天的果子。hw进化能力究竟如何,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前员工因离职赔偿遭羁押251天,被控敲诈勒索!华为最新回应… http://www.woniupai.net/81635.html Tue, 03 Dec 2019 05:25:5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35 一笔30万元的离职赔偿款最后反成“敲诈勒索金”,华为前员工李洪元遭到251天拘留一事持续发酵了近3天之后,华为公司于12月2日晚间发布了最新的声明:

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据第一财经消息,李洪元在看到华为官方回应后向记者表示:“大家看看先,我听全国人民的。”

事件回顾:

根据最先曝出此事的自媒体公众号《极昼》报道称,前华为员工李洪元有13年工龄,在离职时与企业协商解雇赔偿金33万余元,在收到公司高层秘书通过私人转账30万余元之后,李洪元被控告敲诈勒索。

曝光的《刑事赔偿决定书》显示,李洪元于2005年10日入职华为,2018年1月31日离职。因离职补偿金额与公司意见不一,双方经商谈同意给李洪元补发331576.73元离职补偿。

但在2018年12月16日,李洪元却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于2019年1月22日被逮捕。

最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总共被羁押了251天。并对李洪元予以国家赔偿,包括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79300.94元,精神损害赔偿金27755元,两项合计107522.94元。

2005年10月李洪元入职华为,本科就读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计算机专业。他自称高考前曾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浙江省赛区的第一名。

“华为前员工被拘251天”事件时间表

事情曝光后,就引起了网络上大量的讨论。

 

网友讨论热烈

12月1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发文称:李洪元的遭遇非常令人同情,司法机关最终判他无罪,并给予国家赔偿,这是事情对错一锤定音的结论。

 

他还称,李洪元的遭遇其实是与华为某个具体部门的冲突。华为公司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帮助这一冲突以更合理的方式化解,这反映了华为的管理是存在缺陷的。

12月1日,事件的当事人李洪元再次接受了《界面新闻》的采访。

 

在两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中,他讲述了从华为离职到被拘留,再到事情被网络曝光发酵的经过。

并非主动曝光被拘留一事

他说,他是在今年8月被释放,但拿到国家赔偿是在上周三。而网上被曝光的是《刑事赔偿决定书》,那是上周才有的文件。

“拿到赔偿后,我挺开心的,就把这份决定书分享到了华为离职员工维权群里,期望有人能帮忙发到华为心声内网,以恢复名誉。”

当初为何要从华为离职?

他说,他曾在2016年11月举报部门业务造假,“举报之后我就明显感觉到主管开始针对我”。

在2017年年底,到了续签合同的时候了(华为员工合同四年一签),他被部门主管告知,公司不和他续签了。

离职赔偿是怎么谈的?

李洪元说,刚开始公司的HR何某给出的方案是N+1(含年终奖),但他不认同,提出了2N。对方很爽快的答应了,双方签署了离职协议。

他还透露说:“谈判过程长达两个小时,中途有说有笑,我没有任何敲诈勒索的言辞,也没有提到之前举报的事情。”

2018年3月8日,他到深圳签了确认书,当天下午收到由何某秘书周某私人账户转来的大概30万元。

至于为什么是私人账户,李洪元说,他知道不下5位华为同事的离职赔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他以为这是华为一种变通的处理方法。

而且他还曾给华为HR热线询问原因,并向税务部门反映过这笔款项没交税的问题。

在睡梦中被抓

没想到,在2018年12月16日,李洪元在睡梦中被抓,并于2019年1月22日被正式逮捕。

他说:“警察告诉我,华为报了案,抓我的原因是我涉嫌职务侵占。但我到了派出所以后,我的罪名就变成了泄露商业机密。”

在看守所里,他一直坚信自己没问题,在妻子和律师的帮助下最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

“希望能和任总当面沟通”

在采访的最后李洪元说,希望能和任总(任正非)当面沟通。“就占用他老人家30分钟时间吧。毕竟之前与何总的沟通结果,一句不代表公司行为就作废了,我搞怕了。”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出具的《刑事赔偿决定书》显示,李洪元最后除了获得总计10万左右的赔偿之外,同时还要求李洪元原工作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父亲所在的工作单位发函,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这事,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华为前员工被羁押251天事件持续发酵!华为已开会讨论,当事人:压力过大,已买票准备回老家 http://www.woniupai.net/81627.html Tue, 03 Dec 2019 05:20:4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27 一笔30万元的离职赔偿款反成“敲诈勒索金”,华为前员工李洪元遭到251天拘留一事正在持续发酵。据南都记者联系当事人李洪元,当事人李洪元表示,最近各种各样的声音,搞得我有点晕。目前这件事还很热,想暂时冷一冷。现在心情很不好,想休整一下。

据腾讯《深网》从接近李洪元的知情人士处获悉,自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和采访以来,他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关于希望能够对话任正非的诉求,受到来自许多舆论的质疑,本人压力过大已买票准备回老家休息调整。

上述知情人士还告诉《深网》,李洪元之所以所以在公开信以及采访中多次提及对话任正非,是因为逐步,华为内部有员工因通过类似方法成功获得任正非的关注并解决了相关问题,李洪元其实是在效仿。

一位华为内部人员对《深网》表示,按常理来说,如果真的遭到诬告,李洪元是可以提出起诉,要求华为进行相应赔偿,但是李洪元并没有这样做。

截至12月2日下午,华为官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但有媒体援引华为内部人士声音:正开会讨论李洪元事件,法务已在处理中。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则表示正在了解处理此事。

据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出具的不起诉决定书及刑事赔偿决定书显示,李洪元于2005年10月入职华为,2018年1月离职,离职前在逆变器销售管理部工作。其因离职补偿金额与公司意见不一,双方商谈同意给李洪元补发331576.73元离职补偿。2018年3月8日,该笔款项扣除税费后由部门秘书的个人银行账户转款304742.98元到李洪元账户,交易摘要为“离职经济补偿”。

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将李洪元刑事拘留,经检察院批准,李洪元于2019年1月22日被深圳市公安局逮捕。公安机关审查起诉认定,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李洪元以向华为公司上级审计、稽查部门举报其部门主管在部门业务上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进行要挟,从其部门主管处勒索人民币30万元。2018年3月8日,被害人被迫通过部门秘书的个人银行账户向李洪元的银行账户转款人民币30万元。

经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并退回补充侦查,仍然认为深圳市公安局认定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

2019年8月23日,李洪元无罪释放,期间他被羁押了251天。11月25日,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又出具刑事赔偿决定书,决定对李洪元予以国家赔偿。

李洪元说,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次日,他被释放。

该案件经由媒体报道后,也引起广泛热议。《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在微博发布推文,他表示支持这件事情以更加公平、合理而且有温度的方式彻底解决。与此同时,不主张将这件事情过度上纲上线,用它来对整个华为公司进行道义上的否定,是不够理性和实事求是的。同时,他也呼吁华为公司尽快作出回应,给舆论一个说法。

12月2日上午,南都记者尝试联系当事人。李洪元说:“最近各种各样的声音,搞得我有点晕。目前这件事还很热,想暂时冷一冷。现在心情很不好,想休整一下。”而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李洪元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非主动曝光此事,其拿到相关文件后分享到离职员工微信中,结果流传到网络上引起舆论发酵。另据其介绍,因2016年举报所在部门业务造假,他明显感到被针对。

回顾

11月28日,有自媒体曝光了一份《刑事赔偿决定书》,将华为与一位前员工的陈年纠葛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李洪元于2005年入职华为,2018年1月离职。因离职补偿金额与公司意见不一,双方经商谈同意给李洪元补发331576.73元离职补偿。

2018年3月,李洪元过去所在部门的秘书,通过私人账户向其转款304742.98元(税后金额,交易摘要为“离职金额补偿”)。

但在2018年12月16日,李洪元却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于2019年1月22日被逮捕。但最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总共被羁押了251天。

此事一经曝光,便收获了外界无数的关注。大家怀疑李洪元是否因为要求离职补偿而被当初所在部门恶**。

11月30日,李洪元在华为心声社区上发了一个帖子,名为《给任总的一封公开信》。其中写道:“今天网络上的舆情汹汹并不是我本意,我的确会向公司讨要说法,但绝不期望是以这种方式。”“我8月被释放,但拿到国家赔偿是在上周三。网上被曝光的是《刑事赔偿决定书》,那是上周才有的文件。”,“我还是希望和华为沟通。”

昨日晚间,《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表示,华为的人说公司将会对此事做出回应,给舆论一个说法。

他认为,公众同情弱者的情绪是健康的。李洪元的遭遇其实是与华为某些部门的冲突,当然,华为公司没能及时做出反应,帮助这一步以更合理的方式化解,这反映了“我支持这件事情以更加公平,合理而且有温度的方式彻底解决。”他说。

李洪元在致任正非的公开信中称,“最近网络上的舆情汹汹,这并不是我的本意。虽然我最终还是会找公司讨要叙述,但绝不会以此方式。在此,我对于自己的不小心,想在这里对您和公司表示退款意向。这种舆论发生,多次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我和您的利益。”

显而易见的是,李洪元还在信中提到,“如果公司愿意,可以以我的名义来追究某新浪大V的法律责任。”

附:李洪元写给任正非的公开信:

任总:

您好!我是前网络能源逆变器员工-李洪元。也许你不记得我是谁了,早就忘记了两年前那个在会议室门口堵您的那个胖子了。当时您让我去找我说了一句:如果当初范睢,是通过魏冉向庄襄王进言会可能吗?您沉思了几秒钟,说:对的……,但是还是去找吕克,或者是陶景文吧。

范睢当年如果通过魏冉给昭襄王提改革建议,自然是身首异处。当然就是我现在这个这个场,公司还能继续出范雎吗?如果我这个事情发生在那个时代,我想我一定会是身首异处的。但幸好是21世纪,人类的文明还是进了一大步,直到今天我才替换罪名,继续给您写这封信。

最近网络上的舆情汹涌,这并不是我的本意。虽然我最终还是会找公司讨要陈述,但绝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在此,我对于自己的不小心,想在这里对您和公司表示歉意。这种舆论发生,同时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我和您的利益。因此我这里表个态,如果公司愿意,可以以我的名义来追究某新浪大V的法律责任。

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因为维护公司的利益遭到了最严酷的打击报复,自己在华为12年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但我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在弯曲悖谬的世代,说真话都需要付出代价。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苏格拉底敢说真话,被法庭判处鸠杀。方孝儒坚持说朱棣是纠正位,被诛尽十族。必有人会说,我是万不得已才说“假因为我相信,要坚持真实,华为才能更充实。至于讲真话后,我就被诬陷敲诈勒索索罪,导致无辜入狱,爷爷遭受惊吓吓坏不幸离世,孩子的心灵也蒙受阴影,我期望事后能占用您一个喝咖啡的时间,单独谈谈。

当然对于某些在此案中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的领导,我只讲一个故事:楚王韩信回到故乡后,有人把曾经让他受胯下之侮辱的地痞献上,韩信不但没有弄脏还任命他做了侍卫长。

最后感谢逆变器鹏总给我的勇气和鼓励,是您的谆谆教导,让我最终能坚决的站在腐败分子的对立面,后会有期。

李洪元

2019年11月28日晚

南都评论丨华为“251事件”:应调查是否存在报假案、作伪证和诬告陷害

一笔约30万元的离职补偿款,换来251天的牢狱之灾,对华为前员工李洪元来说,过去的251天时间不啻为一场噩梦。日前,李洪元收到包括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约10万元的国家赔偿,本案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

2018年1月,在华为公司供职十余年的李洪元被劝退离职,在谈妥离职补偿后,3月8日,李洪元收到公司通过部门秘书个人银行账户转来的约30万元,交易摘要为“离职经济补偿”。12月16日,李洪元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于2019年1月22日被逮捕,案由先后包括“涉嫌职务侵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和“涉嫌敲诈勒索”。在经过两次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和一次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后,2019年8月22日,深圳市龙岗区检察院认为本案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

所幸对李洪元的刑事追究在检察院这里就告一段落,使得251天的羁押期限没有再继续。应当说,检察监督在案件及时纠错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无论是两次退回补充侦查,还是最终做出不起诉决定,都说明了制度层面对侦查行为监督的有效性。当然,本案的关键性证据还在于,离职谈判期间当事人随时携带的录音笔录下的内容,使得看似已经无法刹车的刑事追责程序发生逆转。

当事人获释,并收到法定的国家赔偿,意味着刑事案件办理程序层面本案终于告一段落,但舆论对本案的忧虑却显然不止于此。公众担心和不解的可能是,一次正常的人事变动、离职解约,为什么会升级成为一次刑事追究?在职期间曾有内部举报举动的李洪元,是否因此被当初所在部门恶**?普通的人事离职,有能力、有意识保存证据难道要成为个人自保的必备技能?

本案的发端,包括造成后续国家赔偿的成本支出以及可能的错案责任追究,都源于企业的刑事报案,包括报案人讲述、证人证言的提供在已有错案结论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彻查和追究相关人员报假案、作伪证甚至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界面新闻报道中提及,此前作证称遭敲诈勒索的证人何某在今年7月改口。刑事追责程序为企业和个人所裹挟,不仅使当事人的人身权益被侵害,而且让国家机关的权威和公信付出代价。从可能的报假案到做伪证、诬告陷害,涉事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不能一直沉默以对,必须给公众一个交待,这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与自觉。而国家机关对此亦须继续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给出必要的惩罚。

回到李洪元被劝退离职的动因,舆论怀疑其因企业内部举报被打击报复,企业如何处理举报事宜属于其内部管理范畴,在当事人离职前后,企业对其举报事项有处理,责任人是否“换个岗位重新任职”同样属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决策自由。但如果举报人真的被归咎、被报复,甚至可能被以报假案的方式调动刑事追责程序,就无法用企业内部事务来解释和搪塞了。相关责任人必须受到司法的调查和必要的刑事追究。

“重构想象”是涉事企业近期所推新产品的文宣口号,如此作为导致前员工被羁押251天,究竟想要给公众一个怎样的想象?被羁押251天的李洪元收到国家赔偿和来自检察机关的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承诺,算是司法纠错给出的一个明确说法,但涉事企业在汹涌舆论面前,实不能继续保持沉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回溯华为251事件:或涉及多位光伏逆变器业务负责人 http://www.woniupai.net/81625.html Tue, 03 Dec 2019 05:17:1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25 作者:张英英 张靖超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张靖超 北京报道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被拘251天的事件仍持续发酵。

李洪元原是华为的一名员工,在公司工作长达超12年之久。据媒体报道,离职后,李洪元从部门秘书个人账户转款约30万余元,作为离职赔偿金。

不久后,李洪元却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被以“涉嫌职务侵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涉嫌敲诈勒索”等罪名推上被告席。但在2019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检察院认为本案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这也意味着,李洪元在入狱251天后再一次迎来人身自由。

该事情一经曝光,在社交媒体等平台迅速发酵。

30万元的离职补偿款为何会变为敲诈勒索?李洪元举报了什么内容,惹怒了谁?如今李洪元重见自由之光,华为方面又将如何回应?相关管理层是否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事向华为方面核实,截至发稿,华为方面并未对此事进行回应,并称随后会发布公开声明。

对此,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从目前公开的一些信息来看,华为前员工李洪元涉嫌敲诈勒索一案,可能较难认定该前员工存在以举报部门主管违法要挟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

他还解释,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需要具备两个要件,行为人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要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手段,逼迫他人交付财物。而该前员工向公司主张经济补偿金的行为不具有非法性。所以,最终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光伏逆变器业务是华为整体业务中很小一部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光伏行业,华为同样是龙头。2014年起,华为高举智能光伏大旗在行业里迅速崛起。从第三方调研机构GTM/IHS披露的全球逆变器出货量数据看,华为在2015年迅速赶超当时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成为全球逆变器出货量第一的企业。

然而,由于华为并非上市公司,阳光电源和华为谁是出货量第一的争议在业内一直存在。

李洪元离职前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华为逆变器业务的销售管理。据媒体报道,在逆变器业务部门工作期间,李洪元发现了业务造假问题,于2016年11月21日晚间10点24分向公司发送了举报邮件。

大约在2018年初,李洪元与华为合同到期,在李洪元离职后,收到了由部门秘书个人账户转来的赔偿30余万元。

但在2018年底李洪元却因敲诈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根据深圳市龙岗区检察院于今年11月作出的《刑事赔偿决定书》显示,对于李洪元因涉嫌敲诈勒索罪,龙岗区检察院经过审查并退回补充侦查,认为深圳市公安局认定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有华为前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此次李洪元事件主要或涉及华为的光伏逆变器销售问题,可能牵扯多位相关领导。

对此,本报记者先后向华为光伏逆变器业务以及集团相关负责人核实求证,不过对方称:“对此事不知道,还是问一下集团层面吧。”

近日,李洪元公开对外称“一直期待与华为高层进行一次沟通”。今年11月30日,他在华为心声社区上发表了《致任总的一封公开信》称:“今天网络上舆情汹汹并不是我本意,我的确会向公司讨要说法,但是不期望以这种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华为终回应华为前员工李洪元251事件 但5大疑问仍待解 http://www.woniupai.net/81623.html Tue, 03 Dec 2019 05:16:1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23 近日,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因索要离职补偿款而被华为起诉敲诈勒索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网络上质疑和声讨汹汹之下,华为终于在12月2日晚间作出官方回应,称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

华为方面还称,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

从目前众多媒体报道和当事员工李洪元的发声来看,这起案件仍旧存在着众多尚未厘清的关键点,华为的回应仍未完全解答这些疑问。比如:30万元的离职补偿究竟是否合理?华为又为何通过私人账户转账该款项?华为是否有意诬告?华为的逆变器业务又是否存在造假?这些都需要华为官方进一步澄清。

一、李洪元的索赔是否合理?

李洪元于2005年10月加入华为,2018年1月从华为离职,在华为工作超过12年。

李洪元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在2017年年底到了续签合同之时,自己还想留在华为,但公司选择了不续签。“我尊重公司的选择,但是因为我入职12年了,按劳动法的规定,入职10年以上是可以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公司应遵从劳动法给予赔偿。”

根据李洪元所说,HR起初给出的方案是N+1(含年终奖),自己不认同并提出了2N,“最后他们很爽快的答应了,双方签署了离职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若合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也即俗称的N;但如果没有提前30天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需要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也即N+1;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也即2N。

李洪元称入职华为时工资为每月9000元,后来工资得到成倍增长。因此按照李洪元在华为12年的工作年限来看,2N的赔偿显然不止30万元。

李洪元在接受时间视频采访时也对赔偿金额问题进行了回应,称华为是先支付了N+1的赔偿,而30万元是2N与N+1之间的差额。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李洪元在2018年3月8日收到30万元之后,认为此前答应的年终奖还没给,所以在2018年11月7日起诉了华为,欲拿回总共20余万的年终奖,但在2018年12月16日被抓。

二、为何用私人账户转账?

根据李洪元在时间视频采访中的描述,华为早先N+1的赔偿是通过公司账户转账,而后来的30万元是通过HR秘书私人账户转账。

对于为何用私人账户转账,李洪元称也不清楚,自己曾打电话给华为HR热线询问原因,但对方说这是李洪元自己部门的事情,不归他们管。

“但我知道不下5位华为同事的离职赔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我认为这是华为一种变通的处理方法。”李洪元说。

有媒体分析,华为员工离职一般是N+1的赔偿,很少有2N,这也是华为认为李洪元涉嫌勒索的原因。

私人账户转账记录也成为华为起诉李洪元涉嫌敲诈勒索的证据之一。而后来李洪元妻子出示的离职赔偿协商时的录音成为李洪元最终不被起诉的关键证据。

华为HR为何选择使用私人账户转账30万元而不是通过公司账户,仍是未知。

三、华为逆变器业务是否存在造假?

根据李洪元的描述,自己在逆变器事务部作业期间,发现了事务造假问题。“我当时所在的逆变器业务,是一个通过政府补贴而存在的行业。销售毛利低,想要赚钱只能把规模做大。部门业务造假很早就开始了,公司大量资金被占用、仓储、存货方面都承担着巨额损失。”

2016年11月21日晚间10点24分,李洪元向公司发送了告发邮件。但随后发现自己在工作中遭遇边缘化,最终被公司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在华为12月2日晚间的官方回应中,并未提及逆变器事务部是否存在造假的问题。但李洪元在《极昼》的采访中表示,2018年2月2日,华为人力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对逆变器事务部事务违规责任人的问责决议》。

逆变器是把光电效应产生的直流电转变成日常使用的交流电的转换器。逆变器业务虽然在华为的众多业务中体量并不大,也不广为人知,但华为该业务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却多年一直位居前列。

根据分析机构Wood Mackenzie Power & Renewables的报告,华为、阳光电源和SMA按顺序占据了2018年全球出货量最大的逆变器供应商位置前三甲,并且这个三甲阵容自2016年以来就一直保持不变。

华为也在官网介绍中称,华为在2015至2018连续四年蝉联逆变器全球发货量第一,并拥有800+智能光伏员工,2000+能源工程师。

四、华为HR是否存在诬告?

根据澎湃报道,李洪元被抓起初的理由是涉嫌职务侵占,后来变更为侵犯商业秘密,原因是李洪元曾在华为公司拷贝和打印了一些文档。华为公司委托法务人员称,李洪元“在与公司的离职补偿劳动纠纷中,威胁将资料外泄披露,要求公司给予补偿”,深圳市公安局以李洪元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

不过,公安机关对李洪元进行多次讯问后,确认他不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后来华为公司补充报案材料,再次控告李洪元在与HR协商离职补偿过程中,敲诈迫使HR同意私下支付额外补偿金33万元,以换取他不闹事,不举报。李洪元的罪名再变成涉嫌敲诈勒索。

华为为何多次变更不同的理由控告李洪元?是否存在诬告的因素?华为在官方声明中并未直接回应,称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对于李洪元因证据不足而不被起诉,华为方面称,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

五、华为是否要道歉和赔偿?

李洪元重获自由后,于今年10月申请了国家赔偿,并在今年11月获得了龙岗区检察院赔偿的107752.94元,包括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同时,龙岗区检察院承诺向李洪元原工作单位(华为)和李洪元父亲所在的单位发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长达8个月的拘留之后,虽然李洪元已经获得国家赔偿,但外界也在关注华为方面是否对此事存在责任,以及是否需要道歉和赔偿。

对于目前的诉求,李洪元曾向媒体称,希望能够与华为沟通,“最好是任总能够亲自来和我沟通”。

不过华为在12月2日的回应中称,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华为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李洪元妻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暂时还未考虑是否会起诉华为,但还是希望有个道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华为回应251离职员工事件:支持李洪元起诉华为 http://www.woniupai.net/81621.html Tue, 03 Dec 2019 05:14:3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21 华为离职员工李洪元251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态发展至今,是非对错争议纷纷,司法机关判这位华为前员工无罪,并给予国家赔偿,舆论场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总体倾向对这位华为前员工的遭遇表示同情。李洪元也通过媒体发声,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和个人的态度。

所有人都在等待华为的回应和处理结果。

今日晚间,华为终于做出回应: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从华为的回应来看,华为并不认为该前员工被羁押251天与其有直接关系。并且,华为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至少从公司行为层面,无任何不符合法律的举动。因此,华为虽因此事处于风口浪尖,但并没有对李洪元做出道歉。

但是,华为的回应依然十分单薄,不足以回应该事件中的诸多疑点,比如,起诉该员工的起因究竟为何;与其商议离职补偿的HR何某,为什么在检查机关调查时先说双方协商时曾受到李洪元威胁,后来又翻供;华为为什么给该员工转账时以私人账户,而非公司账户;华为涉及此事的员工将作何处理;华为一方是否存在报假案、作伪证,以及诬告陷害员工的嫌疑,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华为都需要给出回答。

而李洪元一方,也遭受许多质疑。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按照华为惯例,此类情况华为给离职员工的补偿是N+1个月工资(N为工龄),但华为会给他2N的补偿,这其中又有何隐情?

目前,此事尚有许多疑点和盲区。综合网上信息,以及李洪元通过媒体的表态,该事件大致经过如下:

李洪元2005年入职华为,2018年1月离职。据李洪元所述,他曾举报所在部门业务造假,此后在部门内被主管针对,合同期满后华为也不与其续约,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同意续签、公司不续签的话,公司需要给这名员工做出补偿。但在补偿金额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华为公司HR何某给出的方案是N+1(含年终奖),李洪元不同意,提出2N的要求,华为一方答应,双方签署了离职协议。但在12月16日,李洪元却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于2019年1月22日被逮捕。但最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李洪元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总共被羁押了251天。

此事经曝光后备受关注,251一词风行网上,“离职251”成为像“加班996”一样吐槽职场辛酸的词汇。目前,这件事双方是非对错,尚有待于更多的证据披露。

但此事引爆网络,产生的影响远超出一起平常的离职员工事件,归根结底在于,从法律程序上合法的离职事件,当事人却被羁押251天之久,引发了广大职场人的不安全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华为正式回应251事件:支持李洪元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 http://www.woniupai.net/81618.html Tue, 03 Dec 2019 05:13:2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1618 央视新闻报道,华为前员工李洪元离职后被起诉敲诈勒索,羁押251天后,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释放。近日,李洪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并表达了个人诉求。

对此,华为今天作出回应: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