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回应称:“绝对没有,智能手表及手机已经是过时的技术,脑机接口技术(Neuralinks)才是未来的技术。”
Neuralink是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于2016年创立,总部位于旧金山,主要从事马斯克所谓的“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开发,研发计算机与人脑融合技术,向人脑植入也许未来能够上传下载思想的微型电极。
马斯克似乎是在押注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让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成为过去,一切都可以通过大脑来完成。
他曾表示,Neuralink的最终目标是,让人类实现与人工智能共生。他认为,即使在最良性的情况下,人类也会被人工智能远远甩在后面,脑机交互有助于人类赶上AI。上个月,他曾提到,特斯拉车主有朝一日可以通过心灵感应召唤自己的汽车。
据悉,该公司一直在开发一种超薄电极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插入人脑,读取或刺激神经元。
去年,Neuralink展示了一种被称作“线”(thread)的技术,用作脑机交互。这些“线”比人类的头发还细,是一系列微小电极和传感器,可传输信息;为了把这些线植入到大脑中,Neuralink还制造了手术机器人,把这些线植入到大脑中。
今年8月28日,马斯克用一只名叫格特鲁德(Gertrude)的猪展示了Neuralink的最新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其中,第二代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BioTracker 2问世,号称是全球最强大的可穿戴人体传感器。
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在2019年度CEO全员信中就曾提到过,“对大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做传感器。”
2015年,华米第一款自研的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BioTracker便首次搭载于小米手环上,可以非常准确地收集心率数据。

此次,全新升级的BioTracker 2在心率引擎、运动类型识别引擎、个人健康评估系统三大引擎的基础上,新增支持血氧引擎和睡眠引擎。

其中,血氧引擎OxygenBeats通过华米自有生物数据模型对血氧信号预处理,精准度比未经信号预处理设备提升50%,通过多次校准,检测成功率提升了23%,与医疗级血氧仪平均误差不到1.67%,将在今年Q3与大家见面。
而睡眠引擎SomnusCare可以精准识别浅睡、深睡、快速眼动期三个睡眠阶段,时长超过25分钟的午睡数据检测精度接近100%。与OxygenBeats血氧引擎结合,可以智能识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预警,提醒用户及时采取医疗措施。
一同发布的还有华米自主研发的RISC-V架构的第二代智能可穿戴设备芯片:黄山2号。植入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的NPU,大大提升了本地 AI 数据的计算性能。对于房颤的识别速度是在黄山 1 号的 7 倍,相比纯软件算法提升 26 倍。
黄山2号内置了C2 协处理器,即使主芯片处于关闭状态,C2 协处理器依然能够 24 小时记录健康数据,理论上降低了50%的功耗,也许是全球最优秀的可穿戴芯片,目前黄山 2 号已经流片成功,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量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