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能泰成立于2015年底,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并在上海张江和浙江杭州设有研发中心。目前,公司已经发布产品12个,客户端项目逾300个,主要产品包括USB PD快充协议芯片、E-Marker芯片、USB负载开关以及其他电源管理芯片。其中,USB PD协议芯片和E-Marker所有芯片均通过了USB PD3.0认证,出货数千万颗,使用客户包括联想、三星、华硕、努比亚、贝尔金、安克、泽宝、傲基、Verizon、沃尔玛等。
当代人的“电量”焦虑,使得快充技术备受关注,快充正在逐渐成为各类电子设备的标配, 有无快充、快充速度都成为了手机等电子消费品的重要竞争要素之一,USB-IF组织、高通、联发科、OPPO和华为都有相关的快充电规范。
其中,由 USB-IF 组织制定的USB-PD(USB- Power Delivery) 快充协议,目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之一,通过USB电缆和连接器增加电力输送,扩展USB应用中的电缆总线供电能力,以Type-C接口为输出,可以双向充电,相对于其他快充协议而言,USB PD快充协议的显著特点就是具备最大20V/5A, 100W功率传输的能力,不仅适用于小功率的手机、平板等设备,还能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的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目前,USB PD快充协议已经在苹果、谷歌、华为、小米、三星等一线品牌的产品中有大量应用。USB PD现在已经发展到了USB PD3.0版本,已经收编了高通的QC快充协议,并获得了中国工信部的支持,加之随着Type-C接口的快速普及,USB PD更有希望在统一目前混乱的快充市场。
而USB PD协议芯片和E-Marker芯片则是实现大电流快充及数据高速传输必备的两款芯片。其中PD协议芯片主要应用于电源适配器、车充等快充领域,负责识别充电设备类型,并通过对应的USB充电协议与设备握手,使之获得最大充电电流。
E-Marker芯片在USB-C线缆之中,该芯片会预先写入各种线缆的规格、电流承载能力、数据传输能力等参数,电子设备可以从芯片里来获取线缆的信息,从而确定供电或者数据传输模式,达到保护的效果。
此外,慧能泰的产品还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慧能泰诉36氪,之所以能降低成本,主要得益于公司自主定义的芯片MCU架构,该架构使得整个芯片系统最简话,同时也能降低外围电路的成本。
未来,慧能泰希望能打造USB PD生态链,形成核心竞争力。除了消费类产品,慧能泰也正在切入工业芯片领域,设计研发的工业数字电源管理芯片也已经有了Demo产出,并已积累了多项相关专利布局。
目前公司的专利数量有27个,包含5个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1个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团队方面,公司核心团队来自于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亚德诺半导体(ADI)和德州仪器(TI),过往主导开发的多款电源控制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华为、中兴、三星等国际一线客户。
根据IHS的预测,2018年全球type C的产品出货量将超过20亿,其中移动设备将是其中的主力军。到2021年全球type C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近50亿,预计到2019年,PC的Type-C渗透率将达到80%左右,无线设备的Type-C的渗透率也将在2019年达到50%左右。以此估算,慧能泰的目标市场规模至少在50亿元以上。
市场格局上,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集中低,虽然有包括TI、ADI、Fairchild、安森美、MPS、ST、NXP、英飞凌等众多欧美厂商参与。随着产业向亚洲转移,台湾地区已有包括立锜、致新、茂达等公司上市,大陆地区也有圣邦股份、全志科技、富满电子等公司在 A 股主板或者新三板上市。
据悉,此前,慧能泰曾获得正轩投资和深圳高新投联合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楚航科技成立于2018年1月,主要研发和生产基于77GHz-79GHz毫米波雷达的智能驾驶系统,总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并在德国斯图加特、上海、合肥、安庆设有子公司。2019年10月,楚航科技在安徽安庆建成年产45万只雷达的生产基地。
根据楚航科技提供的资料,其研发团队超过60人,核心团队成员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硕士学历以及十年以上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的研发管理经验,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芯片设计、系统架构和高级雷达算法等方面有多年技术储备。
楚航科技称,他们现有车规级与非车规级两个平台。车规级平台用于研发前向雷达、角雷达、微缩雷达三款产品,而非车规级平台主要针对智慧城市项目,做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该公司CEO楚詠焱告诉36氪,他们的第一款产品“77GHz 角雷达ARC1”已完成研发,即将实现量产。ARC1角雷达具备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实现BSD/LCW/RCTA/DOW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功能。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影响各行各业,但楚詠焱提到,他们的业务受疫情影响不大,因为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公司与NXP有深度合作,货源充足、价格未受影响,同时,下游客户的订单本来就处于定点阶段,也没有减少趋势。
谈及2020年可能发生的行业变化,楚詠焱告诉36氪,24GHz的毫米波雷达会被77GHz的毫米波雷达所取代,中国自主品牌的装机率将迎来非线性的增长,国产毫米波雷达将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国产雷达的核心竞争力会体现在产品化、车规级要求和产能上。没有产品化能力的玩家会相继退出市场。同时,毫米波雷达的国际品牌也会更加多元化,参与对中国市场的抢夺,分化此前的市场格局。
2018年5月,楚航科技曾宣布获得北京九合创投的天使轮融资;2019年3月,该公司又获得启明创投与兰璞资本的A轮融资。
谈及楚航科技的差异化优势,兰璞资本黄节博士告诉36氪,初创公司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创业团队能力和市场空间,楚航这两条都不错。
“国内做毫米波雷达的初创公司不下20家,我们看过很多,单从技术性能参数来看,有几家公司质地还不错。不过,汽车事关生命安全,有系统性的高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车规级’。国内绝大多数创始团队缺乏完整的车规级产品经验,这种经验的弥补需要多年持续的试错,但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因而,我们一度准备放弃这个赛道,偶然机会接触到楚航,即惊讶于楚航完整的团队,并且都有多年车规级产品量产经验,这是投资最重要的理由。”黄节表示。
参与本次A+轮投资的厦门半导体董事总经理王汇联告诉36氪,国内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主要还是被国际大厂把控,国内虽然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商,但市占率很小。从长远来看,汽车电子市场是中国半导体的主要驱动市场之一,特别是ADAS市场,虽然门槛很高,但国产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车载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权重加大,为中国企业跻身汽车电子部件全球供应链提供了窗口期。在此期间,国内相关供应链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投资前景,同时也对供应商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楚航科技的团队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有丰富的研发和量产经验,能够给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