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古典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Wed, 26 Aug 2020 06:09:2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古典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ONE.503-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努力和积累 http://www.woniupai.net/189779.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9779.html#respond Wed, 26 Aug 2020 06:09:2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9779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古典跃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9779.html/feed 0
ONE.454-着急选择的后悔模式和总在等待的错过模式,都会让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后来”模式 http://www.woniupai.net/159998.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9998.html#respond Tue, 07 Jul 2020 01:02:3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9998

着急选择的后悔模式和总在等待的错过模式,都会让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后来”模式,在未来为自己的决策后悔。打破这种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时间寻找到内心的基准线,然后等到目标出现,马上出手。——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9998.html/feed 0
ONE.451-把开始当结果,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习惯,我把他们称为“开始爱好者” http://www.woniupai.net/15730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7307.html#respond Sat, 04 Jul 2020 01:57:0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7307

你会不会买一本书,其实你从来不看,但是你觉得好像拥有了其中的知识?你会不会定制另一个计划,其实你从来坚持不下来,只是享受制定计划那几天的快乐?把开始当结果,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习惯,我把他们称为“开始爱好者”。——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7307.html/feed 0
耶鲁教授推荐书单,最棒的创业者都行走在思想最前沿 http://www.woniupai.net/55453.html Fri, 13 Sep 2019 08:42:1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55453 红杉中国成员企业的创业者们走进耶鲁大学,除了在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耶鲁大学的授课教授也给创业者们推荐了一份优质书单。这份书单既有深度——探讨人生哲学;也有细节——捕捉个人职业发展和创业的闪光点;更有格局——纵贯地缘政治、金融的历史。

死亡哲学

[美]谢利·卡根(Shelly Kagan)/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死亡哲学》源于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死亡哲学》来说至为贴切:“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浴火重生

杰出领导者如何走出职场灾难

[美]杰弗里·索南费尔德、安德鲁·沃德/ 著

商务印书馆

在经历严重的职业挫折之后,是否还有可能重振事业、恢复往日的荣誉?这个时代处处可以看到对失意的总裁、政治家以及名流的媒体报道。在本书中,作者对上述问题给予了明确的肯定。他们进而就如何从挫败中东山再起概括出非常实用和重要的五个步骤。

Mission in a Bottle

Seth Goldman、Barry Nalebuff/ 著

Crown Business

Honest Tea的联合创始人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有趣和浅显的双色图书形式,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他们如何创建和建立以使命为导向的业务,为企业家、未来的企业家、数百万诚实茶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见解和建议, 既有创造成功企业的挑战和障碍 ,也包括了坚持不懈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Seth Goldman和Barry Nalebuff十五年前开创Honest Tea(诚实茶)时,只有一个关于茶叶的创意和热情:提供有机、新鲜酿造、轻微甜味的瓶装茶。 如今,Honest Tea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全美品牌,在全美国超过100,0000家杂货店、餐馆、便利店和药店销售。 随着美国消费者追求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该品牌也蓬勃发展。

Unbalanced

史蒂芬·罗奇/ 著

Yale University Press

自20世纪以来,还从未有哪两个国家能像中美两国那样,对带动全球经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美两大经济体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中美面临各自经济结构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这种相互依赖的平衡关系正在经受考验,而全球也在等待这一转型的结果。

身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主席,本书作者史蒂芬•罗奇曾亲历亚洲金融风暴,对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罗奇深入提炼和分析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包括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高层领导决策风格、互联网发展等。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给出了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美两个失衡的经济体都面临紧迫而关键的再平衡过程,这是这种失衡促使中美双方都在寻求解决日益增加的矛盾的良方。罗奇认为,今后的美国将更加依赖中国,反之亦是如此。

Paul Rand

American Modernist

Jessica Helfand/ 著

William Drenttel

美国现代主义者、杰出设计师保罗•兰德,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杰出的LOGO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乔布斯赞誉他为“史上最伟大的平面设计师。”其设计理念源自包豪斯倡导的现代主义美学,他设计的IBM商标无人不识,堪称经典。

大国的兴衰

[英]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大国的兴衰》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

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千年金融史

[美]威廉·戈兹曼/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将过错都归于金融:它摧毁了我们的财富和工作,逐渐侵蚀政府和银行体系。然而,在《千年金融史》中,著名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正是金融使得文明的进步成为可能。

戈兹曼将金融描述为一台时间机器,我们可以据此实现价值的跨时空流动,这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思考未来、计划未来的方式。通过对数千年来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探索,戈兹曼详细阐述了货币、债券、银行、企业等令人惊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如何推动了城市中心的扩张,并促进了文明的繁荣:正是金融推动了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书写的出现,促进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向帝国的转变,决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并为引领欧洲走向世界的贸易扩张提供了保障。

此外,戈兹曼还向我们展示了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诸如股票市场、信用额度、复杂金融产品和跨国贸易这样与金融有关的机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被发明、被遗忘,又被重新发明的。

更重要的是,戈兹曼还思考了我们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比如怎样借助金融的力量来妥善解决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问题。

围绕金融在人类演变中的作用,《千年金融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未来5年, 职场上什么样的人最抢手?我们该如何塑造自己? http://www.woniupai.net/1778.html http://www.woniupai.net/1778.html#respond Thu, 06 Oct 2016 22:36:3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778 68761474688845

大家好,我是古典,很高兴能够来到馒头商学院和在座的各位互联网精英做这样一场过于职场趋势发展的分享。

未来5年,职业到底有什么趋势?

我们必须要知道未来5年的职业到底有什么趋势,我们才会知道今天所做的一切准备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教育我说一定要好好练字,长大一定会有用。到了今天,可能我们只有在写自己名字的时候才会写字。练字有用吗?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没有老一辈人想的那么有用。

所以,未来5年,职业到底有什么趋势呢?

高性价比

所谓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用来权衡商品在客观…

高感性能力

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占到其GDP的三分之一。电器、汽车行业都比不过动漫行业。这个时代已经从一个高理性时代逐渐变成充满科技和机器的高感性时代。对于职场人的要求从纯粹的高理性变成高感性。如果过去我们觉得程序员这样的工作很酷,这个时代的产品经理,运营更加酷。

个人需求升级,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在美国有一个现象很特别,美国毕业博士中40%都是心理学博士,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心理学可能是下一个能够创造让人幸福点的领域。未来5到10年如何让人的体验更好,感觉更好绝对是商业的全新蓝海,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上一辈人对于好工作的理解是公司好,能赚钱,因为责任感把这个活干好,同时追求极度的稳定。下一个5年,职场人都会思考哪些事情?

第一,有没有自主权。

在工作中能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精专。什么是精专?

你会发现今天专业领导者越来越多,纯管理者越来越少。你是依靠权利,纯靠关系上位的,在公司里会越来越难,但是如果你不是依靠权利上位,而是本身能力就很强的话,你可能管理起来就很简单。去年,LinkdIn在中国做过一次调查,在离职原因中,钱不再是排在第一位,而是职业发展不好。所谓职业发展不好,就是看不到未来的可能性,学不到东西,所以今天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比成为一个纯管理者而言要更有意义。因为今天整个世界都在追求更精专,更好,更强。

第三,意义感,我们不仅仅需要为了赚钱而工作,还需要知道这个工作有什么价值。

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个顺丰的朋友抱怨顺丰快递员收入很高,但是很苦,总被人骂,包裹坏了都要你赔。他问我快递员怎么招到好的年轻人?我认为要先让快递员知道做这份工作的意义。

我做了一个实验,能不能和熟悉的客户问一下为什么寄这个包裹?最后收到了200多个答案。有说这个包裹是给我老爸的,我老爸退休以后舍不得买报销以外的药物,所以从网上寄给他,骗他说这个公司能报销。有的说这是我送给我女朋友的礼物,有的说我是网店小老板,没有上过大学,凭网店一年挣十几万,很开心。还有说这是我给孙女买的奶粉。这些快递员开始把这些东西列出来作为送快递的意义,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工作会让你快乐一些。

所以有时候没有必要加工资,但应该主动加一点意义,让自己过得幸福一点。

职场坐标升级,从职场为核心,到以职业为核心

我们过去定义一个人是通过行业+企业+职业。今天则不会,人们开始依附一个平台,未来一定是几个大平台上有无数个体。未来会不会成为平台加个体的时代呢?我认为并不会,个体在平台上PK依然是劣势。所以世界不可能是平台加个体,未来的世界是平台加小老板,大平台加小团队。

小团队之间互相PK还是干不过,这时候怎么办?小团队开始抱团,形成所谓的圈子。这个圈子在平台之上会形成稳定的竞争结构。圈子还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圈子的寿命比公司长,一个好的圈子可以维持15年、20年。公司则撑不了这么久,投资一个圈子比投资一个公司重要很多。我有一次听访谈讲到王朔、马未都、冯小刚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一个人有所成就了另一个也会很快成功。

你认识的新媒体小编,他们会介意是否成为一个市场经理吗?可能不会介意,如果把一个号运营到超过100万粉丝,那他去哪里都会受到追捧。所以建议每个人都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从同事圈走出来去同行圈,同业圈,看一看这个世界,在那里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机会。

所有职场人,都应该问自己3个问题

1.我今天的工作5年后机器能做吗?

前段时间我跟一位CFO聊天,他说可能3到5年之内中国所有出纳水平的会计会几乎全部灭亡。因为国家会在不久上线一套关于电子发票的软件,所有的发票通过电子发票都能解决掉,这个时候会计还有用吗?所以第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工作5年以后机器能做吗?

如果能做的话你一定要找到一种能跟机器合作的方式。未来5年可能最好的财务人才可以在巨量财务数据中间找到一些关键的点,并且用一种感性的方式,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2.你现在的工作会不会被外包?

在一个大平台小团队的世界中很多工作都会被外包,你的工作会被外包吗?如果外包该怎么办?我的建议很清晰,还是拿财务来说,要么往这个公司上升发展成超级甲方,深度理解这个行业这个公司的各种财务秘密,关系,以至于机器没法替代。要么成为一个超级乙方。比如你就是技术控,成为一个极其强大的财务人员,很多厉害的财务外包人员收入非常高。

3.有没有哪些工作是时间的复利,越来越有价值?

你一定要创造基于个性的影响力和基于天赋的生产力。什么意思?所谓基于个性的影响力你没法装,今天想装得很有范,你不可能扮演谁,一定要拥有一个基于个性的影响力,做自己。所谓基于天赋的生产力,未来都是曾经的迭代更新,快速学习并不是优势,基于优势的快速学习才有可能是突围之道。

总的来说未来职业坐标也会重新升级,会从行业、企业和职业变成圈子、能力和价值观。从今天开始把以职场为核心转换到以职业为核心,而你的职业也需要转换到以自己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输出高性价比的高感性。

我们职业坐标发生变化以后,需要构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域。未来5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持续散发影响力,输出能力和价值观,可能未来一个三四百人小圈子足够让你生活的很好,这是我看到的未来3到5年的趋势。

职场上的超级个体

超级个体究竟是什么?

个体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是超级个体,什么是超级个体?

第一,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基于个性的竞争力,并且持续迭代升级。

第二,有影响力,只影响自己能影响的那一群人,用这个产品跟这个世界沟通,持续地输出内容。

第三,不会被某一个公司或者职场绑架,个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并不是说在某个公司上班,而是指我在公司内并不会被公司绑定,因为我的能力可以在很多领域、行业和企业内迁移,所以并不会被公司绑架,也不会被时间绑架。

未来五年社会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有很多选择。这个时代最恐怖的打法就是今天看那个人做得好跟他一段,明天看那个人做得好跟他一段,虽然看别人做得很好,但不知道背后是他的个性、影响力和天赋的优势,所以跟一段跟不下去,连续跟三四次职业生涯就废了。

这样超级个体需要什么能力?这是《全新思维》这本书里谈的六种能力,设计感、讲故事、整合、共情、玩乐、意义感。我翻译了一下,即有品位、会讲故事、整合跨界、理解情感、会玩、追寻意义。

在这个时代,超级个体有什么新的玩法?

第一种,自由职业态。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出现很多的自由职业者,未来中国有5%的人做自由职业者就不错了。公司会出现自由职业态,即个人在公司里面并不依附这家公司,你拥有随时可以和这个行业的其他公司联盟的能力,所以在公司内你是自由的,为了合作可以跟公司搞好关系。比自由职业态升级一点点就是大平台小老板方式,有意识地搭建自己的同行圈和同业圈。

第二种,在地青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其在互联网行业拼不如基于老家的资源做事,卖葡萄酒,卖场景,草原卖新鲜食物,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出路。

第三种,社会企业。在国内,社会企业也是一个趋势。很多国外商学院回来的人会选择在中国做社会公益组织。

第四种,不做大的微企业,即小而强的企业。所谓小指的是并不是以指数性增长为目标往上冲,强是结合强大的价值观和理念。

对于未来的判断,一开始就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我们来看下这两幅图,都是在中国的明朝期间出现的。左边的图号称是当年哥伦布拿着忽悠西班牙女王的图,说世界是这样的,所以我从这个地方出发往那边走,就能到达神奇的东方,那边有无数的香料和丝绸,我要环绕地球。从这个图上西班牙跟中国很近。这幅图是郑和下西洋拿的海图,整个世界包括红海被挤的很小。郑和和哥伦布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中间差了七十年,他们同时走上了打开了世界地图的路。

140多年以后,包括西班牙在内,整个西方世界的GDP占到世界60%左右。而在这之前,这中国和印度占了整个世界GDP的70%左右。这前后的巨大反差,究竟发生了什么?可能有很多理由,但是我觉得从这两幅地图上看出一些端倪。

在大明混一图中,中国被无限放大,当下探索明白的领域被无穷放大,而印度、西方等未被探索的区域都被无限缩小。如果拿到这一样一副地图的人会怎么想?我哪里都不要去好了,已经没有太多未被探索的区域了。而左边这幅图呢?中国只是在这幅图上的一个角落。

如果你拿到这幅地图,一定想着要看一看这个世界,我们在世界哪个角落,前面是一望无垠的未来,我要走遍这个未来。两张地图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许就是这样的价值观让两种不同的人在几百年之后有巨大的差异。

未来是什么时代?在这里,我想先提一个人。上一个时代关于个人主义最出名的一本书是梭罗写的《瓦尔登湖》。

梭罗决定走进森林深处,自己独自过两年时间,把自己的所想所知记录下来,最后变成了这本书《瓦尔登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梭罗走进瓦尔登湖的那一天是7月4日,是独立日。

梭罗为什么选择在独立日这一天走进瓦尔登湖?

他写到,我相信,每个人这辈子都会有这么一天,他决定一个独立的人,以自己独立的天赋和独立的人格生存着,他用他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天赋撑起来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他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社群,一群人中间的某一分子,所以他认为,每个人这辈子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独立日。

我认为,未来5年是一个个体崛起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最有竞争力的方式就是基于感性能力做自己,用天赋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玩。我相信在未来5年做自己是一个最有竞争力的活法,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活法,这样的人能把工作过程本身变愉悦。未来5年什么人最抢手?应该是做自己的人最抢手,希望在座每个人都有机会有一个自己的独立日。谢谢大家。

%e7%bd%91%e7%ab%99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77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