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控制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解决方案:以Wonderlab、Smeal为代表的代餐奶昔;以咚吃、超级零、丢糖为代表的整体解决方案;还有以ffit8、alandv为代表的代餐棒;还有蔬小盒这样的沙拉轻食派;健身是另一个话题了,但总结来说,也无非就是”管住嘴”和”迈开腿”。
在”吃”这件事上的解决方案,和其他公司相比,咚吃最大的特点是代餐”正餐化”。咚吃以线上订阅餐的模式,将配好的餐品冷冻装袋,冷链配送到家,用户用微波炉或者水煮加热后即可食用。据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咚吃已经服务过十几万用户,其中订阅超过10周的用户占比在20%以上。

图源:咚吃
在创始人俞立德看来,咚吃的定位就是减重。在体重管理的各种方法中,无论是康宝莱这样方案型的公司,还是近几年新品牌快消型的方法,在千亿规模的市场中渗透率都不高。随着减重市场的迭代和消费者认知的变化,咚吃作为更有效率地解决消费者需求痛点的产品,市场的增长也会带来更大的增量。
效率体现在用户端即效果。减重的人群特点是基数大,但需求随机、而且频率不高,属于”维修式”,用户最关注的还是效果。

图源:咚吃
咚吃的配餐会采用专业的营养配比方案,高纤维、优质蛋白,荤素搭配、每天不重样,就是健康的一日三餐。单日的热量摄入大约在 1000-1200 卡,和人体的热量消耗有一定的热量差,因此能有不错的减重效果。定价随不同套餐在 70 元/天左右。
虽然代餐这个大品类整体呈现出”脉冲式”的消费习惯,但相比代餐,正餐化的食物解决方案”不会反人性”,好吃、丰盛,也有效果,用户更容易坚持,也就更容易成功(达到有效的目的),也会有更理想的复购率。
咚吃成立于2017年,从一开始创始人俞立德就坚定要做全国化的产品,如前面所说,减重的用户基数很大,因此有很大的长尾市场。
但全国化的产品对供应链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效率在用户端强调的是效果,在企业端则体现在生产、物流和交付的各个环节。
俞立德表示,产品要做到一日三餐不重样,其实菜品sku要丰富,而且21天的套餐意味着有大量的菜品,”多”在公司早期是很大的挑战,只有冷冻技术能比较好地满足全国化交付和多样性两个需求,但全国化的交付意味着冷链技术网络的搭建和成本的增加。
受益于冷链物流和冷冻技术的成熟,咚吃在成本和规模上不断优化。据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咚吃有超过100种菜品,全国范围有15个冷仓,随着整体服务规模的扩大,履约成本在不断降低,而且公司采取一周两次配送的频率,成本只有冷冻食品的一半,已经接近常温食品的水平。反应在价格上,目前一天的价格在70元左右,可以接近外卖的水平,价格上也有底气和外卖竞争。
而菜品的多样性,会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客单价,咚吃的产品有3日和21日不同款,新客进店直接买21日的成交人数已经超过了*流款,电商的客单价在3000-4000元(2个月左右餐量),订阅超过10周的用户超过了20%。
此前咚吃新客大部分来自用户口碑推荐和自然流量,本轮融资后,咚吃将在品牌、营销方面增加投入,也会继续完善IT系统,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华秋」最早是由2009年成立的电子工程师社区“电子发烧友网”演变而来,蜗牛派曾进行过报道。创始人陈遂伯是电子工程师出身,因此公司业务布局思路最初也来自创始人陈遂伯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缺少好的交流平台、找货难、假货多、中小需求不被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不标准化、服务效率低且体验不好等。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70%的决策权来源于研发工程师,华秋也将工程师当成核心用户群体,电子发烧友网目前已经拥有400多万注册用户,其中200多万为工程师人群。
「华秋」希望利用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来变革电子行业。公司已经围绕电子工程师的各类需求形成了包括电子工程师社区、方案开发、高多层PCB线路板制造、电子元器件电商、SMT贴片、PCBA加工等在内的一站式电子产业链解决方案。
技术端,华秋设立了技术开发平台,可为工程师等客户定制技术开发方案,在物联网、工控以及无刷直流电机领域累计开发了200+解决方案。
生产端,华秋投资建设了深圳PCB打样厂、九江PCB量产厂、电子元器件仓储中心、PCBA智造厂。公司通过对自有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来提高生产效率,其工厂均上线了MES、ERP等系统,所有数据会汇集到云端统一管理。
采购端,华秋旗下拥有PCB生产采购平台、电子元器件电商平台以及PCBA加工平台,工程师完成设计后,PCB生产、元器件采购、以及PCBA加工均可在平台上完成。
华秋电子服务平台的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帮客户降低成本,缩短交期上,
1)传统PCB工厂的六层板打样价格至少1500元,交期在6天以上,而华秋可将成本降低30%、交期缩短50%;样板及小批量订单中,四层板能48小时发货,六层板72小时发货;
2)传统工厂的PCBA加工至少需要20天交期,而华秋最快可7天交付,加急件还可以48小时完成交付;
3)工程师在采购PCB/PCBA后,可实时在线追踪PCB/PCBA订单的生产情况。
随着平台用户,商品、交易、物流等数据不断积累,接下来,「华秋」会以数据为基础,构建一个智能化、在线化以及标准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据CEO沈国辉介绍,作为蘑菇物联众多工业互联网产品大家庭(硬件:蘑菇云盒、边缘智能服务器;软件:蘑菇圈IEM、蘑菇圈ICRM、云运维;云平台:蘑菇云)中的一员,云智控2.0通过软硬件配套,为工业企业的动力车间(空压站)实现:数字化站房、智能化控制、整站节能的3大转变。
具体地,云智控2.0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多参数多约束条件控制算法技术、窄带恒压技术和AI计算技术,解决长久困扰传统空压站的供气与用气不匹配和高能耗问题:全面监测、分析站房内数据,准确识别供需差异,保证供气与用气需求实时动态匹配,实现稳压供气,实现空压机自主加卸载,将平均加载率提高至95%以上,达到整站节能5-30%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泡泡玛特官方对蜗牛派表示:不予置评。
这笔投资早露端倪。一周前,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包凡曾在“CRFamily+”上对话泡泡玛特创始人兼CEO王宁。而CRFamily+是华兴投资业务在今年年初新开辟的“投后活动”。
在对话中,王宁谈到了他对泡泡玛特“平台化生态闭环”的理解:“从上游设计端,比如可以挖掘出优秀艺术家和作品的潮流玩具展,到中游销售渠道等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下游我们做的潮玩文化社区,这些事情串联在一起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做的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平台,每一年都有新的艺术家在这里去展现自己,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整体商业化的改造。”而包凡在听罢王宁对公司的未来规划后认为:“听起来很像迪斯尼”。
根据官方释义,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四个领域,是一个用“创造潮流,传递美好”的品牌文化构建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目前,泡泡玛特已开设线下直营门店140家,近850台机器人商店,覆盖全国63座城市。
去年,泡泡玛特的首位机构投资人、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表示,他在2013年初投资时,整个创投圈的关注点都在各行各业的移动化线上化机会中,但王宁“坚信线下新零售业态正处变革”。也正因此,直至2017年之前,泡泡玛特都是一个相对的“水下项目”,这也给予了公司有如无人之境的小试快跑机会。
2019年“双11”,泡泡玛特的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到8212万元,同比增长295%——这在天猫玩具大类中排名第一,首次超过了丹麦乐高、日本万代等国际品牌。
成立10年来,泡泡玛特在一级市场完成了多笔融资。投资方除了前文提及的华兴新经济基金、正心谷资本、蜂巧资本之外还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业工场、启赋资本和黑蚁资本等。泡泡玛特此前也尝试过登陆资本市场:它曾于2017年初登陆新三板,但已于去年终止挂牌(退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目前百家云产品线覆盖了大班直播、小班互动直播、直播回放、点播、CDN、网校系统、双师课堂软硬件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第一,继续深耕供应链上游,提升核心能力;第二,全面优化供应链,提升成本优势;第三,加大品牌投入,扩大企业规模与影响力。
「食务链」成立早期以打造进口零售供应链为主。2015-2017年,公司打通了跨境生鲜上游生产企业的资源与交互关系,同时覆盖了进口相关的报关、报检、缴税、结算等全链条业务,将过去十余天才能完成的订单缩短为两天。截至目前,食务链已链接全球40+国家的生鲜直供网络,覆盖100+海鲜品类,年平台交易规模近20亿元。
除了供应链业务,公司2018年开始打造自有海鲜品牌——寰球渔市,逐步从传统的集采模式过渡到新零售模式。目前寰球渔市的订单量已经从2018年初每月不到1万笔增长到每月十五万笔,每日交易额超过一百万元。创始人张颂表示,寰球渔市等的零售业务收入已超过供应链业务,与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合作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中。
中国生鲜进口量每年约保持了40%的增速,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与新零售的崛起,高品质生鲜食材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海外生鲜供应链上下游两端价格敏感度高,供应链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是关键。食务链创始人张颂表示,进口海鲜供应链企业需要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打通产业链条,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来提升关键环节的运作效率,围绕“多、快、好、省”重度运营。在产品品质把控上,食务链从上游养殖、生产环节入手,制定了一整套产品标准,并严格规范了海鲜品类从养殖、分拣到包装、运输的完整链条。
未来,食务链将依靠供应链+品牌双核驱动,继续扩大供应链优势并让“寰球渔市”成为中国人线上的海鲜渔市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