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吴雄昂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Mon, 22 Jun 2020 09:48: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吴雄昂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国际IP大厂的“争夺大战”,ARM跨国争权风波内幕 http://www.woniupai.net/151943.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1943.html#respond Mon, 22 Jun 2020 09:48:50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1943 一场国际IP大厂的“争夺大战”又有了新进展。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软银集团旗下芯片设计商ARM之所以罢免中国合资公司CEO吴雄昂,是因为他们发现吴雄昂已经建立了一家与Arm中国自有业务相互竞争的投资公司

对于半导体公司来说,使用投资部门为起步的公司提供财务支持,比较常见也是合法,否则,这些公司很难承担昂贵的组件费用。不过,吴雄昂案例的问题在于,安谋中国投资人——ARM厚朴投资已拥有此类基金,与其雇主产生直接竞争。

软银董事长孙正义、ARM CEO Simon Segars 也在发给厚朴董事长方风雷的文件中概述了罢免吴雄昂的理由。文件称,吴雄昂因为违约和决定建立Alphatecture基金被罢免。

ARM和厚朴此前在解释罢免吴雄昂的原因时称,调查发现吴雄昂违规、存在利益冲突,但未指明是何种利益冲突。

6月4日,安谋中国召开董事会,以7:1的投票比例罢免了吴雄昂在公司内的CEO和总经理职务,整个会议全程在中伦律师事务所指导下进行。不过,面对压倒性的投票,吴雄昂并没有交出掌印,而是利用公章、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持续多次发布相关声明以及高管的联名信,与ARM主导下的Arm中国董事会的罢免命令抗争。

而ARM公司在联合厚朴投资发布了一则公开声明之后就陷入了沉默。

事发后,6月15日,安谋中国包括COO在内的12名员工发出联名信,表示与吴雄昂共进退。

吴雄昂仍控制着Arm中国的登记文件和公章,而ARM董事会想要变更法人代表,需要公章。

彭博社消息称,ARM目前对于安谋中国知识产权、资产以及财务越来越感到担忧。如果不能及时驱逐吴雄昂,将会考虑暂停对Arm中国的支持。知情人士称,这是最后的手段。

一、祸起Alphatecture,所投公司包括安谋中国客户

我们先来看看祸起萧墙的这家Alphatecture。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7月3日,安谋中国CEO吴雄昂成立了一支名为Alphatecture的基金,旨在投资使用ARM技术的公司。这也是一家注册在香港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吴雄昂是其实际控制人。

恒玄科技招股书显示,投资人包括Alphatecture,吴雄昂为其实际控制人

Alphatecture投资的公司包括国内芯片企业恒玄科技。恒玄科技为国内TWS无线耳机芯片龙头,主要从事智能音频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流手机品牌推出的全部TWS耳机,小米、华为、OPPO等主流厂商主流产品均采纳了恒玄芯片方案。

今年4月,恒玄科技上海科创板上市文件披露,其股东包括Alphatecture (Hong Kong) Limited。招股书同时显示,恒玄科技是安谋中国客户。2015年起,公司就向ARM采购IP授权。2018年,恒玄科技收到告知邮件,ARM于2018年5月在中国设立完成合资公司安谋中国(又称“Arm中国”),接管ARM在国内的所有业务。因此,2018年5月,公司与ARM、Arm中国重新签订授权协议。

恒玄科技向ARM采购IP授权,2018年因为安谋中国成立,而与ARM和安谋中国重新签订授权协议。

另一家被投公司是深圳得一微电子。网站显示,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主要为消费级、企业级和行业客户提供存储控制芯片、行业级存储模组、IP及设计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存储解决方案。早期投资人包括兆易创新投资平台石溪资本等。

媒体公开报道,2020年4月,深圳得一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YEESTOR)宣布成功并购深圳大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poStar)。同时,完成B轮融资,“由国际著名芯片IP公司旗下美元生态基金Alphatecture领投”(注意媒体措辞),德联资本、华登国际等跟投。

资料显示,该投资机构投资对象与安谋中国客户重合,同时也易引发错觉,Alphatecture似乎与ARM 、安谋中国有着某种关联。而安谋中国则指控,吴雄昂的这支基金“不准确和误导”。

2018年3月,蔻森信息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蔻森信息”)成立,其法定负责人正是吴雄昂。仅一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4月,吴雄昂出任安谋中国负责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蔻森信息实际控制人系注册于香港的Acorn Spring Limited。旗下控制不少带有“安创”字样的投资机构,这些机构不同程度参与了企业融资活动。巧合的是,安创也是ARM旗下正统机构,很容易让人产生“同属一家”的错觉。

媒体芯智讯就此疑问曾提请ARM方回复,对方明确表示,Acorn Spring Limited 与 ARM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该公司通过入股安创成长,间接持有安谋中国的股份。

二、醉翁之意

Alphatecture到底是不是用来背锅,目前尚不清楚。无论是安谋中国还是ARM 都没有对新披露的消息作进一步回应和评论。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事件爆发初期,AI财经社就曾援引一位接近吴雄昂的人士,称“吴雄昂在外面搞基金这些事情,得到过软银孙正义的同意。”孙正义正是ARM的大老板。

但有了解该举报调查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股东方面担心的不仅仅是吴雄昂的行为构成了利益冲突,而且还其将不实信息告诉了客户和潜在投资者,使外部以为这只基金真的获得了各方支持而实际上却没有。

AI财经社曾援引多位外围人士称,“安谋中国想要独立自主,但是,ARM总部因为谋求上市,想要收回Arm中国。” 被指利益输送只不过是罢免吴雄昂的幌子,真正的原因或许是管理层与资本方在公司战略上的冲突: 投资接连暴雷的孙正义谋求ARM上市,但是吴雄昂希望自建Arm中国体系,自己研发IP,而不仅仅止步于做一家代理销售公司。 

为了收回安谋中国,孙正义想安排吴雄昂去做安创基金,投资IP相关项目。但这并不是吴雄昂想做的事。至于中方基金厚朴为何支持ARM,有观点认为,可能是觉得做自己的IP是一个过于漫长的过程。也有分析指出,目前安谋中国仅有三款产品、600多名员工,与ARM差距甚大,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自己做IP,很难离开ARM的支持,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

可以肯定的是,安谋中国这次风波让本已在5月份创纪录亏损的软银和孙正义,再添新愁。

三、物色新CEO

由于吴雄昂掌握着Arm中国印章,而更换法定代表人需要持有公司印章,因此,除了谈判,ARM或许只能诉诸诉讼,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根据中国法律,即便他们重刻一枚新的公章,也需要吴雄昂的配合。

不过,ARM方似乎也有心理准备。据财新报道,ARM在召开董事会会议之前,就知道可能会有拿不到公章的风险(因为,此前中国已经上演过“庆渝年”的大戏),但是,他们依然决定推动罢免。他们也知道,这些是在中国做生意需要面临的风险。另据南华早报消息,ARM和厚朴投资计划游说北京政府官员,毕竟,大家都不希望影响到ARM在中国的生意。

目前,中国区董事会已任命Ken Phua和Phil Tang为Arm中国的临时联席首席执行官。其中,Ken Phua(潘镇元),新加坡籍,拥有20年半导体和技术行业经验,曾就职于ARM全球技术策略与收购副总裁 – 开发并执行无线,计算机视觉,AI和中国区域战略,以及担任Arm中国生态系统加速器投资委员会成员,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工程学士、博士。

Phil Tang(唐效麒)为中国人,曾在麦肯锡、英特尔等外企任职,2016年加入ARM做公司策略方面的副总裁,在合资公司的成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据财新报道,董事会目前正在寻找新的CEO人选,倾向于找一位偏产品研发的高管,以便在中国加大研发。无论在任何一个企业,当CEO失去董事会信任时,都没法做得长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1943.html/feed 0
Arm中国罢免CEO再曝内幕:吴雄昂建投资公司与Arm竞争 http://www.woniupai.net/150854.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0854.html#respond Sat, 20 Jun 2020 08:27:10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0854 北京时间6月20日午间消息,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旗下芯片设计商Arm Ltd.之所以罢免中国合资公司CEO吴雄昂,是因为Arm Ltd.发现其自己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欲与Arm Ltd.在华业务展开竞争。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Arm中国(Arm China)CEO吴雄昂(Allen Wu)成立了一家名为Alphatecture的基金,该基金的目的是投资那些使用Arm技术的创业公司。对于一家芯片公司来说,利用投资部门为羽翼未丰的创企提供财务帮助是很常见的,也是合法的。但是吴雄昂的问题在于,Arm Ltd.及其合作伙伴厚朴投资管理公司(HOPU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已经成立了一支这样的基金。知情人士称,吴雄昂的举动使他与他的雇主站在了直接竞争的对立面上。

一份经由软银董事长孙正义、Arm Ltd.首席执行官西蒙·塞加尔斯(Simon Segars)以及厚朴投资管理董事长方风雷(Fang Fenglei)审阅的文件也揭示了吴雄昂被解雇的原因。这份文件详述了违约行为,以及设立基金的决定。Arm Ltd.和厚朴此前对吴雄昂被解职一事的解释是,在调查发现他违反规定和存在利益冲突之后,决定将他解职,但没有说明具体的细节。

此事发生之后,Arm Ltd.和吴雄昂发生了公开的激烈冲突。吴雄昂拒绝让步,并利用Arm中国官方微信来宣扬他的观点。作为Arm中国的法定代表人,吴雄昂持有公司的注册文件和企业印章。更换法定代表人需要持有公司印章,而吴雄昂拒绝放弃。Arm Ltd.和厚朴可以通过法庭进行裁决,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吴雄昂和Arm中国没有回复置评请求,而除了早些时候的罢免声明之外,Arm Ltd.和厚朴也拒绝置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0854.html/feed 0
半导体IP发展史:铁王座的“统治者”们 http://www.woniupai.net/150752.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0752.html#respond Sat, 20 Jun 2020 07:59:24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0752 在很短的时间内,吴雄昂成为了风暴之眼。

这场始于中美 贸易摩擦并因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而愈发焦灼的风暴,迄今没有看到平息的迹象。

上周,吴雄昂所担任的ARM中国执行董事长兼CEO一职突然被ARM剑桥总部董事会「免职」,而后不久以ARM中国管理团队名义发出的力挺吴的声明开始在网间流传。

有分析认为吴雄昂被“罢免”与华为有关。在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ARM将和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停止业务往来,并在一份内部文件中称其决定是遵从贸易禁令的结果。

然而,据信吴雄昂的立场与ARM相左。

在一场人事“夺权”的背后竟然隐藏着近乎“国运之战”的宏大背景,而这一切都源于半导体IP的“铁王座”始终在国门之外,每一任坐上“铁王座”的“半导体王者”都制定了属于他们的游戏规则,让后来者无从发起挑战。

“神话”缘起

1975年,一本名为《人月神话:软件项目管理之道》(<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的书籍在美国出版,其作者是被称为IBM System-360系统之父的佛瑞德·布鲁克斯,这本书记录了布鲁克斯在IBM公司主导System-360系统项目中的项目管理经验。

1961年年底,IBM展现了蓝血巨人的气魄,集中了超过六万名员工,投资兴建五个工厂,投入到代号为“System-360”的软件项目中去,System-360以统一的操作系统,适配了IBM整个大型机系列的产品。IBM凭一己之力,攻克了计算机指令集、集成电路、可兼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多道难关,并为此申请了300多项专利技术,今天,这些专利技术依旧为人类在计算机的发展中,贡献着巨大的力量。

它的问世,代表着世界上的电脑与人类有了第一种共同的交互方式,并一举奠定了IBM在计算机时代的地位,从此以后,IBM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基于System-360来开发,System-360是人类工程史上一项里程碑式的大型复杂软件系统开发经验。

1965年4月,搭载System-360系统的大型机System-360 Model 65问世,他取代了IBM计划中的60型及62型大型机,取代的原因之一,就是System-360的开发周期,远远的超过了预计中的速度,导致了交付时间一再的延期。Model 65搭载的System-360系统,集成了全新的通用指令集架构(Universal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第一种商用的指令集架构。

指令集,其本质是硬件和软件代码之间沟通的一套“标准语言”,硬件就是处理器,软件就是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是基础应用。开发人员开发基于指令集架构的软件,运行在相应的操作系统上,操作系统通过相应的指令集运行在相应的处理器上,从而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这样自下而上的模式,便是以指令集架构为基础的“生态”,这种生态实质就是“标准语言”的兼容。

因此,指令集和操作系统形成的组合,便是其他玩家难以攻破的“生态墙”,他的重要程度和构建难度,远非专利墙可比拟。——后来由Windows操作系统+Intel x86处理器构建的Wintel联盟,便是全球最令人恐怖的“生态墙”。

以指令集为基础核心,搭建起来的处理器框架,便是我们最常说的处理器架构,这才是计算机时代最基础的硬件设施,脱离了处理器架构,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空架子而已。

1990年,System-6000发布,IBM在该系统中正式引入IBM POWER架构,1991年10 月,IBM联合苹果(Apple)、摩托罗拉(Motorola)组成的AIM联盟,正式推出全新的处理器架构——PowerPC,以PowerPC架构开发的POWER系列处理器,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IBM甚至在2005年将服务器操作系统集成到POWER5+处理器上,开创了“片上服务器”(Server on a Chip)的先河。

PowerPC架构所采用的指令集,叫精简指令集运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RISC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教授主持下,于1975年提出的“伯克利精简指令集计划(Berkeley RISC Plan)” 白皮书,其目的是基于RISC指令集开发微处理器的全功能系统设计,这个计划是一个全开放性项目。

有意思的是,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另外一个开放性项目,同样是基于RISC理念的,不过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主导,被称为MIPS架构(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MIPS Architecture)。

自此,RISC正式走上计算机发展史的舞台。

1975年10月,IBM启动801项目,并于1980年完成前期开发,最先使用在System-370大型机上。

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基于801处理器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IBM PC (Model 5150),这是第一台使用基于RISC处理器来设计的微型计算机,也使得RISC真正的在大众消费市场得到商用。

“Hello world,I am Arm”

在IBM努力将RISC商用的同时,一家名为Cambridge Processor Unit Ltd.(CPU)的小公司于1978年12月在英国剑桥成立,其第一个项目来自于一家名为Ace Coin Equipment的威尔士公司,产品是开发设计一款基于微处理器的赌博机控制器。

CPU在开发ACE项目的过程中,一开始他们采用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SC/MP处理器,之后,随着项目进度的发展,CPU开始采用MOS Technology的6502处理器来进行开发。

CPU不想同时维护两条复杂的产品线,于是在1979年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来继续MOS Technology 6500系列处理器的开发与维护,这家公司叫艾康(Acorn Computers),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ARM。

一年后,艾康的第一个产品面世,叫Acorn System 1,是一款面向工程和实验室用户的半专业计算机系统,有着非常低廉的售价(时价约80镑),同时也面向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爱好者,这一产品让艾康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盈利。

初战告捷的艾康,开启了雄心勃勃的计算机计划。

历来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1980年,英国科教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启动了微电子教育计划,开始全国性的推广微型计算机的概念及应用。

1981年,这一计划由BBC主导,在整个英国播放一套提高微型计算机普及和教育水平的节目——计算机认知计划(Computer Literacy Project)。节目所推广用到的微型计算机,由英国政府资助一半、用户支付一半的价格购买。最终,这个项目落到了艾康头上,BBC希望艾康能够研发并生产一款与节目配套的微型计算机。

1981年12月,艾康推出了项目要求的微型计算机——BBC Micro,在设计这款微型计算机的时候,由于成本的要求——BBC要求售价在500英镑以内,最终BBC Micro的售价在扣除政府补贴后,是235英镑。艾康最先是想基于摩托罗拉6800系列微处理器来进行开发,但是,6800系列处理器高达100英镑的成本,让艾康无法将最终产品的价格控制在500英镑以内。于是,艾康转而向英特尔(Intel)寻求帮助,他们希望英特尔能提供80286芯片的设计资料,以开发适用于BBC要求的微型计算机,但是遭到英特尔冰冷的拒绝。

BBC Micro销售广告

于是,艾康拜访了位于菲利克斯的MOS Technology公司,这是一家为基于MOS Technology 6500系列的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和相关支持设备开发知识产权并获得许可的公司,在这里,他们参观了MOS Technology的西部设计中心(Western Design Center),并了解到艾康后来在BBC Micro中采用的6502处理器,竟然是由几个以前在摩托罗拉开发6800系列处理器的工程师加盟MOS Technology后开发的,并由他们高效的研发设计和进行功能更新。

艾康的工程师Steve Furber和Roger Wilson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来设计处理器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和尖端的研发设施,并不需要像20年前IBM那样浩大的投入。随后,他们看到了“伯克利RISC计划”的白皮书,受此启发,艾康正式决定设计他们自己的处理器。

回国后的Roger Wilson开始着手研发指令集,他按照BBC要求的要求,以BBC提供的Basic编写一套模拟器,并将其运行在一台装备有第二块6502处理器的BBC Micro上,他成功了。

依托BBC Micro的热卖,艾康的利润在1983年,达到了860万英镑,这在当时是非常漂亮的数据。

1983年10月,艾康正式推出“ARM计划”——Acorn RISC Machine,可以理解为“搭载艾康精简指令集架构处理器的微型计算机”。ARM计划的实质是艾康依据获得的RISC技术,开发RISC理念的微型处理器,并将之运用到艾康的微型计算机中。最初的ARM实际上是指艾康基于RISC开发的处理器。

1985年4月26日,ARM第一颗处理器正式问世,艾康给他取名为ARM1,这是一颗32位的处理器,以取代16位的6502。

当第一批产品从制造商VLSI Technology下线直接运到剑桥后,植入ARM1的电脑在调试后成功开机启动,画面上显示:

“Hello world,I am Arm”

之后的一段时间,艾康因陷入经营困境被Olivetti收购。1990年11月27日,艾康将ARM处理器设计部门独立出来,成立Advanced RISC Machines Limited专注于处理器架构的研发,独立后的ARM,得到了苹果(Apple)150万美元及VLSI Technology25万美元的投资,艾康则以折合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全新的ARM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新的纪元

成立后的ARM,业绩平平无奇,而且新产品的问世,也一再推迟,ARM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ARM自身不再生产处理器,而转为处理器架构设计,并将设计方案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这种面向“Partner-Ship”授权“IP Core”的模式,开创了属于ARM全新的时代。这种通过对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心架构授权的模式,来自于对MOS Technology的学习。

与ARM一个理念的,还有一家重要的公司——台积电,如果没有台积电,ARM的这种授权模式的可行性,会低很多,而且,台积电也有一个“艰难的决定”:

“台积电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也就是说,台积电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生产处理器,而不自己设计开发和生产自己的处理器芯片。

这两个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分工,简直就是“珠联璧合”。

ARM分拆后推出的第一个授权版本ARM v3,其最先的授权客户是夏普(Sharp)和GPT(GEC Plessey Telecommunications),基于ARM v3开发的第一个商用芯片是ARM6,这一产品由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设计、VLSI Technology代工生产,首先搭载在苹果推出的Apple Newton上。

可以说,ARM的流行,离不开苹果的支持,ARM的各项改进,几乎都在为适配Apple Newton而进行,而对Apple Newton的适配,又推动了ARM的完善和进步。

1993年,ARM将产品正式授权给Cirrus Logic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与德州仪器的合作,拉开了ARM新的纪元,这不仅仅给ARM带来了产品市场上重要的突破。最重要的是,这是ARM得到当时最领先的半导体公司的认可,证实了授权模式的可行性。

1994年,ARM发布ARM v4版本,主要针对上一个版本ARM6 Family的架构进行升级和功能性完善,从这个版本开始,ARM将自己的架构,做了一个市场的调整,为避开在市场中与如日中天的“Wintel”正面冲杀,ARM选择了在移动设备、车载电子等产品上进行突破,接着迎来了2G时代GSM全球化推广及普及的浪潮,ARM成功的在PC之外的处理器市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ARM选择的发展模式,也被认为是将芯片巨头英特尔拖入到“全民战争”汪洋大海中的制胜一招,在英特尔试图一统江山的时候,ARM选择授权让有设计自己处理器想法的半导体设计公司绕开了可能的弯路,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其中除了1985年成立的高通(Qualcomm),在1994年开始研发和销售基于ARM的处理器外,几乎现在主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都在这一时期成立。

这些新进半导体公司,几乎全部选择了与ARM合作,开发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其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这些公司迅速成长为自身选择的细分行业的巨头,比如高通之于手机处理器、英伟达之于图形显示芯片、英飞凌之于工业级MCU、瑞萨之于车载电子。

最为重要的是,ARM通过开放的IP授权模式,迅速在移动端处理器市场获得超过95%的市场占有率,与PC/服务器端处理器霸主英特尔一起,构成了当下全球半导体产最底层的两大指令集标准。

有意思的是,这些新进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几乎都选择了从ARM获取授权,通过自身研发后,选择在台积电代工生产。

“IP授权+半导体设计公司+代工厂”的芯片研发模式,极大的降低了芯片的成本。当保持垂直整合形态的半导体企业在流程上,既要研发,又要生产,还要维护、更新设备时,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超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导致其技术更迭从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单纯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当定位于半导体设计公司的“虚拟工厂”台积电专注于半导体制造、定位于处理器架构授权的ARM专注于处理器架构研发及维护后,半导体设计公司们的工作,就变成专注于功能及工艺的“精装修”,省去了架构开发、工厂投资的巨额成本,这样的半导体产业分工,造就了90年代以后,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的变化。

“赢家通吃”的游戏

1997年12月18日,Nokia 6110发布,这是一款兼容GSM 800mhz及GSM1800mhz的2G手机,面向全球发售。

为保证手机持续运营的稳定性,诺基亚的处理器供应商德州仪器说服了诺基亚,让其采用ARM v4架构的处理器——ARM7 TDMI,这是ARM架构的处理器第一次被搭载在手机上,频率仅仅为22mhz。之后,Nokia 3210、Nokia3310均搭载了这颗处理器。

Nokia 6110

搭上德州仪器+诺基亚,ARM迎来的是第一波巨大的发展,此后诺基亚的手机,全部搭载了了由德州仪器设计、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当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攻城拔寨的时候,ARM在背后赚的盆满钵满,到了2005年,在全球98%的手机中都使用了至少一个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

2005年也是手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的4月27日,诺基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盛大发布会,Nokia Nseries (Nokia N系列)正式向全世界亮相,发布会上,诺基亚推出了N90,N91和N70三个型号的3G(WCDMA 3G网络)手机。

三款手机,均搭载了德州仪器生产的OMAP 1710处理器,这颗基于ARM v5架构的处理器,虽然220 MHz的主频在当时看来很低很低,但是,其低功耗的设计在手机上得到了完美的提现,借着诺基亚在全球的热卖,ARM再次走向高峰,之后,几乎所有的手机,都采用了ARM架构的处理器,当英特尔推出凌动(Atom)系列超低电压处理器试图攻入移动设备市场的时候,面临的挑战如同其他对手在PC领域面对他自己一样的艰难,无论英特尔怎么努力,其处理器的功耗,始终无法与ARM架构想媲美。

到了智能终端市场,几乎就只剩下ARM架构的处理器了,2007年iPhone的发布,和4G时代华为、OPPO、vivo及小米的崛起,以及三星取代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的过程中,都伴随着ARM的身影。

这些终端厂家换了一批又一批,处理器设计厂商合并、倒闭、退出消失了一批又一批,ARM始终屹立不倒。

2013年,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出货超过1000亿颗,在可统计的范围内,全球超过60%的移动设备中含有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哪怕是搭载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智能终端,依旧离不开ARM。

2017年6月20日,ARM宣布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出货达到一万亿颗,与这一消息同时宣布的,还有其Cortex-M0/M3处理器内核免收授权费用,要知道Cortex-M0/M3在业界非常受欢迎,因为其在同等条件下,架构更为精简,性能更为强劲,功耗也更低,这一架构,非常受半导体设计公司的青睐,几乎全球所有的MCU都基于这个系列开发设计,ARM将这一系列免授权费的举动,被认为是笼络客户。

ARM成为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分工中IP授权的龙头。

ARM的成功,有其极为特殊的因素。

首先,90年代以来的半导体行业的分工,让大包大揽的美国式半导体产业的开发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美国也及时的在这波冲击中改变方向,开始接受并支持这种细分行业下的半导体发展模式。

在德州仪器的带领下,最先加入这一阵营的应该是高通,而这一时期成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无一不是采取获取授权、自主开发的方式来进入市场。

其次,以台积电、联电为代表的半导体代工企业的发展,减少了半导体设计公司的制造成本。

回顾半导体行业,几乎所有在发展过程中倒闭、被收购的公司,都是被投资制造这一环节所压垮,奇梦达在发布新技术和推进新制程工艺后,没有等到投资新产线的资金而倒闭,飞索因为缺少持续的资金投入制造,而被迫将自身独有的技术授权给三星,最终被三星打败,而自己却落得被收购的下场。

台积电们的出现,使得半导体设计公司有了“虚拟工厂”,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处理器的研发之中去,并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研发中,从而集中优势,取得行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IP授权模式,是一个长期性的客户维护行为,一旦初始信任取得达成初始合作,且客户给予合作内容开发出产品后,就产生了客户粘性,这种状态很难被抵消,而且,合作之后,产品退出后产生的生态效应,几乎就是个积土成山的过程,每一个产品都是生态的一部分,每一个客户都在为生态做出贡献。

当这种粘性积累到一种程度后,基本上就没有切换的替代方式了。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替换的成本太高,从底层优化、应用层的生态搭建,耗时耗力各种艰难困苦,这也是使用后极难替代的原因之一。

而且,IP授权模式下,技术护城河一旦建成,那么,底层的硬件如处理器、到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都需要进行持续性的投入和积累。当ARM成型后,智能终端出现了Symbian、Windows Phone、BlackBerry OS及Palm OS等等各种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都支持ARM架构,哪怕和英特尔高度捆绑的Windows,也放下身段,选择兼容ARM架构。

iPhone的发布和其App Store的风靡,让全球的应用开发者们,更加深层次的捆绑到了ARM架构上,紧接着在2008年发布的Android,同样基于ARM架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大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都选择了ARM。

这实质上,就是“赢家通吃”的游戏。根据IPnest的定义,全球的设计IP可分为11个类别,其中处理器IP的市占率高达42.3%,远远领先排名第二的有线接口IP,这些IP是构成现代芯片的关键。

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IP供应商,就没有现在的芯片产业。而如果脱离ARM架构,那么,智能终端市场,几乎就进入到了停摆的状态。

苹果两次错过ARM

当ARM向英特尔寻求80286处理器资料时,高傲的英特尔选择了拒绝;90年代初期,当高通寻求与英特尔合作,开发集成CDMA制式标准的处理器时,英特尔认为手机市场太小,拒绝了这一合作请求;再后来,苹果的第一代iPhone从设计之初就寻求与英特尔合作,希望英特尔开发适配iPhone手机的处理器时,英特尔认为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如日中天,苹果并没有希望胜出,没必要投入巨资来冒这一风险,从而选择了拒绝。

后来的发展,证明ARM的崛起,离不开英特尔的傲娇与放纵,英特尔眼睁睁看着高通和苹果捆绑ARM后纵横捭阖的发展。ARM看到了启发,也抓住了时机,从而成就了自己。

1998年4月17日,独立运营了7年的ARM在英国伦敦证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同步上市上市。早期苹果投入了150万美元,使之获得了ARM43%的股份, ARM上市后,由于苹果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的决策失误,以及对ARM青睐有加的乔布斯退出管理层,苹果选择逐渐卖出了这些股份。

上市后的ARM,围绕RISC指令集,通过不断的收购,逐步完善了ARM架构内核。

iPhone发布后,苹果开始寻求自己研发芯片,在2010年6月,苹果向ARM董事会表示有意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但遭到ARM董事会的拒绝。ARM公司CEO Warren East称ARM作为独立公司更具价值,并表示:

“买家展开收购的唯一理由是消灭竞争对手。”

苹果虽然还是选择ARM架构,不过还是在2008年4月以2.78亿美元收购了微处理器设计公司P.A. Semi,然后推出了自己的处理器,之后在2010年4月又以1.21亿美元收购移动芯片制造商Intrinsity公司,从而完善了自己的处理器设计能力。

2013年12月13日,ARM宣布收购著名光引擎技术公司Geomerics。在光影计算领域Geomerics拥有非常领先的技术,通过此次收购,扩大了ARM在图形技术行业的领先地位。

2016年7月18日,软银(Softbank)同意以243亿英镑(约309亿美元)全现金方式收购ARM。交易于2016年9月5日完成,ARM成为软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同时软银表示不干预亦不影响ARM现在及未来的商业计划和决策。

2018年6月5日,软银宣布,旗下ARM将在华子公司ARM Technology China 51%股份做价7.752亿美元出售给厚安创新基金领导的财团,ARM中国成为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

厚安创新基金成立于2017年1月,厚朴投资为GP,LP为中投公司、丝路基金、国新公司、淡马锡公司、深业集团等。

不能承受之重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ARM出售中国子公司前的一个多月,“中兴事件”爆发,占据全球处理器架构半壁江山的ARM变得更为至关重要。

ARM虽然是一家商业公司,且在被软银收购后完成在美股的退市,从而成为软银控制的子公司,但是,其总部依旧位于英国和美国,其技术团队依旧在英国和美国,ARM想要独善其身的自主发展,几乎不太可能。这一点从一年后ARM的态度已经完全体现,那就是配合美国的法令,会选择切断与之相关的公司之间的合作,那么当商业事件变成政治事件后,ARM这种重要的底层应用厂商,其态度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了第一家,往后就是第二家……

就现阶段而言,中国在半导体产业,是没有原创性技术的,这一点必须得承认。那么,当面临极端情况下,这些掌握底层技术架构的公司,会成为对手手中的攻击型武器么?

会,这是明确而肯定的。

回头看中国市场,兆芯是威盛(VIA)和上海联合投资合资成立的子公司,威盛占20%,联合投资占80%。通过合资的形式,兆芯获得了VIA x86架构的全部授权,威盛曾经是全球第一的芯片组提供商,也是全球仅有的三家x86指令集持有厂商,另外两个就是英特尔和AMD,而且,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威盛的x86指令集授权,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被收回的,也就是说,只要威盛愿意,那么兆芯将可以永久性使用x86架构来开发处理器。

此外,龙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在2009年将MIPS架构授权完整拿下,并且是永久性的。在获得MIPS架构后,龙芯在2015年8月发布了基于MIPS指令集的龙芯架构(Loong ISA),这一架构由MIPS指令集拓展而来,采用MIPS的指令集格式,包括MIPS 64 Release 2全套指令集和MIPS64  Release 5中的部分指令模块,以及其他一系列龙芯中科自主扩展的指令集,也就是说,在PC市场,实际上,只有龙芯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但是,MIPS依旧是基于RISC理念开发的精简指令及,并不是原创。

2018年4月22日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并入阿里达摩院的中天微电子,中天微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拥有处理器IP Core的公司,其自主开发的C-SKYCPU架构是国内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应用于多媒体、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领域,全球累计出货超过7亿颗。

除了这三家可以说有自主指令集的处理器设计公司外,中国几乎不存在原创性指令集架构,包括中国第一大IP授权厂商芯原微电子也是如此,根据芯原微电子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芯原微电子目前拥有图形处理器(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视频处理器(N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五类处理器核心架构,以及 1400 多个数模混合 IP 和射频 IP,但是在半导体核心的CPU 架构方面几乎为零。而且,ARM是芯原微电子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所以即便是偶尔出现单独的处理器架构授权,也可以肯定是ARM架构的“改良”而已。

目前,在半导体IP行业,全球市场的主流玩家仅有硕果仅存的几家而已:

其中美国英特尔、AMD的x86/x86-x64架构是服务器、PC端的主流指令集,英特尔向来不对外授权x86架构,而主要用于自有芯片;AMD已因合规问题主动规避了与中国的合作宣布不再向其中国合资公司天津海光授权基于新一代x86指令集的IP。

IBM的PowerPC架构,仅用于IBM曾经的服务器、PC端的指令集,这一指令集随着联想对IBM PC部门、服务器部门的收购,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授权,但是这一指令集,虽然选择开源,但是早已在PC端败下阵来。

RISC-V基金会开源架构RISC-V,目前主要用于物联网设备,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上海芯原微电子董事长戴伟民在5月底也对外表示,美国RISC-V厂商已不能向相关公司出售IP。

被日本软银收购、位于英国的ARM开发的ARM架构,是目前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主流指令集,这是移动CPU和服务器CPU市场,唯一一家“非美国货”。

而且中方控股的ARM中国对自研的产品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不受任何其他地区的影响。

自2018年ARM中国完成中方控股以来,已推出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覆盖人工智能IP、CPU、物联网安全三大方面,推出并商用的包括:全新人工智能平台“周易”、全新嵌入式处理器“星辰”、一站式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山海”。

2020年3月,首款基于ARM中国周易AIPU内核Z1-0701的智能语音专用处理器——全志科技R329正式发布,这也标志着周易IP的成功落地。

2019年6月,ARM中国又推出了全新嵌入式处理器“星辰”,满足AIoT应用对性能、功耗、安全的全面要求。“星辰”全面对接ARM全球标准和生态,帮助本土客户轻松获得从软硬件工具、技术支持到人才储备等各种资源,加快产品研发速度。

目前,已有众多国内客户授权并有多家成功完成流片。

与“星辰”一同推出的,还有一站式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山海”,覆盖云、边、端,满足本土物联网市场不断发展的安全需求,降低物联网安全需求成本。

目前已有搭载“山海”安全解决方案的客户芯片成功进入流片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大产品系列均由ARM中国团队自主研发,是基于“全球标准的本土创新”,更直白的说,哪怕是换个壳的伪自主,这三大产品系列,也深深的打上了中国本土化的标签。

在时代背景下,此轮ARM中国区负责人的争夺权,就显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了。坊间猜测,吴昂雄的被解雇与ARM中国区高层联名对吴昂雄的支持,其核心争论点是对华为的态度。

去年5月,因设计中包含“源自美国的技术”,ARM正在“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最新规定”。

但是在去年9月的ARM中国媒体沟通会上,吴昂雄表示:华为和海思是其长期的合作伙伴,经过公司内部法务团队对条令的解读后,已经理清,其与华为和海思的合作不会受到目前形势的影响。

今年以来,美国持续扩大了限制令的范围,更进一步加深了ARM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问题,此时由中方控股的ARM中国,如果要变更负责人,那么肯定会寻求中方资本的支持,这个时候,厚朴资本站了出去,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带路党”的角色。毕竟吴昂雄及ARM中国高层的态度,在媒体沟通会及对吴昂雄态度的“联名信”上体现得一清二楚。

ARM中国的未来会怎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中国软硬件生态的搭建,毫不危言耸听的说,ARM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毫不过分,在龙芯、兆芯虽然不堪大用但是可以一用的情况下,PC领域的指令集架构,外来的威胁及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在物联网时代、5G时代面前的移动终端市场,离开ARM,在移动终端处理器架构方面,我们要怎么突破?

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0752.html/feed 0
Arm中国联名信:对吴雄昂莫须有的指控感到震惊和气愤 http://www.woniupai.net/14809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8095.html#respond Mon, 15 Jun 2020 23:40:1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8095 蜗牛派6月15日晚间消息,安谋中国管理团队在公司内网刊发联名信,联名信内容显示,公司对近期媒体报道中对Allen(吴雄昂)的莫须有的指控感到非常震惊和气愤。

Arm中国表示,吴雄昂受到那些莫须有的指控,公司认为这不仅伤害了Allen和安谋中国的名誉,也深深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目前,安谋中国公司运转正常、团队稳定,没有因为此次事件影响到与任何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正常业务活动。”Arm中国强调。

以下是Arm中国声明全文:

星辰山海不负韶华 凝芯聚力砥砺前行

大家好,这是安谋中国管理团队的联名信。

作为公司管理团队,我们绝大部分都是与Allen共事十年以上、彼此深入了解的同事,我们对于近期媒体报道中对Allen的莫须有的指控感到非常震惊和气愤。Allen是有着过硬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是产业界有口皆碑的企业领军人物。从2004年加入Arm,到2007年开始领导中国团队,再到今天作为安谋中国合资公司的创始董事长,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奋斗至今。这十多年来,他为Arm技术和生态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为芯片IP市场需求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样一位在Arm体系任职16年的行业老兵,对产业有着真挚情怀、对Arm和安谋中国有着深厚热爱的良师益友,受到那些莫须有的指控,我们认为这不仅伤害了Allen和安谋中国的名誉,也深深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Allen和我们大家,都是对技术创新有追求、对半导体产业有梦想,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五年前,Arm和我们团队便看到中国市场对于IP技术的强劲市场需求,并最终于2018年在Arm和各中方实际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下,安谋中国合资公司成功设立。过去两年,Allen以身作则,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以创业团队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从不懈怠。安谋中国的营收和利润每年都创新高,业务规模增长迅猛,得到了多方股东的认可。多年来我们伴随着广大中国客户共同成长,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赞赏和长期合作支持。我们的研发团队打造出周易、星辰和山海等产品,帮助很多客户快速完成了产品设计和流片。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做IP产品的难度,一个仅仅两岁的团队,能够取得这样令客户、合作伙伴甚至Arm刮目相看的成绩,是大家团结一致、不畏艰辛、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也离不开Allen对于团队的充分信任和对研发投入的大力支持。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Allen同大家一起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Arm生态和安谋中国有更好的发展。

Arm作为全球科技平台型公司,生态建设一向是其成功的基础。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生态建设的投入是高风险、长周期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这项任务必须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好。因为只有做好生态才能可持续高速发展,为公司创造长期价值。安谋中国一方面要集中有限的自身资源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又要找到方法建设和支持生态发展。Allen通过集思广益,与多家国内外一流资本、产业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在内的第三方合作,在深圳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的建成,在全国各地推动了安创加速器、天使VC基金、芯片设计教育、孵化服务、开源软件等平台的落地,累计帮助和扶植了上百个生态创新项目。伴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通过协同外部产业资本,以早期投资支持优秀的芯片设计公司更快的走向成熟、走向市场,为Arm和安谋中国的业务和生态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项目都是安谋中国生态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的投资和建设,路险且长,但至关重要,所以谁也没有计较其短期回报和经济利益。其中Allen自身倾注的资源、时间、精力,就是为了更好地赋能产业创新,创造真实的产业价值。

尽管2020年疫情影响严重,安谋中国仍然超额完成上半年业务指标,而且我们有信心再次超额完成全年业务目标。目前,安谋中国公司运转正常、团队稳定,没有因为此次事件影响到与任何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正常业务活动。我们也要求所有员工尽职尽责,确保给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们继续提供一流服务。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就是一群硬核工程师,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高效的服务,为半导体产业、为生态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初心。

风雨同舟,砥砺前行,我们坚信我们所能看到的未来,成为中国智能科技生态领航者,通过奋斗一定可以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8095.html/feed 0
4份声明3次反转,Arm中国上演夺权大战,华为或被全面断供? http://www.woniupai.net/146596.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6596.html#respond Sat, 13 Jun 2020 06:36:0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6596 华为因芯片开发遭美国蛮横制裁的事情还没过去,国内芯片业又出大事了。

4份声明、3次反转

6月10日上午,有消息传出,英国半导体设计厂商Ar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安谋科技Arm中国)董事长兼CEO吴雄昂Allen Xionang Wu)已被董事会免职,董事会已任命公司副总裁潘镇元Ken Phua)和唐效麒Phil Tang)担任公司联席CEO,接替吴雄昂

还没等吃瓜群众反应过来,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反转。

10日中午,Arm中国发布官方声明,称吴雄昂先生继续履行董事长兼CEO职责,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更蹊跷的是,Arm中国声明发布4个小时后,Arm英国总部与合资公司大股东厚朴投资又发表联合声明,称已经达成罢免Arm中国吴雄昂董事长兼CEO的决定:

“美国公民吴雄昂的行为危害到了安谋中国的发展、公司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罢免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符合道德标准,能够确保安谋中国长期稳定和业务发展。”

事情还没完。

11日上午,Arm中国再发声明,称对CEO吴雄昂的指控完全莫须有,并再度质疑此前董事会罢免工作的程序合法性,指责Arm公司声明稿中对吴雄昂的指控给他个人和公司声誉造成了极大影响,还称Arm公司指定的暂时代理Arm中国管理职责的接手人唐效麒(Phil Tang)早就被解雇了。

短短两天,4份声明3次反转,让Arm总部与中国合资公司之间的对立彻底暴露,也让很多往事浮出水面。

Arm中国是家什么公司

u英国Arm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芯片架构企业,在移动处理器核心“Core”的设计信息领域,握有全球9成份额。

过去十几年,Arm架构更是几乎垄断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苹果、高通、联发科、华为的手机CPU全都基于Arm架构设计。

2016年7月,日本软银集团以三万亿日元(约310亿美元)的价格将Arm收入囊中,作为它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重要棋子。

Arm中国最早曾是Arm的全资子公司,它掌握着Arm在中国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授权,主要负责中国市场日常的知识产权授权、本地服务和本地技术专利开发。

它的一个最大客户就是华为海思,海思正是利用ARM的技术开发CPU(中央处理器)。

在截至2018年3月的2017财年中,Arm中国的业务约占Arm全球营收的20%。

2018年4月,Arm以7.75亿美元的价格将子公司51%的股权出售给了由厚朴投资和Arm共同管理的厚安创新基金,而该基金的发起成员还包括了中投公司、丝路基金、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深圳深业集团等众多中方投资者,安谋中国也由此成为合资公司。

不过,虽然中方投资人持有Arm中国51%的股权,但股权分散,持股49%的英国Arm才是真正的实控人。

有行业人士称,Arm的研发基本都放在英国,Arm中国实际上做的就是销售Arm IP的工作,外加一些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但Arm中国并不甘于只是做Arm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也在寻求做本土化IP,将基于Arm的IP量身定制适应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打造中国标准的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技术。

天眼查数据显示,Arm中国名下有215项专利。

矛盾的由来

有报道称,无论是Arm英国总部还是厚朴投资,都对吴雄昂不满意,认为其权力不受约束,经常擅自做主。

比如在未充分告知股东的情况下,就以Arm品牌跟外部合作,包括在成都落地Arm西部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南京落户Arm开源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及应用中心。

而股东们为Arm中国落地,曾和深圳市政府达成建立总部等承诺,吴雄昂也未执行。

此外,吴雄昂被发现在未获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在外设立基金,涉及利益冲突。

但是,Arm中国官方断然否认这些指责,强调自己是完全独立运营的实体,公司为加大在国内的生态建设和投资所开展的相关业务,也一直是合规有序的。

一位与英国Arm、Arm中国两方都十分熟识的人士透露,这次激烈冲突,可归咎于两个深层原因。

第一,吴雄昂领导下的Arm中国与英国Arm文化很不相同。

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Arm,受英国文化影响,行事像传统的英国绅士,温文儒雅但缺乏效率。而吴雄昂为人强势,决策明快且执行力强,“狼性”作风鲜明,在商场上是典型的美式作风。

有人举个例子,要做一个小决定,中国公司不用三分钟就拍板,Arm总部要来来回回想足三个月才能决定。

这与吴雄昂的个人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吴雄昂是南京人,在美国求学、创业,是一个有学历、有能力的人。

2004年加入Arm,最初从销售干起,2009年起升为Arm中国区总经理,2013年升任大中华区总裁,2014年加入Arm全球执行委员会,成为Arm全球最高决策层的一员。

吴雄昂的美式牛仔风格,与Arm总部的“英国绅士”风格完全不同,双方自然冲突不断。据说,在合资公司成立前,Arm总部已经有些忌惮吴雄昂了。

▲ Arm中国董事长兼CEO吴雄昂

第二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在英国Arm眼中,Arm中国已经不受管控成为了“脱缰野马”,因此要换个听话的人。

Arm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想要独立自主的控制权,对外也总是强调:Arm中国是一家未来要独立上市运营的公司,不能被任何单一公司所控制,唯有如此,它才能成为一家真正独立自主的中国公司。

吴雄昂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Arm中国是一家深圳本土公司,欢迎大家加入Arm中国。”

可对英国Arm而言,Arm中国就是自己的孩子,并不想放手Arm中国“独立自主”。

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英国ARM对于ARM中国的立场变得非常保守,对吴雄昂凡事还想着冲刺、特别是想极力保住华为这个重要客户的做法很不满,双方之间的裂痕不可避免进一步扩大,最终彻底撕破脸。

何去何从

业界人士多认为,在罢免吴雄昂的提议获得绝大多数股东一致认可的情况下,吴雄昂很难继续呆在现在的位子,只不过他现在仍掌握着Arm中国的公章,因此后续法人变更等手续,目前仍无法完成。

而“亲华”的吴雄昂下台后,Arm中国势必换上一个更服从英国总部的负责人。不少人担忧这会对华为很不利,以后华为海思恐无法再使用最新的ARM架构。

要知道,Arm A系列公版CPU、GPU的架构研发团队主要位于美国奥斯汀,A76之后的几代也都来自这个团队,因此,美国的封锁禁令并非对Arm完全无效。

而且去年5月,Arm英国总部就曾因为美国禁令表示暂停与华为的关系。有专业分析人士还指出,Arm总部虽然在英国,但在美国的生态中有大量牵扯。如果美国开始向Arm施压,要求其关闭中国子公司,会让局面变得异常混乱。

尽管如此,Arm中国曾对媒体表示,与华为是长期合作伙伴,“从没有断供,会一直在支持华为”。

华为麒麟芯片的CPU与GPU采用的是Arm公版架构,也就是说,目前华为尚不能完全脱离Arm,未来麒麟芯片可能会无法顺利更新迭代。

尽管华为对外表示已获得V8架构的永久授权,而且还有一个达芬奇架构的NPU备胎,但这对华为来说,无疑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Arm在中国的业务前景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如果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市场地位或将面临重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6596.html/feed 0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宫斗”背后:中国“芯”再曝短板 http://www.woniupai.net/146588.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6588.html#respond Sat, 13 Jun 2020 06:33:5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6588 近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即ARM中国就其CEO吴雄昂罢免一事成为舆论的焦点。而吴雄昂到底是否已经被罢免?程序是否合规?ARM中国内部不同的声明把业内搞得是一头雾水。最终结果如何尚待观察。

不过,鉴于ARM是一家以IP授权的芯片企业,结合当下非市场竞争因素的加剧,此次ARM中国的“宫斗”,从技术层面看,再次暴露出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那就是半导体IP。

半导体IP授权,中国企业市占不到2%

所谓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中那些可以重复使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的设计模块,随着芯片集成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特点的变化,IP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凸现,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设计以半导体设计IP为基础进行展开。对此,有业内人士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说设计和制造芯片就像盖房子,那么IP核就是砖、门框和窗户等,可见半导体IP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半导体IP处在何种水平?

据IPnest数据显示,2019年,ARM、Synopsys、Cadence在全球范围内分别拥有40.8%、18.2%、5.9%的市场份额(按营收计算),其中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铿腾电子)两家美国公司拥有的市场份额合计为24.1%,这表明英国和美国在半导体IP授权领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其中此次“宫斗”主角的ARM 是CPU、GPU、VPU和DPU等产品的IP供应商,尤其是其CPU和GPU,在移动市场和嵌入式市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半导体IP授权厂商仅有一家名为芯原微电子的进入前十,但仅占1.8%的市场份额。即便如此,单就芯原微电子的IP授权业务,业内也存有相当的争议。

芯原微电子借势过会,半导体IP授权能力存疑

也许是由于非市场因素博弈所致,近期中国相关芯片企业纷纷借势登陆科创板,其中就包括刚刚过会的芯原微电子。

芯原微电子招股书显示,其主要有两大业务,一块是外包性质的芯片定制业务(包括芯片设计和芯片量产),另一块则是半导体 IP 授权业务,收入来自收取授权费和根据客户使用公司 IP 设计完成的相应产品销售情况而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

具体到本文涉及的半导体 IP 授权业务,从其招股书显示,芯原微电子目前拥有图形处理器(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视频处理器(N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五类处理器 IP,以及 1400 多个数模混合 IP 和射频 IP。

不过,从芯原微电子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期间发生的相关并购看,上述处理器 IP均是通过外部并购而来,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更值得注意的是,芯原微电子在半导体核心的CPU IP方面几乎为零。而鉴于ARM是芯原微电子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所以即便是偶尔出现单独的CPU IP授权,也基本是ARM IP的“改良”而已,非市场竞争因素之下,同样会受制于人。

对此,芯原微电子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其在需要集成 CPU IP 的应用领域存在竞争劣势,在高端电脑、智能手机等应用领域与全球顶级 IP 供应商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生态差距。

其实不仅是芯原微电子,像国内华大九天、橙科微、IP Goal 和Actt等所谓国内知名的本土IP厂商,其IP授权也多是集中在接口类IP,在核心通用型的CPU和GPU上的IP也基本处在空白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国内IP厂商在半导体IP方面如此落后?除了历史的积淀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投入、效率、生态、专注等均缺乏,国内企业难当失去ARM之重

就像前述,半导体IP是芯片产业的基础,具备高壁垒,高商业价值的特性,而要保持这些特性,不断的研发投入是根本。但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差距巨大。我们以ARM和素有““中国半导体 IP 之王”之称的芯原微电子作一对比,来直观了解这种差距。

先看ARM,在2016年被软银并购后,ARM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加大。据软银财报显示,在2017—2019年,ARM的研发投入均在7亿美元以上,均占总营收的40%左右。

相比之下,2017年—2019年,芯原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3.32亿元、3.47亿元、4.25亿元,研发费用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71%、32.85%、31.72%。

由此看,无论是研发占比,还是研发绝对费用,芯原微电子和ARM相比都存有差距。其中研发绝对费用,ARM竟然是芯原微电子的11.5倍左右。

更让我们感觉无力的是,以2019年计,ARM的营收是芯原微电子的23倍多,这说明ARM不仅在研发投入,在研发效率上更是远超芯原微电子,从而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其IP的高价值。

除了研发之外,IP 公司之间的竞争,还要看建立生态的能力,ARM 能够成为移动时代的王者,除了 CPU 和 GPU 架构等核心 IP领先外,还在于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 IP 核、芯片及应用的一体化生态。

例如自2016年以来,ARM总的签约客户数分别为479家、511家和529家;授权许可总数分别为1557、1694、1767个。相比之下,芯原微电子累计向 250 多家客户进行 IP 授权,去年授权总数仅为65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芯原微电子的250多家客户仅是累计,而ARM的客户是每年的绝对数量。可见二者在生态方面的差距。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眺。毕竟从芯原微电子2001年成立至今,也接近2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真的从开始专注于其定位的IP授权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即便是有差距,也不至于今天如此之大吧?

事实是,直到今天,这个有着所谓“中国半导体 IP 之王”头衔的企业,从其业务重心和营收的构成看,真的是盛名难负。

据芯原微电子招股书显示,其营收主力仍来自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其中2017年——2019 年分别贡献了74.08%、70.54%及 67% 的营收。相较之下,核心的IP授权业务到2019年营收才勉强超过1/3。

令人困惑的是,作为芯原微电子营收主力的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其毛利率分别为15.06%、18.08%、13.66%,远低于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均值的34.58%、40.13%、40.97%。要知道,芯原微电子的前5大客户是包括博世、英特尔、恩智浦、Facebook等这样的欧美大客户和高价值市场,按理说应该毛利率高才是,但实际的情况是,其非但不高,还远远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究其原因,按照芯原微电子的说法,是为提升自身芯片设计技术、积累相关经验等可能定价较低,导致战略性设计项目可能存在亏损情况,拉低了芯片设计业务毛利率,如Facebook、索尼等相关项目。同时,与博世合作的产品较为成熟,收入规模较高,而毛利率相对较低,对量产业务毛利率存在一定程度影响。

面对这种委婉的说法,我们认为,最可能的事实是,芯原微电子的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本身含金量有限,不得不利用价格来抢单,另一种则是人家外包给芯原微电子的项目本身价值就不高,芯原微电子只是充当了一个低级承包商的角色。

总结

当我们了解了上述国内“中国半导体 IP 之王” 芯原微电子自身的实力,尤其是与ARM在半导体IP授权相关的对比后,就不难理解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宫斗”的必要和无奈,在国内半导体IP顶尖企业都难当失去ARM之重时,惟有通过高层的维系或者离去,尽量争取到有利于我们半导体IP授权的政策,但谁都清楚,最硬核的技术掌握在人家手里,最好的博弈之道自然也是我们拥有硬核的技术和产品。

众所周知,面对越发不确定的非商业竞争因素,中国会有越来越多与芯片产业相关的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在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同时,也发现为何有些企业关键时刻总是显不出身手的问题和短板,而未来中国芯片产业能否真正崛起,关键还是在于参与其中的每家企业首先要直面这些问题和短板,否则上市也好,政府大力补贴也罢,最终会变成“机会主义”的盛宴,所谓的自主领先也仅是阿Q式的“嘴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6588.html/feed 0
ARM中国:对吴雄昂指控莫须有,采取法律措施 http://www.woniupai.net/14525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5257.html#respond Thu, 11 Jun 2020 06:39:3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5257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关于“Arm公司媒体声明稿”的严正声明

1. Arm公司和厚朴投资向媒体发布的“Arm公司媒体声明稿”对安谋中国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CEO吴雄昂先生的指控完全莫须有,对吴雄昂先生及安谋中国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司已委托律师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 安谋中国董事会有其确定的召集程序和议事规则,违反程序进行的董事会会议不具有合法性,其结论也不应获得支持。公司并未召开符合程序的董事会会议,也并未产生有效的导致人事变动的法律文件。

3. 安谋中国前雇员唐效麒 (Phil Tang) 因严重违规行为,已经于2020年5月26日被安谋中国解职,他不再代表安谋中国履行任何职能。

4. 安谋中国的相关运营一切正常,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020年6月11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5257.html/feed 0
Arm中国深陷控制权之争,或与华为有关? http://www.woniupai.net/14484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4847.html#respond Wed, 10 Jun 2020 12:31:0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4847 蜗牛派想,6月10日上午,蜗小编收到安谋科技(Arm中国)有限公司就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以及CEO任免问题的声明,内容称: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安谋中国”)作为在中国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吴雄昂先生继续履行董事长兼CEO职责。安谋中国目前运营一切正常,对中国客户和产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服务也一如既往。

此前,业内多处传出消息,Arm中国执行董事长兼CEO吴雄昂突然被ARM剑桥总部董事会“免职”。

对于这场Arm中国与ARM总部董事会的“争夺硝烟”,有业内人士分析,Arm中国CEO吴雄昂被免职,看似是公司内部个人与董事会的利益矛盾,但是背后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或与华为有关。

美国的全面限制政策将对ARM以及其中国区业务带来何种影响,目前尚为未知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对于ARM至关重要,并且总部正在试图收拢更多控制权。

一、突如其来的免职?

周三一早,一场国际IP大厂的“争夺大战”就在圈内传得沸沸扬扬——Arm中国执行董事长兼CEO吴雄昂突然被ARM剑桥总部董事会“免职”。

机器之心6月10日消息,据南华早报报道,日本软银集团公司(SoftBank Group Corp.)旗下的芯片技术公司ARM表示,其中国合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已被替换。

报道称,董事会中的大多数中国区董事投票表决将吴雄昂(Allen Wu)免职。据位于英国剑桥的公司总部称,两位联合首席执行官将接管公司。截止发稿前,向吴雄昂求证的邮件和LinkedIn消息未收到回复。

同期,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Arm中国区执行董事长兼CEO吴雄昂被免职。“上一周一直在胶着状态,还涉及到法人的替换等法律手续。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

资料显示,2017年5月14日,ARM与厚安基金宣布拟在中国深圳成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Arm中国。一年后,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作为中方控股的ARM合资公司正式开始独立运营,服务国内芯片企业,由ARM为其提供芯片设计所需的核心知识产权、技术支持和培训。

ARM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在英国剑桥,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使用的是基于其架构的芯片,包括苹果和三星等。2016年7月,日本软银以240亿英镑(约合320亿美元)将其收购,ARM公司剑桥总部继续运营,员工数量则将计划在未来5年内至少翻一番。

厚安创新基金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由厚朴投资和ARM共同管理的私募基金,其发起成员包括中投公司(中国国有独资公司)、丝路基金、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深圳深业集团、厚朴投资与ARM等。

从股权架构来看,Arm中国合资企业由ARM持股49%,中方则持股51%,为控股方。“Arm中国已经是一家中国公司,一家深圳本土公司,欢迎大家加入Arm中国!”在首次对外宣讲的活动上,Arm中国CEO吴雄昂曾介绍。 

吴雄昂于2004年加入ARM,2007年出任中国区销售副总裁,并于2009年被擢升为中国区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2011年初出任中国区总裁,2013年1月升任为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于2014年1月加入ARM全球执行委员会。2018年出任Arm中国执行董事长兼CEO。

加入ARM之前,吴雄昂是美国硅谷AccelerateMobile公司创始人,并曾在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LSI 逻辑(LSI Logic)和英特尔(Intel)担任过管理、市场、销售与工程等职务。

截止发稿前,吴雄昂的LinkedIn页面信息并未变动

现在看起来,ARM总部对于中国区的管理似乎另有一套算盘。

据报道,ARM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说:“中国区董事会已任命Ken Phua和Phil Tang为Arm中国的临时联席首席执行官,以取代Allen Wu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们仍然致力于作为独立公司运营Arm China,为中国的进步和愿景服务。”

Ken Phua

Ken Phua(潘镇元),新加坡籍,拥有20年半导体和技术行业经验,曾就职于ARM全球技术策略与收购副总裁——开发并执行无线,计算机视觉,AI和中国区域战略,以及担任Arm中国生态系统加速器投资委员会成员,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工程学士、博士。

二、Arm中国公司的两份“声明”

随后,一份署名安谋科技(Arm中国)的声明传出,内容称安谋公司并未在6月4日召开董事会,因此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召开董事会因程序不合法应属无效,无效会议产生的决议也是无效决议。

声明落款处显示盖有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公章,日期为6月4日。

声明称:

1. 本公司是经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依法独立存续,自主经营。本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始终是 Allen Xionang Wu(吴雄昂)先生。

2. 据称,公司于2020年6月4日召开董事会免除吴雄昂先生一切职务。本公司并未在2020年6月4日通过合法召集程序召开董事会,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召开的董事会因程序不合法应属无效会议,无效会议产生的决议也是无效决议,本公司不会认可和执行无效董事会产生的无效决议。

3. 本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依法运营,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机器之心特向Arm中国求证该消息及声明真实性,其第三方公关转发了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于今日发表的声明。

内容称吴雄昂先生继续履行董事长兼CEO职责。安谋中国目前运营一切正常,对中国客户和产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服务也一如既往。

三、美国“实体清单”升级后的影响

正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敏感时期,西方半导体公司正在寻求一种尽可能平和的方式来降低影响和波及面,而此时,Arm中国区高管发生“改组”。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Arm中国CEO吴雄昂被“免职”,看似是公司内部个人与董事会的利益矛盾,但是背后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或与华为有关。

华为是目前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中心眼。与此同时,华为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ARM在中国区的最重要客户。

2019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据当时BBC News 报道称,英国半导体 IP 提供商 ARM 将和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停止业务往来。ARM 指示员工不得向华为、海思或其他任何相关实体“提供支持,供应技术(软件、代码或其他更新)和进行技术讨论”。

ARM在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到了公司的相关产品设计包含了“美国原产技术”(US origin technology)所以,ARM 的决定是遵从特朗普政府发布的贸易禁令的结果。 

而2019年1月华为已经获得了ARMv8架构的永久授权。ARMv8是ARM公司的32/64位指令集,目前的处理器都是这一指令集的产物。华为提到已经可以完全自主设计ARM处理器,掌握核心技术和完整知识产权。

同年9月,在华为与Arm中国的会议活动上,Arm IP产品事业群总裁 Rene Haas首次对华为与ARM的合作关系作出回应。

他表示:“虽然今年5月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名单,但现在我们厘清了之后,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不论是之前的V8架构,还是后续新的架构,从架构的角度来说,Arm是英国的技术,所以不会受到目前一些相关法规的影响。”

事实上,自2018年Arm中国合资公司成立之后,Arm中国区业务的确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

Arm(安谋)中国成立时,中国给予了极其高规格的待遇。据报道,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科技部、国资委等有要员参加出席,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英国ARM公司首席执行官西蒙·赛格斯、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等也出席签约仪式。

ARM原本中国的业务都将划入Arm中国合资公司,ARM将提供其IP产品,通过Arm中国服务中国市场,同时Arm中国也可以提供其自身的IP产品和新的标准、新的服务给到中国市场。而Arm中国自身研发的新的IP产权将归Arm中国所有,不仅可以向中国市场销售,也可通过Arm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销售。

不过,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最大股东为ARM Limited,占股为47.33%。ARM Limited是Arm在中国的专利注册主体,拥有的核心专利数超过3307项,而安谋中国名下并无实质技术专利。

今年5月,美国政府通过禁令升级,以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这意味着全世界所有采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的公司,只要帮助华为生产产品,就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

美国是全球许多主要芯片商的所在地,其中也包括ARM的部分业务。当然,ARM本质仍是一家英国的全球化企业(日本人掌权),ARM在中国深圳,北京和上海同时也设有办事处。

不过,美国的全面限制政策将对ARM以及Arm中国区业务带来何种影响,目前尚为未知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对于ARM而言至关重要,并且总部正在试图收拢更多控制权。

ARM是全球第一大移动芯片IP供应商,并且正试图将其扩展到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中。全球95%的智能手机都依赖于ARM的技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ARM有25%的营收是来自于中国,且中国市场的生态极其丰富,增长极其迅速,潜力巨大。

据2018年的数据显示,ARM在中国市场已拥有超过200家芯片设计类客户,95%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都有推出基于ARM架构的芯片,而来自中国合作伙伴的ARM架构芯片出货量也已经达到了110亿颗。

2006年~2017年12年间,ARM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的销售额增长了170倍。显然,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推动Arm增长的最为强大的引擎。

今年5月,Arm中国公布了成立两年以来的成绩单:本土研发IP实现三条产品线从0到1的重大进步,并通过更贴合本土客户需求的服务,助力加速产品研发速度,其中包括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周易”以及相关芯片IP。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4847.html/feed 0
谁在抢夺Arm中国帅位? http://www.woniupai.net/14483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4830.html#respond Wed, 10 Jun 2020 12:25:2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4830 蜗牛派6月10日消息,多家媒体报道Arm在华合资公司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安谋中国”)决定罢免原董事长兼CEO吴雄昂,中午安谋科技发布声明:“安谋中国未发生人事变动,董事长兼CEO吴雄昂(Allen Wu)继续领导公司。”

此前安谋中国也曾于6月4日发表声明,称决议无效,不会认可和执行。此前有传闻称,这是吴雄昂在当日将公章抢走后发出的声明。

从表面看,似乎是安谋中国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产生纠纷,致使上演董事会罢免“罗生门”,今日安谋中国的声明强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许暗示Arm内部并未真正达成一致。

在中美贸易摩擦氛围持续紧张,技术封锁迷雾笼罩的世界大局中,Arm这家英国芯片IP公司早已不能独善其身。加之2017年被软银全资收购、2018年Arm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安谋中国、2019年被传中止和华为的芯片IP授权合作等一系列发展和变化,更是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这次“罢免董事长”的风波,应该是多方博弈的一次爆发,到底是哪几方力量在背后博弈呢?

一、安谋中国撤职风波

今日凌晨,外媒报道称,软银集团公司旗下芯片公司Arm表示,安谋中国董事会的多数董事投票决定罢免原董事长兼CEO吴雄昂,已任命Ken Phua和Phil Tang担任安谋中国的临时联席首席执行官,并表示仍致力于将安谋中国作为独立公司运营。

据一名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上一周一直在焦灼状态,还涉及到法人的替换等法律手续。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

根据公开信息,接任吴雄昂的Ken Phua(潘镇元)为新加坡籍,拥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子工程学士、设计哲学博士学位,拥有20年半导体和技术行业经验。Ken Phua于2014年加入Arm,曾就职于Arm全球技术策略与收购副总裁,开发并执行无线、计算机视觉、AI和中国区域战略,以及担任安谋中国生态系统加速器投资委员会成员。暂未找到关于Phil Tang的确切资料。

Ken Phua

而就吴雄昂任免问题,安谋中国今日发声明称:“安谋中国未发生人事变动,董事长兼CEO吴雄昂(Allen Wu)继续领导公司。安谋中国作为在中国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吴雄昂先生继续履行董事长兼CEO职责。安谋中国目前运营一切正常,对中国客户和产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服务也一如既往。”

此前安谋中国已于2020年6月4日声明:

1. 本公司是经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依法独立存续,自主经营。本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始终是吴雄昂先生。

2. 据称,公司于2020年6月4日召开董事会免除吴雄昂先生一切职务,本公司并未在2020年6月4日通过合法召集程序召开董事会,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召开的董事会因程序不合法属无效会议,无效会议产生的决议也是无效决议, 本公司不会认可和执行无效董事会产生的无效决议。

3. 本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依法运营,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二、谁在抢夺Arm中国帅位?

从两封时隔两周,来自安谋中国的对外声明中,可以依稀看到,公司董事会一定发生了某种分歧,进而产生了对现任董事长吴雄昂执掌安谋中国帅印不一样的态度。

到底是哪几方势力在其中博弈,目前还没有真相,但我们可以通过安谋中国目前的董事会成员,股权结构来看下主要的控制人都是谁。

首先在股权结构上,Arm公司是单一最大股东,持股份额达47.33%,第二位的Amber Leading(Hong Kong)Limited持股36%,Amber Leading这家香港实体是2018年成立的实体。

再来看从公开信息中,芯东西查到的安谋中国目前九大董事的背景,除董事长吴雄昂之外,另外8名董事中,有三人是厚朴投资的代表,即Lau Tech Sien(刘德贤)、张红力、Gunther Sebastian hamm,包含董事总经理到消费/科技领域投资Leader等三名;另外有两名是Arm公司全资子公司瑞阁思的两名高管,瑞阁思(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是Arm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主要实体;还有两位则是软银方面的代表,Chauncey Shey薛村禾是软银中国资本的创始人,Alex Bernard Clavel是软银集团投资管理合伙人,再有一位是中科创达创始人/CEO 赵鸿飞。

这几位是如何站位的,显得十分关键,目前看,瑞阁思和软银两方肯定是娘家人,厚朴则是合资公司中中方的主要代表。

截至发稿,这几方都没有公开对此事进行表态,所以,谁在撬动吴雄昂的帅位,仍然存疑。

三、吴雄昂曾帮Arm大中华区业务十年增百倍

吴雄昂为研发出身,2004年加入Arm,2007年出任中国区销售副总裁,2009年升任为Arm中国区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2013年1月升任为Arm大中华区总裁,2014年1月加入Arm全球执行委员会,2018年任安谋中国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

安谋中国董事长及总经理吴雄昂

在加入Arm之前,吴雄昂是美国Accelerate Mobile公司创始人,曾在Mentor Graphics、LSI Logic和英特尔担任过管理、市场、销售与工程等职务。自加入Arm任职以来,吴雄昂带领大中华区团队致力于打造本土创新的生态系统,帮助大中华区的业务在十年中实现了百倍成长。

同时,他还积极推动了ARM对大中华区的战略投资,包括在两岸建立研发中心、主导了厚朴—Arm创新基金和安创创新生态加速器的创建、促成了与政府合作的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

四、安谋中国自研IP已商用

Arm公司不生产芯片,主要商业模式为IP授权。受益于移动设备的崛起、大型家电和汽车系统的普及,基于Arm指令集生产的芯片几乎垄断了嵌入式和移动端的市场。中国作为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是Arm的重要收入来源。

Arm总部位于英国,2016年被日本软银收购,是少有的非美国计算平台,在中国有超过200个合作伙伴,95%的国产SoC是基于Arm的技术。

从2015年开始,Arm已在中国开启其孵化器、投资管理平台和产业基金的发展进程,包括成立安创空间加速器等。

到2017年,Arm开始在中国寻求设立合资公司,以形成更深度的合作模式。这一年1月,Arm、中投公司、丝路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深圳深业集团、厚朴投资共同发起设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厚安创新基金,基金规模为8亿美元,由Arm公司及厚朴投资负责管理。

同年5月,Arm与厚安创新基金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中国深圳成立合资企业(JV),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由中方控股的集成电路核心IP开发与服务平台。

2018年4月,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安谋中国”)作为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正式开始独立运营。当时Arm以约7.752亿美元的价格向将向中国的财务投资者及合作伙伴出售其子公司安谋中国51%的股份。到6月底,Arm的341名员工已经转移到安谋中国的名下。

根据安谋中国的合资协议,安谋中国除了接手所有IP销售业务外,也将从事芯片IP的开发与技术支援

合资子公司的好处很多,比如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技术知识产权法律维权和授权费代征、防反垄断的围剿等,中国企业在使用Arm新架构时也会更容易拿到授权。

在规划本土IP创新的道路上,安谋中国已于2018年底成功自研并发布了一个名为“周易”的AI计算平台,包含Tengine软件框架和AI处理单元(AIPU)。该平台不仅支持Arm CPU、Mali GPU以及第三方硬件,还支持边缘推理,进一步提高AI应用开发的生产效率。

今年4月,安谋中国首款自主研发IP“周易”AIPU宣告商用落地,搭载于全志科技AI语音专用芯片R329中。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4830.html/feed 0
ARM与厚朴联合声明罢免吴雄昂职务,因其行为违反公司准则 http://www.woniupai.net/14470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4707.html#respond Wed, 10 Jun 2020 11:40:1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4707 ARM中国的换帅风波仍在持续。6月10日下午,ARM公司厚朴投资联合给蜗牛派小编发来的声明中称,已经达成罢免Arm中国吴雄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决定。

声明原文如下:

作为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安谋中国)的大股东,ARM公司与厚朴投资最近共同在安谋中国董事会决定,罢免吴雄昂先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决定符合安谋中国的最大利益。该决议于2020年6月4日举行的安谋中国董事会上达成,全程由位于中国上海的中伦律师事务所的指导下进行。

基于举报人以及数位在职、离职员工的投诉,经过调查发现,美国公民吴雄昂的行为危害到了安谋中国的发展、公司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多个渠道获得的证据表明,吴雄昂未对公司披露他已经构成的利益冲突,以及违反公司准则的行为。董事会认为,罢免吴雄昂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符合道德标准,能够确保安谋中国长期稳定和业务发展。

安谋中国董事会正在推进公司管理层的遴选工作,同时对于公司副总裁潘镇元和唐效麒担任过渡时期的联席首席执行官充满信心。ARM公司与厚朴投资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安谋中国的发展,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促进安谋中国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成功,确保ARM IP平台继续成为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4707.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