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消息,莫斯科时间23日17时26分左右,搭载“进步MS-15”货运飞船的俄“联盟-2.1a”运载火箭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8分49秒,货运飞船同运载火箭第三级分离,进入轨道。
20时44分左右,货运飞船同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从发射到进行对接用时3小时18分31秒。
“进步MS-15”货运飞船此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超过2.5吨货物,其中包括燃料、氧气、医疗保障设备、水和食品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这些游客到达国际空间站时,其中一名游客将有机会与经验丰富的俄罗斯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对于任何一个访问国际空间站的普通公民来说,这都是史上第一次。
为了运送游客,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正在与美国太空探险公司(Space Adventures)合作,该公司为富有的顾客安排太空飞行。该公司之前曾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过,在8次联盟号飞行中将7名普通公民分别送入国际空间站。
最后一位游客是太阳马戏团的联合创始人盖伊·拉利伯特(Guy Laliberté),他于2009年9月飞往国际空间站。在那之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暂停了它的太空旅行努力,以帮助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往返空间站。
当NASA航天飞机在2011年退役时,联盟号飞船成为运送人们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唯一途径,所以俄罗斯优先考虑接送NASA和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国际合作伙伴的宇航员。不过,为了让宇航员登上联盟号,NASA为每个座位支付了大约8000万美元的费用。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最近用该公司的新型载人龙飞船将两名NASA宇航员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并计划继续使用其进行定期客运飞行。与此同时,波音公司也在研发名为CST-100 Starliner的新型飞船,它将最终搭载NASA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这意味着,NASA不再完全依赖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因此NASA购买的座位也会越来越少。现在看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太空旅游努力又开始复苏了。去年年初,该机构表示,他们正在与太空探险公司合作,计划在2021年将两名游客送往空间站。
在少数去过太空的游客中,没有人曾经在太空中行走过。太空行走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需要在地面上进行大量的训练。像这样的旅行要花多少钱还没有详细说明,不过看看人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训练,以及他们在太空中会做什么,这将非常有趣。
太空探险公司表示,“被接受并获得安全保障的候选人将被要求完成专门的训练和额外的模拟”,以为太空飞行和太空行走做好准备。
太空探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安德森(Eric Anderson)在一份声明中说:“普通人完成太空行走将是私人太空飞行的又一大步。我们很高兴有机会与我们的俄罗斯伙伴一起庆祝20年的轨道太空旅行,并开启另一段前所未有的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载人龙飞船属于SpaceX研制的第二代龙飞船(Dragon 2),具备可重复使用的能力。第二代龙飞船可分为载人龙飞船和货运龙飞船两种,其前身是第一代货运龙飞船(Dragon 1)。新飞船可以自动与空间站完成对接,而不像第一代飞船那样,需要借助空间站上的机械臂的帮助。当然,载人龙飞船也保留了人工对接的选项。
本次使用的载人龙飞船,直径4米,高8.1米,最多可搭载7位宇航员,这与航天飞机搭载的宇航员数量相同,也与我国5月5日测试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设计上能够搭载的宇航员数量相同。
载人龙飞船的最顶端是一个能够打开的头锥盖子,在发射和返回的过程中,保护飞船和对接机构。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时候,头锥盖子会打开,露出对接机构,当飞船脱离空间站的时候,盖子关闭,准备返回地面。
飞船主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加压的返回舱,另一个是在返回舱下面的服务舱。服务舱是非加压的,可以搭载对气压不敏感的货物。
另外,服务舱外侧粘贴有太阳能电池,就像穿了个太阳能板的裙子一样,这摆脱了传统的太阳能展开翼的造型。服务舱外侧还有翼状结构,能够为飞船在逃逸过程中提供气动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不过,在Starliner的首次载人飞行之前,其将于2020年11月中旬进行第二次不载人飞行。
NASA 在 2010 年启动了“商业乘员开发”(CCDev)计划,资助数家公司开发载人飞船,波音Starliner、SpaceX 等均入围。
具相关报道数据显示,从计划开始到如今正式载人发射,NASA 在这一计划中撒下近 84 亿美元,超过 49 亿美元进了波音,SpaceX 获得的资助金额约 31 亿美元。
尽管所受资助更少,不过随着SpaceX龙飞船发射成功,SpaceX 已经变成载人飞行领跑者。
波音在载人航天的表现上不尽人意,去年12月,波音公司的新型载人航天器CST-100 Starliner于进行了首次不载人试飞,但 Starliner 飞船在后续利用自身发动机点火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没能进入预定轨道。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