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然品牌于2020年1月正式对外上线,定位男士专用综合个护品牌。产品线覆盖面部护理、身体洗护、须发理容、彩妆等类目。代表产品有肌肤特饮系列沐浴露、造型喷雾组合、哑光控油凝露等。

据欧睿咨询预测,2020年全球男性美容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511亿美元。美国专注男性洗护产品和保健药品的品牌Hims成立两年,估值达到1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理然的投资方红点创投(Redpoint Ventures)也曾参与投资Hims。
视线回到国内,《2020年中国国货美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男士专用的综合护理产品2019年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24.5%。男性消费者在天猫美妆类目大盘贡献的GMV同比增长41.5%。
除了控油和祛痘,美白成为年轻男性群体的新需求,男士素颜霜成为爆品。而国内大众熟知的男性护理品牌如“欧莱雅男士”、“妮维雅男士”及“LAB SERIES”等,依然为头部美妆集团的子品牌。
理然创始人黄伟强认为,当代男士的审美趣味与社会意识形态的需求是存在错位的:女士在荧幕中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逐渐趋于一致,而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男性和荧幕中造型时尚、妆容细致的男性形象却有较大差异。理然希望帮助国内男性消费者解决这样的“形象”问题。
那么,“理然”提供的差异化护理解决方案是什么?
首先是全品类策略。女性消费者通常不会仅使用单一品牌的一整套产品。而相比之下,男性消费者更习惯于在一个品牌内解决所有的护理需求。基于消费者洞察,理然推出基于日常洗护、面部护理、须发理容及香水、彩妆等产品,覆盖几乎所有男士的护理需求。
走全品类路线的同时,品牌关注产品差异化。气味、皮肤洁净度、头发状态是最快判断男性气质的几个维度。理然首先推出衣物淡香水、香氛沐浴露、理容产品等可以直观改变男性形象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布局护肤、彩妆产品,丰富产品线。
洗护产品市场渗透率虽高,但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形成差异化的途径之一是香味。区别于更适合女士使用的花香、果香,和传统男士护理产品常用的木质香、海洋香和古龙香,理然推出肌肤特饮系列的新概念,把大众喜欢的日常饮品和沐浴露设计相结合,引发消费者的新鲜感,打造爆品,并在功效上侧重男士更关注的洁净力、去汗味和清爽肤感。
在周杰伦推出热门单曲《Mojito》之前,理然就推出了莫吉托沐浴露。黄伟强解释说,莫吉托作为最大众的鸡尾酒,在年轻消费者眼中十分“洋气”。产品在今年5月推出后,曾获得天猫男性沐浴露品类Top1。
对于消费品来说,香味、配方、包材都有可能易于模仿,但基于产品特点的品牌联名却很难复制。除了莫吉托沐浴露,理然还和“维他柠檬茶”合作推出了联名沐浴露产品。除此之外,理然接下来还会和瑞典燕麦奶品牌“OATLY”、日本高端安全套品牌“岡本”等全球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新产品。
除了全品类策略和新概念运用,基于对男士消费群体的洞察,考虑到传统痛点产品的升级趋势及新场景下的男士新需求,理然还推出了如“一抹去油光”的哑光控油凝露”及“无需卸妆,轻易涂抹均匀”的男士BB霜等产品。
目前理然的价格带处于品类中端定价,单件产品价格均在100元以内。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黄伟强曾担任冈本的电商CEO兼品牌负责人,还曾担任好色派沙拉联合创始人兼CMO;联合创始人兼COO周齐曾担任傲基集团事业部合伙人、京东智能投影类目负责人及曾负责利洁时的KA渠道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据白家食品董事长兼总裁陈朝晖介绍,公司计划于明年启动IPO申请,目标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新型方便食品企业。B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提升、渠道开拓和品牌推广。
对于新加盟股东,陈朝晖表示:“高瓴创投在消费品行业非常专业,尤其对方便食品行业有非常深度的研究,对公司未来上市有很大帮助。茅台可以在经营层面为白家食品提供助力,比如全国重要销售渠道的触达等。茅台品牌还能在二级市场为企业带来背书效果。”
「白家食品」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新型方便食品为主的食品企业,旗下拥有 “白家陈记”和“阿宽”两个知名快销品牌,推出了“白家”酸辣粉、“阿宽”红油面皮等爆款产品。
「白家食品」近三年的平均增速为45%,2019年主营业务销售额超过7亿,目前线上线下销售比例为5.5:4.5,基本完成互联网营销模式转型。基于疫情带来的市场红利,白家食品2月订单量一度达到去年同期的五倍,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0%,今年总销售额预计在12亿-13亿之间。
距离蜗牛派上次采访「白家食品」仅过去4个月,谈及企业在这段时间的变化,陈朝晖总结为两方面:1) 产品层面:团队持续研发、推出新产品,比如最近的红油面皮升级系列在口味上增加当红辣子鸡面皮和黑鸭面皮品类;2) 渠道层面:线上业务成长性良好。另外,因为海外疫情的扩散,白家食品海外业务快速发展,销量实现2-3倍增长。

(白家食品董事长兼总裁陈朝晖)
除了主营业务外,「白家食品」还基于自身生产能力,为李子柒、百草味、三只松鼠等品牌的方便速食产品提供代工服务。李子柒的红油面皮,百草味的酸辣粉、红油面皮等产品,三只松鼠自热火锅等产品的生产均来自「白家食品」。
陈朝晖告诉蜗牛派:“疫情发生后,市场需求增加,方便食品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方便食品行业在国内已经有40年历史,这个领域需要新兴的力量、新的战略、新的产品,新的品牌运营和新的业务模式,同时也需要用工匠精神长期耕耘。「白家食品」已经做了19年,希望成为这样的新兴力量,在方便食品领域继续创新。”
以下是蜗牛派今年2月对「白家食品」的报道:
新型方便食品公司「白家食品」获1.1亿元A轮融资,同创伟业集团领投
蜗牛派获悉,方便食品公司「白家食品」于近日完成1.1亿元A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集团领投,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和常州彬复现代服务业基金跟投。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增加工厂产能,完善线下销售渠道和线上直供业务。
「白家食品」是国内快销粉面行业的代表公司,业务包括食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目前有“阿宽”、“白家陈记”两大品牌,产品覆盖传统方便食品、新型方便食品、复合调料、即食酱料、休闲食品5大品类,共21个系列,100多款SKU。
品牌主要面向中产、白领、蓝领和学生等群体,满足消费者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场景中对便捷主餐的需求。据了解,白家食品近三年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达45%,2019年销售总额为7.1亿元,利润较上一年实现100%增长。
疫情发生后,方便食品销量走高,迎来新机会。据京东大数据统计,春节期间,京东平台方便食品成交金额增长3.5倍。「白家食品」1月份以来的数据显示,其线上、线下销量均出现历史性增长,天猫旗舰店的单天销售额增长十倍以上;在沃尔玛、北京物美等商超渠道的销量也有大幅提高。团队预测,如果2月份产能和物流能够跟上,单月销售额可能过亿。
在方便食品行业,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方便面品牌关注产品升级,布局中高端方便面市场。同时不断有新品类和新品牌涌现出来,如蜗牛派曾报道过的自热火锅品牌莫小仙、速食拉面品牌番尼鱼、速食意面品牌Airmeter氢刻等。
在董事长兼总裁陈朝晖看来,「白家食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快销粉面”切入新型方便食品市场,兼顾口味与便捷性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显示,方便面2016年的销量较2013年减少80亿包,方便面销量的下降代表了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需求升级,同期上涨的外卖需求量从侧面反映了这种情况。在陈朝晖看来,「白家食品」的竞争对手不是传统方便面品牌,而是外卖和餐饮品牌。
「白家食品」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理念是“餐饮快销化”。即以餐饮粉面为切入口,利用食品工业技术,改造传统的方便食品,让产品兼具餐饮食品的风味和方便食品的便捷性,满足消费者“更美味、更便捷”的消费需求升级。其两款“网红产品”——白家“陈记酸辣粉”和“阿宽红油面皮”,目前销量均已过亿。
2. 构建完整产业链,快速应对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
「白家食品」在研发、生产和供应链方面,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品牌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比如一个新品开发,从立项策划、研发测试、生产供应、到上线销售,「白家食品」平均一个月可以实现。如果是不具备后台基础能力的电商品牌,最快可能要三个月。
另外,完整供应链能够保障稳定供应。疫情发生后,企业在短期内做出应对,虽然出货量和供货量都受到影响,但总体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供货体系。
3. 线下+线上营销布局
新品牌通常在线下销售渠道上有所欠缺,而基于多年发展,「白家食品」积累起密集的线下营销网络,深入县乡市场、高校,和旅游市场。全国销售网点总数约为70-80万个,已进入95%的大型商超和卖场。
另外,公司在2016年完成企业战略重组,由传统营销型品牌向互联网型品牌转变,重视线上电商渠道,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主要平台进行持续产品创新开发和精准投放,目前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0%,成为新的增长点。
下一步,「白家食品」会继续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更新升级产品。同时,提高产能,完善销售渠道和营销体系。据了解,企业希望能在2020年实现10亿销售额。
陈朝晖告诉蜗牛派:“方便食品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一方面,国内的中产人群越来越大,有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购买力提升。另一方面,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生活节奏加快,外出场景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旅游、野营等。大家对食物的要求是更健康、更美味、更便捷。对我们食品行业而言,要跟得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覆盖好头部客户和意见领袖,也就是中产人群,再依靠他们聚拢其他消费群体。”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T11成立于2018年,主要针对中国一线城市消费升级需求,提供全球优选生鲜和一般食品业务。T11创立之初即获得由光大控股新经济、IDG联合领投,国美、远望资本、壹叁资本跟投的1亿元天使轮融资。
据杜勇介绍,目前T11涉及三大块业务:一是分布式电商网络,面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全球好商品,主要通过T11生鲜超市门店、小程序/APP渠道实现;二是完善供应链体系,以强化T11在一线生鲜市场的竞争优势;三是零售科技赋能探索,对业务数据化以及模型持续优化,让零售更具效率和智能。
T11全国首家门店北京朝阳公园店自2019年中试营业至今,单店累计活跃用户达近15万,且主要集中在门店3km半径,提供近7000个全球优选生鲜SKU,客单价达到180元以上,鲜食销售占比超过65%。

T11生鲜超市鲜食区一角,图据受访者
杜勇告诉蜗牛派,T11尽管SKU看似不少,但实际仅为同等面积传统超市SKU数的1/2左右。T11商品迭代强调全球精选,生鲜品占比较高,且按照四季更替、全球优质物产最优上市路径确定商品推进进程;商品整体更新节奏是每年春夏、秋冬两季,部分商品按月更新,并围绕一、二级类目进行多次汰换和更新。此外,T11还会对商品进行大数据管理,对部分销量不佳的商品进行快速下架,整体SKU保持在7000个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开店之初T11通过微信小程序快速拉新,积累一定用户后跟进上线APP。之所以这么做,杜勇向蜗牛派表示,主要考虑到起步阶段拉新压力较大,APP拉新注册影响用户体验。小程序拉新则可以快速建立用户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APP深度承接以及后续会员深度管理。杜勇强调,以用户实际体验作为思考方向,是T11长期坚持的经营策略。
截至目前,T11 APP已经整合了(到家+到店)x(计划购+即时购)x(短内容+货架)x(店内+店外)等生鲜超市多场景,搭建一站式品质生活体验馆,提供与吃相关的Shopping Mall的体验。

T11 水产活鲜区
涉足餐饮业务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杜勇认为,餐饮跟零售的结合是不可逆的。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家加工食材的时间成本较高,除加工餐饮外,未来超市业态里还会有更多RTC、RTE类商品。
据杜勇介绍,T11不仅提供包括果蔬、肉禽、水产等全球优质生鲜食材,同时提供优质的从生鲜原料到产品的服务,满足新城市人群“所见即所得”的消费需求。并且每三个月就会对餐饮进行大幅调整,“现在菜单上90%商品,都是针对疫情之后做的全面研发,”杜勇强调,T11餐饮研发团队专业水平不输于传统餐饮企业。
据悉,T11同时也在考虑用“吃货台”以非结构化方式推荐商品,未来或考虑自媒体入驻和UGC,促进内容转化成订单。
“生鲜+餐饮”是近些年新零售创新的典型模式,代表玩家为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对于T11与行业玩家的区别,杜勇向36氪表示,T11现阶段所有经营项目均为自营,“我们把自己定位零售界的产品公司。”在每个细分类目都是对标垂直领域里最好的公司,在产品上精益求精,在经营管理上和品质标准上挑战零售业极限。
据介绍,T11每年会派遣多批次员工去欧美、日韩,深度调研分析门店运营标准,吸取最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学习日韩等国家的先进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供应链管理经验,基于降本增效、提高生鲜商品的标准化水平,T11第一个集PC/DC/TC项目在2020年全面落地。
T11还通过自建研发体系研发S11零售操作系统。据悉,该系统有超过60个子系统,于2019年中上线并正式投入运营。据研发团队介绍,“S11用最精益的方式实现了生鲜电商全场景、全流程、全自研。”
在杜勇看来,传统零售业态经营核心问题是业务无法数据化。T11对于S11的定义,第一是所有业务必须在线,实现门店拣货、线上订单输入、空间管理、系统促销/定价,完全在线状态;业务数据化之后是相对智能化,用算法、以及人工运营经验进行优化。在杜勇看来,未来零售业会步入AI和人共同决策的阶段,甚至AI占主导。
“我们自己判断,可能零售业未来5到10年,在新的AIoT时代下,自建智慧零售系统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零售决策水平,提升时间效率和经营效率。”杜勇向蜗牛派说道。
此外,T11自主研发的“普惠零售解决方案”,以“paas+saas”技术形态交付,助力于零售科技的产品研发,为零售商提供包括系统、支付、营销、运营、供应链、仓配等一体化数字解决方案。
线上订单履约方面,T11目前整体单均配送成本在8元~11元动态区间,订单管理成本、拣货成本分摊下来,整体单均履约成本在12~15元之间。据杜勇向蜗牛派透露,T11线上业务已实现盈利,受益生鲜一站式购买需求刺激,T11平稳期线上客单价在160~200元区间。
T11线上业务正在快速增长期,已从初期的10%占比,上升至当前35%左右。杜勇表示,接下来T11会加大力度开拓线上业务,线上比例今年年底预计达到40%。
除生鲜到家外,T11还在尝试自提模式“计划购”业务。对于自提模式与到店消费的区别,杜勇向蜗牛派表示,自提模式上线于疫情爆发初期,主要为响应T11门店到家配送半径之外的用户特殊需求,以全品类尖货、紧俏商品为主,提供提前锁定下单、到店自提的购物体验。
T11也在进行近场景多业态及区域化布局。2019年末,推出第一个小业态模式“T便利”。杜勇向蜗牛派表示,T便利并非独立便利连锁业态,更多是出于供应链资源在闭环商圈的密度延伸,前置小业态贴近消费者,同时与超市大业态弹性共享库存,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
此外,主打年轻女性群体的美妆生活馆,也将于近期开业试营。接下来,T11还将探索独立餐饮店等更多新业态。但杜勇强调,T11整体扩张聚焦超市主线,目前T11在朝阳、海淀等核心商圈的多家门店正在紧张筹备,计划今年在北京新增5~7家标准店。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