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嘉机器人」全称杭州键嘉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公司致力于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自主创新研发和生产,以及为市场提供精准关节置换方案,覆盖“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 。
根据《202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分析》,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6.8亿美元,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9%。其中,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2019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超6亿美元,2020年预计达7.4亿美元,到2021年将突破10亿美元。
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家企业涉足医疗机器人领域。2019年,近一半的医疗机器人企业都获得了融资,总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在政策利好、老龄化加剧、消费群体增加和产业化发展提速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2016-2021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2014-2019年医疗机器人行业融资情况
目前,「键嘉机器人」自主研发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ARTHROBOT。ARTHROBOT不仅实现了髋臼侧的精准定位、打磨和假体安装,也覆盖了股骨侧处理,将最终手术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安装角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显著改善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精度不佳、医生学习曲线长且常年术中辐射暴露的临床痛点。
复星医药键嘉项目负责人表示:“大量证据表明,微创关节置换手术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康复和重返社会的时间,由此带来医疗成本的降低。通过关节手术机器人的辅助,有望克服微创环境下关节置换的人为不确定性、实现手术效果的一致性。”
BV百度风投负责人表示:“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作为提升外科手术质量与效率的新能力平台,已经证明了其在临床的巨大潜力,并将随着快速发展的AI感知、计算、做功技术进一步拓展能力边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科市场需求增速不断提高,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我们相信此时是绝佳的布局良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瑞信发表研究报告称,复星医药今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8%至81.4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41.5%至11.38亿元。上半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占到瑞信今年全年预测的44.9%及50.8%。
瑞信表示,复星医药与BioNTech及辉瑞正在中国研发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型疫苗,假设成功率为25%,预期公司今年在公共卫生事件项目上产生的销售为12.33亿元人民币。由于生产产能增加,明年及2022年有关销售估计可增加至28.13亿元人民币。
瑞信目前上调复星医药股份评级,由“跑输大市”升至“中性”,目标价由24.5港元上调至33.18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4月15日,由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医疗集团推出的“复星健康+” 在线医疗平台开始上线试运营,到5月15日一个月的时间,“复星健康+”平台的注册用户破百万人,累计5万多名医生注册。
在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的解读中,“复星健康+”的+,除了意味着“红十字”(健康)和“家”(家庭),也代表了“连接”,深度连接复星的生态。在“复星健康+”平台中,可以看到,保险服务(包括复星联合保险、复星保德信、复衡保险经纪、星恒保险代理等)、复星星选、国大药房关爱+等医、药、险全产业链供应商的入驻。
资深互联网医疗观察人士、七乐康前副总裁胡艺凡向亿欧大健康指出,从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四大基础要素——医、患、药、险来看,复星布局互联网医疗基本具备先天优势,但挑战也在于此,“很多时候资源越多,越难整合,这需要集团的顶层设计和管理”。
胡艺凡以支架手术、器官移植来比喻互联网+医疗的改革创新,“不管再怎么匹配,一段时间内,还是需要靠抗排斥药物让人体的其他器官和机能有个适应、接受的过程,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这个抗排斥药物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还有下面的理解和执行力。这不是复星的劣势,是整个业态的劣势。”他进一步说道。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之一,复星医药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覆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等诸多业务。其中,在医疗服务领域,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医疗集团拥有4328张床位,业务覆盖珠三角大湾区、长三角及淮海经济区。
复星下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开端源自2月27日,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为了缓解大量的就医问诊需求,复星医疗集团集结佛山禅城中心医院、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等10多家医院及诊所的近500位医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在线义诊。
这场义诊截至到2月29日晚间,累计访问量超过30万,日均线上问诊量较此前也激增超过20倍。鉴于此,复星医疗考虑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转入更常态化的模式,通过持续整合成员企业资源,推动医疗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升级。
于是,“复星健康+”成为了那个新的契机,4月15日,由复星医疗推出的“复星健康+” 在线医疗平台开始上线试运营。
“复星健康+”目前在微信小程序中上线,依托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资质,将复星旗下近30家线下实体医院的服务进行线上化升级,主要提供服务板块涉及线上问诊和咨询、名医直播、复星健康家庭管理计划(FHMO)等几大板块。

根据5月15日“复星家庭日”活动上公布的数据,“复星健康+”试运营期间的注册用户已超90万人,累计5万多名医生加入线上健康咨询与义诊行列,同时平台从5月1日起开设的名医直播讲堂栏目,在线直播讲座超过百场。
同时,“复星健康+”还上线了核酸检测快速预约,服务覆盖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20个城市,提供检测服务的机构累计已经提供了超过100万人次的检测服务。

对于这一产品,陈启宇认为,与市场上其他一些在线医疗平台相比,“复星健康+”背靠海量的线下医疗资源,包括国内竞争力排名第一的民营医院佛山禅城医院以及深圳恒生医院、徐矿总医院、上海卓尔荟等复星旗下大量实体医疗机构,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
不过,根据亿欧大健康的实际体验及观察,目前“复星健康+”在线问诊板块上,医生的接诊量普遍较低,多为20个以下,且医生回复及时性有待提升。
胡艺凡也表示,“复星健康+”像是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目前也只能提供轻问诊服务,虽然也有其他医院包括跨省的医师在平台上,但受限于医师在互联网医院做多点执业备案的限制,只能提供轻问诊服务。
“严格意义上,‘复星健康+’这款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线诊疗产品。从功能和服务上既没有体现出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服务特色,也没有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功能特征,目前提供的也只是轻问诊服务,感觉还在很浅层很基础的试水在线医疗服务阶段。”其补充道。
有民营医院运营管理人士则向亿欧大健康指出,复星医药本身是药企,跨界医疗服务难免有技术不足带来的短期弊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复星在互联网医疗上的布局主要以预热为主,能否迎来飞速发展还需要契机。
从目前各家企业的实践来看,医、患、药、险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四个基础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胡艺凡认为,复星布局互联网医疗可以视作得天独厚。
“从商业模式的维度,这里的‘药’不是指药品,而是药企,‘患’则可衍生为用户,当然再加上投资线下实体医院的话,那可以说四个基础要素复星全占齐了,这是其他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不可比拟的。”他具体说道。
上述民营医院运营管理人士也指出,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平台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医疗需求用户不仅止步于线上问诊,如果复星从目前的业务出发,在医药、服务、保险、养老等布局方面做足资源整合,也许是不错的出路。
不过,难题也随之而来,互联网医疗行业还没有出现一家模式完全跑通的企业,难有经验可供借鉴,如何通过互联网医疗去做资源整合,是大家很长时间内面临的共同难题。
胡艺凡认为,要通过互联网医疗实现资源整合,首先要先明确定位,是诊疗还是预防,“诊疗是存量,预防才是变量、增量”,目前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分布以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为主,在他看来,以“医疗+保险”为基础,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健康管理生态体系是一大趋势和方向。
从复星当前的动作来看,他们似乎也正在循着这一生态体系目标前进,其中,家庭健康管理和开放生态是其重点关注方向。
目前,在“复星健康+”的生态会场模块,已经引入了保险服务(包括复星联合保险、复星保德信、复衡保险经纪、星恒保险代理等)、复星星选、国大药房关爱+等医、药、险全产业链供应商。
除此,在515复星家庭日活动上,复星对外发布了复星健康家庭管理计划FHMO系列产品,这款产品主要针对家庭用户,为其提供私人家庭医生服务的健康管理计划,涵盖家庭医生计划、会员服务权益以及企业云医务室等三大产品系列。
陈启宇指出,FHMO中的F代表了Fosun和Family双重含义,而复星在药品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领域经营多年积累的全方位健康管理能力基础上推出的FHMO,能够为家庭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健康相关产品选择,并将C2M模式融合到健康管理中,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甚至自主设计的家庭健康管理方案。
据了解, FHMO还将从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线上即时问诊、预约诊疗,到定期主动式健康管理和干预服务,为家庭客户提供线上和线下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帮助用户逐步完成防病于未病的健康管理模式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