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经常会有人聚集在加拿大温哥华登巴富人区的一条街道上,对一栋价值400万美元、百叶窗紧闭的豪宅拍照。围观者对这栋房子的外部并无兴趣,他们关注的是居住在里面的华为副董事长、全球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命运,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
孟晚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孟晚舟迎来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就其引渡案做出的关键裁决。这次裁决,被视为孟晚舟在被“软禁”544天后第一次有机会获得自由。但遗憾的是,判决结果认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因此对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孟晚舟将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孟晚舟当天出庭并听取法庭所做的判决。

律师详解“双重犯罪”
这一判决结果虽短,但意义重大——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孟晚舟在544天的“软禁”后,仍然无法恢复自由,她脚上的电子脚铐还是不能取下!
这起耗时良久、涉及外交层面的案件,有许多要点值得关注。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美国联邦法院及加州高等法院出庭律师刘龙珠,对于孟晚舟案,他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刘龙珠表示,美国司法部对检控孟晚舟的四条罪名,分别为银行欺诈,电邮欺诈,合谋银行欺诈和合谋电邮欺诈。可见,孟晚舟被检控的四条罪名都是“欺诈”,而欺诈在加拿大也构成犯罪,符合“双重犯罪”原则。
但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忽视了欺诈罪名背后的事实,就是孟晚舟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和制裁条约,加拿大并没有类似美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和制裁条约。因此,孟晚舟可以选择继续上诉。
“不过,可以放心的是,即使孟晚舟被裁决‘双重犯罪’成立,也不意味着她可以被引渡到美国。”孟晚舟的团队将立即上诉,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法律辩论。从而形成旷日持久的诉讼,这甚至可能持续几年。
不仅如此,刘龙珠还告诉记者,孟晚舟律师将会继续进行对加拿大政府,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和皇家骑警的民事诉讼,指控他们在未告知孟的情况下,对她进行搜查、审讯和逮捕,严重侵犯了她享有的宪法权利。
孟晚舟:人生最大的磨难
2018年12月1日上午11点,从香港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的838航班经停温哥华国际机场,前往阿根廷参加并主持会议的孟晚舟在此转机。因为长途飞行,孟晚舟仅穿着一套黑色运动服、脚踩白色运动鞋,舒适而简洁。
即将在阿根廷举行的这场会议,被称为华为在阿根廷的第一次改革会议,华为颇为重视,阿根廷代表处是华为第一个进行新管理制度的试点,对于华为来说意义重大。任正非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也会参加该会议,比孟晚舟晚两天出发,在阿联酋迪拜转机。
孟晚舟没想到的是,这样寻常的一次出差却暗藏着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磨难”。就在她转机时,加拿大边境服务人员将孟晚舟拦截,并且对她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搜查和盘问,最终孟晚舟被加拿大皇家骑警正式拘留。
孟晚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而拘留的原因,便是美国指控孟晚舟“隐瞒华为和伊朗的业务往来”、“对汇丰银行欺诈”,以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令。加拿大应美国要求将其拘留,而美国还希望孟晚舟被引渡到纽约。
孟晚舟被拘留之事一出,立刻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而一直低调的华为“长公主”孟晚舟,也因此被国内外所知。
对于孟晚舟被拘留事件,外交部迅速于12月6日召开记者发布会。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中方获悉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当事人提供领事协助,并向加方、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立即对拘押理由作出澄清,立即释放被拘押人员,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正当权益。
在多方压力之下,加拿大当地时间12月11日下午,被关押十多天的孟晚舟,最终以1000万加元获得保释,住进了其在温哥华所有的一处宅邸内。
回到家后的孟晚舟,发了第一条被刷屏的朋友圈:“我在温哥华,已回到家人身边。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谢谢每一位关心我的人。孟晚舟。”并配图亨利·路特威勒摄影作品集“芭蕾舞”中的一张芭蕾舞者双脚的照片,图片上写着罗曼罗兰经典名言,“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而这张“芭蕾脚”的图片,是任正非最喜欢的图片之一。2015年,华为买断了这张图片的广告播放权,将其打造成华为2015年的全球广告,在多个国际机场及国内媒体投放。任正非说,一双跳芭蕾舞的脚,一只是好脚,一只是坏脚,这就是华为人生,“痛并快乐着”。华为就是那只烂脚,如果你不表现出来,社会还觉得我们这个脚还挺好。
保释后的孟晚舟,正像这张“芭蕾脚”图片一样。看似住进了外界所说的“豪宅”中,但却承受着极为严格的监禁要求:脚踝上需要戴着监视器,必须居住在第28大街的家中,从晚上11点到早上6点呆在家里,家附近每天都有严密的监视,活动范围必须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区。这样的生活,形同“软禁”。
被捕之后,孟晚舟只能缺席阿根廷的会议。而此时,原本两日后出发去阿根廷的任正非,去还是不去成了其一家人难以抉择的事情。
但是任正非对此的态度是“其实我个人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并不觉得我的生命有那么重要”,阿根廷的这次会议事关重大,对华为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任正非还是选择顶着危险前往阿根廷。
而正是这次“冒险”,在此后的贸易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任正非曾说,“我认为改革最重要,阿根廷代表处的改革很成功,带动了公司全面的改革。正好遭遇了贸易战,现在大家才看到,阿根廷七个文件对公司建立自我堡垒起到了巨大作用,每个BG的一把手都跟我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半年的准备,可能现在会混乱。’”
在被媒体问及“如果你当时跟女儿一起走,在加拿大被抓了怎么办?”时,任正非乐观地说,就陪女儿聊聊天。和任正非一样,孟晚舟也是乐观的,任正非透露,在孟晚舟被拘捕后,两人平时会打打电话,“电话上也仅仅是讲讲笑话,晚舟也很坚强。”
任正非:是家事,也是公事
在孟晚舟被监禁后,美国加快了动作。2019年1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华为公司、有关子公司及其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指控,并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
事实上,一旦孟晚舟被引渡,她将面临多项欺诈指控,包括涉嫌向美国的银行撒谎以绕过对伊朗的制裁措施,每项指控将面临最高30年刑期。
在此之下,一直处事低调神秘、鲜少接受采访的任正非,开始频繁走到台前,密集接受媒体采访。许多老媒体人都表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于出面接受采访的做法,任正非曾打趣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要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都要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遇多大困难。”
就这样,所有人都为孟晚舟努力着。到了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长决定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进行令。而孟晚舟方面也未妥协,三天后(3月4日),孟晚舟的律师团对加拿大政府、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和皇家骑警(即联邦警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就对她进行逮捕、搜查和审讯,这些做法都侵犯了她的宪法权利。
孟晚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孟晚舟依然戴着电子脚铐,奔走于法院和家之间。
不过,孟晚舟每次出庭都打扮得优雅得体,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许多网友高度赞扬她不愧是将门虎女,不卑不亢。孟晚舟每次出庭的照片,都会被刷屏,甚至凭借自己的“出庭时尚”上了热搜。
当地时间5月8日,孟晚舟身穿黑色连衣裙,外披黑色西装外套,手提一只包出庭,律师就美国对她的引渡提出辩护。
孟晚舟律师在法庭上披露了三个重要事项:第一,律师指出针对孟女士发起的刑事案件完全基于不实指控。第二,加拿大相关部门在FBI参与下采取的行动对孟晚舟依据《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所享有的权利造成了多次、严重的侵犯。第三,逮捕孟晚舟违反了美加引渡条约及加拿大《引渡法》的核心原则—“双重犯罪”原则。美国对孟晚舟的指控是基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但是加拿大目前并没有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因此孟晚舟面临的指控在加拿大并不构成犯罪。引渡请求不满足双重犯罪的要求。
此外,律师认为引渡程序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因素将导致对公正的严重损害,也会使孟晚舟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孟晚舟将据此向法庭申请停止引渡程序。
而就在孟晚舟律师团队与加拿大方面激烈斡旋之时,美国再次将炮火轰向华为。
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68家子公司列入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不得向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和服务。随后高通、英特尔宣布终止与华为的业务合作;谷歌也宣布停止与华为的合作,并禁止华为使用GMS等等。
12月2日,在被加拿大拘押一周年之际,孟晚舟发布一封公开信,称忙碌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自己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感谢大家对她的温暖和鼓励。


当地时间,2020年1月17日,孟晚舟再次出庭。不过这次出庭不涉及案件审理,而是听取法官对今年的庭审安排作出决定。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的庭审将分别安排在1月到11月之间分四次进行。涉及孟晚舟被控罪名的三个方面,分别为孟晚舟是否双重犯罪、加方逮捕程序问题,以及美方指控罪名的问题。
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孟晚舟迎来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就其引渡案做出的关键裁决。但遗憾的是,法官作出的裁决却是孟晚舟构成“双重犯罪”,这意味着将触发新一轮的法律诉讼,并且孟晚舟仍然面临被引渡到美国的风险。

华为:制裁中变强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之一,而孟晚舟则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长女。公开资料显示,孟晚舟于2011年4月担任华为常务董事兼CFO,2013年1月21日,孟晚舟首度现身华为2012业绩预告媒体见面会,至此真正走到台前。
2018年3月23日,华为公布的新一任董事会成员名单显示,梁华接替孙亚芳出任董事长,孟晚舟、郭平、徐直军、胡厚崑当选副董事长,孟晚舟同时为机关平台运作的协调管理人。
孟晚舟事件交织了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外交问题。不但涉及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程序与实质问题,也牵涉到美、加、中三国关系,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等,多层因素叠加造成多方难以达成解决方案。
其中,有人质疑称,孟晚舟或许只是“毫无防备的替罪羊”。因为美国近年来一直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消息。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至少从2016年起,美国有关部门一直在审查华为涉嫌违反美国出口和制裁法向伊朗和其他国家运输美国原产产品的行为。
与此同时,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旨在阻止华为和中兴通讯进入美国经济,称这些公司可能利用其技术对美国人进行监视。2018年1月,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放弃销售华为手机的计划,随后,美国最大电子品零售商百思买也放弃销售华为手机。同年4月,中兴更是因违规向伊朗出口产品被美国制裁。
除了手机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困难重重外,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5G也不例外。目前,5G通信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国都在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布局。为此,电信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正在加速推进5G的商用,多个国家为此已经或者正在进行5G频谱的拍卖、分配等。但过去一年多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努力呼吁在世界各地禁止华为的产品,尤其针对5G无线网络方面,原因是担心华为的设备可能被用于监控等目的。
对于美国方面关于华为“窃取商业秘密”的指责,任正非明确地回应,华为绝对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对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惩罚华为一事,华为也进行了反击。
2019年3月7日,华为在深圳坂田总部召开了发布会,会上宣布针对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的合宪性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这一针对华为的销售限制条款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可惜的是,今年2月,华为起诉美国法律违反美国宪法被美国法院驳回。美国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马赞特(AmosMazzant)在一份长达57页的裁决中做出了对美国有利的裁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资料图
不仅如此,在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一年之际,美国选择打开“潘多拉的盒子”,针对性地对与华为合作的半导体产业链进行打击。
在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最新制定的计划中,在美国境外为华为生产芯片的晶圆厂商们,只要使用了美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就需要向美国申请许可证。这意味着从芯片制造、到芯片设计EDA软件、再到半导设备,美国开始选择采取“最极端”的方式阻断全球半导体供应商向华为的供货。
在5月18日华为举办的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过去的主题词是‘补洞’,但好消息是我们还活着。两天前,美国商务部又修改了新规,我们的业务将不可避免受到巨大影响,但这一年的磨难,让我们变得皮糙肉厚,华为会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郭平认为,过去30多年,华为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1500多张网络,为6亿消费者提供了智能终端设备,服务了30多亿人口。美国对华为打压,影响的不仅仅是华为,也会让这些使用华为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消费者体验受到伤害。
与此同时,郭平还呼吁:“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一体化协作体系,这个体系不应也不可逆转。标准和产业链割裂对任何一方都没有益处,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严重冲击。产业界应共同努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性,确保全球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分工协作的供应链体系。”
事实上,早在去年被加入实体清单后,华为便开始加速海思自研芯片、鸿蒙操作系统,以及关键元器件等的国产替代步伐。目前,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已经设计出十数款先进制程芯片,并大量交由台积电代工。根据台积电年报资料及市场调查机构IC Insights统计,华为海思去年占台积电年度营收比重已大幅提升至14%。而业界预估,华为今年对台积电营收占比会介于15%~20%之间,拉近与苹果之间的距离。
另外,4月28日,调研机构CINNO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海思半导体第一次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成为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最高的移动SoC生产商。而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海思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之列。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今年4月初曾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可以不用来自于美国的元器件,但华为手机目前还不全是国产的,既有国产元器件、也有日韩、美国的,不同的手机配置是不一样的。“华为和联发科、高通、展讯等都有合作,高端产品我们还是用自己的(海思),手表里用了展讯产品。虽然我们可以不用美国的东西,但还是要确保有美国的元器件,因为要和他们保持合作关系。”
不过,郭平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一体化协作体系,这个体系不应也不可逆转。标准和产业链割裂对任何一方都没有益处,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严重冲击。产业界应共同努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性,确保全球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分工协作的供应链体系。”
郭平指出,过去30多年,华为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1500多张网络,为6亿消费者提供了智能终端设备,服务了30多亿人口。美国对华为打压,影响的不仅仅是华为,也会让这些使用华为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消费者体验受到伤害。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孟晚舟引渡案迎来首次裁决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于当地时间27日(即北京时间28日凌晨2点)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个判决结果,该法院宣布了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案的“双重犯罪”问题裁决,认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对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这也就意味着孟晚舟仍将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对于“双重犯罪”,根据美加引渡条约及加拿大《引渡法》,加拿大将疑犯引渡至其他国家受审必须证明疑犯的罪行在加拿大亦属于犯罪行为。据悉,孟晚舟女士当天出庭并听取了法庭所做的判决。
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在表示:“美国感谢加拿大政府根据《美国加拿大引渡条约》在这一正在进行的事件中提供的持续协助。”
根据加拿大法律,即使法院决定将个人引渡到外国,司法部长也有权撤销该决定,即最终由加拿大司法部长戴维·拉梅蒂决定将孟引渡到美国政府是“不公正还是压迫”。
案件的第二阶段审理定于6月开始,重点在加拿大官员在逮捕孟晚舟时是否违反宪法,这一案件中孟晚舟是原告,届时孟晚舟也不会被立即引渡至美国,结案陈词预计将在9月底或10月初进行。
孟晚舟的律师表示:今天在加拿大的裁定只是一个漫长过程中的开端,相信最终将实现正义。
对此,据央视新闻消息,华为公司发表声明:我们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失望。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我们希望加拿大的司法体系最终能还孟女士清白。孟女士的律师团队将不懈努力,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裁决结果宣布后,ICE加拿大油菜籽期货周三下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油菜籽生产国和第一大油菜籽出口国,因为种种原因,去年加拿大的油菜籽失去了对华出口资格。加拿大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2019年该国向中国出口的油菜籽规模同比削减了近70%,损失最高可达到1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

任正非此前表示,我相信不会有最坏的结果
在孟晚舟事件期间,华为数次遭到美国的打压。2018年是一个关键时间点,巧合的是孟晚舟女士于2018年3月23日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出任华为副董事长。
据悉,在5月26日的记者会上,环球邮报记者问道:加拿大的法院将于本周三宣布对孟晚舟有关案件的裁决结果。中方有何期待?赵立坚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美加两国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任意采取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中国政府维护中国公民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加方应当切实纠正错误,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并确保她平安回到中国,以免中加关系持续受到损害。
而对于孟晚舟事件,华为创始人,孟晚舟的父亲在5月11日向《南华早报》表示,我相信不会有最坏的结果,因为全世界像华为这么守规矩的公司,西方也很少。美国情报系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集一个国家的力量在找我们的茬,至今也没有拿出什么证据来。
孟晚舟事件时间脉络
时间回到2018年12月1日,华为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加拿大可以说是美国的忠实“追随者”,美国层面给出的理由是,孟晚舟先前出任香港天通科技的执行董事,该公司与伊朗的计算机设备买卖违背了美国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可笑的是半年前,美国以同样的理由对中兴通讯公布了禁令,只是这次没有取得实质性证据,而华为方也不认为孟晚舟有何不妥行为。
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美双方多次交涉,孟晚舟也多次出庭,而自从被“软禁”后,孟晚舟就戴上“脚铐”,而“脚铐”照片也被刷屏,历次出庭受审时,孟晚舟女士也都显得十分从容淡定。
2019年1月29日,美国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撤销对孟晚舟女士的逮捕令及正式引渡要求。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2019年1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抹黑和打压特定的中国企业,企图扼杀企业的正当合法经营,背后有很强的政治企图和政治操弄。
同年3月6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再次出庭,经过17分钟的庭审,引渡听证会延期至5月8日。孟晚舟的辩方律师Richard Peck表示,这一案件“高度不寻常”,他们对其后的“政治动机”表示“严重关注”,此前美国总统的言论可能对案件的正确审理有所影响。
今年1月20日,加拿大法院再次将孟晚舟案举行听证会,主要聚焦“双重犯罪”问题,孟晚舟拘押已超过一年,中方敦促加方切实尊重政法精神,尊重中国司法主权,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华为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令美国坐卧不安
孟晚舟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借口,美国真正目的是牵制华为,进而打压整个中国的科技产业,但打压只能是暂时的,中国科技崛起力量势不可挡。
华为在过去5年取得的成绩,令美国坐卧不安!正是因为华为人、中国人勤劳、务实、扎实创新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3900亿升至2019年的8588亿,研发投入由2015年的596亿升至1317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创过去5年新高,且超过了同期A股市场95%的上市公司。
专利数量方面,也是稳居全国甚至全球前列。2015年华为专利数量达到6898件,成为2015年度国际专利注册数量第一名,这也标志着东亚地区对全球知识产权贡献的不断提升;2018年专利数量达到5405件,总数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2019年专利数量也达到了4510件。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接着笔者上周日(24号)的事前观察框架,这儿就法院裁决做一初步评判。
裁决是引渡司法审查的有机组成部分,评判裁决之前,有必要先简要论述司法审查的性质和标准。
一 引渡司法审查的性质
就整体引渡程序看,现阶段处于夹在两个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期。引渡本身是行政部门根据国际条约实施的行政行为,加拿大司法部主导整个过程。然而,由于引渡涉及对个人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强行递解,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英美普通法国家,基于普通法传统,凡由国家机关实施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措施(比如传讯、逮捕),必须由司法机关审查,签发“搜捕状”(warrant)。这一传统可以追溯至英国中世纪,13世纪的《大宪章》禁止国王不经正当司法程序随意抓捕臣民并定罪,此后经制定法和法院判例不断发展,成为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在不同司法区,分别有大同小异的程序规定,包括写入《美国宪法》的“人身保护令”(habeas corpus被刑事羁押者请求法院审查警方羁押,获取自由),均源于此。源于刑事追诉领域的司法审查,后来随着司法权力的不断扩张,逐渐扩大到刑事追诉领域之外的行政行为,并且在美国建国后的19世纪初进一步扩大到法院对立法机关行为的审查。人们熟知的“马伯利诉马迪逊案”(1803)正式确立了法院对立法、行政行为的违宪审查,把法院推到与行政、立法真正平起平坐的地位。

对于引渡的司法审查,本质上是这一传统在引渡领域的体现。由行政部门主导的引渡,在司法审查阶段,变成了一个与刑事程序类似的官司。这里说“类似”,不是相同,因为除了两者都围绕一个“刑事指控”展开之外,其他方面都大相径庭。首先,引渡司法审查没有“被告”,只有一位被外国政府根据条约要求引渡的所谓“逃犯”,但该人不是引渡司法审查的对象,换句话说,法院不是审判“逃犯”是否有罪(审判只有在引渡之后,由引渡请求国的法院进行),而是审查引渡请求是否满足法定条件;第二,主导引渡的行政部门(在加拿大是司法部)代表外国政府参加司法程序,负有证明引渡请求满足法定要求的责任,其相对方(辩方)虽然不是被告,但有权参与,说服法官引渡请求没有满足法定要求。最后,审理法官主持审查程序时,遵守专门的司法程序,不适用于常规民事或刑事审判的程序法、证据法等,比常规民事或刑事审判法官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加拿大,规制引渡司法审查的主要法律是《引渡法》。鉴于引渡司法审查的有限目的(决定引渡请求是否满足法定要求),审查程序上对证据的要求远低于常规审判。检方需要向法庭提交案件档案(Record of the Case),包括检方掌握的主要证据。1999年以前,《引渡法》要求所有证据必须由提供方宣誓(法律后果是承担伪证责任),并且根据加拿大法律证据具有可采性。之后,《引渡法》修订,只要求证据由请求国官员认证(不承担伪证责任),说明证据会在日后的审判中使用,并满足请求国当地法律刑事起诉要求,或根据请求国当地法律收集,即可满足司法审查要求。
引渡司法审查中,辩方进行证据辩护的范围十分有限,无权要求检方披露所有证据,也无法利用证据法规定的各种排除规则,申请证据排除(比如,一般可被排除的传闻证据,不适用排除,可以使用),或者提出己方证据,对检方指控进行证伪。
二 引渡司法审查的标准
引渡司法审查的独特性质的有限目的,也决定了审查法官进行司法审查适用的标准。
司法程序中,在不同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标准,适用于参与各方的诉讼行为。当事人双方根据法律规定,在不同类型的诉讼中分别承担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比如,英美法国家在刑事诉讼领域,由检方承担案件事实证明责任,而且需要达到很高的标准,比如在美国称作“确信无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接近于完全确认)标准,远高于民事诉讼中一般由原告承担的“优势证据”(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高于50%)标准。
就法官来说,审查当事人的司法请求,或者是上诉法院审查下级法院的判决,也适用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从低到高,松严有别。掌握具体案件法院对有关事项的审查标准,并据此制定诉讼策略,是诉讼律师的基本功课。
具体到引渡司法审查,根据加拿大《引渡法》和判例法,法官适用的标准,是假定引渡请求国对被引渡人的指控为真实,判断检方是否提出了“初步证据”(prima facie evidence)支持指控?
“初步证据”是一个较低的标准,只要求检方能够提供证据,该证据无须经过审查法院辨认是否真实、可信;法官“假定”在证据成立的情况下,检方的指控能否自圆其说,表明可能有指控的犯罪发生,就应该判定检方的引渡请求通过司法审查。根据判例法,审查法官不能因为“自己认为”指控证据不足,或“在将来的审判中可能败诉”,就拒绝通过审查。
规定较低审查标准的理由,一是因为审查不是审判,目的是确认检方指控是否可以初步成立,不是判定被引渡人是否犯罪,其后果不过是将被引渡人交给请求国的司法机关审判,在很大程度上与刑事追诉开始阶段警察向法院申请“搜捕状”类似,顶多是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允许检方立案侦查;第二,是效率因素,如果审查法院适用更高标准,势必要求法院对证据进行实质审查,允许当事双方就证据和事实展开对抗式辩论;如此,司法审查就变成审判,旷日持久,使本来就费时费力的引渡变得遥遥无期。
同时,审查法官在对具体问题上适用的标准,经常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在过去判例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上,如果双方立场各有千秋,伯仲之间,答案并非黑白分明的时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会空间更大一些。本案目前审查的“双重犯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三 本案裁决简评
刚刚得到消息,高等法院裁决发布,霍尔姆斯法官认定“双重犯罪”存在。
待认定书发布之后,再对内容进行详尽分析。裁定书的一句核心内容是,“美国伊朗禁令,作为审查指控的行为的背景,可以在双重犯罪分析中发挥适当作用。”看来,法官在伊朗禁令的作用问题上,基本接受了检方的立场。
这一结果基本印证了周日分析的趋势。
就作出裁定的霍尔姆斯法官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然而完全可以驾驭的任务。霍尔姆斯法官从事法律职业40余年,早期在检察部门任检察官,2011年以后任法官,目前担任高等法院副首席法官(Associate Chief Justice)(高等法院共有92位法官,其中一位首席法官(Chief Justice),一位副首席法官)。职业经验十分丰富,特别熟悉刑事司法,曾经处理过多起颇具争议、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从阅历、专业能力角度,完全胜任本案司法审查重任。
辩方可以就裁定向省上诉法院提出专门上诉,同时在高等法院就其他辩护理由展开辩护。
引渡司法审查继续。遗憾的是,孟晚舟目前无法获得人身自由。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国际机场逮捕孟晚舟,美方随后提出引渡要求,指控其“隐瞒华为和伊朗的业务往来”“对汇丰银行欺诈”,以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本月21日表示,将在27日就孟晚舟案的“双重犯罪”问题做出裁决,即美国指控孟晚舟“对银行欺诈”的罪行是否在加拿大也构成犯罪。
美国彭博社26日称,这将是“孟晚舟获释的第一次机会”。她的律师认为,在加方官员批准开始引渡程序时,加拿大并没有对伊朗进行制裁,这意味着孟晚舟的被捕不符合“双重犯罪”的法律标准。如果加拿大法官裁定该案的“双重犯罪”不成立,孟晚舟将获释。如果法官认为孟的“双重犯罪”成立,将触发新一轮法律程序,而上诉可能会使这一过程延长数年。加拿大《环球邮报》26日称,孟晚舟案的判决将影响加中关系的走向。
“中国政府维护中国公民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加方应当切实纠正错误,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并确保她平安回到中国,以免中加关系持续受到损害。”赵立坚26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说。当加拿大记者追问“如果加拿大法院做出对孟的不利裁决,中方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赵立坚表示:“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今天(5月28日)凌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判决结果:
认定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

此次判决的结果,意味着美国对孟晚舟犯罪指控,在加拿大也算是一种犯罪,美国的引渡程序将继续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双重犯罪”成立,孟晚舟也不一定会被引渡到美国。
据央视新闻报道,孟晚舟接下来还会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

对此,华为对媒体回应:
我们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失望。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我们希望加拿大的司法体系最终能还孟女士清白。孟女士的律师团队将不懈努力,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孟晚舟事件始末
截止到今天,整个事件一共持续了544天,历经一年半的时间。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当局应美国政府要求,以违反美国法律为名,在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将其逮捕。
此后,在中方接连抗议之下,加大拿就孟晚舟时间举行了3次听证会,孟晚舟获准保释。条件是:
1000万加元(5211万元人民币)保释金(其中3647万是现金),包括她丈夫在内的5位担保人,交出护照,戴电子监控设备,外出时间和地域限制,由专业的团队进行全天候监视等。
但在保释期间,孟晚舟还被要求必须遵守以下16项条件:
遵纪守法;向位于202-1855 Burrard这个地址的监督员汇报;向监督员提供自己的电话座机和手机号码,必须保证可以被联系到,以确认遵守保释条件;必须待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居住在温哥华4005 W 28th Ave;晚上11点到早上6点必须待在家里,随时能被联系到;在限定的范围内,包括温哥华、本拿比、列治文、北岸等活动,但不能去机场附近;上交所有护照;由狮门安保公司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服从狮门安保公司的命令;狮门安保公司有权力将其逮捕或者扣押;必须佩带跟踪脚环;必须同意支付狮门安保公司和提供跟踪脚环的RSC公司的所有费用;离开家时,必须随身携带一张保证书,警察可以随时让其出示该文件;同意警察可以在未通知的情况下进入其家中;必须在有需要时参加庭审,必须在有需要时被扣押。一年后,2019年1月29日,美国司法部正式提起刑事诉讼,要求引渡孟晚舟。
随后,在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长决定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进行令。两天后,孟晚舟提起对加拿大政府的民事诉讼。
2019年5月8日,加拿大法院再就孟晚舟女士引渡听证会重新开庭。
这次听证会只是确定接下来庭审的时间表,没有作出引渡与否的决定。
9日,孟晚舟写给所有华为人一封信,信中称:
从未有机会如此紧密地与18.8万华为人联接在一起。无论眼下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内心都能依然坚定。
同年10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孟晚舟有关的决议案。2020年1月20日,加拿大法院再就孟晚舟案举行听证会。
听证会聚焦“双重犯罪”的问题,即美国对孟晚舟犯罪指控在加拿大是否也算是一种犯罪。如果不是,则孟晚舟可以被释放;如果构成,则孟晚舟则需要继续申辩。
其裁决结果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四月下旬,也就是4月27日。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一阶段听证会采取网上方式进行,开庭后仅仅进行了不到30分钟就结束。听证会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审讯,孟晚舟也没有出庭。
而此次听证会。正是第二阶段,孟晚舟出庭并听取了新的审判结果,但结果并非期待的那样。
据路透报道,结案陈词预计在今年9月最后一周或10月第一周作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