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成立以来,迪英加科技始终以深耕AI+病理为目标,凭借完全自主研发的AI算法建立核心竞争力,开发具有多模块的AI辅助诊断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包含病理云存储、病理信息管理、病理远程会诊/问诊等多项业务,全方位覆盖数字化,智能化病理科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致力于为业内人士提供智慧病理科的整套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包解决方案。至此,成立于2017年1月的迪英加科技已经通过天使轮、A轮、和B轮累计获得超过人民币2亿元的三轮次投资。迪英加科技投资机构包括中金资本,君联资本,IDG,将门创投,金阖资本,布朗什维克等知名投资机构。

(图片来源:迪英加科技)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书林表示:“中国肿瘤筛查和诊断市场需求巨大,而注册病理医生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19下半年迪英加在病理大会上率先发布了智能病理诊断产品,借助人工智能辅助病理医生阅片,极大提升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也有利于提高其普及率。我们非常看好杨林博士领导的整个迪英加管理团队,也很荣幸能够支持迪英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广大患者,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将门创投创始合伙人杜枫表示:“将门从天使轮投资迪英加,一路走来,迪英加从三个人的创始团队,成长成人工智能数字病理领域的龙头领军企业。作为精准医疗的支撑,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利用AI辅助病理诊断的市场潜力巨大。病理诊断是癌症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我国病理医生缺口高达90%,用AI技术协助病理医生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此外,君联资本此次作为老股东继续注资本赛道头部企业,也表示了对杭州迪英加科技做为数字病理/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位置的进一步认可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看好。
近年来,尽管各个领域的诊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临床上超七成的医疗诊断(如肿瘤,及多数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仍依赖传统的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担负了重要使命。
病理AI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字化的病理切片进行诊断,通过人工特征提取或自动特征提取的方法,将图像特征提取出来,并构建相应的检测分析算法对细胞进行分类和分级,以完成诊断任务。随着病理AI在临床实践中的持续推广,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病理科医生数量缺口的同时,更辅助病理医生完成病理诊断,提升诊断效率。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执业执照病理科医生约9600人,与国家卫健委所要求1~2名病理科医师/100张病床对应的近10万医师相比倒挂严重。由于病理诊断往往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最终诊断,病理科医生责任重大,并且工作繁重。据统计,一家三甲医院病理科每天产生待处理病理切片约2000张,病理科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脑力,依靠经验在显微镜下识别和判断病变组织,并粗略估算其细胞数量,和评估病人的癌症风险和等级等。
病理AI能自动检测数字切片中的病变区域并定量评估各项指标,帮助病理医生做出快速、准确、重复性高的病理诊断。目前,病理AI已经应用于乳腺癌、神经胶质瘤、前列腺癌、宫颈癌等疾病分析,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细胞核特征的检测、疾病良恶性诊断、癌症分级分型、染色分析以及早期筛查,血涂片,痰涂液,尿沉渣的检测分析等。
迪英加科技CEO杨林博士告诉动脉网,迪英加科技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满足病理科数字化建设需求的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内置的病理AI分析系统搭载了覆盖多种组织病理(免疫组化、H&E染色)、细胞病理、分子病理的近30个分析模块。是国内目前覆盖病种最齐全的数字病理公司。目前迪英加人工智能/数字病理产品种类的齐全性和通用性超过美国同行业对标公司PathAI和PaigeAI。
病理诊断的高度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极大增加了病理AI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难度,很少有科技公司会专注于这一垂直领域深耕产品开发。迪英加科技的两位创始人杨林博士和李康博士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海归跨学科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数字病理方向研究超过15年,研发团队成员超1/3拥有海外博士学位。2017年成立至今三年多来,迪英加科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使用AI技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病理科全套解决方案的公司。
据杨林博士介绍,迪英加科技结合临床实践需求,不断在各个专业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显微镜、各种款式扫描仪、病理诊断图像处理软件、病理科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软硬件产品在2019年陆续获批上市,并得到国内300多家三甲医院和专业第三方检测公司的认可。同时,迪英加科技正在积极探索申报病理AI诊断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杨林博士推测,未来1-2年内国内将有第三类病理AI诊断医疗器械产品获批。

(图片来源:迪英加科技)
依托丰富的辅助诊断模块和强大病理AI技术开发能力,迪英加科技与多家全球知名药企、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和通过FDA 认证的世界数字病理顶级品牌全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家大型公司和医院目前都在使用迪英加科技的各种数字化,智能化的病理AI产品。
尽管经济形势和融资环境整体严峻,迪英加本轮次仍旧以超预期认购获得本轮次(B轮)过亿元投资。本轮融资后,迪英加将继续深挖病理行业痛点,始终秉承全新全意为病理人服务的宗旨,努力优化产品,促进行业发展,为病理医生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夯实公司在数字病理/人工智能方向的产品矩阵和相关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聚芯微电子是蜗牛派持续关注和报道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及其应用系统的公司,总部位于武汉,在深圳、上海、欧洲和美洲设有研发和销售中心。公司拥有光学传感和智能音频两大产品线,并拥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
在智能音频产品领域,聚芯微电子自主研发了模拟输入智能音频功放芯片「SIA810X系列」,该芯片集成了振幅保护、温度保护和升压模块,搭载了聚芯自研的Sound Intelligence音质增强和喇叭保护算法。“该芯片可以根据音频特性智能调整喇叭状态,提供更好的听音体验,并延长喇叭寿命。”聚芯微电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德珩说,“该芯片方案可兼容市场上主流音频功放产品,也可满足高通和MTK平台的软件系统集成需求。”
据悉,该音频解决方案凭借优秀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行业一线手机厂商的认可,已服务于数千万部一线品牌智能手机。
在光学传感芯片领域,聚芯主研ToF传感器芯片及3D视觉解决方案,并已经有成熟产品面世。2020年3月,聚芯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背照式、高分辨率ToF传感器芯片,该芯片可广泛适用于智能手机、人脸识别和机器视觉等具有高性能3D传感和成像要求的场景。
蜗牛派曾经介绍过,ToF(Time-of-Flight 飞行时间)这一主流3D视觉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近红外光的反射时间差,来计算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形成立体视觉。相较于结构光、双目技术,ToF技术具有系统成本优、结构简单稳定、测量距离远、更适合室外场景等特点,被手机、工业和汽车等行业用户一致看好。
近年来,ToF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消费电子当中,许多智能手机厂商选择在旗舰机中使用ToF摄像头, 如华为Mate 30 Pro、vivo NEX等十几款手都使用了ToF技术,据相关媒体爆料,iPhone 12也将会带来背面配有ToF(测距)相机。Yole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1.73亿部具备ToF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2020年4月,苹果公司发布了新款iPad Pro,此款新机型搭载ToF技术的“镜头”,为增强现实(AR)及更广泛的领域开拓了新的可能。
刘德珩告诉蜗牛派,AR的世界是从真实环境的三维重构开始的,聚芯也正在深度布局3D感知领域。他说:“我们将继续瞄准消费电子领域,积极参与到国际最前沿的科技竞争,通过在3D视觉、三维音频和触觉感知上的积累,推进多感知融合技术的落地和发展。”
作为本轮领投方,和利资本合伙人汤治华说:“3D视觉与感知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和爆发力的赛道,技术创新和市场格局都在快速演进之中,未来还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聚芯背靠欧洲产学研数十年的沉淀,加上国内优秀的经营和管理团队,必可以让技术生根、开花结果。和利资本拥有丰富的半导体产业化经验和行业资源,将为聚芯在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多个产业链关键环节充分赋能。”
源码资本张星辰表示:“以ToF为代表的3D传感芯片和模组,正在成为新一代技术基础设施。这是源码资本在芯片领域的首笔投资,我们从应用层看到3D感知领域广阔的市场空间,并致力于将内容和上游技术深度链接。有别于传统的芯片设计公司,聚芯具备通过软件算法去定义和差异化硬件的能力,将促进他们在该领域脱颖而出,做出一番成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