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大的市场蛋糕,无论是以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还是以菜鸟网络、德邦快递、顺丰快递为代表的物流公司,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智能化的仓储物流体系。除此之外,也有“布科思”这样的新型企业,利用自身擅长的技术优势,在由技术到产品到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看到了仓储这一应用场景。
谢传泉是北京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2006年,他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出来开始自己创业,期间他做了大量不同的尝试,包括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产品开发,类似语音控制的音箱,以及结合产品的智能语音模块等。虽然产品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其底层算法都是基于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相关算法,而这些都与机器人定位导航算法的底层核心技术相通。
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2010年谢传泉的研究方向转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方向;2012年他和伙伴开始涉足SLAM技术研发,即自主导航定位的核心算法;2014年,谢传泉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布科思,并在2015年拿到投资之后正式确定将定位导航作为其公司的核心技术与方向,落到产品应用层面就是机器人的定位导航服务。
目前,布科思专注于激光、视觉、UWB等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技术、大规模人员物资定位技术、智能搬运机器人和调度系统的研发。
谢传泉表示:“之前,公司是面向机器人厂家提供一体化的定位导航解决方案;现在,则专注于更加细分的仓储物流搬运机器人行业。我们认为这也是一种定位导航服务,只是应用在了仓储中的货物搬运环节。”
在进行实地的调研中,谢传泉和他的团队发现,传统仓库并没有想象中的部分自动化,反而非常原始、自动化程度很低,甚至许多仓库不具备仓储管理系统。并且,这些仓库的货物随意堆叠,导致往往一个仓库需要雇佣的人更多。
他们意识到传统仓库有机器人取代人力劳动的需要,并且能够承担得起改造的成本费用,只是还需要经过市场教育的阶段。
因此,基于公司原有的定位导航服务和底盘技术之上,布科思将人员物资定位、无线跟随模块融合在一起,针对中小型传统仓库提供“仓储轻物流解决方案”
目前,布科思的“仓储轻物流解决方案”包括:智慧搬运机器人和仓储轻物流搬运系统。由于该方案可以将仓库中的人员、车、物资、信息融合并实时定位,且融合了无线跟随模块,因此,仓库员工可以通过按键远程召唤机器人过来,机器人过来后,能够自主跟随员工进行拣货,随后,自主把货物运输到指定的出货位置。通过这种人机协同工作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原有场景下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可以进行多机器人统筹规划和协同。
在当前整个智能仓储物流行业中,有像布科思这样从物流中某个具体环节切入的创新企业;也有像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等从电商本身出发通过投资、并购、自建等多种方式布局整个智能仓储物流生态的巨头。在由传统仓库迈向智能仓储物流的过程中,采用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适用于物流分拣中心的“Kiva”和适用于大型标准化制造业仓库的立体仓。
然而,应用这两种解决方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太高。因为无论Kiva还是立体仓,都需要对原来的仓库进行大规模改造甚至推倒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成本。例如,Kiva解决方案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改货架、铺设二维码,且部署复杂。
布科思提供的“仓储轻物流解决方案”与之不同,并不需要对仓库原有环境进行改造,成本更低也较为灵活,适用于大多传统仓库。
据谢传泉透露,其仓储轻物流解决方案中所涉及到的核心技术产品等都由其自主研发,部分技术已经拥有专利。
在谈到布科思“仓储轻物流解决方案”的落地时,谢传泉表示:“目前,公司在智能仓储物流行业主要针对的是需求强烈的医疗、零售、3C等领域。并且,已经和一些连锁企业和电子上市公司达成了合作。”
谢传泉认为,纯粹的定位导航技术在几年前已经成熟,现在正处于技术走向实际应用商业化落地的阶段,下一阶段则是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
布科思的中短期目标就是将定位导航服务朝着高性价比、降低成本的方向努力,在仓储轻物流领域继续丰富其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完整解决方案;长远目标则是做到完全的无人仓库。
目前,布科思刚刚启动了新一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资金主要将用于研发团队的扩充、智能搬运机器人本身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36氪此前曾多次报道布科思。布科思核心为将激光、视觉、UWB等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技术,主要领域覆盖包括室内定位系统、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案、AGV无人驾驶方案以及叉车无人驾驶方案。15年11月,布科思完成一轮由西科天使、极星资本投资的500多万元天使轮投资。16年8月完成由德联资本提供的1500万元Pre-A轮投资。
布科思在今年通过将AOA跟随模块与机器人底盘结合实现了机器人跟随功能。即便在多人干扰环境下,机器人也可以识别目标在哪里,在跟随目标运动的同时躲避障碍物。相比于之前固定的导航路线,跟随模块帮助实现了更灵活的路线,并且给予机器人一定的自主性。团队计划将其以机器人功能部件(BooTracer)产品推出。
在核心方案产品Navi++的投入上,布科思团队通过升级自动充电技术并在机器人底盘接入地磁物理防火墙,以及增加传感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在软件层面上,布科思也涉及了对机器人调度系统开发,包括任务管理、路线规划、多机协同、WMS和MES的集成等。
关于未来发展,创始人兼CEO谢传泉表示,布科思计划进一步提高Navi++方案的智能化程度,通过布置摄像头,以人脸识别和势态感知算法加强和用户的交互。
36氪首发 |「布科思」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泰达科投领投
针对不同场景精度要求,布科思还推出了两款不同的产品。对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商业场景,布科思使用集成路由功能和低成本激光传感器推出低成本定位导航方案产品;在类似于工厂AGV等需要高精度场景下,布科思已推出Navi++Pro定位导航方案产品,该系统会集成反光板定位和自然结构定位技术,实现高精度导航。
布科思在17年底就完成了单月销售过百万,机器人移动底盘和跟随模块市场反馈积极。团队从30人增长到50多人,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皆设立了销售服务网点,在重点服务大客户的同时,积极拉新。
在定位导航方案赛道上,类似初创公司有包括思岚、云迹、xPerception、PerceptIn、速感科技等。不同企业的场景侧重不同,布科思在定位精度已可以做到毫米级,并且重点投入智慧物流和柔性搬运细分领域。在成本控制方面,布科思涉入上下游产业链,在核心零部件逐渐提高自研比例,在下游生产端,布科思在10月投资数千万元在山东邹城建成5000多平米的生产基地,作为生产及配套品质测试场所。后续公司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将山东基地打造成集组装生产、系统集成、研发试验、标准化测试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