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之前,Mad Science已经先后完成了北塔资本的种子轮战略投资,国金投资与涌铧投资的天使轮投资,钟鼎资本、国金投资及涌铧投资的Pre-A轮融资。
公司创始人Sophie Huang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实体校区服务与教学体验的持续升级及线上产品矩阵的快速拓展。
Mad Science品牌1985年起源于加拿大,专注聚焦STEM科学教育35年,至今已覆盖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25,000多所学校。品牌目前拥有针对3-12岁儿童最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自研自产教具超万个品类,可应对有极细的知识点切片的全教学场景。
2013年,Mad Science创始人兼CEO Sophie Huang将Mad Science品牌引入中国,并根据中国学生特点不断将课程本土化及进阶化。据介绍,国内团队已将Mad Science的核心STEAM课程细化到覆盖十年六阶段的完整科学课程体系,合计超过500余项课程主题内容覆盖数学、化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技术和科学应用等六大学科领域。
Mad Science品牌的课程采取外教英文或外中教双语的授课方式,截止目前,B端课程已覆盖上海、北京等城市近95%的国际(私立)学校/幼儿园,其中包括鼎石国际、包玉刚小学、中芯国际和协和双语等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内顶尖名校。此外,Mad Science也已在上海开业运营近10家直营校区门店,满足日益踊跃的科学教育C端需求。
本轮融资完成后,Mad Science将全面启动OMO(Online-Merge-Offline)战略,引导科学学习场景多元化发展,其中包括:
1. 开展“Mad Science科学双语直播课堂”,以在线双语直播小班为主要授课方式,系统打造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巩固与拓展训练的完整学习流,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在家科学双语课堂;
2. 推出“科学探索材料盒+线上实验双语录播课”相结合的家庭端产品,完整涵盖实验配套材料、科学原理解析和双语科学核心词汇等内容,为孩子营造在家科学实验与探索空间的环境;
3. 发力线下校区,在上海十家门店基础上,后续会在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拓展直营门店,并在二三线城市尝试联营加盟形式扩张,争取线下、线上形成品牌和产品的合力。
本轮领投方彬复资本创始合伙人朱健认为,得益于政策助力、社会及家长的认知提升,泛STEAM教育需求在一二线城市首先快速崛起。Mad Science近年来发力线下2C业务,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OMO战略符合教育产品的长期趋势。接下来,Mad Science“2B+2C”、“线上+线下”的矩阵式产品,很有希望助力业务迎来快速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胖虎科技成立于2015年,最初以C2B2C的平台模式切入二手奢侈品市场,主要在中间提供鉴中介等服务来撮合买卖双方交易;而后通过重回收和联营体系来加强前端控货,目前已经转向主要面对B端销售,类似二手奢侈品市场里的“爱回收”。
成立5年多以来,胖虎的发展有三次关键节点,可以总结为“重回收”、“布局线下”以及“转向B端销售”,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团队在运营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发现单纯的撮合模式很难跑通,纯C端的持续供货能力不足,于是2017年初团队开始面向小B做回收,同时还上线了“鉴定神器”APP,每个月8-10万单的鉴定服务能够有效转化一定比例的C端和小B出售货品给胖虎,17年全年胖虎回收了价值1亿元左右的商品。
此外,胖虎还陆续接入了闲鱼、京东拍拍、转转的信用回收体系,承接这些平台上用户的出售需求。
2017年底胖虎开始布局线下店,想要借此撬动线下店铺的货品流通。目前胖虎有4家自营门店,以及50多家加盟和联营门店。
所有线下门店都可以使用“胖虎云商”系统,自主回收以及联营加盟店的货品都会统一上架到系统里,并打通库存,这样店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串货”,而胖虎则有了更丰富的商品池。目前“云商系统”里的SKU超4万件,其中自营的货品约1.5万件。
为了获得更稳定高效的销售,2019年5月份胖虎决定把销售重心由C端转向B端,开始给其他二手奢侈品平台以及中小分销商进行系统性的供货,并出口货品到美国、日本市场,合作方包括The RealReal、REBAG等。
目前胖虎的销售已经有70%来自B端,之后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扩大。重心转向B端之后平台的动销也控制在了30天以内,有了较大的缩短。
创始人马成认为胖虎的优势是在前端控货上,团队通过大量回收积累的数据逐步完善了平台的鉴定和估价体系。目前回收和鉴定团队已经超过150人,今年人数还将翻倍。胖虎CEO宋博告诉36氪,二手奢侈品流转率相对较低,所以供应链一定是核心,行业里要有可供流通的库存货源,这也是胖虎为什么一定要控货的原因。

胖虎北京线下店
宋博认为,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仍处在高度分散的状态,各个平台远没有到互相竞争的阶段,而是需要一起去改变二手奢侈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让原本轻奢甚至更下沉的用户能够往上走,成为二手奢侈品的用户。
从奢侈品市场来看,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到2025年,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增至1.2万亿元。
中国的二手流通率目前在2%-3%,而美国和日本已经达到25%以上,如果按1万亿的奢侈品消费总量来算,中国的二手流通率如果增长到25%,二手奢侈品市场天花板大概在2500亿元。
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但是线上平台面临的消费频次低、用户流失率高等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转向B端的胖虎也需要持续扩大在供应链整合端的优势,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据悉,2019年胖虎营收约6亿元,GMV超过10亿元。
达晨财智大消费与企业服务业务合伙人杨廷辉表示:“以流通环节效率提升为代表的产业升级是达晨新消费的重点投资方向。经济周期下行,高保值二手货品的再流通具备抗经济周期长期向上的成长空间,我们看好胖虎团队输出标准化服务的能力。”
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斌表示:“我们之所以看好胖虎,三点原因:首先,二手经济市场足够大,但是非常碎片,存在着大的升级机会;第二,直接 to C 获客的复购率低,to C模式不是现在的最佳模式;第三,团队是抠门省钱会赚钱又能打仗的团队,趟过这个行业的各种坑。”
彬复资本董事总经理尹琳毅表示:“胖虎科技有在回收端和销售端进行线上、线下全面布局,全渠道的模式更适应我国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爱动健身成立于2015年,定位健身行业的赋能者,专注在团操课服务领域,为健身房提供团操课的整合解决方案(包括健身内容、教练、约课的系统、版权等),据公司提供的数据,已经和全国范围内上千家健身房达成合作,平台有超过2万名合作的健身教练。

图片来源:爱动健身
线下的健身房和俱乐部通常会提供三类健身服务:健身房会员使用场馆和器械、健身房内的团操课,以及私教。三者之中,团操课领域对老师和课程内容都有较高的要求,爱动为什么选择团操这个领域做行业协作?
创始人宋广慧表示,在三种服务中,会员入籍主要依赖销售,私教是健身房的盈利业务,合作的难度大。而团操课的问题和需求均比较明显:因为大量健身工作室仅是区域性,门店数量在5家以内,为团操课请教练、无论是付费音乐和内容的版权还是自己研发内容,都面临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且内容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会员体验等问题。
而入籍工作室的会员,除了使用器械之外,很多人因为价格原因会放弃私教服务,而单纯使用器械和场地自行健身比较枯燥,用户很难坚持,因此大量用户仍然需要团操课内容作为补充。
爱动做的就是整合的生意。
爱动与大量健身工作室合作,以系统+资源的方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即原来健身房自营团操课的费用付给爱动健身,由爱动托管和代运营整体的团操课服务。
从健身工作室的角度来看,获得更好的课程和服务,无需付出更高的成本;而爱动因为不需要场地租金,加上音乐、系统版权的规模化使用,成本得以大大降低,因此这部分业务一定是盈利的。

爱动的自研课程
整合之下,爱动做的事情还有“匹配”。不同能力的教练和不同价格的健身房匹配。
匹配首先意味着标准化。团操课教练原本并不受健身房重视,面临的问题是工作机会零散、缺少系统化的培训、职业竞争力弱、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路径。爱动在教练端合作了超过2万名兼职教练,不仅有教练培训学院,提供系统的授课培训,也开放全平台的工作机会,用科学考核评级体系为教练制定职业规划。然后将不同能力水平的教练和不同的健身房进行匹配。
整合还意味着成熟的运营体系。公司从2015年开始,前后用近4年时间完善课程、培训机制、品牌形象和团课管理体系SaaS,2019年开始大规模与各个健身场馆合作,2019年9月已运营数百家,签约上千家场馆,且单月实现盈利。

爱动在用户和教练端的App
新冠疫情让整个线下健身行业在2020年Q1都遭受巨大打击,而爱动健身在2020年快速扩张的计划也放缓。为了服务用户,爱动健身上线了2C的线上健身内容业务,把原本线下课程直接标准化给到用户,录播课免费开放,直播课则按次付费上课,每节课不超过12个人,单次价格在30-70元左右,目前已经有上万个付费用户。
用户是否愿意为健身内容付费,一直是近年来行业中热烈讨论的话题。爱动的自有App,经过前几年的积累,拥了有百万体量的用户(来自健身房约课系统和其他2C用户到店上课)。
据爱动介绍,线上内容有超过80个不同的课程,且保持着2-3倍的增长速度,付费课程的上座率在90%以上,如果按周统计,付费用户平均每周上课3次。
相比拥有过亿用户体量的健身App,比如Keep、咕咚、悦跑圈等,这部分用户数量虽不及,但更精准。这些用户有着这样的特点:大多在健身房办过卡,有付费能力,有健身内容需求,而且有比较强的健身意愿。因此在线上做转化,效果更好。

图片来源:爱动健身
创始人宋广慧表示,未来会继续测试扩大线上的健身业务,预计今年营收会占到一半左右,作为家庭场景的补充。此外,线上内容体验,未来可以匹配工具,进一步提供向附近健身场馆导流等服务。
团队方面,创始人宋广慧是原威尔士健身集团全国市场总监、威尔士传媒(现与新华传媒合资为维戈传媒)CEO。融资结束后,今年爱动健身将进一步做渠道拓展,覆盖二线城市,继续整合to C端健身资源。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