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协议,此次落地成都的腾讯新文创总部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0亿元,位于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天府长岛文创中心,未来将重点发展游戏、电竞、动漫、视频、文旅等新文创业务,吸引IP运营、游戏动漫、电竞赛事运营、直转播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新文创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在城市品牌塑造方面,腾讯还将携手成都,在文创开发、文旅资源、电竞赛事等维度展开更多合作,持续参与 IP 文创开发,立足成都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成都形象,传播川蜀文化。

“‘科技赋能管理、文化塑造灵魂’是成都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与腾讯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成都灿烂悠久的天府文化,给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签约仪式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视频连线中表示,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为腾讯深度参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打开了广阔空间。“我相信这次战略合作,必将发挥很好的标杆效应,实现双赢的目标。期待双方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有魅力的数字蓉城。”
近年来,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正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领域,成都高新区已聚集重点企业600余家。2019年实现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31%,占成都市25%。2020年上半年90家规上重点企业实现营收220.8亿元,同比增长50%。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新基建”风口下,成都如何乘风破浪?7月2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成都市发改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深入学习,系统梳理国内外发展现状、吸收借鉴上海、深圳等城市经验,聚焦国家战略部署、城市发展需求、重大项目支撑,研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制定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目前该行动方案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日出台。这将是成都出台的首个“新基建”指导性行动方案,对加快建设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有重要意义。
新基建,一份专题调研报告
今年3月,一场研究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情况的专题会议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室召开。彼时,社会各界对“新基建”尚无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但会上传出信号:成都已将发力目标锁定在基础信息网、枢纽交通网、智慧能源网、科创产业网等“四张网”上。专题会上,参会部门和企业围绕“四张网”讨论成都着力“新基建”的前景和举措。
专题会后,成都市发改委会同相关市级部门研究形成了一份专题调研报告,系统分析成都“新基建”基本情况、推进情况以及在全国所处水平。这份专题调研报告将“四张网”概念进行再细化:
即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核心的基础信息网;以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为核心的枢纽交通网、以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网;以高品质科创空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科创产业网。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发改委已会同市级部门,牵头制定成都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梳理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目前行动方案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日出台。上述行动方案明确了成都推进“新基建”的基本原则、行动目标,尤其花大篇幅对三年间“新基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明确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此外,为了高效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行动方案还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创新项目建设、加强督查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且每一方面均有实质内容和项目支撑。
四张网,城市产业链重构升级
这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成都希望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四网融合、支撑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共同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显著提升。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协会会长周涛告诉记者,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势必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要素的投入,促进人力、物资、信息的高效流动,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连接和交换,最终推动城市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升级。“可以预想,未来成都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巩固新一线城市发展优势,更好担负起中国经济第四极、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等重要使命担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相互交织,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奠定新的竞争格局。”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成都打造智慧城市、厚植战略性基础资源、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这是3月31日在成都拍摄的“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成都还面向全球发布1000个新经济企业的新产品,助力消费升级,释放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为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体验。
记者了解到,2017年,成都首次提出重点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即“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创新设立了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培育新动能。
“新经济不仅是新技术、新业态,更需要一些制度创新,汇聚新要素,形成经济发展的新生态。”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周洪说,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同时,成都新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
为巩固新经济发展优势,成都在会议上还发布了《关于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供场景、给机会”,释放城市发展资源,共享城市发展机会,厚植培育土壤,鼓励新经济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据悉,截至2019年底,成都新经济企业达36.6万户,同比增长27.6%。其中,新经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193.6亿元,同比增长47.1%。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