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找工作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un, 21 Jun 2020 08:56:1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找工作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7位应届生口述:年年都喊就业难,今年是不是比往年难? http://www.woniupai.net/15117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1175.html#respond Sun, 21 Jun 2020 08:56:1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1175 年年都喊就业难,今年是不是比往年难?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今年高校毕业应届生将达到875万,有超过7成的应届毕业生尚未签约,企业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公布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该院本科生就业率为35.17%(其中签约率仅14.48%)、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学院通过微信公号向校友倡议,希望及时将招聘信息推送给学院,并欢迎校友们以直荐等方式推介学院毕业生。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应届生找工作的节奏,春招不再是“金三银四”。

近6成企业缩招或停招,求职者竞争更加激励,为了适应疫情,不少面试从线下搬到线上,毕业生们不得不使出十八般武艺,面试更像是八仙过海,各凭本事。大环境的变化,也迫使刚出象牙塔的学生们考虑起现实的问题——究竟是考公考编还是选择到大城市闯一闯……

燃财经采访了7位求职路上有故事、有话说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211院校,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在现实的捶打下,不断调整甚至降低求职标准。

有人在考研还是就业间摇摆不定,错过最佳时机,有人一心想进体制内、有人对国企工作彻底死心;有人遭遇了职场性别歧视、有人面临“父母催我考公务员”的难题;有人疯狂投简历也疯狂拒offer,有人手握数个offer春风得意,也有人怀揣着大城市的梦想却迎来了现实的当头棒喝,至今还在求职的大海中挣扎……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找工作,各有各的求职历险记,通过他们的口述,看看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怎样的就业形势,又如何迈过“找工作”这道坎。

一、

来北京面试了20多家公司后

我甚至做了保安

志成 | 24岁 湖南某大学 本科生

我两年前大学毕业,学的是农业相关专业,因为自己感兴趣,就开始跨专业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但考了两年,都没考上。专业两年不接触,已经生疏了,文学又没有取得相关学位,找工作比较尴尬。

因为我哥在北京工作,今年4月我就从湖南来北京找工作了。原本以为,北京这么大,只要来了就有工作,自己好好干就行了。

到了北京,因为疫情先隔离了两周,中间也投了一些简历。我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可以去培训机构做老师。

但不少线下机构不能复工,在线教育公司我面试了跟谁学、好未来、作业帮,都没有成功。其中一家教育公司,让我准备PPT和讲课,来回三天时间,最后也没有通过。后来想着实在不行做助教或辅导老师也行,又找了做在线双师课的机构,几轮考核下来,对方觉得我的性格不太适合教小学生。

来源 / Pexels

期间,我也找了采购、销售相关的工作,结果要么是被人家拒绝,要么是自己觉得工作没前景。

面试了20多家公司,一晃到6月份了还没找到工作,我开始有点慌了,也没什么标准和要求了,有工作就行,给钱就可以干。

实在急了,我就去应聘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保安,管吃管住,也比较稳定,一个月3000块钱工资。去了以后发现,同事基本都是一些初中、高中文凭的人,30多岁了还在做保安,每天上班8个小时外,就是在宿舍里玩手机。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干了一天就放弃了。

上周,我又到了一家公司,给各大高校的图书馆服务的,员工被分在不同学校,做整理书籍之类的杂活。上一天休一天,工资2800元,如果休息时间申请加班,可以拿到3800元左右。我想着有宿舍住,可以在大学食堂吃饭,而且价格便宜,就先干着过渡一下。结果刚工作了一周,北京疫情又严重了,高校图书馆也闭馆了,公司没有活可干,让我们自己辞职。

短暂地待了两个岗位,我感觉外界对底层岗位不太友好,这些职位本身也看不到希望。以前,我一直扎在书本里,没什么社会经验,在北京这种名校学生云集的城市没什么优势。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自己的要求是可以独立生活就行。往后再看看,如果还是不行,我可能就回湖南了,那里的培训行业可能有一些机会。

二、

再找不到工作,就要和下一届竞争了

张梅梅 | 22岁 重庆某一本院校 本科生

我当初一门心思要考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就没有准备秋招。

这其实是一个挺错误的决定。复习到一半,我发现大家都跑去考研了,竞争太激烈了,很难上岸,可能自己考研方向没选对,中间也有摇摆,一度觉得还不如去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没有考上研究生。

来源 / Pexels

错过了秋招,就只能靠春招了,我准备好了拼一把,结果疫情来了。3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3月,我开始找工作时,老家黑龙江的疫情比较严重,现在到北京找工作,北京也严重了。明显感觉到岗位少了,就业形势非常紧张。我陆续投了30多份简历,收到笔试的大概有10份,还有很多需要统一的测试,真正面试的只有3家,谈到最后的只有1家,但我感觉不太合适,就拒绝了。

不只是我,我周围的同学、朋友,除了一位读师范的找到工作以外,大多数都没找到工作。也因为疫情,大家的求职意向发生了转变。很多原来要工作的同学,都打算去考事业编制或者公务员了。有一位朋友把找到的秋招工作辞了,打算去考编制。我倒还好,目前还不想那么早安稳下来,还是想闯一闯,所以一直还在找工作。

但是说实话,我现在挺焦虑的。前两天面试的一个岗位,招聘方已经打算把我们这一届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招了,所以我得尽快找到工作,如果到了7月份还找不到,就得和下一届应届毕业生竞争了。

之前还在挑剔工作的方向和岗位,现在已经没有资本了,能找到一个稍微合适的工作,就很开心了。如果实在找不到,那我可能也要考编制了。

三、

先拿个满意的offer,再向体制内靠拢

敏敏 | 24岁 武汉某211研究生

我的求职路比较漫长,去年10月份开始投简历,到现在还没签约。

找工作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是平台,其次考虑的是城市,最后考虑的是薪资。

秋招阶段,我参加了五个单位的面试,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建筑类央企的宣传岗,年薪8W,包吃包住,但我觉得工资太低,看不见成长空间,工作比较枯燥,就拒绝了。另一个是武汉排名前五的一家私营企业的品牌管理岗,月薪7-8K,但我其实并不想去私营企业且自己不太适合品牌管理岗,于是也放弃了。

今年上半年疫情爆发,我用了两个月撰写和修改毕业论文,直到四月末才开始参加春招。那时候,我们同年级65人,有39人已经签约,剩下的有准备省考的,也有准备考博、考辅导员和考选调生的,大多数还是在找工作。

最近一周,我参加了三场面试,两场线上面的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和广州某报业集团,一场线下参加的是某省级党媒的笔试。

现在想来,拒绝最先那两个offer,根本原因是找工作初期,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不太清晰,参加面试也是以积累经验为主,抱着“行就看看,不行就算了”的无所谓心态。后期才慢慢明确方向。

我想进体制内工作,但是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很大,能够一次上岸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更倾向于手里先拿一个比较满意的offer保底,再争取向体制内靠拢。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去年下半年我准备了两个月的公务员考试,遗憾的是,国考成绩不理想。但我还会继续努力,接下来准备参加事业单位的考试和省考。

来源 / Pexels

受疫情影响,今年求职压力确实更大了。一是企业缩招,岗位减少;二是疫情降低了效率,本来最多两个月可以走完的笔面试流程,有些单位把周期拖到了半年;三是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但能否找到工作终究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我的观察是,男生比女生好找,班干部比非干部好找,踏实上进的比浑浑噩噩的好找。疫情只是让这种差距分化得更为明显了。

四、

性别歧视、裙带关系

让我对国企工作彻底死心

良辰 | 22岁 211本科生

我是南方一所211大学的本科应届生,原本想考某985大学的研究生,虽然成绩过了国家线,但没到理想大学的校线,又不愿意接受调剂,于是决定找工作。家人都觉得很可惜,但我不想为了研究生学历浪费时间,为此还和家人吵了一架。

为了家人,我选择回老家工作。最初投了很多国企、事业单位,但都石沉大海,很多等了很久没有回复,我就主动打电话给一些HR,得到的回复是“我们不要女生”。我觉得再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拜托一个已经拿到国企offer的朋友,跟HR打了声招呼,才终于得到一个面试机会。

但我还是太天真了。面试官是一个中年大叔,看起来不太像HR。面试过程中,对方始终没问过任何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反而问了很多家庭状况甚至个人生活之类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让我感觉受到了冒犯。经历这场面试后,我坚决不再考虑国企的工作了。

后来我从朋友口中得知,有的国企HR看简历只看性别一栏,女生简历直接扔垃圾桶。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大爆发,我就应聘了某知名在线教育机构的管培生岗,面试、培训和终面都还算顺利,2月底就确定了offer。工资水平在老家已经算很高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不像国企单位,那里都是年轻人,性别歧视、裙带关系、职场潜规则比较少。

疫情期间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万万没想到,我爸妈不满意,他们觉得这份工作“不正经”,原因是“不是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我爸妈和亲戚都开始疯狂给我转发国企招聘信息,其中很多根本就不招我们专业,还有的一看就不靠谱。

在家人的软磨硬泡下,我报名了并不打算参加的公务员考试。有一天,我爸不知道从哪买回来四本《烟草局考公真题练习册》,说“快考试了”,让我赶紧做。我又和家人吵了一架。

良辰与父母的对话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见我态度坚决,爸妈也就不再说什么。其实也不怪他们,我家县城那边都是这种思想,爸妈耳根子又软,出去串门,听别人念叨事业单位待遇好、工作稳定云云,回来又幽怨地看着我,默默不说话。搞得我现在不想出门,也不想让爸妈出门,街上邻居、亲戚太多,见了面免不了又要讨论我工作的事。

五、

拿到了三个offer,感觉自己挺幸运的

Steven | 27岁 某211师范大学研究生

我本科是学传播的,研究生是学中文的。本科毕业之后,我工作过两年,先是在电视台做播音主持,接着在一家教育研究院做教育产品开发。读研期间,我曾在一家知名内容公司做过长达两年的兼职。

去年秋招,我陆续投了一些岗位,但效果很一般。今年4月,我开始投一些社招岗位。我优先考虑的是公司的平台和行业,其次是上升空间,接着才是薪资,地域方面我优先考虑北上广。

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管培生岗位。疫情过后,公司催我们尽快入职,我4月份来北京隔离14天后就入职了。结果,实习工资只有3000元,而且只让我做一些很基础的工作,内容和入职前的描述出入比较大。

半个月后,我开始接着找工作,方向主要是媒体、互联网公司、教育行业这三个。现在拿到了三个offer,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所在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小。

我个人感觉,今年的就业形势确实没有往年好。我一个朋友是今年毕业的北师大硕士,他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在线教育公司管培生的岗位。前几年,本科学历就可以了,但现在基本都要卡研究生学历。我另一个朋友,本来参加秋招的教师应聘,结果没有应聘上,现在正准备考公务员,但感觉今年考公竞争也挺激烈的。

今年就业率普遍偏低,听一个朋友说,人大研究生今年的就业率才30%左右,往年的数字应该是70%-80%。我认为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很多公司在缩招,二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准备出国读研、读博的学生没法出国了,只能被迫待业。因为考研和考博的也会算进就业率里,本来每年出国留学的比例有15%,今年全部待业了。

六、

求职前两个月

每天刷App到凌晨三四点

张轩豪 | 22岁 河北工业大学(211) 本科生

我是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之前在计算机行业实习,发现自己并不是很适合,决定正式找工作的时候往其他方面发展。

一转年的1月份,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2月份开始担心因为疫情找不到工作,疯狂投简历+疯狂面试,没日没夜地刷各大求职App,每天刷到凌晨三四点钟。这种状态持续了两个月,那段时间着实难熬,整个人非常疲惫。

冷静下来想想,发现自己并没有非常明确要求,虽然拿了不少offer,但很多现实问题没有考虑,比如工作地点、工资薪酬、工作行业、未来发展等,疯狂投递简历的结果就是,最后只能拒了很多offer。

我开始慎重了,与其拿很多最后都不会去的offer,还不如留一个保底的,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应聘更好、更高的公司和岗位上去。

我对自己的定位也在不断调整。从一开始选择面试我们江苏本地的一家零售企业,一个比较容易的工作,到准备几大国企和银行的笔试、面试,再到后来拿到了某头部大公司的管培生的offer。

这一路面试了很多公司,也有一些小挫败的时刻。在面试某公司北京总部的时候,同期的应聘者都是985、211的研究生,不光学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各方面的硬实力都远远高过我。我自己虽然很想去,但努力了发现确实技不如人。不过这次失败的面试经历并没有让我很难受。

平心而论,每一年就业压力都大,只不过今年考虑到疫情的现实情况,很多企业把招聘时间推迟。找工作这件事一拖再拖,很多同学可能心理上会受影响。如果可以调整,我觉得还是要让自己的心态更平衡,寻找和目前能力更匹配的岗位。我就是抱着这种想法,最后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的。

七、

即使很难

也想做能让自己感觉到爽的职业

李钟豪 | 22岁 中国传媒大学(211) 本科生

我是中传新闻学院媒体创意专业的“应届待业生”,最近在四处找机会投简历中。相比周围朋友的焦虑,我自己感觉还好,毕竟就业终究是责任自负的事情。

2016年我刚入学的时候,这个专业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风口,但如今严肃内容限制多、流量小,太哗众取宠的又背离自己的那点“新闻理想”,所以我的同学们也都四散各处,有去公关公司的,有做综艺编导的,也有和我一样,希望能继续留在内容行业,看准文字内容转视频的新方向,想做点事情的。

我们这个专业的职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最对口的方向是新媒体内容的创作。之前我在财经媒体做过新闻,也给影视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做过双微运营,还在投资机构的内容部门短暂实习过,其实都有不同的收获。当下最想做的还是社会新闻或商业新闻记者,如果有好的机会还想做影视,但我现在信心越发不足了。

相比于制造业或其他实体产业,媒体和电影都属于小体量、少环节的小行业,我自己也清楚成长空间有限,但没办法,只有做这些,我才能感觉到爽,感觉不爽的事情,我肯定也做不好。

家里人希望我留在天津滨海新区,但媒体在国内只有两个真正的主战场——北京和上海,天津是个佛系的城市,适合生活,但没法勾起人奋斗的欲望。

选择就业机构时,我最先考虑的肯定是内容调性,这基本也就决定了工作氛围和一个作者的成长空间上限。内容(新闻)行业虽然都是所谓的“文人”,但有种江湖气在,媒体机构如同门派,各有各的心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法门。

和往年师哥师姐找工作的顺利程度相比,今年要难很多,各个学校新闻学院的应届生就业率都相当堪忧,可能刚过五成。我们班没有考公务员的同学,出国读书多于国内读研,保研成功又多于考研上岸,全班目前就业签约的只有3个,拿到实习的2个,这些数字任谁看都不乐观。剩下的大部分都走了国内外升学的路,但因为疫情,什么时候能安全出国也未可知。

我发出去的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一度以为是自己用的Gmail出了问题,找女朋友测试了一下,发现人家只是单纯的没回复我而已。另外,最想去的机构里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岗位,没有给回信,令我挫败了一阵子。

目前,我的短期规划是找到一份能做实事、写东西或拍片子的正式工作,同时做好语言考试的准备,在遭遇瓶颈的时候能有底气和机会出国进修,以寻求新的突破。长期来看,如果在一个口线长期扎根,将来或许会选择创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1175.html/feed 0
想进大厂,但你知道大厂都在招聘什么人吗? http://www.woniupai.net/146192.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6192.html#respond Sat, 13 Jun 2020 00:00:4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6192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几个应届生读者朋友,在微信后台咨询关于找工作的事情。

基本上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从上半年的春招,到下半年的秋招,今年的工作确实不好找。

但与此同时,一边是学生找不到「好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好学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需要直面的现实怪圈。

在着急如何入职一家心仪的公司,不妨先看看你离大厂的心仪人选又有多远?

1、在进入心仪公司之前不妨先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

每个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才观,用以筛选自己认可的人才。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这套人才价值观,你才能成为他们的人才,你也有更大的几率进入到这家企业。

比如,阿里人才观:聪明、皮实、乐观、自省。

因为阿里的很多业务需要对外扩展链接跑业务,而被人拒绝常常是家常便饭,所以皮实耐磨,乐观向上就是必备条件了。

抖音、今日头条、火山小视频的创始张一鸣,他认为优秀的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不甘于平庸,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有判断力。

因为互联网行业常常需要面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甚至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需要及时去发现机遇和转机。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你要充分接受并尊重企业的人才观和价值观,再比如外企特别讲求团队合作,通常一个项目是由多个职位配合完成,他们更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

而民营企业更青睐的是大学生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能干是关键,只要你有能力,踏实肯干,只要业绩好,一切皆有可能。

至于国企则更看重流程和规则,也就说你需要按流程制度办事,层层管理不能越级,那么对于想进国企的求职者而言,归零的求职心态,从底层做起则很重要。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做相应的能力提升和单项提升,或许会更有竞争力。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运营机制,而这样的机制催生出相应的人才观,让每一个求职者都能对应找到在职场的归属。

所以,如果真的想加入某个企业,不妨先了解这个企业的人才观。

2、越是重要的岗位,个人能力与职位需求的匹配度越高

除了必要的人才观筛选之外,个人能力也是一项敲门砖,尤其是在要求较高且重要的岗位。

而能力和素质方面才是体现竞争力的地方,当你的个人能力和职位需求匹配度越高的时候,你被录取的几率和可能性就越大。

以前就和自己公司的HR聊天问过,她说很多学生以为学历到位了工作就稳了,其实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评定一个合格的HR的标准应该是:

找到一个个人能力和职位需求高度匹配的应聘者,使得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可能有很多刚刚毕业的实习生会说:

“我刚刚毕业,连实习经验都没有,怎么证明我有符合这个岗位的能力?”

对于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职场新人而言,学术经验、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都可以用来证明你具备企业要求的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举个例子,某互联网公司招聘品牌营销岗位,岗位JD要求是这么写的:

1. 本科及以上学历,中文,新闻学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

2. 熟悉互联网、自媒体、微营销等活动方案的策划与执行;

3. 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营销、推广能力和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熟练使用PPT、photoshop等办公软件,独立完成产品需求及营销策划方案撰写;

5. 具有开拓精神、执行落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这里给你画个重点,也就是说:

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中文、新闻学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熟练使用PPT、photoshop等办公软件,这些属于专业技能,是拿到这个offer的必备条件,也是筛选简历的前提条件。

那么熟悉互联网、自媒体、微营销等活动方案的策划与执行,能独立完成产品需求及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

这个要求的能力是实践或者实习经历,如果没有社会实践,那么要想想有没有学术经历,总之需要摆事实来证明你的能力。

而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营销、推广能力和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执行落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是素质要求,需要你在讲述你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事迹来体现你具备这些素质。

这也就是说个人能力与职位需求的匹配程度,是企业选择与否的第二关键。

说句题外话,特别是针对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而言,一定要在实习期间快速培养出你的专业技能和职场成熟认知,也就是说:

对内要打好基础学本事,对外更要学会提高职场匹配度。

匹配度越高的职场人,被人认可的几率才会越高。

3、如果说能力只是敲门砖,那么职业优势就是护城河

经常会碰到一些职场人,他们在谈投资的时候,常常挂在嘴边的是一家公司有没有“护城河”。

“护城河”,指的是这些公司独一无二的商业壁垒,能够让它们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职场也是同样道理,有“护城河”的人,工作中能取得更好的业绩,职业发展也会更加如鱼得水。

建立你的“护城河”,也就是找到你的职业优势,围绕优势去建立专业能力的壁垒。

而更早建立自己职场护城河的人,在未来更会有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在这里说的护城河也就是我们的职业优势。

我们理解职业优势的最浅的那个层次就是:

我擅长做什么样的事情,我干什么事情能够比别人干得更好。

最简单的,有的人说我擅长跟人打交道,有的人说,我擅长做一些思考、分析的工作。

稍微复杂一点的, 比如,有人会说,我不适合去做那种从零到一的事情,但是特别适合在别人交给我的事情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但有的人会说,我不适合去把一件事情打磨得特别漂亮,但是如果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是一个开创性的项目,去推动一个跨部门的合作,我就会特别兴奋。

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同,而自己职业优势也不同。

曾经有个HR和我分享,他面试一个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一般,但是打游戏特别厉害,还经常在各大游戏平台开直播讲解游戏,自己在公会也有资源和影响力,面试游戏主播和经纪人绰绰有余。

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是一个过程,而且,其实你不是只适合干一件事,可能有很多事,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

在此给大家一个建议,实习是很好的职业体验机会,可以选择私企,外企,大型公司、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可以感受不同企业文化,体验不同的职位,比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可以做执行,做开发,做设计,做管理,只有体验的越多,对这个行业和职业才更有发言权。

而这个实习的过程中,也是你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明白自己的爱好点到底在哪里,再把爱好发展成专业本事和技能,这也是一种探索和成长。

在第6季《奇葩说》中,薛兆丰教授说:

“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可能你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能你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绝大多数的时候都离不开职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有限的时间里打磨一个最好的自己?

你现在为自己多做一点准备,在未来和其他人竞争的时候,能少走一点弯路。

写在最后:

可能很多人都在说今年疫情给职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承认客观事实的同时,其实我们更应主动出击,如果换个角度想,企业也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只要他们还在招聘,也就意味着你永远有机会。

与你,共勉。

Ray先森(Rayzhang1993):

是Ray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的地方,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6192.html/feed 0
职场找工作,为啥HR小姐姐不撩你?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http://www.woniupai.net/13449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34495.html#respond Sat, 23 May 2020 02:29:3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4495

求职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面对不同选择时,一个自己喜欢且有发展前景的职位固然重要,但你将来的老板也一样重要,深受老板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你将有更多的机会,老板会主动很信任地将任务交给你,你的职业生涯也会发展更顺畅,本文通过以下几点让HR小姐姐主动找到你。

1 引言

不管是HR小姐姐、猎头还是业务经理,她们的核心诉求都是招到合适的候选人。在招聘网站上,一般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发布职位,等待候选人主动撩。这是HR小姐姐相对而言比较喜欢的方式,因为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既然是双向选择,大家都希望对方先表达意愿,自己再从有意向的候选人中挑选符合自己条件的,这样成功的几率高。

但主动撩小姐姐的人不够时,负责任的小姐姐们也不会被动等待,这时候她们就要主动出击啦。怎么主动出击?

HR小姐姐们主动出击的过程,就诞生了今天要介绍的商业化变现产品:简历下载。这次我不仅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谈变现,还会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谈谈,怎样才更容易获得HR小姐姐们的青睐。

2 让你的简历被更多人看见

求职者想要找到工作,首先需要得到企业面试的机会,面试通过后,就会收到公司发的offer啦。

这个过程,我们列个简单公式:offer = 看到简历的人 * 转化率

如果求职者想得到更多的offer,有两点可以提升。一个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简历;另外一个是,提升自己实力,也就是提高转化率。能力提升需要时间积累,不能立竿见影,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简历却是有迹可循哦,今天我就会教大家一些小窍门,迅速获得面试机会。

01、两种业务场景

一切还要从招聘网站的业务场景出发,招聘平台一般有两种主要场景帮助小姐姐勾搭候选人。

一种是【搜索场景】,小姐姐自己去人才库搜索,找到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主动撩。

一种是【推荐场景】,平台会给小姐姐推荐合适的候选人,小姐姐主动去撩。

下面我会分别介绍这两种业务场景,让你知道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曝光度。

02、【搜索场景】-HR小姐姐如何搜到你

用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吧。比如HR小姐姐现在要帮公司招聘一名【产品经理】,公司对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能够给的薪资范围为【20K-30K】,工作地点要求是【北京】。

带着这些要求,HR小姐姐到各招聘网站开始搜索产品经理候选人了。但符合上述要求的【产品经理】,也许平台有2w个,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小姐姐一天肯定是看不过来的……

你怎么保证在这2w个【产品经理】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要做到即使不位居榜首,也至少要保证在第一页崭露头角。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被HR小姐姐看到。你知道,露脸真的很重要!!!

怎么露脸,怎么排在前面?掌握这3招,绝对实用!

第1招:氪金,买简历置顶。氪金玩家永远牛逼,第一页的头部位置永远是给氪金玩家的。在符合HR小姐姐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氪金用户永远比不氪金用户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

跟打游戏一样,如果我们不是氪金玩家,想靠自己的勤奋和实力是否也能往前排呢?当然也是可以的。

第2招:保持活跃,勤奋更新简历。招聘行业对【时间】这个维度太看重了!!!HR小姐姐更喜欢近1-2周内活跃的用户。

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认为一般优秀的候选人1个月就会找到心仪的工作了,这时候她们再去抢候选人,成功机率并不高。但你知道,下载一个简历很贵的,尤其是金领简历,钱还是要省着花啊。从性价比角度,更容易成功的角度来看,HR小姐姐当然更倾向于找最近刚更新简历的候选人。

所以在搜索候选人简历时,HR小姐姐们不但喜欢用时间排序,甚至还特意筛选近1周更新简历用户。你可能只是因为【不活跃】而被过滤掉了,所以没事去各招聘平台刷新个简历,多登录,多投递,让系统知道你是一个【活跃用户】……

第3招:按照职位要求写简历,这一点对提升排名也是非常重要的。为啥呢,因为你和职位越match,得分就会越高,排名就会越靠前。

打个比方,你心仪的工作职位名称是【移动产品经理】,那么最好把你最近一份工作的职位名称也优化为【移动产品经理】,如果之前标题是【电商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的话……因为在其它条件一样情况下,后者得分更低,排名更靠后。

认真研究你心仪的职位,看看职位标题和职位描述及要求。按照这些JD,优化你的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重点包括职位标题、职位描述、项目经验、求职意愿等。

点亮你匹配的技能、标签越多越好,期望行职类都与目标工作匹配起来,认认真真按照以上说的优化你的简历,那么,你就已经超越大多数候选人了。

03、【推荐场景】:你怎么被推荐到HR小姐姐面前

推荐场景与搜索场景最主要的区别是数据不同。搜索场景有更明显的用户搜索意图,推荐场景需要平台根据HR小姐姐发布的职位来计算并推荐跟该职位匹配的候选人。

在搜索场景,HR小姐姐会主动输入自己明确的招聘需求,平台完全根据HR小姐姐的要求来推荐候选人。如果小姐姐就想要腾迅的产品经理,搜索结果不会推出百度的产品经理。如果小姐姐就想要清华的算法工程师,搜索结果不会推出北大的工程师。以上并没有歧视……

推荐场景个性化,千人千面。不管什么样的推荐及排序规则,与上面搜索场景类似,作为一个求职者,你的简历与职位越match,你的行为越活跃,越容易被推荐给HR小姐姐。

04、求职者三个妙招【脱颖而出】

上面已经谈到3招了,再单独开一个小结,强调这三招,就知道这三招有多么重要了。

TOP1 氪金,买简历置顶。氪金玩家永远牛逼,金主永远是爸爸,平台绝不辜负有钱人。

TOP2 活跃(每天更新/刷新简历、每天多投递)。天道酬勤,平台永远奖赏活跃的人。

TOP3 根据职位要求写简历。平台是个机器人,永远在算你和职位有多match,你越match,越推你。比如有的职位招电话销售,请别写自己是高级商务经理,即使你在工作描述里写清楚了自己做电销,因为真的算不出来,即使算出来了,得分也低,机器真的还没有那么智能。

4 收费模式——企业如何挣钱

以上讲了那么多求职者应该如何脱颖而出,现在该讲讲平台怎么营收啦。

涉及到简历这一块,有4种收费模式,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可以让HR小姐姐来挑选。

下载收费。下载简历即收费,交完钱就能获得候选人电话了。优点是拿到电话马上可以联系候选人,适用紧急招聘的情况。缺点是贵,且当候选人没换工作意愿的时候,钱已然花了,HR小姐姐最没有安全感。

聊天收费。发起聊天即收费,费用较低。这种收费模式的优点是费用低,非常适合招聘需求不那么急迫的HR小姐姐。缺点是仿佛像微信撩骚一样,你给女神发个消息问在吗?你永远不知道女神没回复你是没看到消息,还是懒得搭理你。

聊天后付费。发起聊天免费,候选人同意后再收费,费用中等。缺点还是及时性,优点是有效果才付费,相比下载收费和聊天收费来说更有安全感。

简历批量付费。与上面没啥不同,只是单个与批量区别,节省一个个勾搭效率。平台替你找到匹配的候选人,一次性打包卖给你。非常适合短时间有大量招聘需求的职位,比如销售职岗等,缺点是贵,非常贵。

5 总结

01、对于求职者来说

找工作仿佛找对象,让更多人看到你认识你是脱单的第一步。找工作也是一样,让更多的招聘方看到你的简历是第一步。

怎么让更多的招聘方看到你的简历?三招请牢记在心,重复重复再重复。

氪金、活跃、根据职位要求写简历。

02、对于平台/商业化产品经理创收来说

做到创收的增长,永远需要优化四个方向:

  • 有简历:保证库里有大量的新鲜的可用的简历。
  • 搜得到:永远推出合适的结果,这是引擎核心能力问题,别让有些简历搜不出来。
  • 多下载:让下载简历这一功能好用,这是产品体验问题。
  • 再下载:节省HR效果,做人才跟踪器等功能,将符合条件的活跃简历每天推送给HR。

03、收费模式/产品形势

没有绝对最优最好的收费模式,否则设计一种收费模式就好了。没有绝对最好的一款商业化产品,否则设计一个商业化产品就好了。

每一款产品都是从实际的业务场景出发,它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给出各种业务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怎么选看客户。看中性价比的客户选性价比高的,土豪客户选最有效果的。

商业化产品经理有一条永远需要遵守的准则是:永远要去努力平衡B端、平台、C端这三者的利益,忽略或牺牲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会长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3449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