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无偿献血纳入征信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Wed, 27 Nov 2019 02:31:0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无偿献血纳入征信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无偿献血纳入征信卫健委表示不献血不影响个人信用并无惩戒 http://www.woniupai.net/78958.html Wed, 27 Nov 2019 02:31:0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78958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发布通知,提出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11月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表示,不献血不会影响个人信用,更不会带来惩戒措施。

针对“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有批评的声音认为,无偿献血秉持自愿原则,不献血不应该被当作失信来惩戒。有人进而提出质疑,认为征信系统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可以看做是对上述质疑的正面答复。

其实,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是个人信用加分项,这一点在先前下发的通知当中已有体现,这位负责人的表态,主要也是重申了这个通知的相关内容。

这个通知在这方面的表述是:“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表彰活动。”对这段话进行前后对照可以看出,激励、优惠是献血与征信挂钩之后采取的行动,针对的是献血者而非不献血者。

可见,认为不献血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甚至得到惩戒,是一种过度解读。

一听说纳入征信系统就想到失信惩戒,是“献血纳入征信”引发质疑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既有惩戒又有奖励,才是征信体系应该具备的两种手段,只看到惩戒却看不到奖励,属于一种单边思维模式,很容易导致以偏概全和片面理解。

“献血纳入征信”引发质疑,也不能全都怪质疑者。

近年来,一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过于注重惩戒而忽视激励,导致人们对惩戒措施很熟悉,却不知道或不相信还能给予奖励,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固定思维——即使奖励性条款被罗列出来,也可能被忽视了。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献血纳入征信”本不该引发质疑,然而却一度引起不小的质疑,除宣传和沟通存在不足外,一些地方征信系统建设重惩戒轻奖励的做法,恐怕更值得思考。

奖励守信者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样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理应作为与惩戒同等重要的举措,共同推进社会诚信与文明建设。

卫健委: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是一种激励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26日表示,无偿献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道精神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需要弘扬和激励的行为。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是要激励更多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

近日有网友对无偿献血将纳入征信系统提出疑问,怀疑让自愿行为变成了“软性强迫”。

对此,郭燕红表示,无偿献血是弘扬“仁道、博爱、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没有捐献的血液,很多医疗工作是无法开展,对一些特殊病人,血液是挽救他们生命的重要手段。

郭燕红指出,无偿献血是一种自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到55周岁的健康公民进行自愿献血。无偿献血行为,更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道主义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这种精神是社会正能量,是需要弘扬、需要激励的。

不献血不会影响个人信用 不会有惩戒措施

郭燕红表示,卫健委在近期会同中宣部精神文明办和国家发改委十部门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发展的通知当中,在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方面,把对无偿献血的激励划分为几个措施。其中的一个措施是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

社会征信体系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方面是惩戒失信,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褒扬诚信,即要加大对守信激励的力度。无偿献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道精神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需要弘扬和激励的行为。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原因,是要激励更多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是要让更多无偿献血者的善举得到更广范围的支持和肯定,让奉献精神得到更多的赞誉。与此同时,不献血不会影响个人的信用,更不会带来惩戒的措施。

郭燕红还指出,该做法是源于地方的实践,像山东的威海、江西、浙江、江苏都把无偿献血作为良好的信息,为个人加分。在看病就医、金融活动以及文化生活活动当中,都能够享受一些优惠的待遇,来有力地促进无偿献血工作。

她强调,卫健委在文件中使用了“探索”一词,“探索”一方面是要让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同时还要循序渐进,真正发挥好在社会征信体系当中这样的一个褒扬诚信、激励守信的正向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无偿献血纳入征信成为个人信用加分项目 http://www.woniupai.net/78956.html Wed, 27 Nov 2019 02:29:1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78956 今天上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于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回应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的相关事宜。

11月14日,国家卫健委会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表彰活动。

郭燕红表示,将无偿献血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是个人信用的加分项目,目的是让更多无偿献血者的善举得到更广范围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的奉献精神得到更多赞誉。她强调,不献血不会影响个人信用,更不会有惩戒,因为人们不献血有健康、年龄等各种客观原因。

郭燕红表示,这样的做法源于地方实践,像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地把无偿献血作为个人征信系统的加分项,无偿献血者在就医、金融活动以及文化活动中,都能够享受到优惠,这有力地促进了公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形成了激励的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无偿献血纳入征信系统?”信用档案”不能变为道德档案 http://www.woniupai.net/78954.html Wed, 27 Nov 2019 02:28:4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78954 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应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等提供优惠待遇。

征信系统是这几年一个常常见于媒体的词,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现在社会,金融必不可少。企业要借钱,个人要贷款,或用于买房、或用于消费,但向银行借钱,银行就需要了解他是谁;是否能按时还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银行要了解个人、企业的经济状况:收入多少,以前是否借过钱,是不是有过借钱不还的记录等。 要证明自己的经济状况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个人要单位证明、工资证明等;企业要财务报表等,而且,之前是否借过钱,是否有过欠钱不还,更难证明。

于是,就有专门的机构给个人与企业,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即个人信用报告),再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这种银行之间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动就是征信。有了这个系统,个人与企业向银行借钱时,银行查查信用报告,再花点时间重点核实一些问题,便会很快做出判断。

在中国,建立这个系统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社会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它所覆盖的各项信用记录和历史,有助于政府和商业机构对个人、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所以,征信系统,其实是一个金融企业用来判断个人经济、金融信用状况的系统。

中国的征信系统近年来快速发展。2007年中国信用信息指数仅为3分。随着征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信用信息指数已经连续3年达到满分8分,领先于部分发达国家。

2018年,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利用征信系统,在贷前审查环节拒绝高风险客户申请9117亿元,在贷后预警高风险存量贷款13028亿元,清收不良贷款1594亿元。截止到2019年6月19日,中国已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累计收录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

毋庸讳言,由于征信系统中记载的内容,关乎一个人是否能贷款,而金融又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这事实上形成一种奖惩机制,即对守信者的奖励,对失信人员的惩罚。所以,征信系统不仅仅记录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状况,本身也是一个起点,反过来促进个人与企业诚实、守信,从而推动全社会信用状况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征信系统,的确有能动性,有指挥棒的作用。

不过,近年来,征信系统有一种明显的扩大化倾向,很多人呼吁,把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等行为都纳入其中。

如果无偿献血纳入征信系统,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对无偿献血的人另眼相看吗?这些人能享受优惠的利率或者更容易贷款吗?显然,这些答案几乎是否定的。无论个人是否献血,都不会影响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的评估。

但是,虽然金融机构不会针对是否献血做出反应,并不等于这类内容记载进入征信档案之后,不会对公民造成影响,在更严格的规则之下,征信档案中的内容,可以让公民在公共服务方面获得奖励或者被惩罚。于是,征信系统就越过了金融的边界,变为道德档案了。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讲的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个人的道德高低,不能影响公民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从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无偿献血纳入征信系统,是一种把部门责任分担给其他部门的行为。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前段时间,无锡大货车压断高架桥之后,货车超载的问题就引发社会关注,“超载入刑”被舆论热议。“超载入刑”有诸多不合理之处,限于篇幅而不累。,重要的是,超载入刑的实质,是把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分担给立法与司法部门。

多年之前,针对频发的伤医案,当年的卫生部也曾联合多部门发文,要求在医院建立专人负责的治安驻点。这也是把卫生部门的事,分摊给公安部门。结果可想而知,多年之后,所谓医院治安驻点也不了了之。

在无偿献血这件事上如何提升公民的积极性,卫生部门在系统内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血液管理还存在“地域分割”现象,在甲地献血了,在乙地无法用献血证兑换相应的用血额度,而现在人的流动性非常大,患病求医往往也是跨省的。再比如,献血之后,公民用血仍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虽然血液处理的确需要成本,但这样就形成“群众无偿献血,医院仍然卖血”的误解,显然不利于推进中国无偿献血的发展,人们更需要“无偿献、免费用”这样简单明了的激励。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其他途径的收入来填补血液处理的成本呢?所以,在提倡、推进无偿献血这件事情上,其实在征信系统之外还有很多空间,卫健部门可以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献血纳入征信”本不该引发质疑,为何一度引起不小的质疑? http://www.woniupai.net/78952.html Wed, 27 Nov 2019 02:27:5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78952 蜗牛派讯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发布通知,提出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11月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表示,不献血不会影响个人信用,更不会带来惩戒措施。

针对“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有批评的声音认为,无偿献血秉持自愿原则,不献血不应该被当作失信来惩戒。有人进而提出质疑,认为征信系统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可以看做是对上述质疑的正面答复。其实,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是个人信用加分项,这一点在先前下发的通知当中已有体现,这位负责人的表态,主要也是重申了这个通知的相关内容。

这个通知在这方面的表述是:“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表彰活动。”对这段话进行前后对照可以看出,激励、优惠是献血与征信挂钩之后采取的行动,针对的是献血者而非不献血者。可见,认为不献血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甚至得到惩戒,是一种过度解读。

一听说纳入征信系统就想到失信惩戒,是“献血纳入征信”引发质疑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既有惩戒又有奖励,才是征信体系应该具备的两种手段,只看到惩戒却看不到奖励,属于一种单边思维模式,很容易导致以偏概全和片面理解。

“献血纳入征信”引发质疑,也不能全都怪质疑者。近年来,一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过于注重惩戒而忽视激励,导致人们对惩戒措施很熟悉,却不知道或不相信还能给予奖励,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固定思维——即使奖励性条款被罗列出来,也可能被忽视了。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献血纳入征信”本不该引发质疑,然而却一度引起不小的质疑,除宣传和沟通存在不足外,一些地方征信系统建设重惩戒轻奖励的做法,恐怕更值得思考。奖励守信者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样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理应作为与惩戒同等重要的举措,共同推进社会诚信与文明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