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旷视科技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Mon, 21 Sep 2020 02:32: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旷视科技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旷视科技推出“AI加速”计划:培养万名AI人才 推动产业标准制订 http://www.woniupai.net/203961.html http://www.woniupai.net/203961.html#respond Mon, 21 Sep 2020 02:32:5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203961 蜗牛派9月18日消息,在今日举办的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开源开放与生产力促进平行论坛”上,旷视科技正式宣布推出“AI加速”计划,通过技术释放、人才培养和产业标准制订,为AI行业发展提供全面创新加速,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生态发展和智能应用落地。

1

旷视的“AI加速”计划,将通过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为社会输出符合市场需求、具备立体化和多样化的AI技术、管理人才。其中,旷视研究院将通过“辰星计划”,培养3000名AI人才。旷视还将通过企业培训,培养1万名能够通过Brain++平台完成算法生产的AI人才。旷视“AI加速”计划的最后一项内容则是参与AI顶层设计,通过产业标准引领AI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旷视联合创始人唐文斌介绍,旷视在2020年3月对外开放Brain++AI生产力平台,并将Brain++最核心的组件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开源, 帮助企业与开发者大幅节省产品从实验室原型到工业部署的时间,真正实现小时级的转化能力。

现场,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正式发布了天元1.0预览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在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天元的发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库和计算架构,对提高我国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AI生产力的发展和AI生态的构建也具有重大的价值。”

目前,旷视已经推出了Brain++商业版,提供智能化时代的AI生产力工具,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地建立企业内的AI基础设施。Brain++商业版通过其提供的平台化能力和全流程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用户开发算法的门槛,提高算法生产效率,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地实现AI转型。经验证,Brain++可有效缩短80%算法从需求到落地的时间,整体降低55%的算法生产成本。

此外,唐文斌表示,作为ISO/IEC 人工智能分委会中国代表,国家人工智能分委会首批单位委员,旷视围绕AI产业发展的核心诉求,在国际和国内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布局。首先,旷视牵头和参与编制了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计算机视觉能力、深度学习算法性能等方向的多项平台与技术互通性标准;同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旷视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智慧园区、智慧金融、仓储物流等领域的行业应用与产品标准的发展,例如,近期旷视当选国家智慧园区标准工作组的副组长,将牵头推动AI技术在智慧园区国家标准中的广泛应用。最后,围绕着AI产业的有效治理,旷视也积极参与国内外可信AI、AI风险和数据隐私保护等议题的讨论和标准编制,确保AI技术始终向善,造福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203961.html/feed 0
李开复:口误给旷视、美图、蚂蚁金服三家公司带来困扰 深感歉意 http://www.woniupai.net/195719.html http://www.woniupai.net/195719.html#respond Sun, 13 Sep 2020 01:18:0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95719 蜗牛派9月12日消息,针对蚂蚁集团发布的声明,李开复在微博回应称,关于今早演讲内容提及旷视科技早期和美图蚂蚁金服的合作,网上引发讨论,我做些说明:初期我曾经建议并帮助旷视团队寻找更多应用合作伙伴,以增强技术水平,提升模型识别率。合作中,旷视提供AI技术给到合作方,我理解数据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与传输。我的口误,给三家公司带来困扰,深感歉意。

今天,有媒体报道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随后在今日晚间,蚂蚁集团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关注到李开复先生在公开场合提及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的合作,并澄清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再次重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95719.html/feed 0
旷视科技: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 http://www.woniupai.net/19571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95717.html#respond Sun, 13 Sep 2020 01:17:0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95717 蜗牛派9月12日消息,刚刚,旷视科技针对李开复言论及蚂蚁集团声明事件也做出回应。

旷视科技在其官方微博中声明:

1,在客户合作的过程中,旷视始终尊重并致力于协助客户确保数据安全。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这是我们的一贯原则。

2,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企业的立身之本。旷视一直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并已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

今天,有媒体报道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随后在今日晚间,蚂蚁集团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关注到李开复先生在公开场合提及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的合作,并澄清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再次重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

李开复也在其个人微博中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关于今早演讲内容提及旷视科技早期和美图、蚂蚁金服的合作,网上引发讨论,我做些说明:初期我曾经建议并帮助旷视团队寻找更多应用合作伙伴,以增强技术水平,提升模型识别率。合作中,旷视提供AI技术给到合作方,我理解数据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与传输。我的口误,给三家公司带来困扰,深感歉意。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95717.html/feed 0
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 http://www.woniupai.net/19571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95715.html#respond Sun, 13 Sep 2020 01:16:0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95715 蜗牛派9月12日消息,蚂蚁集团官方微博发布公告:我们关注到李开复先生在公开场合提及蚂蚁金服旷视科技的合作,蚂蚁集团:我们关注到李开复先生在公开场合提及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的合作,我们需要澄清的是:1、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2、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3、我们再次重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

有媒体报道,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以下为蚂蚁集团声明全文:

我们关注到李开复先生在公开场合提及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的合作,我们需要澄清的是:

1、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

2、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双方过往合作仅限旷视科技授权其图像识别算法能力给蚂蚁单独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目前双方已无相关业务合作;

3、我们再次重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用户明确授权原则和最小化原则,是我们采集、留存和使用数据的三条红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95715.html/feed 0
李开复“口误”搅动AI数据隐私安全担忧 蚂蚁金服旷视科技双双回应 http://www.woniupai.net/19571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95710.html#respond Sun, 13 Sep 2020 01:14:4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95710 蜗牛派9月12日消息,今天,有媒体报道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此言一出,引发网友大量围观,纷纷质疑人工智能企业对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保护问题。

蚂蚁集团率先做出声明,称关注到李开复先生在公开场合提及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的合作,我们需要澄清的是:1、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2、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3、我们再次重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

随后,李开复也通过自己的微博发布声明,表示是自己口误,给三家公司带来困扰,深感歉意。

李开复称,初期我曾经建议并帮助旷视团队寻找更多应用合作伙伴,以增强技术水平,提升模型识别率。合作中,旷视提供AI技术给到合作方,我理解数据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与传输。

作为被提及的另一方,旷视科技通过微博对此事件进行了回应。

旷视表示,在客户合作的过程中,旷视始终尊重并致力于协助客户确保数据安全。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这是我们的一贯原则。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企业的立身之本。旷视一直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并已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

截至目前,就只有美图尚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

刷脸、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性牵动着每一位用户的心。

事实上人工智能企业本身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旷视在去年7月就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准则》,从正当性、人的监督、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样性、问责和及时修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六个维度,对人工智能正确有序发展作出明确规范。

当然,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外,保护个人隐私更需要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95710.html/feed 0
旷视科技CEO印奇:AI产品除了配说明书 还要有“正确使用倡议书” http://www.woniupai.net/163479.html http://www.woniupai.net/163479.html#respond Fri, 10 Jul 2020 11:43:3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63479 蜗牛派7月10日消息,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就人能智能治理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

印奇称,目前人工智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的产业,但是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在其很早期阶段就提出,是因为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和对社会的深度影响上,确实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次技术变革。

“人工智能就像人类发明火一样,如何去善待和利用好这项技术,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印奇强调,“负责任的AI就是可持续发展的AI,人工智能的治理是一个长期问题”。

而谈及旷视对待人工智能治理的态度时,是印奇总结为:“不缺席,不对立,行胜于言。”

印奇介绍,旷视在关注人工智能治理时,更重要的出发点是从企业日常经营、产品设计、合同签订等非常具体的层面来思考这些问题。对于一些热门的人工智能应用,旷视的态度是“既问输赢,也问对错”。比如“DeepFake”(换脸)等应用,即使具备技术成熟度和商业价值,旷视也不会将其应用在产品中。

2

印奇还谈到,企业需要联合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关注人工智能治理。对人工智能产品而言,除了说明书之外,还应该有《正确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倡议书》这样一张纸。

事实上,旷视是国内最早一批提出人工智能治理的企业。

去年7月份,旷视成立了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并发布了旷视基于企业自身管理标准的《人工智能应用准则》,《准则》提到6项人工智能应用准则:正当性、人的监督、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样性、问责和及时修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今年1月份,旷视又在人工治理委员会下新设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并发布《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盘点了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十件最具争议和代表性的热点事件,引发了学界、法律界、民众的多方关注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63479.html/feed 0
跌跌撞撞的上市路,旷视科技们的”彭罗斯阶梯”? http://www.woniupai.net/14458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4585.html#respond Wed, 10 Jun 2020 06:03:1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4585 旷视科技的IPO之路,活脱是一个前列腺病人,哩哩啦啦、若断若续一尿就是好久。

其实,早在2017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上市这是会发生的,我们希望我们会是第一个。”

去年8月25日,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按照规定,自申请之日起公司有6个月的时间准备上市。可正当众人以为马上就能买旷视股票的时候,没想到一拖就是近十个月。

旷视科技的IPO之路又像是踏上了彭罗斯阶梯——一个有名的几何学悖论,一个始终向上或向下但却走不到头的阶梯。

有报道称,旷视中止了港股上市进程,下一步将考虑港股或者A股上市的可能。旷视回应称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属实,并指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是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好机遇,旷视正在积极考虑。

有心摘花花不开,旷视似乎是上市传闻声音最多的企业,因而也是给外界上市跌宕感最明显的一家。透过旷视所面对的问题和现实,或许我们能够对AI企业的未来有了更深层地认识。

背负期望出祁山,兜兜转转回蜀中?

2015年的德国博览会开幕,马云亲自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展示了支付宝的人脸支付,这一技术正是由旷视科技所提供,旷视科技一战成名,后来与商汤、依图、云从并称“CV四小龙”,成为AI潮下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早在2018年12月经济观察网报道,中关村(000931)示范区已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 的名单,总计不到30家企业,其中包含旷视科技。从那时候开始,关于旷视即将IPO的消息总是不绝入耳。

但是“绯闻”多了,看客们的疑问似乎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按理说去年就该上市,如今不知道又出什么幺蛾子。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外界的环境因素。去年,美国商务部将把包括旷视科技在内的28家中国机构和公司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名单”,限制这些机构从美国购买零部件。这对于CV独角兽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维度来看,现在谋求IPO,相应的地利条件其实并不算好。

其次,从产业进程的角度来看,AI技术已实现【价值理性】回归,更重视落地能力。

商业化方面,根据去年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旷视三项主要收入中占比最大,营收更偏向to G,在巨头扎堆发力智慧城市的今天,未来能否保证自己的确定性似乎也成了旷视需要解决的问题。

To G比重大,换言之就是旷视科技的to C进程似乎是承压的。

例如安防方面有已经自成体系的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土著巨头”,它们不会轻易被“野蛮人”超越,这一点不只是旷视,商汤等其它CV公司也都是如此。而零售方面,总的来看,目前给予零售店提供AI解决方案似乎是尚有些超前,在成本上很难被大众零售店所接受。

最后,从资本市场和旷视自身的角度来看,有一个满意的估值是旷视科技所期盼的。过去的高估值AI企业其价值到底有没有泡沫?答案是“有过”,任何新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往往具备估值高、营收低、风险高、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征,AI产业同样也是如此,迎合了【加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

但此前行业虚高的泡沫其实早已破碎开来,现在处于转折期,市场上关于AI公司的估值意见其实没有统一的,整个二级市场对于这些AI企业的估值仍缺乏完整的评估模型,依旧通过“故事+业绩”的模板来进行,现在上市,可能存在估值偏低的风险。

只不过对于旷视等新生代AI公司而言,上市似乎又是一个必选题。

如今行业归于冷静,融资热情降低,对于小玩家而言已经很难通过AI故事打动投资人了。至于一些行业独角兽,譬如旷视科技,根据天眼查检索现实的信息来看,虽说旷视科技去年才拿到大额D轮融资,但任何企业越往后融资难度越大,要么有造血能力,要么谋求上市。

造血方面的能力,前面也有提及。此外,根据去年旷视递交的招股书上曾写道,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旷视分别亏损3.428亿元、7.59亿元及33.51亿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及2019年6月30日止的半年内,亏损分别为7.29亿元及52亿元,同比增加613.3%。

如此看来,还是上市似乎更容易实现,只不过行业估值的天时因子,加上美国商务部的地利阻碍,旷视们只能一副“停杯投箸不能食”的感觉。旷视的上市消息一直被大众所所期盼,只不过现在看来还是要继续等下去。

商业化方兴未艾,巨头代言“去代理化”?

旷视的问题不是它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CV领域甚至整个AI独角兽公司都需要面临的难题。

人工智能产业链主要包括提供数据或者计算能力支撑的基础层、关键技术的研究的技术层以及终端的应用层上,而旷视们针对的其实是技术层。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应用层商业化逐渐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国内AI公司的发展重心也自然而然的放在终端应用层方面上。

但遗憾的是,人工智能产业一直以来造的势太大了,而在落地方面,已经落地的商业化场景确实也有,但远远没能达到投资人和公众的内心锚定。

目前,商汤、旷视、云从、依图这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四小龙”所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多。彼此其实都有着自己得主攻领地,譬如商汤可能布局面更大一些,旷视的移动终端和零售、物流布局,云从的银行业,依图的医疗领域。它们优势领域建立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有足够的资源和渠道,在自己更擅长更熟悉联系更紧密的领域进行产业升级成功性会更大一些。

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CV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企业的客户很多也是它的投资者。一线的计算机视觉公司技术本身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差距,真正场景落地比拼的其实是企业级市场的关系和渠道。

应用场景在哪里?答案是消费互联网的巨头手中。但现在需要注意的是,独立的AI独角兽们对于巨头的投资价值似乎是在不断缩水。

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BAT在互联网上半场看开辟新业务是少犹豫、快出手;在上半场的CV以及整个泛AI领域,让BAT垂直扎根到某一垂直领域去深耕可能吗?答案显而易见。下半场是长周期论证,长周期决策,更多的是亲自躬身下场。

巨头之间的战役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下场的赤身肉搏,另一种则是发动“代理人战争”,关于后者,往往是一些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太密切或者具备长周期性的技术领域。腾讯投资京东、拼多多对抗阿里,而阿里除了自己推出钉钉以外,也通过投资陌陌、微博来发动“代理人战争”。但很多时候即便前期是代理人战争,后期一旦场景价值凸显,巨头更多的时候其实会想着控制在手里。

譬如腾讯,短视频和直播已经有了自己投资的快手、斗鱼、虎牙,可腾讯对“亲儿子”微视、企鹅电竞的爱才是最真切的。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角逐,背后不乏巨头的身影,阿里就投了CV四小龙中的商汤旷视,可阿里自己也在做计算机视觉的技术研发和运用;腾讯方面也很早就将优图实验室正式升级为腾讯计算机视觉研发中心,加码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投入;百度方面,一直都选择包括计算机视觉在内的AI技术的“自营”,也有一些投资收购补全相关技术,譬如此前买下美国计算机视觉新创xPerception。

巨头自己有技术,与垂直领域独角兽相比,巨头的技术水平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未来巨头自己亲自进行技术博弈,无需或者说不必太重视代理人战争了,独角兽的战略价值已经得以稀释,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这样一方面造成投资价值稀释,未来的融资能力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巨头有场景端优势,从下游“截胡”,未来技术场景化竞争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估值判断。

技术本身就存在高度的重合度和可替代性了,计算机视觉的独角兽们似乎还在不断拉近它们与巨头之间的渐近线。

去年深圳CPSE 2019安博会上,商汤科技发布针对城市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构想,定义“智能城市操作系统”(AI City OS)。此外,旷视在京举办了新战略发布会,印奇表示,公司新目标是以AI算法为核心技术力,以IoT OS为核心产品力,建立AIoT时代的操作系统。

发力智慧城市,做底层操作系统,AI时代涌现的技术新贵们与巨头之间竞争的重合度似乎越来越高,未来究竟如何?缺乏稳定盈利渠道的独角兽们是否有能力跟不同基因巨头掰手腕?只能把答案交给时间。

对于AI公司们而言,现阶段最需要考虑的或许应该是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代理”价值稀释,如何找到自己的稀缺性优势,如何杀出自己的商业化路子。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红海航行如何划至IPO的码头?

实力雄厚如旷视尚且如此,那么其它AI创投明星企业自然更不会轻易选择上市。

产业整体融资遇冷,IPO的迫切感爆棚是一方面,但有些事急是没用的,考虑长远价值还是等待合适的时机为好。比如旷视,如果不考虑天时地利坚持上市,恐怕去年就能完成IPO。那么适合AI企业上市的时间点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答案其实还是三个字:商业化。

过去AI公司针对商业化不足时采取的策略大都是“场景不够,投资来凑”。

根据天眼查检索显示的信息来看旷视作为一家还在拿融资的企业对外有高达24起投资,而商汤等其它企业也都类似。它们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垂直场景下的AI公司,有的可能直接针对的是C端消费群体,利用主营业务积累的技术资源进行多元化扩张。

通过投资,AI独角兽们可以对投资企业进行自己的技术输出,这实际上也起到了消化自身技术的作用,使得自己的技术在外人尤其是投资人眼中看起来有更多的商业化落地,同时也说明自己的在AI技术层布局广泛。

现在来看,投资虽好,但更多的偏重于“讲好故事”,提高市梦率,在时间机器理论的产业演化规律指导下,这些被投资的企业到了一定阶段依旧容易出现现在旷视们遇到的商业化难题。或许应该转变一下思路,由投资化转为to C化。

事实上,语音识别也好,计算机视觉也好,已经接受过G端和B端的考验,现在需要的也只是如何推给C端。以科大讯飞为例,去年全年营收能够破百亿就离不开2C的布局,例如翻译机、转写机等。这对于其它年轻的AI公司而言其实也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有了产品才能更好地卖服务。而且一旦边缘终端是自己的,旷视们的底层操作系统就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前面我们提到,现在的AI公司早已没有前几年的高市值,回归理性的另一层意思其实就是“掉膘”、缩水。但如果有自己的2C的业务,只要“做到”,在直接作用上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保值。如果能“做好”,获得C端市场认可,这就有可能实现升值。

在硬件选择上要坚持小众路线,这样一是市场竞争小,与主流硬件厂商的竞争较小,保持自己中立性,不影响to B业务线;另一方面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也比较弱,不像其它成熟类产品,市场价格早已稳定下来,容易获得更高的利润。

虽说入局硬件制造业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跟其它面前的路比起来或许已经是最容易走的一条了。前期不必自己投入太多,主要通过代工形式进行,如果得到市场检验再大量投入生产即可。

等风不如造风,要把投资价值转化为市值、估值,必须让资本市场看到实打实的成绩,届时,我们才能迎来AI独角兽们的上市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4585.html/feed 0
外媒:获港交所批准,旷视科技5亿美元IPO已重新推进 http://www.woniupai.net/95540.html Tue, 07 Jan 2020 00:25:2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95540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旷视科技正在筹备在港交所上市,据外媒最新消息,两个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1月6日透露,旷视科技公司上市申请已经获得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批准,融资5亿美元的IPO计划已经重新回到了正轨。

据国外媒体报道,去年,旷视科技公司遭遇了国际贸易和采购方面的一些变数,随后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寻求上市许可时,被要求提供更多信息。

以面部识别平台Face++而闻名的旷视科技,正致力于成为首家上市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获得批准后,旷视科技将很快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最新的上市信息。由于信息尚未公开,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花旗集团、高盛和摩根大通银行正在帮助旷视科技公司进行全新的上市计划,不过这三家投资银行拒绝置评。旷视科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言人也拒绝置评。

旷视科技于去年8月25日提交了上市申请,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自该日起未来6个月内,该公司都可以选择时机进行上市。

另外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一旦截止日期过去,旷视科技公司可以申请延期三个月。

新的上市计划的具体时间表尚未确定,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将等到1月25日开始的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假期结束后香港金融市场也将为新的一年“厉兵秣马”,是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好时机。

旷视科技于2011年由首席执行官印奇和清华大学的两位朋友创立。该公司向政府和公司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该公司的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融和华为。

该公司去年5月融资7.5亿美元,当时的公司估值略高于40亿美元,这一次融资交易吸引了包括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和阿布扎比投资局在内的投资机构。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风起云涌,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机器学习、语音助手、机器翻译等诸多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商业应用,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人工智能成为大型科技公司标配的业务。

人工智能行业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其中,旷视科技与商汤、依图和云从并称人工智能视觉领域四大独角兽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路透:港交所通过旷视科技5亿美元IPO申请,将提交新上市资料 http://www.woniupai.net/95494.html Tue, 07 Jan 2020 00:12:34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95494 蜗牛派讯路透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在IPO申请获得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批准后,旷视科技5亿美元的上市计划又重回正轨。有报道称,旷视科技计划融资5亿美元至10亿美元。知情人士称,旷视科技很快将向港交所提交最新的上市信息。目前,花旗集团、高盛和摩根大通正在筹备最新的上市事宜。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与A股上市公司易华录合资成立新公司 http://www.woniupai.net/93941.html Thu, 02 Jan 2020 02:37:5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93941 蜗牛派讯,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12月27日,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与A股上市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即山东聊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其中,易华录为该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35%;旷视科技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25%。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