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智慧医疗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Wed, 22 Jul 2020 03:00:4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智慧医疗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以“智慧交通”为例,探究“智慧xx”的“智慧”本质 http://www.woniupai.net/172432.html http://www.woniupai.net/172432.html#respond Wed, 22 Jul 2020 03:00:4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72432

不知曾几何时,你是否注意到了,诸多的项目都被安上了“智慧”的头衔,各种“智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园林智慧旅游等等。那究竟为何这么多项目,突然之间“智慧”了起来,“智慧”的背后又有何深意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智慧”的本质。

以“智慧交通”为例,一文读懂“智慧”的本质!

一、“智慧”是资本运作的手段

资本家们总是喜欢听新的故事,资本市场也往往对于新的概念趋之若鹜。

Gartner(高德纳,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有一个研究方式叫做“炒作周期”,这个周期曲线将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成熟,直至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全过程浓缩为“技术触发、过热、幻灭、复苏、生产力成熟”5个阶段。

任何一个新技术和新概念被提出时,都是带有炒作属性的,然后随着自身的逐渐成熟以及与市场的逐渐磨合,终将走向实用。

我们以“智慧交通”为例,来看一下“智慧xx”是如何被炒起来的。

1. 交通工程

扒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智慧交通”最初的模样是“交通工程”,研究“交通工程”的,往往是那些交通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

我们先来看一下“交通工程”的概念:

交通工程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这种概念的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赤裸裸的华而不实的糖水文,如果你懒得看,或者读了一遍什么都没记住,这也没有关系,因为这很正常。

我们只需要知道,“交通工程”已经涵盖了交通控制和信息化的内涵即可,其中交通控制是目的,信息化是手段。

2. 智能交通

后来,随着交通检测和控制的发展,很多学车辆、控制、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也都逐渐进入了交通行业。

在政府和资本面前,这些“外来人员”如果想申请题为“xx交通工程”的项目,那指定是干不过这些科班出身的人员啊。

怎么办呢,为了体现差异化,就需要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来。

此时,一些人盯上了“智能”一词,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概念能够被炒起来,那这个概念的名称也肯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华字典》对于“智能”这个词语的解释:智慧和能力

一个人的智能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学习和知识(智力)积累因素。

总的来说,“智能”是一种有意识的状态,更多的时候需要人为的干预和控制。(在下一个阶段对比“智慧”一词时,你会发现对于概念选词的这些人,是多么的强大)

我们再来看一下“智能交通”的概念: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又称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交通”的内涵,其实并没有怎么变化,仍旧是交通控制和信息化。

3. 智慧交通

再后来,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都来了,这些领域的公司和人员,携带着资本和技术,也都逐步进入了交通行业。

在这些企业和人员的视角当中,交通当然是个典型的大数据了,而且也是标准的物联网应用啊,这些方方面面也肯定都离不开云计算与移动互联啊。这么高端的内容,还延续之前的“智能”一词,怎么能行。

于是“智慧交通”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选用“智慧”一词:

“智慧”通常指人们对事物与问题能迅速、机灵正确地理解、并处理与解决好的能力。“智慧”是大众崇尚、憧憬与神往的名词,是心灵层次升华的概念,其核心是强调人的灵性、悟性与天才创新。

也就是说,“智慧”强调的是一种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状态,不需要太多的外界干预,主要在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处,你是否也感受到了概念选词的那些人,是多么的强大,这些词语真的与时代的变迁相吻合)

最后再看一下“智慧交通”的概念吧:

智慧交通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毫无疑问,其内涵依然是以交通控制和信息化为主体。

4. 小结

此处你是否会有疑惑,三个概念虽然懒得读或者是读不懂,但是也有很明显的区别,最起码描述都不一样嘛,你说三个概念的内涵没有变化,是不是在忽悠我们呢?

我之所以敢这么肯定地说,就是因为这么多年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本质,从来没有变化过:安全和效率!不论使用的是什么技术手段,甚至自动驾驶全面到来,交通模式全面颠覆,要解决的仍然是这两个问题。

所以说,三个概念的变迁,从这个角度来说,无非是资本家的游戏罢了。在未来,也肯定会有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它是什么名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讲述着,令一大群人都信以为真的故事,并且能够小小地撬动一下资本市场,这就够了~

二、“智慧”是技术的迭代升级

通常来说,一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概念也是会被不断发展的,而最明显的发展,就是其包含技术的迭代升级了。

从“交通工程”到“智能交通”再到“智慧交通”除了资本市场的追捧之外,其技术的演进,也是三者肉眼可见的变化。

以“智慧交通”为例,一文读懂“智慧”的本质!

1. 交通工程

  • 交通规划
  • 交通流控制

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

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

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创立了交通流理论。

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

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

2. 智能交通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数据通信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电子控制技术
  • 自动控制理论
  • 运筹学
  • 人工智能

智能交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的理念。

智能交通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智能交通的组成:

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主要包括:人工输入、GPS车载导航仪器、GPS导航手机、车辆通行电子信息卡、CCTV摄像机、红外雷达检测器、线圈检测器、光学检测仪。

2)信息处理分析系统

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器、专家系统、GIS应用系统、人工决策。

3)信息发布系统

主要包括:互联网、手机、车载终端、广播、路侧广播、电子情报板、电话服务台。

3. 智慧交通

  • 物联网
  • 云计算
  • 大数据
  • 移动互联

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

数据是智慧交通的基础和命脉。智慧交通中的任何一项应用都是基于海量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分析而得以实现的。位置信息、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排队长度、行程时间、区间速度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交通数据。

智慧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应用需求:

1)交通实时监控:获知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2)公共车辆管理: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信,来提升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3)旅行信息服务:通过多媒介多终端向外出旅行者及时提供各种交通综合信息;

4)车辆辅助控制:利用实时数据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

三、“智慧”终究要以人为本

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如何向别人,比如客户、同事、朋友、家人等等,解释“智慧交通”一词?

你的第一反应,是否会参照我们上文给出的“智慧交通”的概念,整一堆什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型的技术名词,再加上“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专业的术语,然后将这些自己都整不明白的内容“打包”一下,甩给对方?

可能对方最后“哦”了一声,在连你说的一个字都复述不出来的情况下,也权当自己都知道了,也可能对方会直接告诉你:“请说人话!”

其实这个名词也没有那么难解释,因为“智慧交通不是单纯的让交通本身变得更美好,而是要让身处交通之中的所有人感觉更好。”

当然,这里的所有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者、操作者和参与者。

这么说来的话,智能交通就是这些“所有人”的感觉!

你去问交警叔叔,他可能会说:“今后不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那这就是智慧交通。”

你去问司机师傅,他可能会说:“如果过的每个路口都是绿灯,交通不再拥堵,那这肯定就是智慧交通了。”

你去问乘客,他可能会说:“过年的时候能够很轻松地买到回家的票,这样的交通体系,就已经很智慧了。”

我们可以看到,智慧交通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

任何技术的本质,都是要让人变得更加强大、让环境更适宜人的生活、为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顺畅。

四、结语

最后啊,真的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相信能够把整篇文章读完的,必然是真的勇士,也希望本文能够让您收货到一些想要的东西!

最后的最后,再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吧:

“智慧”是一个方向,指引着所有IT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一个磁场,汇聚了巨大的创新力量;它是一股洪流,裹挟着所有人奔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本文作者: 晓庄同学产品笔记,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72432.html/feed 0
手握美的、路虎,深耕气体传感器领域多年的四方光电如何打开消费市场? http://www.woniupai.net/155409.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5409.html#respond Wed, 01 Jul 2020 00:53:5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5409 近年来“雾霾”问题爆发,催生了空气净化器行业的繁荣。但随着空气质量改善,空气净化器热度陡降,空气净化器行业的竞争态势发生了巨变:从早期的红利爆发到如今产品同质化严重,空气净化器行业进入了市场调整阶段。

“便宜的不靠谱,贵的买不起。”这是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普遍看法。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均集中在“防霾除醛”,而空气净化器实现这些功能,自然需要灵敏的“鼻子”:气体传感器。它可以将气体浓度等信息转化成机器或者人们可使用的符号,是空气净化器中最为关键的元器件。

随着我国电子元件技术不断发展,“气体传感器”国产化不断加速。在进口替代浪潮中,四方光电有着耀眼的成绩。目前,四方光电的气体传感器,已应用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终端产品中,如美的、格力、路虎、捷豹等。国内外知名家电和汽车品牌纷纷选购四方光电的产品,可见其实力不容小觑。

如今,外资品牌和国内龙头厂商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四方光电依旧获得众多客户认可,背后原因是什么?消费市场对气体传感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方光电如何突破技术和成本双重难题?

工业转向民用,底气何在?

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传感器正式诞生;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技术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将该技术发扬光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气体传感器技术才流传到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才进入气体传感器的研制阶段。毋庸置疑,在气体传感器领域,中国起步晚于西方世界。

当气体传感器走向产业界,中国与欧洲、日本的差距仍然存在。最初,气体传感器更多用于工业领域,尤其在环境监测及工业过程气体分析仪器领域,这些行业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核心气体传感器模组不得不依赖进口。

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期间,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发现了气体传感器主要从国外进口,国内仅有少数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而且,气体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熊友辉从电子、机械、软件专业,各挑出1名硕士研究生,组成4人团队,并成立了四方光电。

2003 年,四方光电成功开发了“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恰逢国内有机元素分析仪器国产化过程中急需红外气体传感器。于是,四方光电迎来了公司发展的“黄金期”。到2009年,四方光电的年销售额已达5000万元。

2013年左右,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工业企业大规模停产、停建,四方光电开始从工业市场走向民用市场。恰好在2014年左右,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空气净化器行业迅速发展。四方光电凭借着气体传感核心技术,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产业化需求,并一举收获了国内外诸多知名客户,如美的、格力、海尔、小米等知名厂家。

每一次市场需求变动均是四方光电发展的东风,而每一次“巧合”均来自于四方光电的努力。自创业以来,四方光电便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并采取预先研发和同步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四方光电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将如何发挥作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四方光电会形成哪些优势?

为何备受大品牌青睐?

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便开始关注空气质量。2014年,雾霾让全社会认识到空气净化器的重要性;2019年,国内空气净化器行业对产品的功能性和智能化均有了较高的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消费者对净化器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除净化空气外,还需具备杀菌消毒、净化除尘、祛除异味等功能。

在下游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多功能集成已经成为气体传感器的市场客观需求。

如果空气净化器想完成诸多功能,那么气体传感器需要同时检测不同气体,还要检测不同气体的不同特性,如浓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如此一来,以往单功能气体传感器便逐步被复合型传感器取代。

更重要的是,气体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医疗、工业过程、环境监测等行业。而且,气体传感器的终端客户覆盖行业类型广泛、种类繁杂,终端产品的个性化程度高且较为复杂。

可见,无论终端产品功能还是气体传感器的行业特性,均对气体传感器厂商的技术全面性和产品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技术方面,四方光电将积累多年的气体传感技术整合成技术平台。基于该技术平台,四方光电能够有效统一公司技术和客户需求,为公司的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凭借该技术平台,四方光电能够用一项技术打入诸多终端市场和应用领域。

在产品方面,四方光电拥有粉尘、CO2、氧气等不同种类的气体传感器和尾气、煤气、沼气等不同气体分析仪器的生产线。

正因四方光电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种类多样的产品,才能快速响应客户订单需求,且交货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四方光电能够快速捕捉自身的核心诉求,可以极大地降低客户供应链管理成本。

凭借自有技术和自产产品,四方光电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巩固自身市场优势。

2018年,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量下降,空气净化家电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导致中游的气体传感器厂商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气体传感器行业的毛利率下降,即便是气体传感器的头部企业汉威科技(300007.SZ)也受到了影响。2018年汉威科技的毛利率为47.81%,同比下降3.93%,2019年的毛利率依旧呈下降趋势。

反观四方光电,2018年的毛利率为38.34%,较2017年下降 10.03 个百分点;2019年,四方光电的毛利率为49.55%,超过了汉威科技。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四方光电的毛利率为何能逆势上扬?

四方光电的招股书披露:,2019 年,受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新政带动,四方光电推出了尾气分析仪器新产品,从而大幅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气体传感器市场的下游市场复杂分散且需求多样,而四方光电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类型和超强的产业转化能力形成了独特市场优势,也让其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过,四方光电面临的市场竞争依旧残酷。在对抗外资品牌和国内龙头时,四方光电还有哪些独特优势?

上下游延伸,拓展市场

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日趋成熟,物联网市场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汽车、移动终端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不过,气体传感器在这些领域的渗透率依旧很低,空气净化设备尚未规模化落地。

与此同时,居民对呼吸系统的健康日益重视,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空调等空气净化设备及汽车净化系统市场的需求呈现扩大趋势,气体传感器市场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如今,气体传感器市场在消费市场正处于规模落地的关键时期。在利益驱使下,气体传感器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四方光电想要突围成功,仍需修炼内功。

一般来说,产业链的中上游企业利润空间普遍小于终端厂商。因此,四方光电想要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压缩成本”不失为好办法。据了解,气体传感器的上游主要是电子元件、光学材料、探测器、贵金属材料、精密加工等行业。

在电子元件行业,厂商众多竞争激烈,气体传感器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与上游企业谈判,从而获得稳定货源、降低成本。此外,探测器是气体传感器的重要零部件。当气体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企业自产探测器也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四方光电招股书披露:2018年10月,四方光电设立广东风信。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无刷风扇、鼓风机 及散热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四方光电正在向上游延伸,实现某些关键零部件自产,做好成本管控。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四方光电将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四方光电想要可持续发展,还需抢占更多细分市场。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大多是朝阳产业,且市场需求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四方光电可以投资并购下游公司,让其覆盖更多产品品牌,占领更多细分市场。

向上游延伸,四方光电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向下游扩张,四方光电将会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提高获利空间。可以看出,四方光电的根基愈加稳固,独特优势也在逐步形成。

如今,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智慧医疗等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作为它们的上游,气体传感器行业也将迎来较大的发展契机。而四方光电在气体传感器领域深耕多年,早已形成较深的护城河。一旦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四方光电便会最先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540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