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继今年6月完成B1轮2亿元融资后,数坤再次获得2亿元融资。上一轮是由中银国际领投、建银国际管理的建兴医疗基金联合投资、老股东创世伙伴资本和华盖资本继续跟投。
产品方面,数坤在2018年推出的“数字心”产品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包括冠脉CTA影像结构化报告,功能学评估产品CT-FFR,冠周脂肪FAI评估系统,钙化积分智能化报告,主动脉夹层手术规划、虚拟支架、术后评估等多项功能,完成了心血管诊疗全路径的智能化。
数坤的肺结节AI产品通过一次胸部CT扫描不仅能评估患者肺结节情况,还能提供心脏功能的评估,例如在LDCT扫描图像上做非门控钙化积分的评估,还可以提供COPD肺功能的评估,提供较为全面的胸部影像智能化辅助诊断。
2020年7月,数坤又针对卒中推出“数字脑”产品。卒中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中国已是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数字脑”覆盖了卒中影像单元的所有场景,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提供包括出血、缺血、动脉瘤、CTP相关参数的完整影像辅助诊断,缩短急救时间,为卒中患者救治提高效率。目前,“数字脑”产品已经在全国100多家医院进行临床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相较于上次融资,赛福基因在营收上已实现高速增长,并具备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资质、美国医学遗传学会(ABMGG)临床分子遗传学资质,完成国际学术论文近60篇,获得专利与知识产权80项。
对于赛福基因,它成立于2015年10月,主要围绕儿童遗传病细分领域提供临床级精准医疗服务,目前设有生产运营中心、医学检验所、高通量药物筛查研发中心,能提供临床诊疗一体化产品与服务。
据悉,创立之初,为了将公司的基因大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实现临床转化,赛福基因团队花了1年的时间,对临床需求进行了多点调研和尝试,才最终确定将儿童遗传病辅助诊断这一业务场景作为公司聚焦的业务方向。
赛福基因创始人余伟师博士指出,遗传病基因种类很多,临床表型复杂,针对其高度的临床信息和遗传信息的异质性,需要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对遗传病因进行确诊,辅助后期制定更精准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方案。不过在大数据的解析过程中,要完成大量个性化的数据挖掘工作,对基因检测公司的算法和分析流程都是很大的挑战。
“综合来看,儿童遗传病细分市场还处于早期快速成长阶段,是一个潜力超过百亿的蓝海需求市场,且对于公司的分析和服务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是一个难进易出的行业,非常适合先进入该领域的公司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

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也因此,赛福基因锁定了儿童遗传病这一细分市场,且利用WES技术开展产品服务,覆盖综合三甲医院儿科和神经内科,以及儿童专科医院的神经内科、康复科等科室。
现如今,公司已经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近300家三甲医院建立稳定的临床或者科研合作,譬如《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多项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
据悉,赛福基因的客户保持每年翻番的增长速度,并积累了3万余例国内儿童神内遗传病临床样本数据及10万余例国内遗传病临床样本数据。
院内服务之外,赛福基因也在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现已建立了基于斑马鱼实验技术的药物研发CRO服务平台。对此,余伟师博士表示,相较于靶向药精准医疗为基础的肿瘤基因检测,目前遗传病/罕见病的基因检很难实现诊疗结合的闭环,因为治疗药物太少了。赛福基因希望不仅能为患儿提供检测服务,也能在未来从根本上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因此,赛福基因搭建一个高通量的CRO平台,意在提升遗传病/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现阶段,赛福基因筹备搭建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研发中心现已正式投入运营,在用于辅助临床对新基因进行鉴定与确认、向临床科研提供功能验证服务。
接下来,为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通过分析规划,赛福基因也将面向有需求的患儿和医生推出目前检测成本相对较高的WGS临床与科研服务——根据患儿临床表型,选择不同深度进行测序;并面向临床推出iWES(遗传病加强版全外显子组检测)产品,取代现有的WES产品。
据团队介绍,iWES是一款针对遗传病强化升级的WES产品,其检测范围将从外显子区扩展到内含子区和线粒体环基因,在提升阳性检出率的同时,也能大幅降低患儿家庭所需承担的检测成本。
不过他也坦言,产品升级后,生产成本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临床售价上也会有小幅度的提升,“相较于患儿家属经历多次单个检测所需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来说,iWES可以帮助他们付出更少,获得更多,帮助患儿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所以对患儿家属来说是划算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Insta360影石是蜗牛派持续关注和报道的公司,创立于2015年。创业之初,影石专注于VR及全景相机销售,2017年开始进入运动相机市场,目前旗下涵盖消费级和专业级两条产品线,产品类型包括新型相机(360全景相机、3D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手机配件等,应用领域覆盖旅游、文娱、新闻、直播、赛事、街景、房产等B端、C端场景。

Insta360影石产品线
经过五年的发展,Insta360影石的产品出货量已近百万台量级,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0%以上,年均研发投入占比10%以上,国内外专利累计申请超过170件,海外市场占比约在70%左右。
在2020年的CES上,Insta360影石推出了多镜头防抖运动相机ONE R,其中,一英寸版本由公司与徕卡联合设计,搭载徕卡影像技术和一英寸传感器,这也是徕卡与运动相机品牌的首次合作。 近日,ONE R双镜头版本正式入驻全球Apple商店,这是继ONE、ONE X、GO以后,Insta360影石第四款入驻全球Apple商店的产品。
专业线方面,Insta360影石推出了采用MFT传感器的8目VR摄影机「Titan」,将VR制作提升到11K超高清的电影级标准。目前,Insta360影石的专业线产品已在VR新闻、VR房产、全景直播、AI安防等多个领域应用,合作伙伴包括贝壳如视、安居客、720yun、123看房、Matterport、央视、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深圳宝安警方等相关企业机关。
近年来,短视频兴起,“全民vlog”趋势凸显,运动相机开始走出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圈子”,得到更为广泛的用户人群的欢迎。运动相机市场也随之“火热”起来,吸引了更多厂家加入,索尼、尼康等老牌相机厂商,小米生态链、大疆、Insta360影石等新兴公司都推出了相应产品,开始慢慢蚕食老牌运动相机龙头GoPro的市场份额。
研究机构Technavio曾发布了2017-2021年全球运动相机产业调查报告,报告里指出,到2021为止,整体的运动相机市场要比2017年提升15%。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产品策略上,Insta360影石主要集中在硬件产品性能提升和相机应用场景拓展两方面发力。“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更多应用场景和“玩法”的开发将推动相机产品的研发,相机性能功能的提升也将激发更多的‘玩法’。”刘靖康告诉36氪,“我们认为要长线做好相机产品,不只需要工程、技术、产品人才,同样也需要艺术人才的加入。”
Insta360影石正在逐步建立与摄影艺术‘高级玩家’的良性互动,将他们的意见融入到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中去,过去一年来,Insta360影石将AI等相关技术融入拍摄、编辑软件中去,实现更多易操作的视频“玩法”,这也将是公司未来的开发重点之一。硬件方面,公司则计划利用器械机动化技术,开发相关配件实现相机的自主灵活运动。
另外,刘靖康透露,目前二级市场整体比较低迷,IPO计划还是要看二级市场的变化再做决定。
此前,Insta360影石曾先后获IDG资本、创业邦天使基金、启明创投、迅雷、苏宁集团、麦高富达基金、朗玛峰创投及华发集团旗下投资平台等机构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此前,华银健康曾完成了1500万美元A轮融资和1.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A轮融资由中亚投资等机构参投,B轮融资由高特佳投资独家领投。
华银健康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中国广州,是一家从事医学检验检测服务、高新技术开发的综合性健康医疗集团。截止目前,该集团临床服务覆盖全国27个省区超过2000家医院,拥有五个省级实验室,年诊断标本量超过850万例。
华银健康在布局病理业务发展上,选择了依托医学专业高校合作的路径。2010年,公司便与南方医科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于2011年成立与南方医科大学华银病理诊断中心;此外,还开展跨国病理学科合作,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等国际名校开展远程病理诊断、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

Hand in glove holding Petri plate with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Klebisiella Pneumoniae, Serratia Marascens
华银健康创始人黄春波在接受动脉网专访时表示,基于中国病理医生短缺,基层医院病理诊断需求迫切的现实,华银健康利用高校病理专家资源,建立了远程病理诊断中心,通过远程病理覆盖更广泛基层医院,并建立区域远程病理协作网络,推动基层医院病理学科发展,解决其病理诊断需求。
模式方面,基于中国基层医院病理学科发展现状,华银健康推出了成长式服务模式,意在通过帮扶发展临床医技科室,促进医院临床手术及诊疗能力提升。
据悉,截至目前,集团病理学科技术合作医院数已超过500家,累计完成超65万例的远程病理诊断、超3万例的远程冰冻病理诊断,其中远程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达99.58%,术中冰冻平均用时最短5分52秒。
在业务创新/延展上,华银健康正着力朝两个方向推动:其一,加强病理领域的客户服务与技术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病理AI等方面布局;其二,以病理为基础,扩展在诊断领域的布局与发展。
团队方面,创始人黄春波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曾就职于万孚生物,并对美国ICL有深入了解,后在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营销工作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据悉,瑞博生物成立于2007年,专注致力于小核酸药物研究和开发,在小核酸创新技术、药物品种、研发设施以及团队建设等各方面形成了强劲的整体实力。在各方面的强有力支持下,瑞博生物已经建立了涵盖感染、肿瘤、代谢、心脑血管和神经等多个疾病领域的丰富小核酸药物研发管线。
目前瑞博生物有2个品种分别进入到临床II期和III期,其自主研发的抗乙肝小核酸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于2020年初获得NMPA正式受理,另有多个品种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丰行智图前身为顺丰科技地理信息研发中心,是顺丰集团内部孵化的专注于地图领域的科技公司。丰行智图于2018年12月开始独立运营,一年内其全资子公司丰图科技已获得及申报中的专利共有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并参与编制多个行业标准,并于2019年11月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在数字化时代下,地图会成为AI决策的基础设施,公司旨在打造数字化和AI系统能读懂的地图,为政府、企业、智能设备和个人提供可信赖的位置决策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