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民生证券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un, 20 Sep 2020 03:00:1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民生证券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复盘一季度,爱优腾芒B站业绩表现如何?-民生证券 http://www.woniupai.net/184732.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4732.html#respond Fri, 14 Aug 2020 05:55:3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4732 报告简介:

长视频行业:“两强”芒果B 站持续追赶“三超”优爱腾芒果B 站维持高增长, 优爱腾用户和时长增长放缓趋势明显。根据QUESTMOBILE 数据,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TV/哔哩哔哩五家公司2020 年3 月MAU 分别为5.7/5.4/3.8/1.7/1.2 亿( 同比+6.4%/+0.7%/-9.6%/+51.1%/+32.0% ); 2020 年Q1 总用户时长分别为125.2/117.8/68.7/41.2/54.3 亿小时(同比+1.9%/+17.7%/-1.1%/+65.7%/+67.7%)。

爱奇艺2020 年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9%,会员增长广告下滑爱奇艺2020 年一季度总营收76.50 亿(YOY+9%),略超过公司2019 年四季度同比增速2%~8%的业绩指引,同时超出彭博一致预期的73.1 亿;归母净亏损28.75 亿,亏损规模基本符合彭博一致预期;亏损率37.6%,环比2019 年Q4提高4.3pct。

拆分来看:会员业务营收46.34 亿元(YOY+35%),占总营收比61%。其中付费会员数1.18 亿,同比增长21.85%,主因付费率持续提高;Q1ARPPU 值39.3元,环比2019Q4 上升3.2 元。公司未来将推出新的会员“打包“服务,将“超前点播模式”及针对适用内容的视频点播特权相融合,同时获得其生态内的黄金VIP 会员、文学、体育大众、VR、FUN 会员权益等多项特权。广告业务营收15.37 亿元(YOY-27%),占总营收比20%,主因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广告行业景气度下行,以及信息流广告复苏速度低于预期。版权分销业务收入6.03 亿元(YOY+36%),主因一季度精品剧的多渠道分发。其他业务营收8.76亿元(YOY-11%),主因垂直业务表现较差,部分抵消游戏业务的增长。

Q2 业绩指引:爱奇艺预计2020 年Q2 总收入在72.5 亿至76.7 亿之间,较2019年同期增长2%至8%。

哔哩哔哩2020 年一季报:营收增长超彭博一致预期,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活跃用户持续高增长

哔哩哔哩2020Q1 营收23.16 亿元,同比增长68.6%,好于彭博一致预期21.79亿元;毛利5.31 亿元,同比增速超180%;毛利率连续四季度上涨至22.9%,好于彭博一致预期19.9%;净亏损5.39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75%,Non-GAAP净亏损4.75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28%,亏损程度超出彭博一致预期,主因销售费用投放力度超出市场预期。

拆分来看:游戏稳固基本盘,广告、直播、电商及其他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

游戏业务同比增速从2019Q4 的22.0%提高至31.7%,公司代理发行的二次元游戏《公主连结Re》于4 月17 日上线,生命周期有望超过三年;广告业务虽然基数由2019 年四季度2.9 亿下滑至2.1 亿,但同比仍保持90.5%的高增速,在一季度整体广告市场低迷背景下仍可实现同比高增长;电商及其他业务增速有所下滑,从19Q4 的241%下降至63.8%;直播和增值服务继续保持同比172.1%高增速。

Q2 业绩指引:哔哩哔哩预计2020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将在25 亿元人民币至25.5亿元人民币之间,较2019 年同期增长63%至66%。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4732.html/feed 0
民生证券-电子行业研究:日美电子贸易摩擦启示录 http://www.woniupai.net/15502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5020.html#respond Tue, 30 Jun 2020 06:43:4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5020 报告简介:

日本电子制造业部分细分行业的衰落受贸易摩擦影响有限,更多是因为日本企 业错失科技创新的浪潮以及不注重行业内水平分工。日美电子贸易摩擦从 1984 年持续 到 1991 年,措施上从限制专利输出到开征反倾销关税再到“最低价格协定”以及“最低市场份额协定”。贸易摩擦后日本电子行业出现两层分化,首先是低端组装业务开始海外迁移,只有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在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势,另一层分化是集成电路行业内只 有设备与材料一骑绝尘,DRAM 等产品从全球霸主地位不断衰落。当前日本电子行业牢 牢把控着产业链的上游设备与材料环节,但是在中游制造以及下游组装环节节节败退,产业呈现空心化的格局。市场普遍认为其主要是受当年日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认为日本本土电子制造业的中游制造以及下游组装的衰落一方面是因为日企主动向海外转移产能,另一方面日企注重垂直一体化的特点注定了其海外转移的程定满足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追逐最低生产成本的需求。此外,日本电子制造业 的高端领域 DRAM 产品的失败也不能完全与贸易摩擦挂钩,尽管美国在贸易摩擦期 间针对日本 DRAM 产品多次发难,但是在 1991 年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结束时日本 DRAM 仍然保有全球市场 60%左右的份额(最高时 80%),我们认为日本的失败一方 面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但主要是因为日本 DRAM 企业专注于大型机用的 DRAM 产 品,而从 1990 年开始个人 PC 开始兴起,个人 PC 需要的 DRAM 与大型机的 DRAM 相差甚大,日企对个人 PC 的忽视,使得韩国 DRAM 厂商趁势崛起,并且敢于逆势 大幅度扩产,韩国DRAM厂商凭借低成本优势拿下了个人PC用DRAM第一把交椅。

乐观看待中美两国在电子制造业领域存在的差距。当前中美两国在电子制造业领域差距已经在不断缩小,目前在半导体领域,我们所需的设备与材料基本都依赖 进口,而当年日本 1976 年开始半导体的举国体制之前与中国当前情况类似,但是经 过多年的发展,1985 年贸易摩擦前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核心设备的自 制,甚至在部分核心产品上领先于美国同行量产上市。可以看出,同样在面对美国开打贸易摩擦时日美电子制造业的差距是小于中美之间的差距,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一批优质半导体公司,如中微公司、澜起科技、汇顶科技(603160)等。此外,日本半导体的举国体制之路给我们发展半导体制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案例,我们应该 加大举国体制的力度,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核心设备与材料的突破。

举国体制是发展高精尖制造业实现突围的有效方式。1976 年日本的“DRAM 制 法革新”项目下的“VLSI 技术研究所”共耗资 720 亿日元,其中政府出资 320 日元, 企业界筹集 400 亿日元,最后日本得以先于美国研发 64k 集成电路、256k 动态储存 器,完成对美国技术的赶超,奠定了日本在 DRAM 市场的霸主地位。包括韩国在 内也采用举国体制发展半导体,1983 年韩国公布“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韩国政府 共投入了 3.46 亿美元的贷款,并激发了 20 亿美元的私人投资,促进了韩国半导体产 业的发展。当前中国也开启了扶持半导体大基金计划,且已经开启了第二期的投资,日本和韩国的例子证明举国体制是发展高精尖制造业的有效方式,中国的半导体大 基金计划对半导体的发展有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5020.html/feed 0
日美电子贸易摩擦启示录-民生证券 http://www.woniupai.net/13948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39480.html#respond Tue, 02 Jun 2020 02:18:5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9480 报告简介:

日本电子制造业部分细分行业的衰落受贸易摩擦影响有限,更多是因为日本企 业错失科技创新的浪潮以及不注重行业内水平分工。日美电子贸易摩擦从 1984 年持续 到 1991 年,措施上从限制专利输出到开征反倾销关税再到“最低价格协定”以及“最低市场份额协定”。贸易摩擦后日本电子行业出现两层分化,首先是低端组装业务开始海外迁移,只有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在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势,另一层分化是集成电路行业内只 有设备与材料一骑绝尘,DRAM 等产品从全球霸主地位不断衰落。当前日本电子行业牢 牢把控着产业链的上游设备与材料环节,但是在中游制造以及下游组装环节节节败退,产业呈现空心化的格局。市场普遍认为其主要是受当年日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认为日本本土电子制造业的中游制造以及下游组装的衰落一方面是因为日企主动向海外转移产能,另一方面日企注重垂直一体化的特点注定了其海外转移的程定满足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追逐最低生产成本的需求。此外,日本电子制造业 的高端领域 DRAM 产品的失败也不能完全与贸易摩擦挂钩,尽管美国在贸易摩擦期 间针对日本 DRAM 产品多次发难,但是在 1991 年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结束时日本 DRAM 仍然保有全球市场 60%左右的份额(最高时 80%),我们认为日本的失败一方 面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但主要是因为日本 DRAM 企业专注于大型机用的 DRAM 产 品,而从 1990 年开始个人 PC 开始兴起,个人 PC 需要的 DRAM 与大型机的 DRAM 相差甚大,日企对个人 PC 的忽视,使得韩国 DRAM 厂商趁势崛起,并且敢于逆势 大幅度扩产,韩国DRAM厂商凭借低成本优势拿下了个人PC用DRAM第一把交椅。

乐观看待中美两国在电子制造业领域存在的差距。当前中美两国在电子制造业领域差距已经在不断缩小,目前在半导体领域,我们所需的设备与材料基本都依赖 进口,而当年日本 1976 年开始半导体的举国体制之前与中国当前情况类似,但是经 过多年的发展,1985 年贸易摩擦前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核心设备的自 制,甚至在部分核心产品上领先于美国同行量产上市。可以看出,同样在面对美国开打贸易摩擦时日美电子制造业的差距是小于中美之间的差距,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一批优质半导体公司,如中微公司(227.300, 0.70, 0.31%)、澜起科技(93.580, -1.42, -1.49%)、汇顶科技(227.240, 3.09, 1.38%)等。此外,日本半导体的举国体制之路给我们发展半导体制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案例,我们应该 加大举国体制的力度,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核心设备与材料的突破。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39480.html/feed 0
民生证券-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沧海流量,信息基石 http://www.woniupai.net/89460.html Sat, 21 Dec 2019 07:03:4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89460 IDC行业的核心驱动、判断指标与传导逻辑:数据流量与计算力的核心载体
数据流量增长是ICT产业链快速发展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是判断产业链景气度的关键指标。传导逻辑:数据流量增长→计算(云和边缘)需求增加→IDC和云厂商Capex投入增加→投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
当前产业景气度如何?云厂商资本开支上行拐点初现,产业景气度正逐步回升
海内外互联网云厂商巨头资本开支显著回暖,Intel数据中心业务增速触底回升,ICT产业链景气度回升逻辑逐步得到验证。从历史趋势来看,云厂商巨头资本开支投入周期一般经历1.5-2.0年,伴随着5G商用化进程推进,我们认为此时正是去库存周期的末端,产业景气度正逐步回升,数据流量爆发有望进一步促使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云基础设施建设提速,IDC产业链整体受益。我们预计2020年将迎来海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大年,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将迎来“5G+云计算”的双轮驱动。1)云计算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19年国内公有云市场增长约50%,云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5G商业化推进,流量爆发指日可待,数据中心需求增长确定性强。
为什么投资IDC行业?行业属性: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强+确定性强+资源稀缺性
近五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整体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5G商业化进程加速,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需求增加产生大量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建设浪潮目前看不到尽头;政策对核心城市数据中心的规模和能耗的限制要求更加严格,上市IDC企业的政策端壁垒越来越高,有利于龙头企业维持竞争优势,持续拓展资源;行业供需缺口较大且将持续存在,IDC企业资源具备稀缺性,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具备强确定性。
数据中心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大型化+云计算核心地带分布+边缘计算分布式部署。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增长势头不减,全球IDC公司每年收入平均增长24%,资本支出增长超过40%,其中大部分用于建设和装备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量、数据存储及数据流量方面在未来都将占据整体数据中心过半份额,背后的逻辑是云计算产业进入“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核心地区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
我国数据中心发展三个大方向:1)大中型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处理“热数据”,处理时效性较高的业务;2)超大型数据中心远端部署,降低成本,处理“冷数据”;3)边缘计算数据中心部署,解决超低时延、高实时性、高安全性、本地化等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