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民银智库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un, 20 Sep 2020 08:45:2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民银智库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2020年上半年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民银智库 http://www.woniupai.net/18259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2597.html#respond Mon, 10 Aug 2020 02:58:10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2597 报告简介:

二季度各地经济呈现全面回暖。一是随着诸多利好政策发力,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不断加快,31省二季度GDP增速均明显反弹,16省上半年实现正增长; 二是工业生产率先修复,19省上半年工业增速转正; 三是31省投资增速均有所提升,22省上半年增速转正; 四是各省消费降幅收窄,新型消费加快增长; 五是外贸表现总体平稳,各省进出口走势分化; 六是财政收入下行压力不减,新增贷款创新高。

各省经济反弹力度不一。湖北反弹力度最大,中部、西南部一些省份依靠自身活力复苏明显,西北省份受疫情影响较小依旧保持领先,京沪粤琼等输入型疫情压力较大省份,以及东北华北部分经济活力不足的省份复苏力度相对偏小。

下半年各地经济将继续走在复苏轨道上。预计下半年多数地区经济将继续复苏,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复商复市推动常规服务业与传统消费逐步回归正常化,二是疫情催生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但偶发性与输入型疫情也将冲击部分地区,东北、华北部分地区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需加强。

政策建议。一是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转变发展方式为“带疫发展”。 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力,扩大就业支持力度。 三是充分发挥内需潜力,打造未来发展动力。加快弥补民生短板,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注重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壮大新兴消费。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2597.html/feed 0
迈向2049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战略研究-民银智库 http://www.woniupai.net/18100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1000.html#respond Wed, 05 Aug 2020 02:56:5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1000 报告简介: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教育必须做足支撑富强,营造民主,引领文明,共享和谐的大文章。

近年来,教育领域呈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全民化、信息化、民主化、个性化等多重趋势,依靠传统的经验式决策与管理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综合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已进入“深水区”。本文从回归教育本质、创新教育理念出发,运用“长周期+广视野+定量分析”方法论,基于现状分析(问题导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需求导向),从治理方(各级政府、各级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类主体出发,对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行阐述。

本文分阶段梳理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沿革,总结提炼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本质探索、教育治理模式的经验和启示,结合教育市场需求空间分析,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提出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回归教育本质、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本土国际双开拓、公平质量双兼顾、教师学生双满意”的战略愿景,以及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从回归教育本质、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推进学校自主办学、激发民办教育市场活力、打造人才供需闭环、加快教育数字化、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良好家庭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1000.html/feed 0
我国各地区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建议-民银智库 http://www.woniupai.net/148473.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8473.html#respond Tue, 16 Jun 2020 08:17:2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8473 报告简介:

我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一是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成绩斐然,未来升级空间广阔;二是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需要继续促进高质量投资扩大内需;三是新技术的逐步成熟为启动新基建提供了条件;四是新基建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近期全国复工复产进度的加快,各地新基建政策不断推出。重大项目建设陆续推进。我国新基建正开始由前期规划概念酝酿期逐步进入项目实施建设期。

从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两个维度分析,我国各地区发展新基建可分为四个梯队。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山东为首的东部沿海省份或直辖市为第一梯队,新基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同时在全国处于领先;由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江西、四川、重庆以及天津组成的第二梯队,在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竞争力上均处在全国中游偏上水平;由云南、广西、贵州、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海南、宁夏组成的第三梯队,新基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整体排名处于中下游,但一些地区仍具有发展特色和局部优势;甘肃、青海、黑龙江、新疆四省区,在新基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上排在最后,但仍有不少可挖掘的发展空间。

对商业银行的工作建议。一是加强市场研究,支持区域差异化发展新基建(分省区市新基建支持政策、优劣势分析及业务切入点详见附件);二是加大信贷政策倾斜,根据行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是做好新基建业务风险识别管控工作;四是运用新基建技术深化自身转型。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8473.html/feed 0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研究及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民银智库 http://www.woniupai.net/14753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7530.html#respond Mon, 15 Jun 2020 02:56:5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7530 报告简介:

海南省已步入以建设自贸港为主要任务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自1988年设省与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历了探索中行进的发展初期、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为标志的开放新阶段、以国际旅游岛建设带动发展的稳定增长时期和建设自贸港新时期。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但也存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综合实力与开放程度相对落后的短板。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海南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方案》明确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对货物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数据安全六方面的自由流动,以及现代产业体系、税收制度、社会治理、法治制度、风险防控体系等十一项内容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所提出的多项措施开放范围和程度均超市场预期。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香港自由港的发展经验主要体现在贸易便利化、投资开放化、金融自由化和商事便捷化;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区的发展经验主要体现在贸易便利自由、投资开放透明、金融自由发达和营商环境宽松;迪拜自贸区的发展经验主要体现在管理规范、投资便利、金融自由和税收优惠。

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对策建议:海南应着力打造成为依托自贸港、立足华南、引领全国、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为实现上述战略定位, 一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适合海南金融业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完善金融供给体系,完善金融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新兴金融业态,构建海南自贸港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落实配套支持措施,审慎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作用,面向全球引进高端金融人才。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7530.html/feed 0
迈向2049的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战略研究-民银智库 http://www.woniupai.net/131862.html Mon, 18 May 2020 04:20:1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1862 报告简介:

本文从回归教育本质、创新教育理念出发,运用“长周期+广视野+定量分析”方法论,基于现状分析(问题导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需求导向),从治理方(各级政府、各级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类主体出发,对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行阐述。

本文分阶段梳理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沿革,总结提炼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本质探索、教育治理模式的经验和启示,结合教育市场需求空间分析,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提出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回归教育本质、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本土国际双开拓、公平质量双兼顾、教师学生双满意”的战略愿景,

以及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从回归教育本质、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推进学校自主办学、激发民办教育市场活力、打造人才供需闭环、加快教育数字化、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良好家庭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民银智库-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我国主要进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http://www.woniupai.net/113307.html Fri, 27 Mar 2020 07:08:3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13307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民银智库-迈向2049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战略研究 http://www.woniupai.net/113280.html Fri, 27 Mar 2020 06:49:4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13280 本文基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从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 策背景、存在不足、时代发展需要三方面入手,通过回顾我国医疗卫 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日本、 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福建省 三明市、江苏省宿迁市等地方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 与启示,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巨大的需求空间,研究提出我国医疗 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中医西医双 融合、公平效率双兼顾、医生患者双满意”的战略愿景和短中长期发 展目标,并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公立医院体系改革、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推广数字化互联网医疗、加强医务人员权益保障、 设立医疗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一、迈向 2049 年的中国亟待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自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清 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医疗卫生体 制机制改革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组成部分。当前,我国 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面临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有待补齐、分级诊疗体系有待重塑、现代医 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民营医疗机构经营环境有待优化、药品供应保 障体系有待改进、多层次全面医保体系有待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 应用有待推广等诸多深层次问题,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刻不容 缓。

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经济中高速增长为建立 高质量医疗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为建立高质量医疗体系 创造广阔空间,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充足 动能,科学技术创新为建立高质量医疗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建立高质 量的医疗体系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经历了长期低水平发展。在 1840 年前,权贵阶层 垄断医疗资源,民间郎中成为百姓就医的主要渠道;1840-1948 年, 近代西方医疗体系由传教士全面带入中国,为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起 到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 成就,主要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阶段,改革开放 后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探索和推广阶段,以及医疗改革的公益性回 归、新医改启动阶段。在 1949-1977 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体制 的建设阶段,确立了政府的主导投入地位,较好地实现了公平性,在 城市和农村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保证了福利为核 心的医疗卫生政策的高效制定和实施,但也面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效率低下、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国家财政负担较大等问题;在 1978-2003 年的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探索和推广阶段,医疗卫生政策 刺激了医院创收,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一定程度地 解决了当时存在的医院微观效率低下、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财政支 出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但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逐步凸显,百姓看病难、看病 贵的问题日益显现;2003-2008 年,医疗改革的决策方向逐渐回归到 公益性的轨道上来,实现医疗保障的全面覆盖和相对公平成为了医疗 卫生决策的主要考量方向;2009 年以来,新医改启动,带来了积极 的变化,但新医改仍然具有继续完善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 制改革。

三、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从全球改革经验看,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全球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积极探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民众提供与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发展 模式各不相同,有自身较为突出的优势,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 建立了高度市场化的商业医疗保险体系,其医疗水平在全球领先,但 高昂的医疗服务费用也备受诟病;英国坚持公平普惠的国家卫生服务 体系,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健全的国家卫生体系,真正实现了对全 体英国国民“从襁褓到坟墓”的免费医疗服务全覆盖,然而,在追求高 福利水平与公平性的同时,也以政府的巨大财政压力和低效率为代 价;德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近些年来仍然一直在不断推 行各项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强化医疗卫生 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医疗服务的不平 等性等方面;丹麦与英国类似,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保险制度,居民有 权免费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也同样面临患者平均候诊时间过长、医 疗保险水平过高带来国民高税率以及国家财政负担加剧等问题;日本 积极通过控制医疗费用以提升医疗绩效,伴随着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 进步,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医疗费用每年迅速增加,加之在经济泡 沫破灭之后,财政状况持续恶化,为此日本政府进行了多次带有浓厚 财政对策色彩的医疗制度改革;韩国强制性医疗保险计划覆盖全民, 国民已能够真正享受到平等医疗服务,具备完善、总体覆盖面广的优势,但仍不可忽视该体制下医保水平较低、民众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等 问题;新加坡的医疗卫生体制明确“个人负责”为主、“政府补助”为辅 的责任定位,建立起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医疗保障体系,私立医院给予 医生的竞争性报酬迅速上升,为留住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公立医院 提高了相关津贴,也因此面临繁重的财政压力;中国香港以公立医疗 为主,私立医疗为辅的二元医疗体系,形成了政府为主导的筹资体系, 但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给香港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全民保障式 的医疗服务必然伴随着医疗服务的供给短缺和效率低下;中国台湾的 全民健康保险以低保费、公平和适宜的医疗品质著称,被认为是全球 医疗保障制度中较为成功的范例之一,但也存在健保资金财务状况不 佳、健保药费负担沉重、医疗资源过度使用、对低收入群体而言门槛 较高等问题。

从国际经验看,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诸多相似 之处,通过借鉴吸取其经验、教训,可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提供有益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需要综合考虑 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资源条件、政治制度、文化等基 本国情,我国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 而是需要结合现实国情和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并渐进 式地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战略愿景、发展目标以及改革方案。

四、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教训

从国内改革经验看,福建省三明市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 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为导向,以“建机制、堵浪费、调 结构、增效益”为总体思路,实施“三医联动”,整体推进市县 22 家公 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改革,适当控制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势头,抑 制了过度扩张和对基层人才、病人“双虹吸”效应,得到了中央领导、 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三明市的“三医联动”“一盘棋”推进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正是三明医改难能可贵的地方,值得全国推广和学习借鉴。江苏省宿迁市医改的重点是政府退出医疗服务市场,由 “办医院”转向“管医院”。同时,建立社会投资机制、鼓励市场竞争机 制、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医疗机构在改革中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加大 投入。在宿迁民营医院规模不断扩张、服务量及份额不断提高,人员 总量不断扩大的背后,管理理念落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高级医疗 人才匮乏及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五、我国医疗卫生市场需求空间分析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较角度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市场有较大需求 空间;从我国省级区域比较角度分析,中西部医疗卫生市场有较大增 长潜力;从人口结构、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角度分析,放开计划生 育、老龄化将推动医疗卫生需求高速增长。

本文利用我国 1978-2018 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定 量回归研究人口老龄化、儿童人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 提高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并结合对 2020-2050 年间全国卫生费用 支出总额数据的预测,以此来测算未来医疗卫生市场需求空间。研究 表明,2020-2050 年全国卫生费用支出规模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市 场需求明显扩大。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将达到 15 万亿,2040 年达到 29 万亿,2050 年达到 37 万亿。

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愿景及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建议,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愿 景可确定为: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中医西医双融合、 公平效率双兼顾、医生患者双满意。

短期目标:到 2025 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8.0 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2.8 人;加快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公立医疗机构在公平可 及性、就医便利性方面全面改善,民营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医生患 者双方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医患关系得以缓解。

中期目标:到 2030 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 均预期寿命达到 79.0 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3.0 人;政府与市场边界基本明确;以社区为基础的“正三角”公立医疗服 务体系1基本建立,民营医疗机构经营环境大幅改善;医患纠纷大幅 下降。

长期目标:到 2049 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1.0 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3.3 人;政府与市场有机融合、各司其职;形成公立医院、民营医院 协同发展的多层次供给体系;全面实现和谐医患关系。

七、政策建议

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卫生、医疗、 药品、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需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新的利 益平衡。需要阶梯式进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 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联动改革。

一是以理顺政府市场关系为核心,完善顶层设计并统筹推动医改 政策落地。具体包括推动并完善立法,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提供 法制保障;提升疾控中心(CDC)管理层级并强化其权责,提升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补齐公共卫生管理短板,形成“防治 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推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供给侧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多措并 举,加快实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医保体系。

二是以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导向,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医疗卫 生财政投入。包括高度重视“社会性基础设施”2建设,提升医疗卫生 财政支出占比;实现政府监督和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财政投入带动 效应;充分发挥补短板、调结构、降费用功能,推动财政资金的合理 利用。

三是以加强覆盖城乡、全民的公立医疗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推进医疗资源在区域、城乡和层级优化配置,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患者服务、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制度机制,逐步推行公 立医院编制备案制。

四是以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为抓手,促进多元化、高质量、高效率 的供需匹配。一方面,加快对内开放,推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充分引入社会资本,为民营医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医院可 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对外开放,持续完善外资医疗机构准 入制度,稳步加大外资医疗机构服务供给。

五是以提升医疗服务覆盖率和便利性为目标,积极布局数字化互 联网医疗。包括完善数字化服务流程,提升民众就医便利性;推进“互 联网+”在线诊疗,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涵;推进医疗服务的数字化 技术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是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获得感为关键,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合法 权益。包括完善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推进医务人员收入合法化、合 理化、阳光化;加强权益保障与宣传引导,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尊严。

七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为宗旨,设立医疗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 局。在各级卫健委内部设立医疗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致力于健全 完善医疗卫生领域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组织受理、调查 和调解医疗卫生消费投诉,开展监督检查、教育、咨询等工作,多管 齐下缓解医患矛盾。

八是以强化医疗卫生领域国际合作为着力点,践行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包括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国际合作机制,共同维护 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从国家、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医疗机 构等多个层面,开展常态化的机构与人才交流;强化医药创新研发国 际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并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临 床应用等方面,持续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民银智库-珠海与澳门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及对政策建议 http://www.woniupai.net/112034.html Tue, 24 Mar 2020 09:48:3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12034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与澳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珠海由经济基础薄弱的典型农业市镇,发展为现代化的经济特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澳门在回归祖国后开启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人均GDP 增长4 倍,已稳居世界前列。

与深圳相比,珠海仍存在发展上的差距。珠海在城市能级量级、区域辐射力、创新力、竞争力、产业体系、营商环境、开放层次等方面仍落后于深圳。与香港相比,澳门则存在经济体量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创新力与竞争力不强、航运与贸易发展不足等短板。

深港合作经验对珠澳发展的启示。一是解放思想,深化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二是合理承接澳门博*业外溢,联手打造国际娱乐休闲中心;三是扩大物理空间,合作开发横琴;四是完善两地常态化协同合作机制,加强重大事项沟通交流。

珠海与澳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珠海与澳门具备良好的历史合作基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广东自贸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粤澳合作扶持政策不断推出,珠海与澳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两地合作制度创新将迎来更多突破,创新资源加速聚集,金融开放创新迎来广阔空间,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发展,联手开拓国际市场迎来新机遇。

政策建议:一是建立珠澳两地长效合作体制机制,推动珠澳合作开发横琴。二是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联系。三是有序推进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产业平台和载体,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找准产业合作切入点。四是推动珠澳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完善跨境资金双向融通机制,深化珠澳特色金融合作。五是携手共建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将横琴自贸片区建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携手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民银智库:2019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http://www.woniupai.net/95876.html Tue, 07 Jan 2020 08:24:4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95876 为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地区不平衡矛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12大类指标,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民银智库-中国房地产新型宏观调控框架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http://www.woniupai.net/70207.html Mon, 04 Nov 2019 03:04:0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70207 我国房地产市场历经 20 余年的快速发展,对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加快 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房地产市场发展改善居住条件。2012 年,《人民日报》曾估算当年我国户均 拥有住房约 1.02 套,预计到“十二五”末的 2015 年时,户均拥有住房套数将到 达1.0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98年的18.66 平方米增加到 2018 年的 39 平方米,翻了一倍多。 房地产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增加, 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产生城市建设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另一方面,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满足了居民的住房需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 化水平。从 1998 年到 2018 年,我国城镇化率由 33.35%提高到 58.58%。 房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 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房地产业 与上下游产业具有密切关联,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从 1998 年到 2018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4%提高到 6.6%,2018 年商 品房销售额占 GDP 比重则达到 16.66%。

1998 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和制度建设文件,取得了积极 成效,但是也存在突出问题。在肯定过去 20 多年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房 价高企给民众安居带来了很大压力,各方对于当前房地产调控手段和效果满意度 不高。造成当前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既有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房地 产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 (一)商品房行政调控长期化,扭曲了政府市场关系 1998 年我国结束福利分房制度,开始实行住房商品化,房地产市场迅速兴 起,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中的房价过快上涨、投机 需求旺盛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从 2003 年至今,以稳定房价为主要目标的房地产 调控经历了几轮周期,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等限制性调控手段以及松 绑、救市等刺激性调控措施轮番使用,商品房市场调控呈现行政化、短期化的特 征。 行政性调控措施短期效果比较明显,缓和了房价增速,消化房地产库存,抑 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或过冷,但行政性调控措施具有不可持续性,扭曲了政府和市 场关系,“越位”“错位”并存。“越位”表现为政府在商品房市场上通过行政性 调控政策干预房价,代替市场来决定价格,由于价格受限,导致商品房质量急剧 下降。“错位”体现在政府放任和推动地价、房价上涨,在土地市场上“与民争 利”“经营城市”,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二)保障房供给严重不足,中低收入居民负担沉重 与政府市场关系的“越位”“错位”互为因果的是政府“缺位”。住房体制改 革之初,二元化住房制度特征明显,高收入者由商品房市场解决,中低收入者由 公共住房体系保障。2003 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体现出 明显的单一市场化取向特征,供给重点从经济适用房转向商品房,廉租房、经济 适用房和公租房构成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供给逐渐缺失且日益加剧。

商品房行政调控长期化、保障房供给严重不足,政府市场关系“越位”“错 位”“缺位”并存,源于长期性住房制度供给的缺位。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 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是在 2016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 立法等手段,加快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模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此 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 件中都有所提及。但是,方案正式落地尚有时日,长效发展机制至今仍未形成。 在此情况下,调控政策反复摇摆只能产生只涨不跌预期。每次调控后房价的 上涨,都进一步加强了市场信念,导致了明显的适应性预期。政策在控房价后转 而依靠房地产稳增长,这种政策摇摆更是让民众形成了错误的理性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