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因素影响,不少今年开始募集美元基金的机构进度都有所延缓。黑蚁资本在短期内完成首次交割,与其过往几年在消费领域较高的命中率密切相关。
成立于2016年的黑蚁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消费行业的投资机构。泡泡玛特、喜茶、江小白、元気森林、UR、kk集团、王饱饱、主打无糖酸奶的简爱、中式烧烤很久以前羊肉串等皆为其被投企业。其中,多家公司已经跻身独角兽行列。
据了解,截至目前,美元基金外,黑蚁资本共管理两期人民币基金。此次募集美元基金的主要原因,除了创投行业人民币、美元双币基金平行发展已成趋势外,近一年内其主攻的消费领域投资成为热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头部优质消费品牌正在受到一、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关注。
从黑蚁资本以往的公开发声来看,其投资风格偏向投单个品类的头部玩家,讲究“少而精”的策略。有接近人士曾向36氪评价评价黑蚁资本,“不论那个品牌开放融资与否,只要黑蚁关注这个品类,它就不会错过里面的第一名”。这也意味着,在消费行业投资热情火热的当下,弹药要足够充足,才能在这场追逐游戏中再下一城。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我们曾多次报道过「隐YIN」(以下简称”YIN”),这是一家2014年成立于北京的公司,两位创始人 Dora 和 Ayur 曾是奥美的同事,曾分别先后求学及旅居欧洲,因为喜欢金饰,却买不到自己喜欢的首饰,于是两人干脆自己创业做起了金饰品牌。

YIN的经典莫比乌斯系列戒指
经过6年的发展,YIN从一家独立工作室渐渐发展为一家专注18K金饰及全品类珠宝的品牌。YIN目前已有26个系列的经典设计系列,品牌理念是将东方哲学,以现代的设计美学,承载于精妙智趣的珠宝中,灵感来源于抽象符号,宇宙、科学、自然等,宏大而独特,风格简约时尚,产品覆盖低于1000元-50000+的价格带,客单价3000+。去年7月,YIN的首家线下店在北京王府中寰开业,稳定期平效超过6000。上海港汇恒隆和深圳湾万象城的全新精品店,也在本月开业。
珠宝首饰行业的规模数千亿,其中金饰占比过半,K金类的饰品,因为材质硬、可塑性强,可以制作的款式更多,因此成为近些金饰中的新宠。然而问题在于,传统金饰品牌提供的足金饰品难以摆脱“奶奶款”的设计,而国际大品牌虽然设计好看但价格昂贵。想要买到好看性价比又好的K金饰品,能想到的品牌并不多,YIN就是在这样的机会中成长起来的国货品牌。
成立6年,YIN经历了电商的高速增长,也经历了从线上走向线下,开始做零售和门店管理。这几年中,无论是业务还是公司管理,YIN都在不停地探索和调整,做了一些加法,也做了一些减法,创始人Ayur和我们分享了这几年创业中的变化。

图源:YIN隐
变化首先来自于渠道的延伸。
去年7月,YIN的首家店在北京王府中環开业,由于K金仍有一定的价格门槛,因此在选址上,无论是北京,还是本月在上海和深圳新开的门店,YIN都倾向于选择客群重合度更高,且更具旗舰性质的门店,不一定客流量是最大的,但客质更优。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线下客单价可以在线上的1.5-2倍,且门店进店的转化率可以超过30%。
线下店除了品牌的露出,还通过自然流量带来增量的客群,这些客群有着更强的消费力,有着很好的审美,见识过大牌的品质和设计,相比线上对价格也不会过于敏感。
针对客群的变化,YIN及时调整了设计体系和SKU结构。
首先公司在原有26个系类的基础上,做了精简。主推四个iconic的主打系列——「隐」莫比乌斯环,「盈」月相系列,「一」太极系列和「异」彭罗斯三角系列,这四个系列更有品牌的风格和识别度。
同时,虽然是系列精简,但是每个系列提供了DIY的可能性,让用户自己组合变化,增加碎钻的配饰或者选择不同材质(白金、玫瑰金、钻石、宝石等等材质),这样提高品牌识别度的同时,可以覆盖从入门到轻奢到贵等不同价格带的用户;更高的客单价也和门店的消费客群更吻合。

图源:YIN
针对更年轻的消费客群,品牌增加了 Joy & Essentials K金入门系列,价格从几百到千元,作为用户拉新的系列,成为很多年轻人了解真金珠宝的入门体验。此外,还提供在线定制体验的「印」系列,主推印章戒指,还有能表达现代人独特情感观念、性别平等的「理想之爱」单身、对戒、钻戒组合等。
除了年龄上的上浮和下探,YIN还尝试过一系列的联名款,开启与文化、音乐、生活方式品牌的联名合作系列(x单向空间,x24Kick拳击,xJoyside乐队的夏天,x国家图书馆),触达更多潜在用户,并且做场景教育,比如可以带着去运动的金饰品牌(防水耐汗的特性)。
随着客群的不断增加,YIN的品牌理念也在近期重新做了梳理,和Wallpaper卷宗携手发布了新品牌slogan:”是金,是隐YIN”,将东方古籍中的哲学寓意,以现代的方式表达,传递新独立人生态度。
YIN携手Wallpaper卷宗发布全新slogan:是金,是隐
创始人Ayur表示,西方历史中传统高级珠宝强调权利、财富与隆重的爱情仪式,黄金作为其中重要的元素,往往是地位、财富和尊贵生活方式的象征。
YIN尝试解构这种固定的表意语境,为高级珠宝中的金,寻找更契合东方气质和内敛品格的解读。更长远的期待是,希望YIN能成为一个具备东方风格韵味的中国设计的珠宝品牌,设计语言是国际化的,但内核有东方的禅意和灵魂,YIN取了”隐”字,和金之间看似冲突,又有内在联系(内敛、隐逸)。这和产品的设计风格一致,简约,东方元素贴合品牌理念而不是简单的符号展示。
饰品不能算作刚需的快消品,然而随着个性表达需求的增长,YIN隐更把自己当做一个复购周期短(约30天)、性价比高的耐用消费品,因此在营销层面,除了天猫商城、门店、以及上文提到的联名,YIN更倾向于与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拆箱类的KOC合作,以科普+展示为主。
除了上海和深圳的新店,团队未来还计划在广州、成都等品牌电商用户多的一线城市开店。从2017年到2019年,YIN在没有外部投资的情况下实现CAGR近100%的增长,今年上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同比销售额依然增长至200%。
下半年将开放新一轮融资计划。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有赞联合创始人崔玉松)
商家交易额爆发式增长,有赞连锁成品牌商新宠
有赞联合创始人崔玉松介绍,2020上半年,有赞连锁的商家数量、覆盖的门店数量、商家交易额均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家居家纺、百货商场、超市便利行业的交易额增长均超过100%,蛋糕烘焙、服装鞋帽行业的交易增长超过90%。

(有赞连锁覆盖门店数量、商家GMV均实现爆发式增长)

(有赞连锁各行业商家的交易额增长)
在整体爆发式增长背后,崔玉松还分析了有赞连锁商家业绩增长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包括:
会员运营带来高成交、高复购。以有赞连锁生鲜果蔬类商家为例,会员为商家贡献了占比45%的交易额,顾客复购率达到48%。超市/便利店/百货商场类目,会员为商家贡献了54%的交易额,顾客复购率达到41%。
直播带货为门店创造更高转化率。2020上半年,有赞连锁服装鞋帽类目直播转化率达到21.2%。
线上营销为门店带来的客流量不断提高。有赞连锁支持门店通过“线上下单+到店自提”、“线上买券+到店核销”等多种方式为门店*流,而有赞连锁商家通过这些方式为门店带来的客流量正在逐年提高。
5大支持,破解连锁企业的转型之痛
门店业绩增长难、网上顾客留存难、多门店协同管理难、门店数字化管理难、线上线下打通难……已经成为连锁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常见的痛点。
而有赞连锁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诞生,它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品牌商实现总部赋能门店,实现门店数字化、导购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会员数字化。

(有赞连锁的背后逻辑演示)
据有赞商家运营负责人冷面介绍,有赞连锁将为品牌商提供多级架构的管理系统,满足总部、合伙人、终端门店、导购等多角色的利益分配和场景需求。总的来说,有赞连锁将为品牌商提供5大支持:

一是更好管理,有赞连锁支持品牌商通过一个总部运营中台,灵活管理区域分公司和门店;合伙人(或区域分公司)可拥有独立后台,实现管理自主。
二是更多增量,有赞连锁让每个门店拥有一个网店、直播间,同时通过多渠道经营、导购分销、直播带货等模式,带动业绩增长。
三是更多流量,有赞连锁支持门店通过微信、快手、微博、百度等多平台*流,然后建立起各自的“小私域”。
四是更好体验,有赞连锁帮助品牌实现线上线下商品通、库存通、订单通、会员通、储值通、营销通、数据通、资产通,为顾客提供更好体验。
五是更多支持,有赞连锁将整合有赞分销、有赞客、精选大号、商盟、MCN、自媒体等有赞生态资源池和服务赋能,满足商家更深度的需求。
王府井集团、泡泡玛特、东阿阿胶转型有方
作为零售连锁巨头,王府井集团的线上业绩在2020年迎来了大爆发。王府井集团全渠道中心总经理张冉介绍,截至2020上半年,王府井集团的线上粉丝规模已达到2000万人,微信群达到2000个,集团线上销售额达到2亿元。
爆发式增长背后,王府井集团与有赞连锁的合作非常关键。据了解,王府井集团由总部统筹,旗下百货、购物中心、奥莱三大业态的32家门店均通过有赞连锁实现线上转型,落地“一店一策”方案,实现26家门店的个性化营销,同时通过爱逛实现“多店联播”,创造了全新的直播方式。

(王府井集团不同业态的线上经营策略)
而“盲盒经济第一股”泡泡玛特则是潮玩连锁品牌转型的标杆。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在过去十年树立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品牌IP,并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2020年初,在疫情影响下,泡泡玛特果断与有赞连锁达成合作,线下100多家门店同步上线小程序,实现同城配送、到店自提服务,既让粉丝们享受“即时到手”的快感,也实现了门店业务的快速转型。
基于泡泡玛特的独特经营场景,有赞连锁还特别为其定制化开发了爆品限购、设计师签名资格抽选等特别功能,满足其个性化的经营需求。

(泡泡玛特跨界IP合作)
此外,东阿阿胶、好想你、NBA中国、方所、雅戈尔等一系列知名连锁品牌也已经与有赞连锁达成合作,通过多渠道经营、线上线下打通、门店私域流量管理,实现数字化升级、业绩快速增长。
“中国正在实验一种引领全球的新零售模式:私有化顾客资产、互联网营销和销售、全渠道统一经营。”有赞CEO白鸦曾这样描述中国零售商家们当下所处的环境。这种处境意味着,未来中国的零售行业,已经很难从国外找到学习或参考的案例,必须越来越多地学会在“无人区”探索。
有赞作为SaaS服务商,本身也是这样的探路者。创立近8年来,有赞从社交电商(有赞微商城)逐渐切入到门店新零售(有赞零售),不断创造商家交易额记录。而品牌数字化的需求背景下,有赞连锁正式诞生,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有赞也正在进入全渠道零售的深水区。帮助品牌商落地数字化、赋能门店、找到销售增量的同时,有赞也将迎来下一次爆发式增长。

(有赞产品和业务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其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公司净利润从160万增长到4.5亿元。短短3年翻了近300倍。在潮流玩具领域,泡泡玛特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国内同行,公开表示要打造“最像迪士尼的企业”。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也面临两个挑战:一方面,连续三年爆炸式增长后,泡泡玛特未来需要持续挖掘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潮玩产品多靠热门IP驱动,行业较依赖经验,难以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作出回应。
这两个挑战的解决方案都指向了数字化。事实上,在2019年,泡泡玛特就开始了数字化建设,但为了更好地以数据提高生产力,实现数据驱动业务价值,同时让品牌更好地链接阿里生态,获得平台级的数字化资源与能力,泡泡玛特选择了与阿里云进行合作。
据介绍,阿里云数据中台可以打通线上线下的全域数据,通过对用户群体精细化运营,赋予潮流玩具行业从未拥有的趋势洞察能力,推动公司业务从“经验驱动”进入“数据驱动”的时代。通过智能数据,支持各种业务场景的快速落地,一方面实现降本提效,如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和效率,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推动业务创新和增长,如以数据挖掘潜在用户,以及和天猫合作进行新品开发。
“阿里云的数据中台经过长期的技术和实践沉淀,并且功能仍在持续升级与进化。相较于品牌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自建中台,选择阿里云显然更具优势。”泡泡玛特消费者运营部负责人周树颖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本文作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开盲盒的人是什么样的心理,以及盲盒为何会让这么多人上瘾,希望看后对你有所帮助。

潮流百货零售品牌POP MART(泡泡玛特)已于4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
有消息称,完成本轮融资后,POP MART计划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那家卖盲盒的玩具店,人家就要上市啦。

盲盒(Blind Box):就是装着不同的手办或玩偶的一个严密盒子,消费者购买前无法通过外观分辨盒子里面的东西,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买到了什么。
盲盒最早起源于日本明治末期(1868年-1912年),当时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年期间都会销售福袋,福袋中的内容不会事先公开,但往往会放入高于福袋标价的商品。
福袋的推出,深受用户喜爱,百货公司的福袋生意也越做越好,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新年期间常规的促销手段。
后来,福袋的营销思路延续到了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模型市场,当时大量模型爱好者制作模型并将其商品化,著名的“扭蛋”就这样诞生了。
扭蛋与福袋两类商品营销思路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扭蛋可以从外观看到里面的商品,主打“随机性”;而福袋无法看到商品,主打“神秘感”。
在中国,盲盒营销概念可以追溯到90年代的集卡式营销,还记得当年的小浣熊干脆面吗?
在干脆面包装内会放入各种水浒英雄卡,集齐卡片可以兑换礼品,很多人买了干脆面不吃只为集卡,而集卡也成为80、90后们的童年回忆之一。
盲盒营销在中国大火从2016年开始,当时,POP MART采用盲盒的玩法,销售香港设计师Kenny Wong设计的IP玩偶——MOLLY。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媒体报道,第一个Molly系列盲盒在天猫上线售卖,仅用了4秒就将200套商品售罄,盲盒顿时在中国风靡起来,POP MART也成为国内最火的盲盒品牌。
以POP MART为例,据调查统计,POP MART的用户画像中18-24岁的消费者数量占比最多,达到32%;其次是25-29岁,占比为26%;30-34岁的用户占比为20%,这其中75%都是女性消费者。
女性消费者心理,以主动、感性、颜控、猎奇、攀比等特征为主。
你选择了一个盒子,没打开之前,你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整个过程充满神秘感,这种猎奇心理,让你兴奋,满怀期待。
打开盒子后,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会感到遗憾、失落、不甘,然后你就会想着再试一次,这就是赌徒心理。
如果结果是你想要的,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很满足,这种满足感会促使你还想再试,直至集齐全系列商品,让自己拥有极大的成就感。
当结果超出你的预料,抽到了隐藏款或限定款,则会给你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而盲盒,也正是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这些心理特征,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盲盒终究有什么魔力,让人容易失去抵抗力,一买就停不下来?
仍以POP MART为例,我们通过上瘾模型,分析下盲盒让人上瘾的逻辑。
上瘾模型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套标准化模型方法,由Trigger、Action、Variable Reward、Investment四个阶段构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的“上瘾”源于习惯,习惯是大脑借以掌握复杂举动的途径之一。
神经系统科学家指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负责无意识行为的基底神经节,那些无意中产生的条件反射会以习惯的形式存储在基底神经节中,从而使人们腾出精力来关注其他的事物。
当大脑试图走捷径而不再主动思考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时,习惯就养成了。
而习惯养成的背后,均始于某个触发点,其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两种:
1.1 外部触发——让产品获取用户认知
盲盒之所以流行,离不开线下、线上多渠道品牌及商品曝光,快速占领用户心智。
根据百度百科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POP MART在国内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开设114家线下直营零售店,在57个城市开设825台机器人商店。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也成了盲盒爆发的催化剂,POP MART不仅在微信、抖音、微博、天猫、小红书等主流电商、社交平台开店推广,还专门打造了自己的“葩趣”社交电商平台,让用户在平台上分享故事、结识朋友。
盲盒商品的设计也着实让人心动,卡通纸盒外包装,里面放的是各种萌哒哒的玩偶,玩偶造型可爱、制作精美,激起各种少女心。
1.2 内部触发——让产品与用户思想、情感上发生关联
盲盒营销背后是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洞察,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收集癖,让消费者上瘾。
有消费者直言:“盲盒就是一种精神寄托。”
由于盲盒玩偶设计直戳人心,加上各系列产品风格独特带来的新鲜感,很容易激发用户的购买欲。而购买采用“盲抽”的形式,更具神秘感、惊喜感,这种未知的诱惑和猎奇心理吸引人们去尝试购买。
当你购买并打开盒子后,发现它并不是你想要的那款玩偶,心理瞬间产生的失落和不甘,也会促使你再试一次。
行动就指培养用户上瘾的行为,一个让人上瘾的产品,首先要让用户尽快地采取行动,即上瘾的第一步行动。
我们通过福格行为模型,来理解用户的行为原理:
行为 = 动机 x 能力 x 触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1 动机
动机决定是否愿意采取行动,而人类的行为通常受三组核心动机影响:
而盲盒也正是激活了用户的这些行为动机:打开充满神秘感的盲盒,得到自己心仪的玩偶,获取快乐;拿起盲盒摇一摇,期盼它就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心怀希望;朋友圈分享所拥有的盲盒,大家纷纷点赞,获得认同。
2.2 能力
使用产品需要能力的高低,能力衡量采取行动的成本,越简单的操作,越容易完成。
我们通过影响任务难易的6个要素来看盲盒如何让用户入手的:
由此可见,盲盒为了降低用户行动门槛,真正做到了:“Don’t make me think”。
2.3 触发
如第1章节所述,触发是能触动、影响用户的关键点。
根据福格行为模型分析,用户动机越高,使用产品能力越简单,则越容易影响用户采取行动。
奖赏效应是一种正性强化效应,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密切相关。
多巴胺是一种与欣快和兴奋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人在高兴时有关奖赏通路上的神经元就发出较多的兴奋性冲动。
人们对奖赏的期待和渴望,会促使自己采取行动。再加之不确定、可变化因素,使得奖赏效应对人们的吸引力达到最大化。
而盲盒正是很好地应用的奖赏效应,让消费者们沉入其中,不能自拔。
3.1 社交奖赏
即人在生活、工作互动中获得他人的社交认同,如:面对面的赞赏、社交平台上的点赞。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繁荣,为盲盒爆发提供了绝佳的舞台。玩家们收集盲盒后,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摆拍、炫耀,通过各种形式传播拥有盲盒的喜悦。
分享所获得的认同和赞赏,则会让人产生持续采取行动的动力来源。
3.2 猎物奖赏
来自人们“捕获猎物”的心理,从行为中获得的具体物质或信息奖励。
“隐藏款”便是盲盒猎物奖赏的典型案例:在盲盒的设计中,一套玩偶分为固定款和隐藏款,每一箱盲盒里大部分是固定款,只有少数为隐藏款。有业内人士透露其比例约为1%~3%,这导致玩家只有不断地购买盲盒才有机会抽到隐藏款。
因此,抽到隐藏款,凑足一套,便成了不少盲盒玩家的“强迫症”。
3.3 自我奖赏
是指人们从行为中体验到的愉悦感、成就感和完成感。
盲盒“主题系列”的设计,便是玩家自我奖赏的催化剂。一般情况,一个主题系列的盲盒会出5~12款。当玩家完成一次盲抽,获利短暂的愉悦感后,便很容易产生将盲盒系列集齐的欲望,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完成感。
为了集齐整套盲盒,越抽不到就越想抽拥有,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买,从而进入一个永不停止的循环。
投入是让用户与产品形成连接,持续地使用产品。往往,我们对事物投入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有价值,越容易形成习惯。
通过用户对产品的一次次投入来培养习惯,最终转化为让用户的上瘾行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投入”的运作原理,其实就是提高用户的“沉没成本”,包括三个方面:
4.1 时间投入
当用户开始使用产品时,就代表这些用户付出了时间成本,使用的时间越长或者越依赖,越难以停止。
盲盒最核心的“盲抽”模式,成了拉长用户时间投入的利器。与其它“即买即得”产品不同,盲盒只有购买后打开包装时才知道买到了什么,导致没有买到心仪产品或是买到重复产品的机率大大增加。
加之盲盒推出了近百款IP产品,每款IP产品又包括多个主题系列,使得拥有猎奇心理、喜爱收集的用户甘愿投入大量时间,而换取拆开盲盒那一刻的快感或是将全套集齐的成就感。
4.2 金钱投入
一个盲盒的价格从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金钱方面的投入门槛低。换句话说,就是用金钱换取惊喜、满足、成就的成本低。
容易在用户心中形成“不差这一个、反正价格也不是很贵”的思维习惯。
盲盒中的限定款和隐藏款,由于数量稀少、抽中概率低,导致产品溢价高于售价,这也让一些用户心存希望:“抽到限定款或隐藏款便是赚了。”
常见的结果就是,金钱投入远远大于得到的限定款或隐藏款产品的价格。
4.3 感情投入
回到文章主题,盲盒为什么让人上瘾?
或许原因之一就是——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直到拆开包装的那一刻。从想拥有盲盒的期待,到拆开包装那一刻获得的惊喜、遗憾,再到集齐成套的满足,盲盒无时无刻在撞击着用户的内心。
而这种感情投入也会随着时间演变为一种情感寄托。用户一旦投入时间、金钱、感情,便很容易遇到新的触发点,它将引诱用户采取下一个行动。
就这样,用户又重新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上瘾模型循环中,周而复始。
通过上瘾模型分析来看,盲盒之所以让人上瘾,核心是对人性的洞察和迎合。利用人性的猎奇、赌徒、炫耀、占有等心理,使其掉入营销陷阱。
打造一款让人上瘾的产品也是同样的思路,首先对用户心理准确洞察,创造直击用户内心的“啊哈时刻”,再通过上瘾模型让用户留下。
所以,对于产品人,与其说在设计产品,不如说是在探索人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KK集团官方对蜗牛派表示:“不予置评”。
KK集团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吴悦宁。最初,这家公司通过零食、美妆、个护等进口快消品类打入实体零售领域,并在供应链端则主打标准化店铺和货品直采,亦较早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的打通融合。在上次融资发布后,吴悦宁曾对蜗牛派表示,KK集团新阶段的战略主要包含三部分:持续投入多品牌矩阵战略升级、加强海外供应链和渠道体系的建设。去年5月,KK集团先后推出 “KKV” 和“THE COLORIST调色师”两个新品牌,面向家居生活和时尚彩妆两个领域,故而其品牌也由原来的“KK馆”升级为“KK集团”。
公开信息显示,KK集团旗下三个品牌KK馆、KKV、THE COLORIST调色师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数百家线下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KK集团自2019年至今的第三笔大额融资。去年的3月和10月,它分别引进了两轮金额为4亿人民币和1亿美元的融资——近三轮融资总额已经超过20亿人民币。与之相较的是,KK集团在最初的三年里则基本保持着“一年一融”的平稳节奏。其无论是频度还是金额的提档背后,除了得益于公司本身的基本面状况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着新消费领域的热火朝天。

KK集团的历史融资记录
2020年开年至今,即便中国创投市场始终笼罩在新冠疫情的氤氲之中,但新消费却保持着令人咋舌的强劲活力。蜗牛派此前也陆续披露了喜茶、泡泡玛特、每日优鲜、奈雪的茶等公司的最新融资进展。其中,喜茶更是以“一年不到、暴涨8成”的估值惊人增速,达到“超过160亿人民币”的投后估值。即便是与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平台类公司相比,这一估值增幅也属绝对醒目。
不同之处在于,喜茶、完美日记等品牌与KK集团恰代表着新消费的两股势力——前者依靠强产品和品牌强势崛起,而后者则代表着新渠道品牌的快速兴起。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渠道为王的实体零售业,这样的更替也是具有具代表性的。尤其是疫后购物中心逐渐走高的“掉铺率”,让原本属于快时尚和奢侈品们的黄金位置加速腾挪到新物种手中,弹药充足的新势力们能够借此快速卡位。
新消费的资本热度,通过KK集团本轮融资的三位新晋投资方也能窥得一二。
CMC资本,一家最初以大文娱投资见长的基金,如今在消费领域已布局甚众,比如:叮咚买菜、洪九果品、完美日记等。而渶策资本则是由启明创投原主管合伙人甘剑平创办的新基金。作为TMT时代的大赢家之一,甘剑平曾以投资大众点评、美图、Bilibili而闻名,其对KK集团的下注也能极大印证投资行业赛道风向的迁移,不久前渶策还投资了社区生鲜团购领域的十荟团。
尤为值得一说的是黑蚁资本。这个名字有些搞怪的基金,已经成为新消费领域最不可忽视的新锐机构之一。自2016年创办至今,其投资几乎覆盖了该领域——尤其是新品牌的多数头部公司,比如喜茶、泡泡玛特、江小白、简爱、王饱饱等。黑蚁的创始合伙人有三人,其中陈峰是木九十等多个新型消费品牌的创始人,何愚和张沛元则都曾就职于兰馨亚洲,何愚后来还在字节跳动负责过战略投资。他们曾在接受蜗牛派采访时表示,黑蚁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决定all in消费,他们认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一定是“产融一体化的,资本产业化,产业资本化”。
在过去20年的中国创投进程中,大消费投资虽是一个永恒主题,但并未出现过如此大范围而密集的投资热潮,且此前的消费基金多为中后期机构。有数据显示,在2019年——这个过去五年基金投资热情最低的年份,新消费领域的融资事件却高达477个,总金额超过500亿。多位投资人士向36氪指出,伴随着代际更替、小红书KOL、微信私域流量、网红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出现,当然也有部分源于TMT创新机会的暂时乏力,新消费行业的火热是历史的必然。
新一代的基金必须抓住最属于这个时代的机会。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消费投资都将是创投圈的核心主题之一。据蜗牛派了解,有多家该领域的公司也都已逼近新一轮融资的关键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2020年6月1日当晚,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POP MART)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中,财务数据十分吸睛:
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营收增幅分别高达225%和227%;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去年赚了4.51个亿。
单以2019年数据计算,泡泡玛特净利润率高达26.8%。毛利率同样提升明显,从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堪比印钞机。
迄今为止,泡泡玛特已经获得8轮融资。今年4月,泡泡玛特刚完成Pre-IPO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创始人王宁号称自己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潮玩公司,更将泡泡玛特的前景描述成中国的“迪士尼”。
其实这已经不是泡泡玛特第一次上市。2017年初,泡泡玛特曾登录新三板,股票代码为870578,那时的泡泡玛特还没有展现出如今这般夺目的吸金能力。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703.21万元、4537.53万元、2942.6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77.29万元、-1598.04万元、-2483.53万元。截至2016年,泡泡玛特持续3年亏损。
如今,泡泡玛特选择在儿童节上演“王者归来”。人们不禁发问,这个曾经的“十元店”,这个曾经的“烧钱巨童”,这个登录新三板又摘牌的“盲盒第一股”,在折腾什么?
搜索“王宁”,光百度百科的释义词条就有111个。“王宁”这个名字,就好比“张伟”、“李强”、“刘明”。
没有显赫的出身兜底,也没有荣耀的背景加持,王宁或许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最有名的校友。2009年,22岁的王宁大学毕业,少年有志的他在学校周边盘下一家店铺,成为了国内最早做“格子店”的创业者。
所谓的“格子店”源自日本,其商业逻辑是在城市繁华地带的商铺内,放置标准尺寸的“格子柜”,任何人只需每月支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租用格子寄卖自己的物品的小店。
这门生意最大的卖点是可以给没有启动资金的学生党创业,让他们轻松就可以实现自己“摆摊”经商的梦想,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格子店”的本质上还是个二房东生意,属于成本下限很高,收益上限有限的买卖,几乎没有竞争壁垒。
回忆创业初期,就连王宁自己也承认:“大学时代,因为没有资源,做的事情多偏投机属性,像是在耍小聪明。小聪明能够推动模式的改良和创新,但模式太容易被复制和抄袭”。
王宁的店铺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就多了几倍的模仿者,第一家格子店作罢告吹。但,王宁与零售自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便,他站在年轻创业者们挤破头颅竞相追逐的电商风口。
十几年前,名创优品(MINISO)还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二元店”、“五元店”、“十元店”才是占领每个大街小巷的杂货铺标志,王宁则立志打造一个不一样的POP MART,售卖一切新奇有趣的小物件。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某一天,泡泡玛特应该成为潮流杂货界的标志性品牌。
创业最初,王宁参考了日本知名杂货零售商场“LOFT”和香港时尚超市“LOG-ON”,2010年,王宁在北京中关村欧美汇开了一家名叫泡泡玛特(POP MART)的潮品杂货店。
一般来说,成功的结果多半大同小异,过程中的问题总是形式各异。从跑遍北京城的商场购物中心到遭受各路人的白眼,从找不到员工到“店长带领店员集体离职”事件,从消费者寥寥无几再到店铺持续性亏损。最艰难时刻,王宁和初创团队恨不得逼迫自己长出“三头六臂”进货卖货,虽然,大多数的卖货时间中,消费者最多只是问问、看看。
2014年,王宁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MBA学位,不仅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同学,还前后几次拿到投资。2015年,泡泡玛特在王府井apm购物中心推出了全新LIFESTYLE概念旗舰店。这时的泡泡玛特生意已渐入正轨,但作为渠道的泡泡玛特实际只是一个售卖管道,挣的是供应端和消费者的中间差价,泡泡玛特自身仍然没有形成品牌价值。
与此同时,王宁觉得自己卖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服装饰品、化妆品、生活用品、文具、玩具,啥都卖,就像个小型沃尔玛,既与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又没啥竞争力。泡泡玛特宛然成为了“烧钱巨童”。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底。在盘点经营情况时,王宁和他的团队发现,一款名叫Sonny Angel 的日本IP玩具销售额持续增长速度飞快,甚至有人在微博上直接@王宁,分享自己玩Sonny Angel的感受。王宁趁热打铁,在微博向用户发问还喜欢收集哪些玩具时,他得到最多的答案是:“Molly娃娃”。
Molly是一个嘟着嘴唇、湖蓝色眼睛的可爱小女孩角色玩偶,于2006年由来自香港的王信明先生创作面市,但艺术终究不同于商术,受限于制造成本和市场,Molly的销量一直平平。
2016年,王信明遇见了这个改变他一生的29岁青年。王宁当即与王信明签订了独家授权协议,开发并推出首个「Molly Zodiac」盲盒系列。工厂化的快速生产和制作成本的降低,盲盒Molly售价仅59元人民币一个,相比较海贼王、火影等手办,或是狂暴熊等动辄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潮玩玩偶,Molly售价亲民,再搭配新颖刺激的盲盒玩法,泡泡玛特一炮而红。
2018年和2019年,早已转型成为玩具行业领军者的泡泡玛特又分别取得了Molly在中国、全球的知识产权所有权,彻底把Molly变为了自家IP。
Molly的成功使泡泡玛特获得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惊人的财报数据新鲜出炉甚至还有温度,围观者七嘴八舌,有人赞誉泡泡玛特为“印钞机”,有人对暴利的玩偶生意嗤之以鼻,有人质疑它是“宝藏盒子”还是“韭菜盒子”,还有人拿它跟迪士尼进行比较。
实际上,就连王宁自己都沉浸在“迪士尼”的美梦:“我自己觉得五年以后,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们会像它一样去拍电影,而是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多个IP的大型集团。迪士尼是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让IP走进大家的生活,我们则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让IP为大家带来美好和快乐。”
相比较迪士尼童话,迪士尼的商业帝国才更像是一个“举球闻名“的童话。它通过一系列电影剧集,塑造著名IP,并通过IP商业化和授权开启扩张。迪士尼的核心逻辑是一系列可持续变现的IP+持续创造新IP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迪士尼投资重资产业务,将IP进行线下变现的同时提高了业务的“护城河”。
反过来再看泡泡玛特,作为一家“卖玩具”的企业,不拍电影或动画片的泡泡玛特最主要的营收可以说只来自盲盒玩法。从阿里《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可以看出,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95后最“烧钱”的爱好中,潮玩手办排名第一,而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数量增长最快的领域。
盲盒收藏正值风口。
盲盒玩法的核心模式在于对“不确定游戏”的完美复制:通过强IP属性产品吸引消费者,以抽盲盒的独特销售模式激发好奇心和好胜心,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取向以提升复购率。具体可以归结为:赌徒心理&未知诱惑,收藏心理&完美主义,饥饿营销&炒作热度。
利用以上的营销手法,泡泡玛特的盲盒游戏一度与球鞋、LOL裙成为二手市场炒作风向标。59元一次,若抽到热门款转手就能翻几倍卖出去。如果运气足够好,抽到“潘神天使洛丽”盲盒,在二手交易市场转手交易,即可获得2300元,稳赚39倍。
然而,当鞋市遇冷、LOL裙黑幕曝光、盲盒内质量参差不齐的廉价玩偶被爆抄袭+暴利,于是,吃瓜群众不禁开始推敲这一销售模式的可持续性。
除此之外,令人担忧的还有王宁引以为傲的“IP的竞争”。目前,“52Toys”、“IP小站”等均是泡泡玛特的竞争对手。52Toys拥有KIMMYMIKI系列、罗小黑、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知名IP授权,IP小站则拥有包括SonnyAngel在内的700多家IP授权,同时铺设了500多台无人零售终端,是泡泡玛特在线下渠道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而泡泡玛特的得力战将只有亲闺女Molly一个。
过去两年间,泡泡玛特确实在IP方面有所发力。除了与国内外知名IP作家达成战略合作外,泡泡玛特还孵化了Dimoo、Yuki、BOBO&COCO等新的自有IP。招股书介绍,泡泡玛特目前运营有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以及包括迪士尼、HelloKitty在内的25个合作品牌。此外,泡泡玛特还拥有一支由91名设计师组成的内部创意设计团队。
但数据仍然是不乐观的。2017到2019年,Molly给泡泡玛特分别贡献了0.41亿、2.14亿、4.56亿元收入,而3年时间里的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人们仍然没能把对Molly的喜爱分给其它IP。
10年荏苒,从杂货小店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潮玩第一家”,开挂的人生无需过多解释——按目前公司350亿估值计算,王宁的个人身价已经达到了近200亿。
资本的奇迹不可否认,但玩着盲盒的王宁要想“对标迪士尼”,或许为时尚早。
毕竟上一个扬言超越迪士尼,“让它20年不盈利”的前中国首富,已经悄悄清空了海外院线和文旅地产,从此隐匿江湖。
在没人摔死之前,谁也不能确定,这场风会吹多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招股书中,泡泡玛特给出了亮眼的财务数据:
而从业务与产品的角度看:
泡泡玛特将其盈利能力归结为搭建了一个IP开发与运营、艺术家发掘、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和潮玩文化推广构成的全产业链平台。
其中,IP是泡泡玛特的业务核心。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泡泡玛特运营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
根据招股书,泡泡玛特主要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等,在2017年至2019年间,泡泡玛特基于自有IP的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收益分别为人民币4100万元、2.16亿元及人民币6.27亿元,分别占公司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总收益的89.3%、63.4%及45.3%。
其中独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等22个,非独家IP有米老鼠、Despicable Me、Hello Kitty等。同时,泡泡玛特预计将在2020年推出超过30个新IP。

从2019年8月摘牌新三板,到如今赴港递交招股书,泡泡玛特意图讲述更大资本故事的决心已经落地,而在公开自己的成绩单后,泡泡玛特也将接受资本市场更为严苛的审视。
如今在潮玩领域占据龙头位置的泡泡玛特,起源于十年前北京欧美汇商场的一家门店。
2010年,泡泡玛特的运营主体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同年,泡泡玛特在欧美汇商场开了第一家线下店。在发展初期,泡泡玛特参考了香港潮玩超市LOG-ON的模式,出售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玩具和杂货。

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图源网络)
在这一模式下,泡泡玛特的核心能力是选品,即如何从品种繁多的潮玩品中选中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经历了初期启动的艰难之后,得益于对于潮玩的理解,泡泡玛特的生意逐渐稳定并有起色,2015年,泡泡玛特在王府井apm购物中心推出了全新LIFESTYLE概念旗舰店——而五年前,泡泡玛特还是一家过于弱小而曾经遭到许多商场拒绝的品牌。
虽然泡泡玛特的潮玩超市逐渐步入正轨,但潮玩超市的模式存在显而易见的瓶颈:作为渠道的泡泡玛特实际上只是一个售卖管道,挣的是供应端和消费者间的差价,泡泡玛特自身没有形成品牌价值,由此,其渠道价值也存在被稀释的风险。
苦恼之中,泡泡玛特创始人兼CEO王宁开始思考如何转型。转机出现于2015年年底,根据品途创投的报道,彼时,在盘点经营情况时,王宁和他的团队发现,一款名叫Sonny Angel 的日本IP玩具,销售额竟然持续快速增长,并且,由于Sonny Angel 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泡泡玛特有了互动,甚至在微博上直接@王宁,分享自己玩Sonny Angel的感受
受此启发,王宁在微博向用户发问还喜欢收集哪些玩具,许多用户给出的答案是“Molly娃娃”。同时,经过调研,泡泡玛特挖掘到了消费者收集玩具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可以通过盲盒的销售形式放大,并产生更强的品牌粘性。
就这样,泡泡玛特找到了解开发展瓶颈的钥匙。
2016年,泡泡玛特与知名设计师王信明(Kenny Wong)达成合作,该年4月1日,王宁在微博宣布,“泡泡玛特成为Molly大陆地区独家授权经销商及独家授权生产厂商。”三个月后,泡泡玛特首款潮流玩具产品Molly星座系列上市,首家IP店落户上海港汇恒隆广场。
盲盒产品非常成功,直接助推泡泡玛特于2017年2月在新三板挂牌,根据泡泡玛特发布的财报,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074.03万元,同比增长155.98%;净利润2188.04万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970.44%。
从此后数据来看,盲盒业务对泡泡玛特的跨越式发展功不可没——从2017年到2019年,Molly单个IP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101.9万、2.14亿元、4.56亿元,分别占到当年总销售额的25.9%、41.6%、27.1%。
除了打开泡泡玛特在营收层面的天花板,Molly系列的更大价值在于建立了泡泡玛特的品牌和文化价值,泡泡玛特获得了更高的品牌溢价,且与消费者建立了直接情感联系。因此,在Molly系列大获成功后,泡泡玛特开始了与包括Molly、Fluffy House、妹头、Satyr等众多国内外知名IP 的全面战略合作。
另外,2018年和2019年,泡泡玛特先后推出了Yuki、Dimoo和BOBO&COCO这三个自有IP,2019年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4%、5.9%和1.5%。
同时,泡泡玛特还通过线下活动扩大自身影响力。
2017年,泡泡玛特举办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填补了中国大陆地区潮玩展缺失的空白。第二年,泡泡玛特在上海举行国际潮流玩具展,直接打造出了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潮流玩具展会。
多管齐下,泡泡玛特一步步奠定了自身在国内潮玩市场的地位。
而在IP开发上的精准目光之外,泡泡玛特在销售渠道上也不断落子:2017年,泡泡玛特推出自助销售终端设备“机器人商店”;2018年,机器人商店数量突破200台;2019年,这一数字突破800台。在运营层面,泡泡玛特于2016年推出的潮流玩具社区电商平台葩趣,笼络了潮玩的核心消费群体。
最终,得益于IP开发和运营、社区粘性、线下活动影响力以及渠道的多头并进,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越做越大。2019年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双十一”当日销量达到人民币820万元,在天猫“模玩”类目排名第一。
为此,泡泡玛特持续吸引了资本的青睐:创业十年,公司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有启赋资本、华强资本、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正心谷创新资本和华兴新经济基金等。在业务持续发展和资本助推下,泡泡玛特也开始为自己谋划更大的未来。
2019年,泡泡玛特从新三板摘牌,随后不久,即传来赴港上市消息。
如今,泡泡玛特正式递交招股书,开启了其登陆更大资本市场的步伐,只是,在潮玩领域顺风顺水的泡泡玛特,面对资本市场的严苛审视,能再一次收获认可吗?
毫无疑问,“盲盒”是泡泡玛特扩大影响力的绝对转折点。
“盲盒”营销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其核心模式在于对“不确定游戏”的完美复制,即通过强IP属性产品吸引消费者,以抽盲盒的独特销售模式激发好奇心,并通过抓住消费者对收藏的喜好来提升复购率。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国内盲盒市场已超过25亿元。根据闲鱼公布的官方数据,2018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
而根据国泰君安2019年发布的有关盲盒经济的研究报告显示:天猫上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万余元收集盲盒。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购买盲盒甚至耗资百万,其中95后占大多数。而在2018年在上海举办的STS中,两个珍藏版的Molly更是拍出了16万的高价
产业链来看,盲盒上游主要为IP供应商、模具提供方及产品生产商,其中盲盒企业能够持续与优质IP 供应商合作也是其重要核心竞争;IP供应商主要包括原创设计师以及知名IP,盲盒企业通常采用买断或分成的方式与其合作。中游环节参与者主要为盲盒企业,负责品牌运营及门店管理。下游主要包括消费者及各类潮玩二手交易平台等。
泡泡玛特从2015年开始转型引入盲盒玩法。在去年双十一,泡泡玛特当天天猫旗舰店的交易额达8212万元,超过了乐高、LineFriends等知名玩具品牌。
而盲盒的玩法还扩展到许多其他消费领域。呷哺呷哺的攀登者盲盒,瑞幸的“遇见昊然”系列盲盒,旺仔也曾将仿真零食捏捏系列盲盒与零食进行组合出售。
不过,盲盒来势汹汹却也面临一些风险——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过去多年里中国文创IP开发环节上仍处在相对弱势的环节,风口过去之后,能否维持高速增长无法保证。同时,盲盒行业仍然存在两大变量:上游端IP授权业务不够充分;下游端二手交易也需受规约。
尽管盲盒让泡泡玛特趁势而起,但王宁却在与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包凡的对话中表示,他不认为泡泡玛特今天的成绩仅仅是因为盲盒这个载体,该公司的迅速壮大核心要素还是IP本身。“我们的用户多数都是成年人,真正吸引他们的不只是拆盲盒所带来的惊喜感,更重要的还是盒子里面的东西。”
王宁表示,零售、卖手办、做IP、做展会都是泡泡玛特的切面。他指出,眼下在思考的问题是当更多艺术家创造出更多经典的IP形象时,这些形象除了可以做成玩具外,也许还能用在其他内容形式上,比如和产业结合,做主题乐园。
这样一来,泡泡玛特的想象空间就变得更大了——其所处赛道并非盲盒,而是潮玩。
泡泡玛特CMO果小曾在今年年初深响机遇峰会上表示95后乃至00后的人群慢慢成为这个时代和下个时代的消费主力人群,泡泡玛特的走红也是乘着这股东风。“泡泡玛特致力于未来潮流文化的方向,玩具只是潮流文化一种表达方式,未来还会更多潮流玩具。”
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司德也坚信潮玩会受到持续的欢迎:
不过,无论是盲盒还是潮玩,站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泡泡玛特始终面临一些“天问”:经典IP能否规模化、工业复制化?潮玩是否是一个快时尚,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未来是否会有更潮的东西取代它?其他零售业态能否降维打击?
这一切,需要潮玩第一股来首先回答。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2017-2019年的年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幅为225.4%和227.2%,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6.3%。
净利润方面,2017-2019年分别录得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幅高达6119%和353%。
依据其官方网站信息,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盈利能力建立在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四个领域上,构建的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
截至目前,泡泡玛特运营了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已有4个IP产生的累计收入分别超过人民币1亿元。
在2017-2019三年,基于自有IP的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收入分别为4100万元、2157万元和6.27亿元,分别占自主开发产品营收的89.3%、63.4%及45.3%,是其营收的主要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