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表示,新冠疫情对时尚与奢侈品的销售量影响较大,2020年1月至4月销售额下滑约30%。期间的中国零售销售数字显示,时尚与奢侈品是除餐饮外受到冲击最大的品类。
“目前电商的增速已经回正了,但实体店的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相较于时尚行业,奢侈品销售的复原速度更快,甚至“超出预期”。就不同消费群而言,低线城市、中产/富裕阶层和千禧一代的消费者信心相对强劲。
为什么预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2020年出现正向增长?
对此,杨立表示,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贡献很大,大概有35%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消费者。过去很多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国外,但疫情之后,预测不少消费者的购买会向国内回流。
“这一部分的回流,包括其他一些品类之间的移动”,比如一部分收入比较高的消费者把旅游支出投入到奢侈品消费中,“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我们觉得奢侈品在中国市场整体大概会有10%左右的恢复速度。”
波士顿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虽然中国时尚与奢侈品消费的复苏速度整体不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更为强劲。
约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在未来6个月减少时尚与奢侈品支出,而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数据主要在50%-60%的区间范围,更多人表示会减少这方面的支出。
近期,时尚与奢侈品的线上销售较快回暖。1月-2月同比下跌,但3月起开始上扬,4月出现正增长。
相对于线上平台,线下实体店的恢复速度则相对缓慢。杨立表示,这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客流量,第二是转化,第三是客单价。
客流*转化*客单是衡量线下门店销售的重要指标,“当中最大的挑战还是在客流,线下客流恢复的迹象相对比较缓慢”。此外,周末的客流比较疲软,可能原因是担心外出的卫生和安全问题。
她还提到,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的客流恢复速度快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导致市场下行的既有短期因素,如汽车购置税减免取消、国六排放标准过渡,以及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等来自财政和国际贸易领域的冲击,也有更为长期的因素,诸如经济由两位数的高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人口结构发生逆转——在2010年,20—5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至约50%,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2019年进一步降至约45%;与此同时,高线城市人口和车辆保有量趋近饱和,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
我们预测,市场下行还将持续两年,恢复增长前还将下探约4%,此后市场将回归温和增长态势。目前已能看到下行动力减弱的迹象。着眼长期,参照特定国家在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态势,我们相信,重回增长轨迹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依然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
在中国,未来利润的增量集中于新兴领域,尤其考虑到中国站在探索“自动驾驶、车联网、电动汽车、共享出行” 创新业务的最前沿,需要更多的投资才能跟上趋势。预计中的市场下行与新技术的关键投资窗口相重合。中国主机厂商正面临“双重打击”:一方面,主营业务利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新业务领域尚需不断输血。在这一前提下,车企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预计未来几年将面临大幅下跌约20%—30%的风险。
既然增长终将回归,那么当下要做的不仅是为生存而战,更要致力精进,为未来枕戈待旦。主机厂商未来几年需要实现的三个关键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