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董明珠的坚持,格力电器的多元化一直引人关注。不过,在近期失去蝉联多年的国内空调市场宝座之后,格力电器“变化”的步伐似乎也在加快。
本周四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九阳和格力电器正在考虑收购飞利浦国内家电业务,同时飞利浦也在与国内另外两个家电巨头海尔、美的进行接洽,以确定他们是否有兴趣收购飞利浦的家电部门。如果交易达成,这笔交易的最终价格可能高达30亿欧元。
报道称,飞利浦方面表示目前交易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秋天开始与各方接触,并在明年第三季度达成交易。
九阳、格力电器、海尔、美的……或许,真正有需求且有能力出手的只有两家。
谈论收购避免不了两个问题:买卖双方是否都愿意?各自价码又是多少?
如果真如报道所说四家一起“竞标”,飞利浦的家电业务似乎变成香饽饽了。但30亿欧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的飞利浦家电真的值这么多钱?这四家有谁是真的愿意拿出这么多钱?
首先,作为出售方飞利浦近两年已经将重心完全转移到医疗器械等高新行业,对于家电业务的出售大概率是愿意的。而且这次路透社报道中提及的飞利浦家电业务应该是指小家电,因为在此之前飞利浦的大家电等业务已经出售或者大多授权了,真正能够用来出售的也只有小家电。
那么就要回答接下来的问题了,价格贵不贵,谁有需求且愿意买?尤其是谁买得起呢?
对此,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对懂懂笔记表示:“30亿欧元的价格对于飞利浦小家电业务显然是要价太高了。飞利浦在家电领域已经是一个没落品牌,绝大多数业务都已经卖出去了,手里只剩下了这个小家电业务。“
或许,那些优质资产早就被识货的买走了。最初飞利浦在中国做小家电时没有自建工厂,而是采用代工方式。后来收购了国内的小家电企业奔腾后,飞利浦才算拥有了自己的生产线。

刘步尘分析指出:”首先,这次飞利浦主要出售的是它在国内的这部分业务;其次,其在市场还有一定份额,例如欧洲的销售渠道;最后,飞利浦这个品牌在家电领域还有一定残值,包括过去的部分技术积累。但即便这些都加起来,也不值30亿欧元。“
从目前的市场状态来看,四位潜在买家中真正可能下手的只有两家。刘步尘认为,真正会出手的只有格力和海尔,九阳和美的大概率不会真正参与其中。
首先,九阳实力不足。全年营收不足百亿的它(2019年营收93亿元)想要拿出30亿欧元买下飞利浦家电,显然力不从心,二者之间的实力差距甚远;其次是美的,三年前美的以292亿元的价格收购库卡机器人后,就曾表示过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再考虑这种跨国收购,而且收购库卡之后的表现也不太理想,库卡的收购尚没有完全消化,美的自然很难再次进行类似的大规模收购。
另外,美的的小家电业务本身就比较强,而且与飞利浦的小家电业务高度重合,这种重合性较大的收购意义不大。
最有可能出手的海尔和格力,背后也有着不同的原因和理由。刘步尘认为,过去十几年里国内企业跨国收购经验最丰富的的就是海尔,其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的均有涉猎。另外海尔本身也是一个大家电强势小家电弱势的结构,如果收购飞利浦会很好地增加自己小家电业务的能力,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至于格力电器,如果单从格力电器本身来看其收购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过去几十年格力电器对收购外部品牌这样的行为并不感兴趣。也可以说,它的生态是相对封闭的,董明珠一直秉承的理念都是一切要“自己下场”亲力亲为。但如果从业务构成的角度来看,格力电器是急需业务多元化的,小家电又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过去这些年来格力电器一直在努力拓展多元化,但始终无法摆脱空调业务独大的情况。而从资本层面来看,目前格力已经进入高瓴资本时代,尽管董明珠可能会一直坚持“买是买不来好技术”的理念,但张磊未必会同意她的观点。面对未来,高瓴无疑是想推动格力在业务多元化上有更多进展的。

在全员直播带货的大潮下,从一开始的坚持线下到后来的高密度直播带货(甚至表示要将直播常态化),董明珠可能是今年上半年最受直播行业关注的企业家之一。
不过,尽管董明珠带货的成绩像坐了三级火箭一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但这些带货的成交额并没能拯救格力电器的最新成绩单。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根据格力电器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营收695.02亿元,同比下降28.57%;净利润63.62亿元,同比下降53.73%。尤其是,最重要的空调业务营收为413.3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了47.89%;同期,重要竞争对手美的空调的营收却达到了640.3亿元。这也是美的多年以来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越格力。
丢掉蝉联多年的国内空调市场第一名的宝座,这个结果无论是对于喜欢“卖空调”的董明珠还是本身极度依赖空调业务的格力电器,都是难以承受的。
业绩的暂时下滑其实并不可怕,但是今年上半年董明珠高调的线上营销举措,却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格力长久以来最为依赖的线下经销商。
线下经销商体系在过去十几年格力电器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销商们也在董明珠近两次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从未来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庞大冗杂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并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发展趋势,迟早会遭到淘汰。
对于董明珠而言,现在的她同时要面对着来自外部以及内部的两股压力,而成功的多元化才是化解这些压力的最好“解药”。但是从新能源电池、智能手机到芯片等领域,雷厉风行的“铁娘子”却不断遭遇挑战。
很长时间以来,空调业务都是格力电器的绝对核心,空调行业相对较高的毛利润也让格力电器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但谁都知道这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的商业模式,对于一家传统企业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对此董明珠心里也非常清楚,从十几年前格力电器就已经开始尝试多元化举措,只是直到今天,空调业务依然贡献了格力电器将近60%的营收。目前的数据显示,生活电器营收以及智能装备营收的占比依然微乎其微,分别只有3%和0.3%。
对于格力电器多元化方面的挫折,刘步尘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虽然格力在生活家电的多元化方面也有十几年的涉足时间,但其实还是晚了,因为它的竞争对手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时间点上相差较大;第二,长时间以来董明珠一直给自己的定义都是一家空调企业,虽然格力也在做小家电业务,但在她的战略里是处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战略位置的不平等也就导致小家电得不到太多的内部资源;第三,这种状况会使得产品本身竞争力不足,很多技术方面相较于竞争对手都要相对落后。
针对公司的业务结构来分析,目前的格力电器是需要飞利浦小家电业务进行加持的。而且,无论是现阶段的市场环境还是基于过去十几年格力电器多元化的经历,收购一家有一定技术积累、市场份额以及用户认知的品牌,快速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都是积极有效的做法。
但就像前面所述,收购动作对于格力电器而言是一个陌生名词,格力电器的整个生态一直都是相对封闭的。作为格力灵魂人物的董明珠,一直坚持的都是凡事亲力亲为,近几年格力唯一一个对外的重大投资是此前对珠海盈隆的那笔投资,这还是以董明珠的个人名义。而从最终结果来看,这次投资可以说非常失败。

目前手握格力电器15%股权的高瓴本身就是“并购”专家,尝试收购飞利浦小家电业务,将是高瓴期待的“第一步”,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步”。
对于斥资400亿重仓格力电器的高瓴而言,不可能永远接受格力电器这样一条腿走路的事实,它势必会推着格力电器不断向前走。至于这个进程的速度,仍要看张磊和董明珠两位强人之间的博弈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核心观点:
1、在618大促中,安卓手机华为系更受欢迎;
2、国产手机品牌“四大金刚”变为华为小米双雄对决;
3、智能手机促销核心已是5G手机;
4、苹果仍是中国品牌的“噩梦”;
5、家电品牌国产声量依旧最高;
6、品牌擅用公关话术为自己塑造“第一” 。
“618购物节”落下帷幕,京东、阿里巴巴相继宣布在6月1日至6月18日大促期间累计下单金额分别为2691亿元和6982亿元,均超越前一年成交额,在平台完成结算后,各品牌围绕销售数据的公关大战才徐徐拉开。
品类上3C成为最为热销类别,苹果也首次参与天猫618。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天猫3C家电行业在开售一个小时内,25个品牌及品类产品实现10倍以上增长。开售10天内,华为、荣耀、苏宁、海尔、格力等品牌,借助淘宝直播引导的交易额也都突破了1亿元大关。
促销之后,品牌相继公布销售战绩,以此维持行业存在感,其中也不乏各类隔空口水战。借助亿欧数据监测天猫旗舰店销售情况,揭开3C品牌真实的销售情况。
需要声明的是:本次亿欧数据监测时间为5月21日到6月19日,天猫各品牌官方旗舰店交易数据,无法完整展示“618”期间品牌完整销量,数据不包含详情页各种型号产品的价格,特定型号价格将有些许影响,本榜单与数据仅作为侧面参考。
在本次天猫安卓手机品牌中,华为系(包含华为与荣耀)手机成为最大赢家,不仅旗舰店总成交额成为第一,多款产品也成功占据销量前列。

2020年618期间各品牌天猫旗舰店成交额(手机数码类)/亿欧数据
华为与荣耀手机成功“霸榜”成交量Top 20,前八名均为华为系手机,华为“畅享10”以7.2万余部成交量成为天猫618最为畅销的手机,小米系的红米Note 8凭借2.9万余部成交量成为其卖得最好的手机。

2020年618期间天猫旗舰店安卓手机成交量TOP 20/亿欧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机成交量TOP 20中,“四大金刚”变成了“双雄”对决,OPPO与vivo在此失声,华为系共有14款手机入榜,小米为6款,双方从千元机到旗舰机均有覆盖,华为系在成交总量与成交额均超越小米。
借助部分型号高单价,华为系多款手机成功占据安卓手机成交额榜单前列。华为P40 Pro 尽管没有成为销量最好的手机,借助最低5988元的高单价,成为成交额最高的单品。华为系旗下P40系列、Mate 30系列、Nova 7系列、荣耀30系列手机受到消费者青睐。

2020年618期间天猫旗舰店安卓手机成交额TOP 20/亿欧数据
在天猫旗舰店安卓手机成交额Top 20中,小米相对惨淡,仅有2款入榜,小米10以9498万元总成交额排名第七,小米10 Pro则仅有3827万元成交额;vivo则凭借电商爆款Z5,以3736万元成交额垫底Top 20。
消费者无疑对华为系手机购买欲更为强烈,这与小米等竞品发布新机更早、促销集中在Q1有关,华为P40系列、Nova 7系列、荣耀30系列集中在Q2前后发布,618大促实现放量情有可原。
以品牌力来看,中国手机品牌“四大金刚”华为、小米、OPPO、vivo没有形成四方大战,三星、索尼、诺基亚等品牌在大促中近乎消失主流阵营,魅族、美图、中兴的手机成交额更为惨淡,分别为4100万元、144万元和87万元,与四大金刚差距进一步拉大。
品牌更愿意推动5G手机销售,销量也反映市场趋向,华为卖得最好的5款手机,4款均为5G手机,营销策略上,华为、小米、OPPO、vivo自2019年四季度就以5G为核心卖点,华为Nova 7 SE借助最低售价接近两千元优势成为天猫卖得最好的5G手机。
尽管整体交易额卖不过手机,家电品牌战斗力并不低。在5月21日到6月19日天猫家电类旗舰店成交额统计中,格力、海尔、美的成为卖得最好的三家品牌,前十品牌中仅有西门子、A.O.史密斯两个海外品牌,消费者更为认同国产家电。

2020年618期间各品牌天猫旗舰店成交额(家电类)/亿欧数据
智能电视、空调、燃气灶、净水器、抽油烟机成为天猫消费者最喜欢的家电品类,格力依靠空调领域强大口碑,成为其卖得最多的品类,此外电风扇、取暖器、加湿器、净水器、净化器也实现不俗战绩。洗衣机、热水器、冰箱是海尔卖得最好的三个家电品类,美的则是在电风扇、热水壶、吸尘器、加湿器等小家电表现亮眼。
618结束后各大品牌纷纷公布战绩,尽管数据大概率不会造假,但本着“定语足够长,我就是第一”原则,品牌借助宣传话术避重就轻的话术帮助其塑造领先地位。
在首类话术中,品牌擅用模糊表达让外界认可其畅销,通定义交易时段来塑造销量第一。
华为与荣耀今年618并未公布手机具体销量与成交额,宣传上荣耀强调自己是全平台累计手机销量冠军,荣耀天猫官方旗舰店是6月18日当天手机销量冠军,也是京东6月18日当天及累计手机品类销量冠军。
老对手小米也未公布各平台具体销量与成交额,仅公布6月1日到6月18日,小米平台、京东商城天猫以及苏宁平台全平台支付金额破100亿。
借助模糊语言,小米和华为相互给人“我是第一”印象,如果细究真实排名,又无法明确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单就手机销售情况来看,安卓阵营内部华为与小米无疑占据一二,但如果纳入苹果,销量和销售额并不完全占优。
京东数据显示,6月18日苹果产品5秒即破亿元,6月16日天猫平台上苹果全线产品半天成交额即超过了全天成交额,AirPods和iPhone成为其畅销品,值得注意的是,iPhone畅销机型还不是5G手机。
品牌第二类话术则是强调产品价位区间或类型,避开其他竞争对手。
譬如小米10宣称是京东平台3500到4500元价位销量第一,红米K30 Pro为京东5G手机销量第一;OPPO则宣布OPPO Watch系列成为天猫与京东安卓 eSIM手表品类销售额第一。
vivo6月初就宣布旗下品牌iQOO Z1在首销日获得京东、天猫、苏宁手机2000-2500元价位段销量与销售额双冠军,iQOO Neo3获得京东、天猫、苏宁手机2500~3500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家电领域则多见“海尔冰箱、洗衣机、冷柜多品类实现第一份额引领!”为代表的宣传语,美的宣传上强调旗下洗烘套装是京东该领域下的头把交椅,也是将竞争领域压缩到细分场景。
销售情况不佳或不够亮眼的品牌则只公布同比销售情况,不公布具体销量及销售额。
受到出货影响,大部分品牌都没有公布具体销量和成交额,例如OPPO公布的销售数据,只说明相比去年全天天猫及京东自营销售额增长190%,TWS降噪耳机、智能音箱等只公布同比销售情况。
借助真实销售数据,行业可以更加聚焦核心品牌情况,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希望通过促销情况评估品牌时,可以少一点水分多一点真实。强调宣传之外,品牌更应该放平心态:促销只是一时,产品力才是长期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6月9-11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0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投峰会在线上举行。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在会上作出如上表述。
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意为“企业风险投资”,即非金融类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附属机构直接进行投资。在中国,CVC领域最活跃的机构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复兴集团、海尔等。在美国,最知名的CVC包括谷歌、英特尔、Salesforce、高通、GE等。
腾讯投资整体投资数量超过800家,包括美团点评、京东、拼多多、小红书、滴滴出行、快手、Bilibili、众安保险、微众银行等知名头部企业。
李朝晖介绍,腾讯做投资之后,对投资公司、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朝晖表示,一方面,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红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所投资的公司里,有一些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如今也通过投资并购进行扩张,打造外部生态链。”
十年前大家提起CVC,谈到更多的是应该去做并购,但是在中国,CVC在过去十多年来,发展出了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
李朝晖表示,中国的CVC“通过少数股权的投资以及产业链的建设,打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CVC也在跟传统VC、PE等财务基金合作,一起把市场做大,而不是互相争夺资源,玩零和游戏。”
“我们不断挖掘更多资源来支持我们的投资公司,支持整个赛道上的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都是中国CVC做的很有特点的地方。”李朝晖说。
“腾讯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们的力量还是很小的,真正做这行的人不多,大家对我们有很多看法。”李朝晖表示:“如果把中国做企业创投的每一位比作创业者,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好比是从内部创业,到推动行业创新,重塑产业生态,这样一路走过来。”
与传统财务基金追求收益的明确目标不完全相同,腾讯的投资还包括集团战略诉求的考量。
李朝晖介绍:“传统财务基金的目标相对明确。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如何平衡财务回报和战略诉求,这是我们始终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最后,谈到过去十年来中国CVC的发展,李朝晖表示:“从2008到2018年,我们做CVC大概10年时间,我们发现自己投资的企业也开始做投资了,甚至开始设立外部基金,节奏比我们还要快。”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云问科技是蜗牛派曾报道过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基于NLP、深度学习等主要核心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客服、智能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
云问科技拥有数据层、技术层、服务层、输出平台等一系列完整的技术框架,同时兼具语义意图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能力。公开资料显示,云问先后服务超过近十万家企业,覆盖金融、证券、IT、互联网、通讯、政务、酒店、消费品、电商等近60个行业,稳定长期用户有西门子、海尔、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国家电网、金蝶、如家、美的、海南政府、当当网等。
以往客服领域,主要依靠大量的客服人员,人工处理海量的业务咨询,存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数据统计困难,服务效率难提高等痛点问题,而智能客服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这些矛盾。
融资历史方面,云问科技曾于2014年获得紫金科创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2015年获得来自星河互联的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7年7月,云问科技完成3000万松禾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
在AI客服赛道,蜗牛派曾经报道过晓多科技、小i机器人、来也科技、竹间智能、小熊科技、追一科技,根据鲸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客服行业研究报告》,国内的云客服和语音呼叫中心的行业市场规模达在150亿左右。
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深水期,最终哪些玩家能跑出来,笑到最后。考验的是企业的行业场景理解能力,技术能力、工程化经验、渠道建设推广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等多方能力,同时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云客服市场不断发展,头部梯队也已经出现。从融资金额及轮次来看,晓多科技、小熊科技均于今年4月对外宣布完成上亿元的C轮融资,「来也科技」今年2月对外宣布了完成C轮4200万美元融资,竹间智能也于2019年10月对外宣布完成4500万美元B+轮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据了解,倡议内容一共八条,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相关知识产权风险和防范措施研究、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开放许可政策探索等,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提供支持,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在国内, TCL、海信、海尔、长虹和康佳等中国电视机制造商目前均在使用三星显示器生产的液晶面板。
据悉,三星显示器副总裁崔俊森(Choi Joo seon)致信中国客户,通报了三星退出LCD业务的计划,并对其抛出了新的合作方式。崔俊森表示,“在过去几年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经历了衰退期,致使我们的LCD业务出现了重大亏损。”同时崔俊森还谈及未来一段时间三星显示的发展方向,“为了克服这场危机,确保三星在全球大尺寸面板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投资QD显示器。今年12月之后,我们就将停止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转而加速QD显示业务。”
至于三星显示LCD面板近期的供应量和停止供应时间,三星还在讨论中,将在不久的未来释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