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峰会以“创想未来”为主题,邀请自全球不同国家而来的创业者、投资人、业内领袖,就当前创投领域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趋势展开深度讨论,分享最佳实践成果,为新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发展注入品质鲜活的能量,包括小米的雷军、美团的王兴、创新工场李开复、高瓴资本张磊、科大讯飞刘庆峰、地平线公司余凯等嘉宾都纷纷登台发表演讲。

▲嘉宾 陈立光 演讲
创业者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海松资本的陈立光,今天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个主题,就是“硬核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咱们现在的创业属于哪一个时代?我认为叫做新经济创业3.0,即硬核科技创业的时代。再次,为什么是硬核科技创业的时代?以及硬核科技创业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在哪里?最后我将简要介绍一下海松资本投资的一些理念。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新经济创业的历史,我是九十年代初,1992年去美国留学的,那时候刚刚到美国,我就接触到电子邮件和Mosaic浏览器(Netscape的前身), 世界上第一个图文浏览器。马云是1997年接触到互联网,他接触互联网比我晚,但他比我更有商业头脑,所以他回国创办了中国黄页,还有之后的阿里巴巴。从1995年以后,因为Nestcape的诞生,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革命,包括在硅谷诞生了Yahoo, eBay, Amazon,以及1998年创立的Google, 。当时在硅谷,互联网经济可谓是风起云涌,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著名公司之外,还有一大批.com公司,这股互联网创业之风也很快刮到了中国。中国那时也马上出现了像雅虎这样的三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以及后来的当当、卓越网等等。这个时代的创业在我看来叫做新经济1.0, 即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1.0,这大概持续了十年,包括后面涌现出的更多的如阿里、百度等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网站。
时间来到了2005年,国内互联网创业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出现了包括像58同城,赶集网,优酷,各类团购网站包括美团、饿了么等等,以及在2012年创办的字节跳动、滴滴出行等等,基本上属于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细分行业做更细的耕耘,以及围绕着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那回过头来再看美国,美国除了象Amazon这样的在电子商务领域继续做大做强,他在云计算、在企业服务、流媒体等领域做了大量的拓展,同时还诞生了一大批为互联网经济服务的基础技术企业,无论是芯片、材料、云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等等,包括前一段非常火爆的Zoom,也是2011年左右成立的。我把这个2005年 – 2016年这个十来年时间叫做新经济创业2.0时代。中国的新经济创业2.0时代主要还是基于电子商务,在各个垂直消费细分领域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深,同时把商业模式创新做到了另外一个极致;而美国呢,除了商业模式创新之外,还同时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领域做了大量的拓展。
2016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经济新常态,因为传统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国内生产能力远大于实际所需要的,供大于需。同时呢,互联网经济也到了一个转折点,市场上逐渐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很难再做得更大了,那几个巨头也很难去超越了,反而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大家意识到需要发展核心技术,以及传统实体经济需要数字化、互联网化。这就是大家看到最近风起云涌的在芯片领域、AI领域、云计算、医疗科技领域等的创业以及上市企业,而不再仅仅是电子商务或商业模式创新的了。这就是我说的从2017年到以后的至少十年,2027年,是一个新经济创业3.0的时代,即硬核科技创业的时代。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美国,美国实际上从2005年至今一直在硬核科技领域里面深耕发展,无论在云计算、芯片、企业服务、生物科技等领域继续引领全球的发展,它的2.0时代跟3.0时代基本上完全融合在一起,并不象咱们中国这样看得很明显的区别。
刚才说的新经济创业3.0,无论是芯片,AI,大数据,云计算,5G,生物科技,实际上都属于硬核科技。这是硬核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那为什么是硬核科技呢?先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2018年中国的芯片进口总额是2.06万亿,2019年也是2万多亿,中国石油进口在2018年2万亿不到,芯片进口已经超过了石油进口,是中国第一大进口产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我们平常用的各种手机、电脑,pad、汽车、遍布大街小巷的智能摄像头等等所有东西都是跟芯片息息相关,大部分都需要进口,所以说中国芯片市场占了全球的60%,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但是我们的芯片的制造能力呢,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兴国际、长江存储、兆易创新等中国数一数二的芯片及芯片制品如存储器等巨头公司,都加起来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再看一个数据,中国半导体装备实际上只占百分二点几,也许大家看到了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包括海松资本投的一家半导体装备公司,屹唐半导体,以及一些装备相关的企业,这些都加起来在市场总额在全球2%不到。还有芯片设计公司,包括海思在内的各类细分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占不到全球3%总额。芯片材料领域也是如此,可能稍微好一点。从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虽然中国有这么巨大的一个市场,但实际上无论从制造能力,到设计能力,到装备制造包括核心零部件、材料等等,实际上占全球份额是非常低的。半导体领域只是硬核科技其中的一个方面。
看完这组数据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的硬核科技就一直没做起来呢?刚才说的是半导体,实际上还有很多领域,云计算,企业服务,生物科技等等都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说现在是一个硬核科技创业和投资的时代,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呢?几个理由,第一点,因为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已经做到了极致。打个比方,我们今天无论在公交车、地铁,或者出租车上面满眼都是广告,上了电梯里也是广告,好不容易去一趟洗手间一抬头也是广告,广告无孔不入的。中国人非常聪明,每一个能够有商业机会的地方都想得到,都有人去做。Groupon在美国兴起的时候,国内一下子冒出十几个团购网站比如美团、饿了么、拉手、打折网、聚划算等等。再说共享出行,美国有了Uber之后,咱们这边马上就有滴滴,你有滴滴,我有快滴;你有曹操出行,我有刘备出行,你有有道出行,我还有神州出行。前两年发展共享单车,你有摩拜,我有OfO;你有小黄,我还有小蓝、小鸣,是不是还得有小张小李呢?再比如共享充电宝,你有街电,我还有来电,快电、小电、怪兽充电等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咱们国家已经到了极限,无孔不入了,也到了极致。所以也是因为这样,我们今天的创业必须要从硬核科技来着手,而不是仅仅凭一个点子,一个idea,实际上这里面的机会更多。第二点,经济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的自然需求。刚才说芯片,我们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应用市场已经占了60%。但是我们在核心技术,从制造到设计,到材料,到装备占整个市场跟我们需求是极不匹配的,所以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的自然需求。
第三点,中国拥有万亿级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即数字化、互联网化的需求。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庞大,任何一个行业拿出来都是全球第一的,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比如汽车,我们在全球遥遥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比如发电,我们的发电总量,随便拿出来都抵好几个国家GDP的总和。国家电网,一个企业一年收入两万多亿人民币,超过好几个国家的GDP,还有我们的物流业、运输业等等也都是全球最大,更不用说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了。这么多万亿级的产业,都急需转型升级、数字化,互联网化,拥抱新经济,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最后一点,是国家的战略需求,要求安全、可控,我们叫“安可”战略。就像一个大厦盖的再好,装修得再漂亮,但是根基不稳,或者根基是建在一个沙滩上,那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必须考虑到底层的基础技术的安全可控。综合以上四点,可以说现在是我们硬核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
那具体说来,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呢?我再说一下机会,刚才说的为什么是硬核科技的四个理由,实际上主要说的是宏观环境,是天时,那再讲一下地利、人和。地利,科创板、注册制创业板的推出,给我们无论是创业的,还是投资的,造就了一波巨大的机会,尤其是退出方面。从创业角度来说主要是更多的资本和更高的估值。那为什么是人和呢?硬核科技的创业跟以前的商业模式相比,商业模式创新只要有好点子,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创业,也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是硬核科技不一样,需要对产业有深刻的了解,对技术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二十年来中国这么多留学生,在外企里面锻炼的人才,通过这些途径已经培养经锻炼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人才,以及最近因为美国的移民的限制导致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这些人才为我们硬核科技的创业打造了一个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基础。
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挑战也是很明显的。就像我刚才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它相对来说容易,你只要有一个好的主意,就去融资,放在网上,不断地烧钱,规模越大,就越能够做起来。当然了,也是因为这一点,商业模式创新通常也是赢者通吃,容易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对于我们做硬核科技创业来说,我们是2B,不是2C,在任何产业都有机会,任何企业无论大小都有机会。它不像互联网行业那样赢者通吃,大家在这个众多的细分赛道里面都有各自的发展机会。但挑战就是我们创业者要对产业的需求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要抓住痛点,而不是仅仅抓住了伪需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人才的建设。我们在优秀人才、核心人才、多层次人才培养上还是面临很多的挑战。这是我们硬核科技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人才的培养,包括很多股权激励的建立。
第三,对接产业资源,了解产业。创业者们得跟产业进行对接,你是为企业服务的,你得必须深入了解这些产业,了解需求,为这些企业解决问题。对接产业资源、了解产业,对很多创业者们来说大部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个挑战,在创业的时候有所考虑,无论是寻找合伙人、合作伙伴、还是投资机构,都得找到能够帮助创业者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够帮助对接这些产业资源的投资机构,这个是非常重要。
第四,要有企业家精神。做2B,不像做2C。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企业家精神。今天大家都看着科创板一上市动不动都是几百亿,都很激动,都想一夜暴富、一蹴而就,这种心态肯定是不行的。实际上创业,尤其硬核科技创业路是很漫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
最后一点,国际化思维。因为我们做的2B这个产品,硬核科技行业的产品做好了,今天不仅服务中国市场,将来更是要走向世界,我们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布局。阿里做这么大,百度这么大,美团这么大,他们要走向世界是很难的。2B不一样,各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差不多,需求也差不多,所以把中国的2B做好了就能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走向全球的机会。当然了,这里面挑战也很大,有一次我问Zoom创始人袁征,我说如果你的企业当时在中国创办,而不是美国,你的企业今天能否取得同样的成功?能否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他很坦诚地跟我说不可能,因为我们在中国天生的就是定位为中国的企业服务,无论我们创业者的格局,无论我们客户的平台,好像只是做中国,你只是一个中国企业,很难走向世界。但是美国创办的企业天生的就是全球的,就是个全球性的公司。我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必然是全球性的企业,在中国的成功,也意味着我们将来在全球也都可以成功。
综合以上所述,机会很大,挑战也很大,但毋庸置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的确确是硬核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三年前我决定从做实业转型去做投资的原因,海松资本也是定位于硬核科技的专业投资机构,我们专注于硬核科技,专注于对接产业资源,我们一帮创始人都是来自产业,有深厚的产业背景。我们深刻了解今天中国的各行各业、各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痛点。我们知道如何帮助这些创业者们,对接产业资源,帮助他们做产品的规划,实现产品进一步的升级,对接各种资源。
海松资本在短短三年左右时间,已经投出了三十几家,在中国也包括在美国一些具备将来走向全球的,至少目前在中国绝对领先地位的头部企业,无论在AI领域,芯片领域,半导体装备领域,半导体材料领域,在云计算、企业服务,生物制药、医疗健康等等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的布局。作为一个与众不同、具有深厚产业资源的海松资本,我们的投资以中后期成长期阶段为主,但是针对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在早期成长阶段,我们也一样有布局。
最后,今天有这么多优秀的创业者们,有这么好的创业机会,有这么多优秀的投资机构,还有这么好的上市退出通道,可以说今天是我们硬核科技创业最黄金的时代!预祝大家创业成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信诺维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聚焦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公司,公司围绕成熟靶点新一代best in class产品和全新靶点first in class产品两个战略维度进行了一系列布局,目前已有4个产品进入国内外临床阶段,另有4款产品处于IND enabling阶段,覆盖肿瘤、抗感染、代谢、自身免疫等重大领域。已进入临床的产品管线中,XNW4107是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并且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同时起效,抑菌效果优于现有上市或临床阶段的同类产品。XNW3009是新一代降尿酸药物,目前临床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出色的药效。XNW1011是全球第二个共价可逆机制的BTK抑制剂,有望在安全性、疗效及适应症范围上全面超越上一代产品。XNW7201是Wnt通路小分子抑制剂,有望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展现显著疗效,并且能够提升免疫应答,适合与肿瘤免疫抑制剂联用。
信诺维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公司正在进行的国内外临床试验、早期项目的临床前研发以及生产基地的建设,推动产品早日上市惠及广大患者。
此次融资的领投方正心谷资本,成立于2015年,以“长期、专注、利他”为投资价值观,致力于建立中国最优秀的投资研究团队和投后管理团队,通过超长期的投资和投后赋能,支持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长足发展。
正心谷资本创始人林利军先生表示:我们非常荣幸本轮继续支持信诺维。正心谷专注于投资伟大企业,用投资让世界更美好,致力于支持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通过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优秀企业。信诺维是一家具备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体系化运营能力的创新药研发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病人开发新一代的小分子药物,解决抗感染、肿瘤等临床紧迫的未满足需求,我们非常看好公司XNW4107及其后续产品将会持续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价值,符合正心谷的“长期、专注、利他”的投资理念,正心谷也将长期坚定地支持信诺维的研发、生产、产业化和销售,支持信诺维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研发企业。
在过去5年的投资历程中,正心谷资本专注布局新医疗、新消费、新制造三个赛道,涌现了多个明星案例,同时也在2020年迎来了IPO收获期。据统计,上半年1月科创板首家挂牌上市企业八亿时空、3月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块首家上市公司诺诚健华、4月港交所今年超额认购倍数最高公司康方生物、6月中国最大的肿瘤医疗公司海吉亚医疗以及7月“H+A”股的一线生物医药企业君实生物背后的机构投资人中都不乏正心谷资本长期陪伴的身影。此外,正心谷资本的伙伴企业艾力斯医药已递交IPO申请获科创板受理、荣昌生物以及药明巨诺都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3月,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云端AI训练和推断的国产通用人工智能软硬件解决方案,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云服务商提供AI普惠算力,服务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以及“新基建”的智能数据中心。
根据公开信息,燧原科技从芯片立项到自主研发成功用时18个月,去年12月发布了基于“邃思”芯片的人工智能训练加速卡“云燧T10”。云燧T10基于完全自研可重构计算架构DTU,单精度算力达到20TFLOPS,并率先支持BF16数据格式;采用自研ESL高速互联技术,200GB带宽,可以满足E级数据中心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需求;支持业内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提供完整的编译、调试、调优工具链,为开发者提供SDK、算子库,自定义算子接口、以及细粒度开放定制的能力。目前正在针对AI多种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与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并实现业务落地和规模化。据悉燧原科技正与腾讯进行深度业务落地合作。
燧原科技曾在2018年4月获得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亦合资本、真格基金、达泰资本、云和资本和上海科创投。2018年6月,获得3.4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腾讯领投,亦合资本、真格基金、达泰资本与云和资本跟投。在2019年6月宣布获得3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红点创投中国基金领投,海松资本、云和资本、腾讯、阳光融汇资本、信中利资本跟投。

融资历史
AI芯片一直是近年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方向,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巨头,商汤、旷视、依图等专注CV的公司,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芯片初创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均有入局,燧原科技是少数从云端训练芯片直接切入市场的公司。
众多科技公司看好这一市场,与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密不可分。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新算法、新模型不断涌现,模型中的参数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因而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Tractica调研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726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6.14%。OpenAI预估算力需求每3.5个月翻一倍,每年近10倍。
目前市场上的云端训练产品主要来自于NVIDIA,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价格高企,使得国内AI云端训练的成本很高。同时,因为开发生态系统封闭不开源,对国内相关产业公司的技术支持力度不足,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各种AI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受到限制。
这也为从云端AI训练市场切入的燧原科技提供了市场机会。燧原的优势在于专为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芯片架构,比NVIDIA同期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同时提供更为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可以满足各种优化、定制化及差异化的需求。技术和价格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的AI应用开发者通过AI训练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的模型,进而扩大AI推断市场的规模,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过去几年亦有其他公司希望挑战NVIDIA,但真正能推出产品并落地者寥寥。芯片是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产业,其难点不仅在于芯片架构的设计,也在于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生态系统。回顾英伟达发展历史,其占领AI芯片领域的关键因素在于其CUDA的软件生态。
目前燧原科技已经推出“驭算”软件平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基于该平台进行联合开发,来满足各行业客户深度定制化的需求。蜗牛派推测,本轮融资很可能也用于招募这部分的人才,继续完善并拓展软件平台的功能,构建生态。
芯片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盈利,找到体量大、增速快的应用场景就是关键。AI训练芯片主要部署于数据中心,智能数据中心是重要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13.0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90亿元),同比增长131%,到2023年将达到43.26亿美金(约合人民币300亿元),整体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08%。按照人工智能芯片占到人工智能服务器成本的30%-35%进行测算,未来中国服务器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有望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燧原科技正在与政府和上下游商业伙伴合作,为‘新基建’智能数据中心提供国产替代解决方案,助力新基建的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