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发表报告表示,预计京东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预测分别207亿、180亿和252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70%、下跌13%和增长40%;预计其2020年至2022年非通用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153亿、229亿及312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43%、50%及36%。
该行指出,京东注重持续有质量增长,以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更好的产能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用户体验,2017年向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型企业;第二是现金流保障高效扩张:2019年收入5769亿人民币、总交易收入20854亿元人民币、年活跃买家3.62亿,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38%、54%及32%,其中零售集团营业利润率由2016年0.89%增至2019年2.49%。
第三是高壁垒,京东至2019年底物流投入累计180亿人民币、超700个仓库1700万平米,2019年研发投入146亿人民币。该行认为,该公司重资产投入构筑了几乎不可复制的强势竞争壁垒,且强化用户粘性,十年老用户年购买次数,由2009年的4.4次增至2018年的31.5次。
海通国际表示,京东旗下子集团独立运营,全面开放赋能。第一是京东物流(公司持股81.4%),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六大网络,测算2019年收入560亿至580亿元人民币;第二是京东数科(公司持股36.8%),由京东金融转型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科技企业,2020年6月投后估值292亿美元;第三是京东健康(公司持股86.5%),互联网+医疗,2019年11月投后估值近70亿美元;第四是京东工业品(公司持股89.3%),工业品电商,国内市占率51.2%,2020年5月投后估值21.5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海通国际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正荣服务的净利润于2018年增长94.6%,优于全国百强物业管理公司26%的增长均值。公司目前于2019年实现166%的净利润增长,也超过已上市的同业平均水平的128%。
海通国际指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管面积达2290万平方米,合约面积达3700万平方米。通过深化与正荣地产以及第三方开发商合作,正荣服务具备进一步扩大项目管理规模的能力,有助于公司实现收入及盈利快速增长。
海通国际认为,正荣服务目前的收入及盈利基础仍然较低,但由于公司过往几年实现了在管面积的快速增长,相信公司于未来几年将实现较同业高的盈利增长速度。海通国际预测正荣服务于2020-2022的收入复合增长率达56%,高于媒体的行业预期的37%的平均水平;预测于2020-2022的核心利润复合增长率达61%,高于媒体的行业预期39%的平均水平。
目前,物管行业的现时估值对应2021年市盈率25倍,考虑到正荣服务的业务规模,多元化的物业组合及快速的收入增长,海通国际基于2021年市盈率的25倍,对公司予以目标价8.34港元,首次覆盖授予“跑赢大市”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政策变化迎来互联网医疗行业新变局:新增医保支付端、强化个人线上端、合作商保端,2025年市场容量预计达5970亿(具体测算见正文)。商保、个人自付过去已在互联网上实现,医保线上支付将成为流量入口,带动商保及个人自付加速互联网化,故各家公司将激烈争夺。目前有两类公司:
1)医疗信息化公司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17.700, -0.07, -0.39%),其核心竞争力是系统建设能力,政府合作经验及资源;
2)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如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其医药电商、在线问诊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均是规模效应。
各家公司都不着眼于眼前的系统建设费,而是长期的问诊分成、购药返利。成为流量入口之后,可与制药企业、线下药店、流通企业谈药品的返利;或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导流体检、医美、牙科等专业服务或私立医疗机构的消费医疗需求。
各支付方竞争态势各异:医院端汇集区域龙头,个人端培育全国行业巨头。中国公立医院的强势、医疗管理的属地化决定了流量入口不会由2-3家企业瓜分,因此在医保端,头部玩家都有机会。而在个人端,由于没有属地化限制,更容易形成全国行业寡头。当寡头垄断的格局形成,会促使线下药店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回顾瑞幸的狂奔之路,从成立到上市只用了18个月,服务其IPO的各方合作中介机构功不可没。据悉,瑞幸咖啡IPO的服务团队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为其联合承销商;安永为其审计机构;金杜、竞天公诚分别为其公司中国律师、券商中国律师;达维、佳利分别为其公司美国律师、券商美国律师;弗若斯特沙利文为其行业顾问。
至于普华永道为何被“无辜卷入”?凤凰网财经了解到,瑞幸咖啡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Reinout Schakel曾任职于普华永道。而普华永道并没有参与过瑞幸咖啡IPO的过程。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明,“瑞幸IPO前期在国内选择公司、机构去合作的时候,肯定是通过正规招投标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有公开记录可查。可能很多公司包括四大在内都参与其中,但它们最终选择了安永。”
其实很多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都出身于普华,据来自2018年的不完全统计也能一定程度体现四大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不少人才储蓄,上市公司中担任CFO最多的来自德勤华永,其次是安永华明、普华永道中天和立信。图片来源:YCY会计行业观察

但公开资料显示,瑞幸的现任CFO其实只有在2006年至2008年间,曾在普华永道工作,并且是Junior Position(初级岗位)。可以说他主要的工作经历、现在做到的职位,都与普华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当初的Advisor&Analyst,是不能够根现在CFO位置相比较的,并且在普华之后他也有渣打银行等其他的就职经历。
从linkin公开资料显示,Reinout Schakel仅于2006年至2008年间供职于普华永道。

至于规模如此之大的财务造假,何以能瞒过专业的审计机构?
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很难讲,没有操作过这个项目,和瑞幸公司的业务,肯定不会了解的。而且财务造假首先是要去确认,他具体是有哪一块的财务数据的造假,但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这些信息,目前公开信息来看,并没有透露相关内容。”
此后,有媒体称“是安永派出团队推动瑞幸披露舞弊”,多达十几人,而安永为瑞幸咖啡做审计的团队人数超过20人。但截至发稿,并未从安永官方证实上述消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