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次融资后,深之蓝将对工业级的平台型产品和货架技术以及消费级新产品的开发进行持续投入;同时在资本市场启动Pre-IPO轮融资,加速推动科创板IPO工作。
深之蓝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全面覆盖海洋科考、水利水电、水域救援、水产养殖、海洋石油、水下工程、涉水娱乐等领域。
公司主营小型水下智能装备,主要产品包括面向企业级用户提供缆控水下机器人(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机(AUG)、COPEX型自动剖面浮标及相关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涉水娱乐运动及拍摄类装备,如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水下无人机、智能冲浪板等产品。

深之蓝产品线
过去三年,深之蓝的总体业绩实现了年均100%以上的增长。
目前,深之蓝的工业级产品已经服务于国家海洋局、中国电建(旗下多个水电站及勘测设计院)、中国海事局、中石油、国核、南水北调工程、香港消防、澳门海关等诸多单位与机构。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沈自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帮助完善自身产品线的同时也可促进国家科研机构研究成果产品化及商业化。
在消费品领域,深之蓝陆续推出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等具有全球创新引领性的产品,目前已经销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4月,在Kickstarter完成平台水下推进器的Mixpro项目的众筹(该品类中金额最大),并已按时完成所有众筹客户的交付。MixPro是一款可以将手机带到水下进行拍摄的产品,国内预计在今年8月进行首发。
技术方面,通过七年多发展,深之蓝在水下潜器的总体设计和制造、水下动力推进、水下系统控制、水下导航定位、全海深动/静密封等多个技术领域实现了大量技术积累,同时在水域救援、水下大坝检测、水下长隧洞检测等方向形成了贴合客户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拥有170余项专利。
未来,针对工业级市场,深之蓝将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持续打磨产品,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深远海的产品,同时逐步完善国内市场布局,并打开海外市场。针对个人消费市场,深之蓝计划在亲水娱乐领域形成系列化的水面/水下运动和拍摄类装备产品线,在进一步推动亲水运动普及的同时扩大产品海外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珑璟光电CEO马国斌表示,公司本轮融资一方面将用于阵列光波导产品的研发迭代,另一方面将用于浮雕光栅光波导和体全息光波导等新技术路径的研发和工艺的投入,使之快速产业化。
珑璟光电成立于2014年,专注AR眼镜的核心器件–AR光学模组的研发与生产,核心产品为AR光波导模组,目前已经实现光波导模组的规模化生产。根据此前的报道,公司核心团队在微显行具备接近20年的积累,主做虚拟显示类光学光电子元件研发制造,旨在为AR行业的软硬件开发者提供性能指标更好、多种方案、量产交能力强、价格有竞争力的综合AR光学模组。

珑璟光电阵列波导3D光路模拟图(左)珑璟光电阵列波导产品图(右)
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峰值理论传输速度比4G快数百倍。随着5G的发展,将AR眼镜的计算放在云端,加上实时的5G快速数据传输,AR眼镜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用户的体验将迎来飞跃式的提升。
随着5G的到来,数据传输速度将大幅提升,AR眼镜的用户体验也同样将迎来快速优化提升,AR产业也将拥有快速发展的机遇。据华为《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AR的市场空间将超过VR,达到1510亿美元。另据IDC预测,2019至2023年期间,AR眼镜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0.9%。
全球各大消费电子厂商和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布局AR眼镜产业和技术。如,微软的HoloLen头显已经更新到第二代;2019年5月,谷歌也推出了第二代Google Glass企业版;2019年10月,苹果副总裁迈克·罗克韦尔在苹果内部展示了苹果AR产品路线图。同时,国内也有多家创业公司加入到AR眼镜行业,小编就曾报道过Nreal、亮风台、0glass等。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AR光学技术路径,包括非光波导形态的棱镜、自由曲面、BB等方案,以及光波导形态的阵列光波导、浮雕光栅光波导和体全息光波导。
其中光波导方案,镜片厚度多在1.5mm及以下的,透光率大于80%,拥有优质的画面显示效果。而偏振阵列波导方案和浮雕光栅波导方案也各有特点,偏振阵列波导方案具有轻薄、大眼动范围和色彩均匀性好的优点,在设计和加工方面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而浮雕光栅波导方案具有大视场和大眼动范围的优势,同时由于纳米压印的便利性,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珑璟光电产品图参数
珑璟光电在阵列波导设计及生产工艺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阵列波导模组是目前在售的主打产品;同时,公司还布局衍射波导(浮雕光栅波导和体全息波导)的设计和制造,申请了相关核心专利和衍射光波导软件著作权,全新研发的衍射波导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快速进入产业化。
据悉,今年三季度,公司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面积达16400平米的生产基地将正式投产,预计这将会使公司成为具备KK级量产能力的阵列波导模组生产厂商。目前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为安防、工业、手机等行业领域。
关于本次投资:
中信证券投资董事兼总经理方浩表示:“珑璟光电作为国内AR光学模组的头部公司,率先解决了阵列光波导的全球量产工艺难点,并获得多个细分头部客户的一致认可。中信证券投资非常看好其富有活力、创造力而又扎实稳健的管理团队,期待珑璟光电继续深耕,成为AR光学模组世界级的头部公司,并愿为公司发展长期助力。”
源星资本合伙人张帆表示:当前AR领域2C的产品呼之欲出,珑璟光电是国内在阵列光波导领域出货量最多的公司,在未来衍射波导方案上也在积极布局,期待公司的后续发展。
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表示:AR光学模组是AR眼镜终端最核心的模组,其成熟度很大程度影响了整个AR产业链的发展节奏,国内相关领域一定会出现若干独角兽企业。“我们对珑璟光电继续打开局面充满信心,也在通过持续追加投资来支持企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多位投资行业与接近人士向蜗牛派透露,就在不久前,老牌本土VC基金源星资本(V Star Capital)的三位管理合伙人之间也出现了一场“公章争夺战”。“金炯和于立峰拿走了公司二十几个公章,‘逼宫’卓福民”。
源星资本是在2016年由纪源资本(GGV)人民币基金分拆出来的机构。以上三人均为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即最核心管理层。其中从业更资深的卓福民为基金掌舵人(董事长)。接近人士向蜗牛派表示,之所以出现这一幕,可能源于合伙人之间在“基金运营理念和人事任用”方面出现了重大分歧。
在源星体系内,除了源星资本的主品牌外,还包含:源星昱翰和源星志胤两个分基金品牌。其中源星昱翰的管理合伙人之一为卓福民之子卓星煜。
另据企名片信息显示,源星资本于2018年空降了一位名为沈西的女性合伙人。但该合伙人信息截止今时也并未在源星资本官网显示。据公开信息显示,沈西曾任职财经记者,有公关和传媒经验。一位和源星资本有业务往来的同行向36氪透露:2019年在一次行业峰会上,他突然见到沈西作为合伙人代表源星资本出席,“很吃惊,因为从来没有向外告知”。而当36氪向源星内部人士求证沈西在基金内部负责的业务方向时,对方含糊表示:“这个不太清楚”,“(和沈西)没讲过话”。
卓福民、金炯、于立峰三位管理合伙人均是中国投资行业的老将。尤其是现年69岁的卓福民,早在2002年就踏入了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在创办源星之前,他曾参与组建了淡马锡旗下的祥峰中国,其后又创办了思格资本。2008年,思格被时名为“寰慧资本”的GGV合并,直到2016年后又以“源星资本”的品牌独立出来。卓福民的典型投资案例包括:上海家化(SH600315)、光明乳业(SH600597)、联华超市(HK00980)、展讯科技(Nasdaq:SPRD)和携程(Nasdaq:CTRP)等。
而金炯和于立峰在投身投资行业后,与卓福民拥有多年的协同合作经历。若是以金炯加入上实控股的1995年算起,她与卓福民的合作已长达25年。也正因如此常年的共事,他们三人一度被业内称为“黄金搭档”。
公开信息显示,源星资本总共管理着5支人民币基金、1支美元基金,主要关注健康医疗、智能技术+(“新动能+”)、消费升级、TMT等领域,阶段涵盖早期和扩张期项目。已投项目包括:闪送、美年大健康、崔玉涛育学园、深之蓝等。
蜗牛派就此事联系了卓福民、金炯和于立峰三人,截至发稿三人均拒绝回应。也有仍在职的源星投资人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我们还在正常看项目”。
“或许基金行业就是这样合久必分。”一位接近三人的投资人向36氪感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