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是目前市面上硕果仅剩的尚未IPO的行业巨头,在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滴滴能长期居于网约车市场领导者位置。滴滴也并没有躺在现有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不断通过多元化的布局打开人们对于滴滴改变出行市场想象空间:从礼橙专车、青桔单车、滴滴外卖、滴滴租车、滴滴跑腿、滴滴货运以及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等领域不断出现新增业务领域,尤其是今年滴滴的动作相当频繁。2020年遇见“新滴滴”,究竟是吃瓜群众新一轮的优惠利好,还是滴滴对“大出行”一盘大棋局的重新定义呢?
相对于挤公交地铁或者是打的而言,滴滴无疑是属于出行消费领域的升级,而滴滴的网约车业务根据用户服务需求、出行场景及市场上匹配的资源进行了高度细分,这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快车、专车、出租车、代驾、滴滴企业租车、共享单车、部门城市上线的豪车等,其中,顺风车业务一度暂停服从整改,今年年中重启。
显然在消费不是升级而是降级的趋势之下,很大一部分人群没有成为网约车的平台“常客”,还有一部分价格敏感型客户由于补贴的停滞而开始“脱粉”,如何才能化解当前这一瓶颈呢?滴滴甩出了两张新的王牌。
今年3月,在山东临沂和贵州遵义,一款名为“花小猪”的APP打车软件以其价格便宜、能赚钱、门槛低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当地不少网约车的订单,甚至有网约车司机加盟“花小猪”。花小猪的司机准入门槛比滴滴出行更低,甚至五菱之光的面包车都能跑。
花小猪招募司机力度很猛,打出了“出不出车都挣钱”的口号,只要注册成为花小猪司机即可获得返现,邀请司机与乘客还能赚钱,据了解,每邀请一个司机,花小猪返现10-15元;而每邀请一名乘客,返现3-5元,上不封顶。
似乎花小猪重新把过去补贴用户和司机的策略引入了市场,但是仔细比较不难发现,与早期滴滴在中心城市布局不同,花小猪目前主要是在三四以及城镇区域等下沉市场开拓。
这种打法如果不是源自滴滴,将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类似拼多多对于淘宝京东格局冲击的利器,但是其源自滴滴亲自推动,却有点在滴滴体系内扮演“蓝军”作用。
实际上低价永远是出行市场绝对刚需,但是与油价、车辆损耗、兼职师傅时间精力等成本之下,如何才能让客单价更低,顺风车业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随着滴滴出行在解决司乘安全之间的全程录音以及一键报警等功能成熟应用,并且在拼单模式成为电商以及本地生活服务交易模式中的标配之后不难发现,拼车业务实际上是顺风车业务的升级版重现。7月20日滴滴宣布把滴滴拼车改名为“青菜拼车”,采用全新的品牌标识,客单价仅为快车的5折。对短途出行的乘客而言,青菜拼车服务实际上是要远远超过顺风车的使用频率。

为规避单一品牌的运营风险,有效的办法是让子业务能过在各自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灵活性。
滴滴在2020年之下独立品牌用户一下子就能知道是“滴滴系”,比如专门针对企业客户接待、高管和员工用车的“滴滴企业版”,其logo颜色从桔黄色变成淡蓝色以便更直接切换到用户使用界面,享受更便捷服务;再有就是滴滴母公司小桔科技尝试合并ofo失利后又单独在全国启动的“青桔单车”;以及为对抗美团进军出行市场的“滴滴外卖”等,整体上还是滴滴总部亲自“扶上马送一程”。

独立品牌运营更像是滴滴内部孵化的创业项目,这样的好处既可以最大限度给予内部员工一些成长空间,让得力干将做老板;也有利于单独进行融资,比如“青桔单车”2020年4月拿到一笔融资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有8亿美元是滴滴自己掏。
出行市场看似平静实则正面临新一代技术变革的挑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车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国内的无人驾驶领域也是全球资本以及科技巨头抢滩的重点,正处于L3级向L5级别迈进的关键过渡期。
面对无人驾驶,滴滴似乎并无路径依赖,早在4年前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由于自动驾驶技术要想保证与网约车服务体验一致化,最需要搜集人、路、车相关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并形成AI算法进行智能派单、泊车和行驶,滴滴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千亿公里数据的出行平台,其自主研发的车载设备桔视,覆盖了滴滴平台上50%以上的订单,这使得滴滴可能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希望落地自动驾驶的公司,目前滴滴计划加快在上海及其他地区扩展自动驾驶出租业务。
出行市场除了“载人”以外,还有“载货”的物流业务,此前在干线物流领域,(运满满与货车帮合并)之后“满帮”就是采用滴滴模式,在同城物流之中有快狗打车、货拉拉等公司,在市内跑腿业务也有顺丰同城、UU跑腿等项目,因此滴滴在载货模式上也布局了滴滴货运公司、滴滴跑腿等公司。
不难看出,滴滴无论是在核心网约车业务还是护城河业务方面均有多元化布局,这彰显出滴滴本身创业氛围与持续创新的组织能力。
滴滴是从网约车的战火之中一路拼杀出来的,并且始终绷紧着市场竞争的神经。
滴滴业务基因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整合市面上的存量汽车资源来满足市场需求,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其中汽车2.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亿人,加上12亿用户的出行需求,这就为网约车的轻平台模式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开放的竞争环境也造就了这一市场存在多个玩家。
滴滴的对手主要来自4个方面:(1)互联网巨头利用资本、用户流量、出行路径数据优势突击网约车及出行业务,比如美团做打车,高德打车、未来也不排除其他互联网巨头涌入这一市场;(2)客运以及出租车公司转型互联网+,比如首汽约车、神州租车业务等;(3)共享单车业务,比如哈罗单车升级之后切入到哈罗出行做网约车业务等;(4)新能源汽车以及车联网巨头,比如百度Apollo以及carlife加上地图未来会成为车辆网巨头,李斌的易车蔚来系在出行版图与程维系迟早展开激烈交锋。
滴滴优势在于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以及目前现有头部流量地位,使得广大网约车师傅在滴滴平台上能够“拉的活更多、赚的也更多”,同时滴滴在孵化内部创业项目的成本方面远远低于同行。
程维在滴滴2020年战略发布会公布了小目标:“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如何分解这一KPI,笔者认为,大概超一半业务依然是网约车业务,另外,货源、单车、跑腿、外卖业务、无人驾驶业务等增量业务承担另外50%的订单。
笔者记得前几年广受热议的全球超级独角兽Top5是蚂蚁金服、小米、滴滴、美团点评、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公司,如今这几家公司市值或估值基本上集体翻了2倍以上,而滴滴在2017年估值是560亿美金,参照这个水平,滴滴市值要往突破1500亿美元。阿星认为,滴滴依然存在三大重点需要面对:一是安全红线始终不放松,加强技术投入;二是调动司机以及服务提供者积极性与平台现金流的平衡;三是海量资金池以及自身金融造血能力,预计未来滴滴金融业务也有望独立运营。
滴滴就好像大出行市场的“独孤求败”,自己创造对手和自己打,而不是等着新对手出现,滴滴通过不断启动内部创业模式是一种“终日乾乾”、保持饥饿感的鲜活状态,这表明滴滴在组织活力相当旺盛。
很多公司只学习到滴滴是如何烧钱做市场补贴的,但是却没有滴滴在核心业务上的战略定力,以及在大出行市场上实现专一化与多元化相辅相成的进取心,这或许是滴滴能够不断再创更多滴滴给市场带来更有力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活动显示,投票助力活动将持续到8月9日。根据平台规则,如果单个城市助力达10万人次,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当前城市实际情况择日开通货运服务。目前北京的助力人次仅500余人。
6月23日,滴滴货运在成都和杭州正式上线,共 8000多名司机获得首批上线服务的资格。上线首日,两城总订单即突破一万单,杭蓉两地的专业市场内,出现了不少身穿滴滴货运马甲的司机。有内部人士透露,截至目前,滴滴货运在杭州和成都的发展势头良好,双城日单量已破2万单,较开城之初已经翻番,且单量仍在不断攀升。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对于滴滴来说,做货运市场不是从0开始,而是把其在技术、运营、安全、产品等方面的积累迁移过来,根据实际场景再升级。“滴滴货运能和滴滴固有业务进行参照互补,有望成为网约车和两轮车之外的增长新爆发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经过前期的筹备,滴滴货运于6月23日在杭州和成都为广大用户提供同城货运服务,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上的“货运”tab下单。根据本地媒体报道,上线首日,两地建材、五金、服装等专业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贴着滴滴货运logo的货车,司机师傅们身穿绿色马甲提供服务,接单量表现不错。
今日上午,滴滴货运通过官方微博发出海报,公布了其首日的成绩单,“2020.6.23 杭州&成都上线首日订单突破1万单”。除了对外透露了首日订单数据外,滴滴货运还特别在海报中感谢了司机和用户的支持。
此前,滴滴货运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经过近期紧锣密鼓的司机招募和培训工作,成都和杭州共有8000多名司机获得首批上线服务的资格,滴滴网约车的安全管理体系将迁移到货运业务中。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滴滴官方图片
对于即将上线货运业务一事,滴滴方面予以确认。但是对于具体的上线时间、运营模式等问题,截至36氪发稿前,滴滴并未给出回复。
根据App活动页面显示,“开城打call进行时”活动于6月8日凌晨上线,将持续到6月15日。用户选择相应的城市并投票后,将领取到1张面额为27元的首单立减券,同时也有机会获得一些实物奖品。

滴滴官方图片
早在5月18日,“滴滴货运”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就已对外公布了司机招募的信息,招募日期为一个月,抢先注册者可以免交30天平台服务费。
据接近滴滴货运的人士透露,在近日,杭州、北京等地的司机管理公司正在负责司机加盟事宜,多位司机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发出司机招募信息。最近一段时间,多地专业市场的商户也陆续收到了地推人员发放的印有“滴滴货运”的宣传单页。
业内人士表示,货运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个比打车更大的万亿级市场。目前,我国同城货运市场运力充足,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短途货运环节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现阶段供需匹配方面依然是弱项,这给了网约车平台进军货运的空间。
该人士同时表示,货运行业虽然有很好的前景,但受需求低频、标准化难定、司机端难教育、C端低频小B端难留存等问题困扰,整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滴滴面临的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独家获悉,5月18日,滴滴货运开始正式招募司机,首批试点城市为杭州和成都。
其实,滴滴进军货运在这之前便早有征兆。4月13日和4月14日,天津快桔安运货运有限公司和北京快桔安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两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都高达1亿元;上述两家公司均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滴滴出行CEO程维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49.19%,为实际控制人。
5月12日,滴滴货运推出微信服务号,实名认证的主体为“北京快桔安运公司”,公众号的简介为“提供最新信息,服务滴滴货运司机”。
8年奋战,滴滴已经成长为一家估值500亿美元的独角兽,在出行领域,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可以与其匹敌。如今的滴滴,正在努力向Uber看齐,其触角从出行领域延伸到了生活服务领域,先后上线外卖、跑腿、货运等服务。
滴滴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但这并不意味着赢家通吃,而货运也并非一个新市场。前有百亿估值的“满帮”,后有随时发力的竞争对手。哈啰出行普惠事业部总经理江涛也曾对Tech星球表示:我们在广泛的看出行和生活领域的机会,货运是其中之一。
抢食货运
根据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独家获知的信息,滴滴招募货运司机活动,时间从5月18日到6月18日,持续一个月,首批试点城市为杭州和成都。
招募信息显示,司机加盟需先缴纳800元押金以及50元物料费用,抢先注册的司机可享受免30天平台服务费的福利。目前,滴滴仅开放有车人士加盟,暂未开放“无车加盟”,开放加盟的车型为小面、中面、小平板、中平板、4.2米货车。
此次招募货车司机并非滴滴直接负责,而是分别由杭州旗开得胜物流公司、成都旗开得胜物流公司负责,司机经过初审和复审,培训后方可上岗。
据Tech星球了解,滴滴货运业务由滴滴代驾团队负责。公开信息也可以印证这一观点: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天津快桔安运货运有限公司和北京快桔安运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赵辉,是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
在滴滴内部,代驾隶属普惠出行事业群,虽然相比快车规模并不大,但据媒体报道,2017年滴滴出行只有两个部门盈利,一个是顺风车,一个是代驾,彼时代驾有一个亿净利润。疫情期间,出行需求大幅度下降,代驾自然受到影响。
事实上,滴滴进军货运领域早有苗头。
5年前的愚人节,滴滴打车官方微博曾发文称,“滴滴在全力解决人们出行问题的同时,也希望可以满足你‘懒’的出门时对物品寄送、购买的欲望。市场需求让我们萌生了滴滴快送的念头,此功能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车辆资源,同时也能够提升物品运送效率,降低配送时间,让物件快速完成寄出、到手的传递,小伙伴们猜猜新功能上线时间呗!”
5年后,送货成为了现实。而且,今年3月10日,滴滴还在杭州试水跑腿业务。
和兄弟开战?
滴滴要进入的货运领域并非一块空白市场:满帮集团、货拉拉、福佑卡车以及快狗打车(原名:58速运)等等都是这个市场的主流玩家。
具体到细分领域:满帮集团和福佑卡车更多专注于中长途干线物流,而货拉拉、快狗打车等则专注同城配送。
满帮集团是整个货运领域最大的玩家。
2017年,经过2年恶战,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为满帮集团,而主导这次合并的恰为运满满天使投资人王刚,合并后,王刚成为了满帮董事长兼CEO。合并后不久,满帮集团便获得了由国新基金和软银愿景基金联合领投的19亿美元融资。
对于该轮融资的用途,满帮曾表示,将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无人驾驶、国际化等领域,持续进行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满帮“同门师兄”,滴滴同样获得了来自王刚的天使轮融资以及软银的多轮资金支持。和Uber中国合并时,程维曾表示,他厌倦了“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和所有人博弈”。他认为,滴滴要做更高纬度的事情,要去全球市场,去和Uber和Google竞争。
同门师兄向同一个目标前进,难免引人猜测。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运满满和货车帮的合并主要是程维亲自出面调停促成的,未来有计划是把新公司装进滴滴里。
如今,滴滴上线货运服务,意味着将要和满帮争夺市场。
“滴滴优势是有所谓的庞大的流量优势,在获客上,战略协同很强,意味着它的C端获客成本很低,它的劣势是作为后来者,它需要解决供给能力,司机端就很有可能爆发补贴。”一位58集团高层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分析道。
但补贴很难改变现有的局势。
一来,满帮已经拿下了大部分市场。2019年8月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干线货车700万辆中有520万辆是满帮集团会员,中国物流企业150万家中有125万家是满帮会员。
二来,“这活儿订单单价高,路程长,补贴没有底的。”一位物流行业资深从业者对Tech星球表示,“而且满帮也有现金”。
即便仅仅聚焦同城货运,难度也比想象中大。同城货运的标准化建设远比快车等更复杂,线路时间、货物类型、重量体积、车型需求、司机的可信任程度都对平台公司提出了一定挑战。
更重要的是,货运标准化程度不高、频次低,这就意味着难以形成较大的交易量和司机日活量,因此想要靠抽佣实现盈利,其难度远比网约车更大。此外,由于群体原因,同城货运难以拓展其他盈利模式,比如流量价值变现也有难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同城货运的老大哥货拉拉做了5年,其平台月活跃司机44万,而2018年,滴滴平台上的司机就已经突破千万。
干线物流的老大满帮也没有放弃同城货运。据一位和满帮、“省省回头车”都熟悉的业内人士告诉Tech星球,满帮已投资“省省回头车”,补足自己在同城货运的短板,但该消息并未公开。
这意味着,无论做干线物流,还是同城货运,滴滴都难免避免和满帮交锋,退一步讲,滴滴想要啃下一块蛋糕,并非仅仅靠流量就可以取胜的。
在滴滴货运官方发布的招募司机海报中,突出了“大平台、福利多”,而且“抢先注册,参与限时活动”。
货运行业人士认为,货运平台只有站在司机的立场维持平台运转,货运平台才可能做大。今年整个行业情况不好,货运司机数量也有限,让司机赚到更多钱,才能跟着平台走。
对于滴滴入局货运,反应最敏感的莫过于司机群体。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观点表示:“在货运市场,不能让货拉拉一家独大,大家都要有口饭吃。”亦有观点认为:“如果滴滴对抗货拉拉,肯定又要打价格战,补贴拉人,最起码竞争这段时间补贴肯定少不了。”
追赶美团和字节跳动
即便如此,滴滴也必须切入。
在TMD(头条/字节、美团、滴滴)三小巨头中,滴滴曾经是其中成长最快的公司,2017年,其估值一度攀升至560亿美元,是中国未上市企业中估值仅次于蚂蚁金服的互联网新贵。
不过,互联网里没有谁可以一直独占鳌头。过去两年,顺风车事件除了让滴滴陷入一场舆论危机之外,也让其估值遭受了断崖式下跌——目前,美团点评市值为7039亿港元,约合908亿美元;字节跳动的估值1000亿美元,而资本市场给出的滴滴估值500亿美元左右。
相比于王兴和张一鸣,程维最年轻。他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没有广为流传的“无边界”、“无限游戏”理论,也没有“延迟满足感”的“真言”,甚少有人知道,程维喜欢谈论战争,也善战。
他创办的滴滴也是一家在“征战”中成长起来的公司,无论是早期PK国内各家打车平台,还是后期收购快的,合并Uber中国,都展现出了滴滴超强的“作战能力”。
2017年底,针对当时美团打车的竞争,程维引用成吉思汗的名言称,“尔要战,便战。”
眼下,从市值上来看,滴滴确实不占优势,但是短暂的蛰伏并没有消退程维的斗志。
过去一年半,滴滴休养生息,一面主抓安全和合规,一面大力发展国际化。滴滴先后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上线相关业务。
如今,滴滴似乎恢复了斗志。3月24日,滴滴发布全员内部信,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目标:日单数超一亿,国内出行领域渗透率超8%。
3月,滴滴上线了跑腿业务,5月,滴滴又开始招募货运司机。这都是过去滴滴从未尝试的领域,且每个领域都跑出了一家估值近百亿美金的公司。
在即时配送领域,京东投资的达达估值200亿美元,货运领域满帮的估值几近百亿。根据达达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达达的网络平均每天分别交付150万和220万份订单。
倘若滴滴可以抢下一块蛋糕,离日活一亿单的目标也会更进一步。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估值的上升,从而进一步缩短在估值(市值)方面,与美团以及字节跳动的差距。
巨头作战,拼的不仅仅是组织能力、战略和战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资金供给能力。5月7日上午,滴滴总裁柳青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滴滴国内乘车量已恢复60%至70%,滴滴目前没有裁员或筹集资金的计划,核心业务在疫情前已经盈利。
这是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后滴滴首次盈利。这一信号似乎也在告诉外界,滴滴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去开辟新的战场。过去8年,滴滴征战的经验此刻将化为财富,帮助滴滴奔向千亿估值。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