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焦虑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Fri, 19 Jun 2020 01:56: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焦虑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关注2亿失眠人群,「入眠」想用数字疗法解决失眠 http://www.woniupai.net/150131.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0131.html#respond Fri, 19 Jun 2020 01:56:1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0131 我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报告显示:我国失眠人群有5亿多人,其中慢性失眠人群2亿多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家庭里都有人存在失眠的困扰。

面对庞大的失眠人群,我国的睡眠医学起步较晚、睡眠医生较少、治疗手段单一,许多患者处于未就诊或乱就诊状态。

失眠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的危害,增加焦虑抑郁慢性疾病等的发病率,极大地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因如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助眠产品,从乳胶枕头到保健品,从智能硬件再到助眠App

蜗牛派近期接触的「入眠asleep」,推出了一种全新的AI数字疗法,目前入眠asleep的小程序已经上线,对标海外的数字医疗公司Pear推出的数字处方药Somryst,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出现。

究竟是一种怎样新颖的疗法呢?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数字疗法。通俗地说,就是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疗,医院可以像开处方药一样,把数字软件开方给病人。

入眠asleep正是以数字疗法为目标来设计的。采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针对慢性失眠中认知、行为和心理进行干预和重建,调节睡眠节律。不依靠药物等外力可以做到轻松入睡。

这是一种国内外首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常见于医院专业诊疗。但是,医院诊疗的缺点在于,患者要每周到医院挂号面诊,每次费用接近千元,价格高昂。

失眠治疗决策系统+动态干预=千人千面的治疗方案

与之相比,入眠asleep相当于把医院的治疗“搬”到线上,用AI治疗师代替医生在线诊断,根据不同的个体因素制定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使用chatbot对话形式,对用户进行评估、监测和方案调整,应用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等进行治疗。

这样的优势是,每个方案都是有针对性的。用户每天在线辅导15分钟,随时随地可以治疗。而且因为在线治疗节省了人力成本,使得费用较低,相比线下诊疗每次千元的价格,入眠asleep预计定价为终身499元(目前已经公测上线,公测期间免费治疗)。

图片来自asleep

三月底开始,入眠asleep开展了实际患者测试, 85%的用户有显著效果,平均2周左右解决入睡困难,即2周左右将平均60分钟入睡时间调整到平均30分钟内入睡。接下来,入眠asleep还将与北大医院睡眠中心共同展开临床科研合作。

作为定位为专业数字医疗的企业,入眠asleep正在申请NMPA认证。数字医疗的优势在于,不占用医疗人力资源,具备远程可及性和便利性,可以直接应用于医疗场景。

美国的电子处方药Somryst,已经在今年3月通过了FDA批准,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数字处方,也是慢性失眠领域的第一个数字处方。海外产品的成功获批,带给国内医疗很大的激励和借鉴意义,国内尚无同类竞品,入眠asleep率先走在申请审批的道路上。

不过,医疗审批始终需要数年的周期,那么眼下入眠asleep打算如何盈利呢?

创始人刘晓刚表示,入眠asleep会先切入消费场景,走2B2C和2C两个路线。特定一些普遍有失眠困扰的人群:例如失眠高发的孕产妇、以及失眠率高达70%的哺乳期女性,又如易失眠的减肥人群等。睡眠质量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焦虑抑郁强相关,因此这类人群会有更强烈的治疗需求。入眠asleep会从这类场景获客,在这些场景中寻找B端合作方,按比例分成。同时,入眠asleep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知乎、SEO搜索,直接面向C端获客。

除了软件治疗,入眠asleep还会搭配助眠硬件产品,以增加复购率。待积累到一定的用户规模后,再考虑挖掘数据价值。

核心团队方面,创始人刘晓刚具备16年互联网产品设计管理经验,曾担任腾讯、金山云设计管理工作,是原华米科技医疗健康业务资深产品总监,带团队搭建华米医疗健康业务,负责小米手环的软件业务,实现华米云端芯的战略。积累了关于人体健康数据硬件采集和数据分析的专业经验,以及丰富的医疗和医生资源。

目前,入眠asleep正在开展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500万元,出让15%股权,其中60%用于产品研发和NMPA认证,其余用于医疗研究和产品运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0131.html/feed 0
你知道吗?其实你80%的焦虑都可以化解 http://www.woniupai.net/143423.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3423.html#respond Mon, 08 Jun 2020 22:56:44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3423 1

焦虑吗?

关于这个问题,身边80%的朋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还有几位朋友给焦虑加了个定语——“很”。

很焦虑,很迷茫成了不少人的常态,和大家一样,我也经常焦虑,总觉得每天一睁眼就有各种麻烦事在等着我,担心稿子被毙,担心文章阅读不好,担心自己被淘汰。

甚至有时候取得一点成绩也不敢太开心,生怕得意忘形,把仅有的一点好运也给吓跑了,直到看到下面这张图,焦虑的情绪才算得到缓解。

一开始只是觉得这张图很有趣,一笑而过后并没有太在意,但现在却把它当成自己缓解压力的神器。

当你没烦恼时,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你有烦恼又有解决方法时,又有什么担心呢?

当你烦恼但没有解决方法时,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看来,人世间所有事还真是不值得我们担心,犯不着焦虑。

不过调侃归调侃,虽然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一时的压力,但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2

第一:解决问题的速度太慢,担心被淘汰怎么办?

担心解决问题的速度太慢,害怕被淘汰的前提是自己已经在行动。

其实很多人的焦虑不是不努力,反而是因为努力变得更加焦虑。

参加线下活动时认识一朋友老A,他的本职工作是会计,去年还获得了年度优秀员工,下班后也没闲着,周末会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

用他的话说,自己每天都在拼尽全力生活。

在我的心里,老A就是我的榜样,尤其是自己上班后,更加佩服那些不仅本职工作做得好,副业也能风生水起的朋友。

本以为他会过得很坦然,但和他聊天时,诸如“好烦”、“焦虑”、“怎么办?”一类的词始终挂在他的嘴边。

看到一本好书,他会在开心的那一刻便担心世上的好书太多,自己永远看不完;

接触到一位大咖,刚互相介绍完就感叹大神那么多,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超越;

看一档综艺节目,上一秒还被综艺里的梗逗乐,下一秒就自责自己浪费时间;

和他一样,身边大部分焦虑的人,并不是像咸鱼一样的等死,而是很积极地在生活,在努力,

然而恐惧和焦虑并没有因为行动而减缓,反而因为行动让他们看到自身更多的不足,变得更加焦虑。

其实,就像认知圆环一样,当你知道的知识越多时,你所接触到的未知注定会更多,

当我们越努力向前,就越明白自己的渺小,倘若在这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心态,就很容易被未知压垮,变得焦虑。

越努力已知圈越大

外面未知的世界便更大

写到这,想起来一姐姐跟我讲的故事。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

在这3000英里的路程中,有些人开始会走得比较快,但到最后因为体力不支速度就慢了下来,最终需要花费七到八个月的时间走完。

还有一些人看天气走路,天气好时一口气会走40甚至50英里,天气不好时就躲在帐篷里抱怨、等待,一路走走停停,这类人走完全程大约需要八到十个月。

而最后一类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无论天气优劣,不管心情好坏,每天只走二十英里,走到就停下来休息,最终只需要五个多月就可以到达终点。

每天日行20英里的方法,就是著名的二十英里法则,也就是俗称的自律法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

它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简单:

在不确定的环境里,要承认外部条件的不稳定,接受不可控是常态的事实,与此同时,不要让随时变化的天气和路况来告诉你做什么,而是要让自己来告诉自己做什么!

简单说,只要你每天都在行动,每天都能完成计划就无需气馁,我们不盲目自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学会承认自己不同阶段的价值。

至于如何衡量计划是否适合自己的节奏,就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每天制定3个计划,如果计划量太大,不能够胜任就减少1个。

但如果可以轻松完成就增加1个,4个计划依旧可以胜任的话就再增加1个,直到你的计划和能力相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让你的计划稍高于你的能力,这样每天都可以挑战自己,而不是原地踏步。

3

第二:担心解决方法不对,走了弯路怎么办?

还是老A的故事,我们聊天时,他除了喜欢说“好烦”、“焦虑”、“怎么办?”之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还有:

我不知道现在的选择是好是坏?我不知道这样做对还是不对?我不知道……

老实讲,谁都不能未卜先知,保证自己的所有决定都是对的,但每一个聪明人都勇于尝试,并懂得及时止损。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对不对,不妨坐下来思考一下它能带给你的影响。

拿出一张A4纸,先把最坏的结果写出来,看看你能否承担,如果可以那就扔掉顾虑和包袱,努力行动起来。

然后再把这件事可以带给你的好处写出来,最好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前,时刻唤醒起自己行动的力量。

思考是好事,但有事没事总是瞎捉摸,不去行动就是坏事,就会变成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此外,在行动的基础上,还要多向专业人士学习,多和同行交流,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抬头看看外界的变化。

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需要我们撞得头破血流才幡然醒悟。

昨天一个写文的姐姐找我,说自己写文到了新的瓶颈,成稿没问题,但总是难有突破,问我该怎么办?

虽然我也是个写作新手,但满打满算也写了4年,确实有一点感悟:

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对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写作者而言,最关键的不再是写,而是读,读行业爆款,读经典文集。

就好像一个从没有阅读过诗集的人,当他开心时,他不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会“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他伤心时,你也不会叹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会捶着胸口说一句:“人家的心好痛”。

而当他看见大漠戈壁时,更不会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是:“我C,好多沙啊!”

我们经常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就好像你写了一万道加减乘除的算术题,虽然很努力也很辛苦,但这只是战术上的勤奋,你永远也不能靠它学会微积分,机械地重复可以让你快速提高效率,在战术上得到提升,但也很容易让你在战略上失去竞争力。

所以,工作时一定要在战略上多努力,不要总自己瞎捉摸,要多和同行交流,多向前辈讨教。

4

当然,成长这条路没有一套公式可循,没有一条固定赛道可跑。

或许我们会走歪,但功不唐捐,功夫不会白白地被抛弃,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可迁徙的。

就比如写作,即便以后不能靠写作吃饭,但写作过程中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对思考方式的打磨,都可以给我下一份工作带来诸多裨益。

以上就是我对解决问题的速度太慢和担心解决方法不对的思考,内容有点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大家再回顾一下。

5

最后,回到我焦虑的源头:麻烦事太多,挑战太大。

其实换个角度,人生下来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吗?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上学时,我们为考试而焦虑;毕业后,我们为工作而烦心;等到了结婚生子,家庭的琐碎和麻烦又将一股脑地涌入生活里。

老实讲这些麻烦事可真讨厌,但换个角度思考,不正是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后,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吗?

一个人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时谁能干掉考试,谁就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工作后谁能解决更多问题,谁的工资、职位就更高;等结婚生子后,谁能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谁的家庭也就更加和谐。

所以说,千万不要过度恐惧困难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我们往上攀登的阶梯。

虽然短期内我们没有能力驾驭所面临的麻烦,但至少可以从现在开始,

不胆怯麻烦,不恐惧困难,明白它们存在的意义,最终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

以上,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3423.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