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后”朱敏:执着争取创业项目
80年代就去了美国创业的朱敏,博士毕业时已经36岁。带着妻儿在美国生活,他也曾感到迷惘、彷徨。好在,他亲历了美国的创业热潮。在硅谷工作的他,常常看到年轻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在做路演,深受感染并加入了创业者行列,最终获得成功,被称为“美国华人创业三杰之一”。离开美国时,他将公司以3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思科集团。对于创业,朱敏的建议是“执着”。朱敏讲了一次亲身经历:曾经,有一名创业者希望能获得他的投资,但是该项目一开始并没有打动他。但对方毫不气馁,在了解到他喜欢爬山时,这个创业者每天早上都找来,陪着他爬山。因为被对方的执着打动,他最终为其投资。目前,这名创业者做的通信软件,已拥有四亿用户。
“50后”徐小平:创业当去小公司
徐小平以幽默的开场白,讲述了新东方的诞生过程,“当时我在温哥华,俞敏洪来找我,我就投资了,因为我当时没工作嘛……”引来现场一阵笑声。徐小平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代,所以他谈到,自己一个朋友请他为在美国读书的儿子未来发展把脉时,徐小平的建议就是:“去创业型公司,去小公司。”
“60后”牛文文:创业需要责任感
牛文文之前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做总编辑时,见证了马云、柳传志的成功。但现在,他自己成为创业者,打造创业家传媒时,更关注小微团队的成长,希望为这些创业黑马,搭建好的平台。“创业是十分艰苦和孤独的,也许外界给你很多赞美,但头脑一定要清醒,需要考虑清楚。”牛文文谈道,创业者需要有责任感,对产品要负责,对员工要负责,对自己的投资人也要负责,对创业者而言,责任是终身制的,考虑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自去年6月以来,《创业家》杂志举办了第一届“黑马大赛”,大赛已经过了三届赛事,累计有3000余家企业报名参赛,每场平均促成约2亿元的投融资对接。目前已有400多家的参赛企业获得了风投对接。
据《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介绍,专注于早期学院培训的黑马训练营已经举行四期,累计有120多名学员。此外,i黑马网上已经有2000多个早期投资人,上线前,已经有1500多个项目和投资人在网站上对接,目前平均每天能够对接4起投资。
此外,还成立了黑马基金,首期募资1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投资了七八家早期企业。牛文文介绍说,这只是一个尝试性产品,成立最初的想法是有些好项目投资人会漏投,丢了可惜,于是成立了这样一个基金来帮助漏投的项目。
Icanmusic的创始人韦凯元是黑马成长营的学员,也是商学院的EMBA学员。他透露,训练营与商学院最大的区别是,训练营是一个可以吐苦水的地方,不能跟外人道的痛苦在都可以跟营友们痛快地说出来。偶尔也会跟营友们聊聊商业模式,结果每个人都“拍砖”。在得到训练营朋友们的建议后,Icanmusic已经经历了2次转型,用他的话是从“屌丝”变成“高富帅”。
黑黛增发的罗林川参加完黑马大赛小组赛以后,探路者盛发强就希望能够投资,之后,十几家投资蜂拥而至。鼎天资本的创始人王兵飞去上海,打电话给罗林川:“我来了,见个面。”去罗的公司转了一圈过后,直接问需要多少钱,并给罗一周的时间考虑。第七天,罗接受了王兵的投资。事后他回忆:“他其实只是来看看我的公司和团队就投了我们”。
像韦凯元和罗林川这样获得成长和投资的创业者不在少数。拉卡拉创始人兼总裁孙陶然是黑马训练营的评委和讲师,《创业的三十六条军规》最初就是为了给黑马成员上课而写。他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牛文文为什么会成功,总结了四个方面:什么人有什么需求、推出了什么产品满足需求、什么渠道获得你的产品、如何收费。
孙陶然介绍,牛文文发现了创业者,很多创业者不懂管理,融资没有渠道,也不会有媒体报道,这是市场的刚性需求。于是他做了一个系列产品满足来市场,首先是你来参加黑马大赛,有一个媒体可以常年报道,现在又多了一个网站,不参赛可以通过网站或者杂志来获取信息。此外,这个网站也把创业者和投资人联系在一起,投资人漏投的好项目,黑马基金会去补投。
用户如何获得?可以通过订阅、注册和参赛。盈利模式也越来越清晰:杂志有销量可以挣钱,网站现在免费,以后可能会向会员收费的方向发展。让牛文文意外的是,黑马大赛一期免费,第二期结营以后,学员自发付费了,大概给了商学院学费的1/10-1/5。此外,办黑马大赛向投资人收取中介费也是一个盈利方向。
每当提到盈利问题时,牛文文显得有些含蓄。一旁的孙陶然爽朗地说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有价值的网站是值得付费的,有收入有支出才是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商业模式。”
据牛文文透露,其实最初都没有抱着挣钱的动因来做,只是看到了弱小创业者的价值。他认为,创业者没有钱、渴望成长、力量大,却是最有未来的。
从08年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明白,不做追星族而要做星探。“既然你做了明星孵化班,你就得有公益的心,要把早期创业者聚起来。与他们站在一起,你的力量会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很多投资人找我,要投资i黑马网。”牛文文透露。
最早最困难的事,是找不到这些弱小的创业者。“但是这个事业就在于要举旗,让弱小的创业者相信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我做这个事情就是想把弱小的海量的创业者聚集起来,让创业者不再孤独。”每次说道这些,牛文文语速加快神采飞扬。意识到自己比较激动,他笑着说:“讲到这些我就停不下来了。”
在美国硅谷,很多天使投资人最初做投资也都抱着不赚钱的动因。而牛文文认为,用创业者的心态帮助创业者,他们将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加上有大量的刚性需求摆在这里,不会担心挣钱的问题。
韦凯元参加完黑马训练营以后这样评价牛文文的事业:“你能感觉到牛社是在真心为创业者付出的,能感觉到他发自内心的对创业者的尊重感。并且,这个平台式开放性的,他的心中没有敌人,是抱着做成这件事的心态去做。”他也透露,不占创业者便宜,也是黑马系列的特色之一,有些机构会与创始人分股权之类的,而在这里没有这些问题。
当问到牛文文,为什么会做成今天这个样子,是以前的经历经验还是后来的定位和视野?他这样总结自己:“最重要的是你的价值观,看你想做什么事,精神比商业模式重要,我们找到了帮助创业者这样的定位。”
媒体给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于,他汇聚了一批媒体精英,但缺乏服务型的精英加入也是团队的短板,比如投行、机构之类的人才。
08年创业初始,牛文文在小黑板上写了三句话:“心态落差、管理缺项、与80后员工的沟通”。经过了四年,现在创业者讲起创业艰辛熬日子时,他的眼中也会闪现泪光。不知道今天如果再写,他会留下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黑马学员的类似反馈,能让我意识到,创业黑马正走在实现当年梦想的路上。我们当年的梦想是什么呢?或者说,创业黑马是从哪儿来的呢?九年前,基于以下的判断,我们决定由一家媒体向创业培训机构转型:中国的未来需要众多的创业者,创业者需要创业方法论,我们能接触到数量巨大的成功企业家、投资人,我们能提供创业方法论。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提供的方法论,创业者需不需要?现在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时间证明了创业黑马的价值,证明了数百位黑马导师的价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名字:江南春、周鸿祎、俞敏洪、徐小平、姚劲波、俞熔,孙陶然、卫哲、冯卫东、王功权、吴世春、李祝捷、王岑……这些企业家、投资人,以创业黑马为桥梁,把自己的商业智慧和思想传达给全国各地无数的创业者,为他们更新认知、对接资源。我要强调的是,这些企业家、投资人并不是退休人员,时间非常宝贵。
正是在一批接一批黑马导师的努力下,创业黑马从一个创业媒体、培训机构蜕变成为一家产业加速平台。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进步,相继提出了重度垂直、产业创业没有风口、产业互联网时代所有产业都值得重做一遍等影响深远的理念。以产业为本,为创业者提供认知加速、资本加速、资源加速,让他们尽快融入产业互联网,是创业黑马现阶段的主要使命。感谢黑马导师,感谢这些已经被我们重新命名为“产业加速师”的企业家、学者、投资人,感谢你们和我们一起与时俱进,让我们与创业者始终奔跑在创业创新的最前线。
创业黑马立志并正在成为创业资源的聚集地、蓄水池,成为值得创业者信赖、依靠的家园。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认定,创始人情怀是创业黑马永远不变的基因,创业者是了不起的人,我们要始终站在创业者的立场上,他们是中国最最重要的基石。始终与推动社会前进的创业者在一起,我们也就愈发相信,我们从事的,是一个伟大的事业。给创业者一个机会,就是给社会一个机会,就是给未来的中国一个机会。
感谢你们,黑马导师,让我们能够为这些了不起的创业者提供一些服务,让我们看到梦想正在一步步成真。很荣幸, 黑马导师们,创业黑马的学员们,我们能与你们站在一起,继往开来,生生不息。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里,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