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搜狗(NYSE:SOGO)宣布,公司董事会已经收到腾讯的私有化要约,腾讯将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收购搜狗所有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该交易一旦完成,搜狗将成为腾讯的间接全资子公司,而且搜狗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147亿人民币,腾讯拟全资收购搜狗
据36氪,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美东时间7月27日,腾讯公司将全资收购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公司搜狗。另一名知情人士对此予以证实,并称交易形式为全资,交易价格为每股9美元。
按照搜狗目前的流通股情况以及腾讯的持股情况来计算,此次腾讯收购搜狗的代价要超过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
截至发稿,搜狗股价大涨超47%,报8.47美元/股。

据搜狗官网显示,搜狗成立于2003年。2004年8月,搜狗推出搜狗搜索。截止2019年9月,搜狗输入法日活用户数4.5亿,是国内第一大中文输入法。2017年11月9日,搜狗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此外,王小川为现任搜狗CEO,前搜狐高级副总裁兼CTO。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搜狗市值远超搜狐。截至发稿,搜狗总市值为32.5亿美元,搜狐总市值为5.94亿美元。

搜狗回应腾讯的收购要约:会对相关事宜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衡量
据每经APP此前消息,搜狗对腾讯的收购要约作出了回应,感谢腾讯公司对搜狗公司价值以及技术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的认可。接下来会对相关事宜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衡量,让搜狗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腾讯已持有搜狗近40%股份
2020年5月,搜狗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数据显示,搜狗一季度营收17.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
财报显示,一季度,搜索及与搜索相关的收入为16.58亿元(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拍卖式点击付费服务继续同比增长,占搜索和搜索相关收入的91.0%,而2019年同期为87.2%;其他收入为1.38亿元(0.20亿美元),同比增长6%,主要是因为智能硬件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此外,搜狗输入法本季度的DAU为4.82亿,同比增长9%,日均语音请求量峰值达14亿。
截至2020年3月31日,腾讯持有搜狗近40%的股权,搜狐公司持有33.8%,张朝阳持有6.4%,搜狗的CEO王小川持有5.5%。

按产品分类的话,今年一季度,搜狗搜索和搜索相关的广告收入占比92.35%,其他收入为7.65%。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对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提出新的挑战。AI技术是否安全可控、AI的不当使用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威胁、如何防止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等议题,开始频繁进入官方和公众视野。
王小川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应发展与规范兼顾,加快人工智能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变得紧迫。
其中,王小川重点提到了AI合成技术,他表示,AI合成技术广泛应用和技术提升的同时,开始出现不法分子利用合成的音视频进行诈骗、合成类应用涉嫌侵犯用户肖像权和名誉权等事件。但行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王小川认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现行政策对AI合成技术应用的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分类指导。与此同时,在一些AI合成技术应用相对成熟的行业,由于行业管理制度的存在,成熟应用的推广普及存在一定障碍;
2.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亟需新的通用规范与标准的建立;
3.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开发第一梯队,但在参与国际规则、AI伦理原则等的制定方面,尚未形成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影响力。
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王小川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实施分类监管,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精准施策。建议根据AI合成技术的使用场景、影响范围、可能的危害程度,鼓励各行业各领域主管部门加强研究、分类监管,在打击非法利用的同时,为提升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整体水平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
二是加快制定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议由行业协会和联盟牵头,广泛联合AI合成领域重点企业、领先企业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行业参与者广泛认同的框架协议。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凝聚全球共识。建议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规则和AI伦理原则的制定,以国内在促进行业发展和防范相关风险上的政策实践为基础,广泛吸纳产业界声音,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长久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采访之前在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才发现 IDG 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最近这段时间接受的采访非常少,但他参与投资的项目却一点都不少,这包括纷享销客、杭州同盾、金山云、梆梆安全、安全狗、脉脉、找钢网、找塑料网等公司。所以,采访的时候,《创业邦》记者问他,是不是在刻意保持低调?他想了想说:“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做得比较多,没时间说。过去一年,忙得要命。”
在创投圈,很多人都说自己非常忙,甚至”醒着的时间都在工作“。牛奎光说,自己还没有忙到那么夸张的程度,“忙碌本身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有思考才很重要。正好赶上了创新创业的高潮,我们为创业者服务,也不能掉链子。”他在“忙得要命”的情况下还能一直保持热情,是因为投资是和创新的事情打交道,可以满足好奇心,“和新鲜事情打交道不容易让人疲倦。”牛奎光说。
从 2007 年加入 IDG 资本至今,牛奎光参与负责了几十个投资案例,侧重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和新兴技术等领域的投资。那么,这些年做过的最慢的投资决策是哪个?他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说:“还真没想起来,慢了就没意义了。我们会主动寻找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
这和他的投资风格不无关系。牛奎光说,很多时候,他并不是“高冷”地等创业者找上门来,而是主动进行大量的行业研究,在一片蓝海的竞争环境中寻找契合的创业者,“我们在寻找创业者,创业者也在寻找他们理想中的投资人,所以如果遇到彼此合适的,那就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对此,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找到对的人。“比如,IDG 早在 2013 年就投资了销售管理平台纷享销客,并从 A 轮一直跟投至现在的 C 轮。而在投资之前,牛奎光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他说,当时企业级产品在国内还没有热起来,但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级产品会很快迎来爆发点。他当时的分析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办公必将成为趋势所在,而利用云计算方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困扰软件行业的盗版问题。他每周会看二三十个项目,往往每个项目都不会聊太长时间,但第一次见到纷享销客的创始人罗旭的时候,他居然和对方聊了五个半小时,他后来对这次长谈的形容是“聊得很激动很投缘也很开心”,原因也很简单:感觉对了嘛,人也对了嘛。
另一个例子则是专注于工作的职场社交 App 脉脉。牛奎光说,第一眼看到脉脉就感觉眼前一亮。而他早前曾去美国拜访职场社交网站 LinkedIn,感觉这家公司的模式太好了,国内却还没有类似产品,所以他一直在“虎视眈眈”地等待机会的出现,这个机会就是脉脉,同样是职场社交,脉脉不仅一开始就从移动端起步,在产品逻辑上还具有更多中国式特色,比如基于线下熟人关系衍生出来的“二度人脉”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等。IDG投资脉脉,总共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全部投资流程,这应该也是牛奎光做出的最快的投资决策,“中国以前都是熟人社会,但脉脉让我们逐渐进入商业社会,职业社交在中国一定会慢慢发展起来。”
那么,投过的最得意的案子是哪一个?这对投资人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很容易有厚此薄彼的嫌疑。牛奎光也很聪明地避开了这个陷阱,他用了一个很经典的回复:最好的案子永远是下一个。不过,他对自己投资过的项目都很有信心,因为从目前看来,它们发展都不错。
当然也有错过的好项目,他直言不讳地说。但“投资领域变化太快了,不能老是纠结于过去错过的项目”。
所有的投资都是投人
牛奎光所在的 IDG 资本一贯以投人著称,近两年更是积极支持年轻人创业。IDG 资本在 2014 年开启了“自由人”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募30名怀有创业梦想的30岁以下年轻人,IDG资本为入选的 “自由人”们提供的不仅是5~10万美元的年薪,更包括参与 IDG 资本内部投资案例、广泛接触 IDG 资本平台上的人脉资源、互联网高管导师的一对一指导等机会,帮助他们将创业或职业思路梳理清晰,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踏上创业历程。在当下的创业大潮下,这无疑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牛奎光说,“自由人”计划目前进展得非常好,IDG 不仅支持他们准备创业,也非常有可能投资他们的创业项目。
“年轻人是未来,”牛奎光这么说。他说,所有的投资都是投人,而年轻人会逐渐主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方式,并成为消费主流。他说,创业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挑战非常大,“创业者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用了一个英文单词 deserve。
谈到喜欢的创业者类型,牛奎光说,他自己更倾向于欣赏志向远大、不怕吃苦、踏实做事儿的创业者,对比较浮夸和浮躁的创业者可能会敬而远之。
有人说,当下的创业热潮堪比当年的上山下乡。牛奎光听到后说:“上山下乡咱没经历过,但1999 年的互联网泡沫总还是记得的,现在比当年有着更大、更真实的机会,这是创业的好时代。”
但是,如何看待泡沫呢?牛奎光说,在机会比较多的时候,确实会比较容易出现泡沫,但泡沫背后依然蕴含着机会。对于他主要关注的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等 to B 领域的项目,牛奎光充满信心:“to B 都是面向客户的,比较理性,至少在这些领域我认为还没有泡沫。”他打了一个比喻:to C 的事儿是小汽车,起步快,但变数也多;而to B 领域的事情是火车,虽然起步慢,但更有持久力和耐力,是“后发制人”的节奏。而 IDG 资本可算是对 to B 领域关注最多、最久的 VC 之一,多年前曾成功投资金蝶软件、神州数码、朗新科技、慧聪网等公司,这几年又先后投了纷享销客、杭州同盾、金山云、梆梆安全、安全狗、脉脉、找钢网、找塑料网等公司,在这个领域积累了颇多经验,可谓早有布局。
牛奎光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在互联网圈,有个非常著名的群体,就是清华 1996 级,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搜狗 CEO 王小川,此外还包括有道 CEO 周枫,联合创办团购导航网站团 800 后又担任易信 CEO 的胡琛,以及先后创办点点网、啪啪、乌鸦等社交产品的许朝军,等等。他们在入学时赶上中国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上学期间参与了 ChinaRen 的创业,毕业后经历了互联网第一次泡沫破灭,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选择创业,这十几年来几乎见证并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牛奎光是 1997 级。他开玩笑说,自己那时读大一大二,在这群大三大四的师兄们的带领下打工。毕业后,因为对商业更感兴趣,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互联网圈,而是加入咨询公司麦肯锡,期间参与了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战略制定、市场进入、运营管理提升和政府关系战略的咨询。2007 年牛奎光加入 IDG 资本,这对他而言,算是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回归互联网圈。
牛奎光说,上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在课本里读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而这也是他所深深认同的。他坚信效率是驱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为什么我对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这么看好,就是因为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云计算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效率驱动转型的时代。很高兴,我们迎来了这个时代。”
《创业邦》采访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把你的人生故事拍成一部 100 分钟的电影,那么投资生涯会占多少分钟?牛奎光听完后脱口而出:“哎,挺好的问题,我还没想过呢。”然后,他反问记者,并利用这个时间段想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我的投资生涯会在这部电影里占 60 分钟,因为投资既可以满足人的好奇心,也是件很有挑战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李世民只活了52岁,但是他的人生的质量之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每每读到晋阳起兵的掌故,眼中就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公元617年,李世民还只是一个18岁的爱哭大男孩。就在几个月前,他刚刚在父亲李渊面前大哭一场,劝说父亲放弃公务员待遇,重用刘文静,起兵造反。
而几个月以后,这一次他们的军队被堵在了霍邑城外,对面的守将是领着两万大军的隋军将领宋老生,后面更是骨头极硬,不被收买的大将屈突通(后来成了唐朝的开国元勋)。由于粮草已尽,突厥随时有可能从后方偷袭,而大本营太原只有李渊13岁的儿子李元吉留守。李渊觉得应该退兵,所有将领都给老板点赞,但是堵在他面前的,是十八岁的二儿子李世民。站在大雨中的李世民,哭着恳求父亲不要放弃,而李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并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他认为只有“先入咸阳,号令天下”才是出路,才能建立千秋伟业;如果退兵,必然造成“众散于前,敌乘于后”的形势,便自己陷于覆灭的危险。
不知道是出于对弟弟的同情,还是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比弟弟大十岁的李建成也站在了雨中,他不会知道十年后,他会死在李世民的手里,更不会知道仅仅一年,李世民便夺走了他的继承权,成为这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写这个故事,当然不只是想表现李世民的超人,他的伟大既有天赋,也是后天努力改进的来的,只不过是觉得天才总是能比我们聪明一点,并能从纷杂的信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依靠勇气和果决,做出正确的判断。李世民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到晚年时,面对和自己性格和脾气截然不同的继承人李治,大佬一生的李世民实在是放心不下,就在临死前一年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了一本书,名为《帝范》,这本书总结了作为君主要做的12件事情,希望对李治有帮助。
最近偶然读到,甚是感概,觉得对创业者和经理人也许会有帮助。我觉得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帝范》一共12章,内容涉及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李世民的信太长,篇幅太长,大家可以点击链接:帝范_百度百科
如果把主题替换成与创业有关的词,可以更叠为:
1、君体:创始人(经理人)的核心资产:领导力与执行力
2、建亲:用合伙人制度,追逐梦想
3、求贤:围绕核心班子,唯才是举,成就凡人的英雄梦!
4、审官:让天下英才促我发展
5、纳谏:用你们的唾沫治好我的炎症吧!
6、去谗:依托可靠的人,对外部加入的新人进行背调
7、诫盈:淡泊明志,专注事业
8、崇俭:保持饥饿!
9、赏罚:为自己的企业建立合适的赏罚制度
10、务农:永远抓核心业务
11、阅武:核心资源要时时更新
12、崇文: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一张名片吧
君体:创始人(经理人)的核心资产:领导力与执行力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这是李世民阐述为君的根本,因为文采华丽,我全文转载了。写这一段时,李世民从政已经30年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这段话绝对是他深刻的感受。人要有远大抱负,志存高远,并且公正待人,才能引领别人的梦想。过了30岁的人,会越来越理解他的那句“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我们发现古往今来,但凡有第一流成就者,无不有一个就事论事的本事,让人敬佩不已。另外,帝王的梦要足够大,位置才能坐的稳,才能形成影响力,吸引到更有才能的人参与事业,提供帮助。李世民在贞观14年,搞了一个凌烟阁,纪念他的24位功臣。其中一半以上曾是他的死对头,但是这些人都为贞观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李世民有一个足够大的梦,给帽子、给利益,且有条不紊地为做这件事情努力着。
马云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耶稣的愿景是让信者得救。所以,马云有18罗汉,耶稣有12门徒。
建亲:用合伙人制度,追逐梦想
第二段太长,我就简单讲吧。李世民分析了周朝兴起、秦朝覆灭,以及汉朝初年过份封王的教训。一方面强调,你不封王,没有人利益共享,谁会跟你干?另一方面,光是按照血缘分王,数量太多,容易“尾大难掉”,因此要封有能力的能人,来相互制衡。这一章是李世民阐述他的治国之道。他总结了秦朝和汉朝分封制度走向两个极端不可取的问题,同时鼓励分享权力,讲究制衡,突出皇权。这和我们所说的民主集中制和强调有稳定控制权的现代股权制度一脉相承。
李世民的班子建设于他攻略河北时期,因为战功卓著,李渊允许其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被称为天策府班子,这个班子的职能和朝廷没有任何区别。李世民事实上搞了一个50多人的合伙人班子,这50多人后来成了贞观时代的主力。
对于创始人来说如何分配股权,实现激励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家毕生的工作。团结可以团结的资源,让企业永葆活力,链接可以连接的个体,让企业持续发展。
求贤:围绕核心班子,唯才是举,成就凡人的英雄梦!
这一段我也不引用了,文言文非常像高考作文的口气,李世民用大量的案例和排比,说明用人的重要性。但是重点无非两个,建立一只德才兼备的核心班子,同时不惜一切求才,真正的人才未必在庙堂之上,很可能潜伏在民间,暗暗磨砺自己,等待被征召。确实是这个道理,太宗晚年征讨棒子国,从民间挖掘人才,有一个30岁的农民来应征,最后在朝鲜名震天下,这个人叫薛仁贵,以他为原型的《薛平贵和王宝钏》更是成为各地戏曲仿佛推崇的经典爱情传奇。
见证了大唐高达神勇的李世民,虽然没能征服高丽,但是回京路上对薛仁贵说,“这次征讨虽未成功,团队也是青黄不接,但是能收的你这样的将军,是我最大的成功”说完,就把极其政治意味的玄武门交给薛仁贵管理(管理真是太扁平化了,求贤若渴可见一斑)。就这样,这个龙门农民,仅仅一年时间就成为了中南海保镖的头子——中央警卫处的处长,薛仁贵后期成了高宗李治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最终征服了朝鲜。据说朝鲜族喜欢穿白衣,拜薛礼庙的习俗都是因为薛仁贵。
薛仁贵经过多年的努力,凭借着政绩与军功,变成了李唐王朝的核心班子成员。这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最好遗产之一,也是各位创始人可以自行思考的地方,我的组织能够成为一个能让努力奋斗的人实现英雄梦想的大舞台吗?
审官:让天下英才促我发展
《帝范》中的这一段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被后世文人称为王者佳句,尤其是“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这一句在日本战国大名大量的引用,以至于传回来的时候,不少人还以为是日本人说的,真是可笑。
文中其实是想告诉李治,要设置百官,让事情都有人干,说白了就是扩大行政权。这个属于政治学领域,我们不讨论。但是李世民强调的,“知人、安民,是为官者的基本责任和考核标准、用人要尽其才,取其长,没有不能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官员,集思广益的观点非常值得肯定。
李世民很强调制度和用人的关系,特别喜欢用制度设计去匹配人的能力,来实现制度的发展。为了管理自己,李世民还让大唐喷子魏征同学担任门下省的头,因为此人绝对会秉公办理,绝对不会因为害怕得罪自己而违心推进某个政策,门下省是政令审核部门,专门负责审核中书省(负责起草李世民的政令)草拟的政令。魏征那里没问题,才能交到尚书省的李世民(李世民兼任尚书令)手里,由他推动下面的部长们干活。
所以,作为创业公司要积极为自己的引才和用人,积极创造条件。我曾经推荐过一个人才,人才的接到了一堆大公司的邀请,有一家小公司想邀请人才加盟一起创业,但是苦于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诚意,后听我说该人才重视妻子的意见,遂果断请人才太太上门视察。于是,这一出太太上门考察的事迹,最终换来了人才的入职。
纳谏:用你们的唾沫治好我的炎症吧!
口水可以消毒的,但是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的口水。因为人人都喜欢被赞美,说实话的人大都被踩的很惨,然而统治者或是创始人却必须学会读相反的意见。
李世民最著名的特点除了打仗厉害,就是特别喜欢在下朝后和自己的大臣推心置腹,听他们对自己提意见。魏征在历史上可以记录的顶撞纪录超过200次,最后还能善终,真是牛逼至极。
杰克韦尔奇曾说CEO是什么?CEO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知道企业不行的人。可见全世界的企业领导者听到实话有多难。唐太宗在点评他的临烟阁24功臣里,是把老好人视为缺点来看的。
这篇他想告诉李治,要保持谦逊,否则会无比自大,遭遇灾祸。《易经》里头有一句特别牛逼的话“谦者,德之柄”。一个人要有德性,从谦虚开始。
今天已经互联网时代了,创始人要学会应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等力量和资源,帮助自己加速成长。
微店的创始人王珂创业失败后,来到北京,一心求变。为了改进自己,求身边的朋友给自己提意见,最终写满了满电脑屏幕的意见,这里头既有雷军的建议,也有身边朋友的建议,这些建议他每天都要看,半年以后,问身边朋友自己是否改了,改了就划掉一条,如今微店即将上市,不知道王珂先生是否会感谢当年自己的谦卑与坚持。
去谗:依托可靠的人,对外部加入的新人进行背调
李世民写这一篇是很担心李治这个耳根子软的儿子。他相信高宗会听的进意见,但是未必能有分辨能力,贞观初年李世民鼓励纳谏,结果一堆人都发来了打小报告的奏折,李世民就和房玄龄说“大家提的都是攻击别的大臣的意见,有的事情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我觉得大家相互举报细小错误,对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以后还是定个规矩,谁要是借纳谏之机,举报别的官员都按照诽谤处理。”
这就是大政治家的视野,可惜包括自个小老婆兼儿媳妇在内的历朝统治者都没有学到。李世民其实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药方,就是亲自贤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健在的凌烟阁功臣),远离小人。
对于今天的企业家来说,要求比政治家还要高。企业家的核心目标是企业的利益,不同于君王坐稳江山。因此亲近一个对企业毫无用处的好人,远不如接纳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回报的小人更有好处。但是创始人不可不察,主要还是要修行到明辨是非的能力。毕竟,你引进的合伙人未必是一个忠于企业的创业者,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公司的经理人,居然趁着创始人去外地出差,自己把所有员工带到竞品公司上班的惊人案例。因此,对引进的人才需要做必要的风控背调。
今天咱们这个时代,很难说谁是小人。唐太宗眼中的小人是那些只看重自己利益,丝毫不考虑国家利益的人。而对于企业来说,最可怕的是不再进取的员工,他们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没有丝毫的渴望和变化,也剥夺了其它人成长的可能。因此,远离小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请君出局。
另外,因为信息爆炸,我们会收到很多的信息和机会,而这些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比如今年红极一时的ico,不少企业居然拿自有资金去炒这玩意,这东西对社会毫无用处,只能破坏金融秩序,实在是不值得提倡。
诫盈:淡泊明志,专注事业
李治是富二代,李世民怕他玩物丧志,就把这一段也写进去了,希望李治能永远专注于国家大事(农业生产),居安思危,而不要去搞一些歪门邪道,比如炼丹、声色犬马。
前段时间,我们就看到有创业者因为开赌局被抓的,而他同期的王小川即将上市。
崇俭:保持饥饿!
君主鼓吹节俭是无奈之举,李世民晚期,国家已经相当富强了,李治接手势必不如自己节俭。这样的大环境下,对国家的发展不易,人在物欲面前很难有节制。
不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拼命赚钱,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和我们在意的人生活的更好一些吗?任正非不就说了吗?我们为什么这么努力,还不是希望老婆有更多钱花。尽说大实话。
今天这个时代,崇俭的目的应该换成保持饥饿,物质富足不再是错误,与之相反,如何保持进取心,保持不满足感和必要的愤怒,确实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日本国这些年天天黑的废宅问题,就是富裕国家的另类危机。如何给自己找到新的动力,继续奋斗是每一家公司都要坚持的追求。
李世民的建议是“以史为镜”,保持忧患。
赏罚:为自己的企业建立合适的赏罚制度
小善若恶,大善若罚,李世民给高宗强调了如何赏罚,赏罚的目的,已经如何保持赏罚的公信力的方法。赏罚要明确,也要适度,要超越君主的个人恩怨,一切从江山社稷处罚。
凭什么罚别人,不是因为公司是你的,也不是因为员工和你签了合同就得被你惩罚,而是因为你站在道理这一边。李世民每年的秋季都要核准刑部对死刑犯处死,但是他规定这一点宫中必须素食,且不得奏乐,告诉自己慎杀,也警戒世人,帝王并不是好杀之人,对很多罪犯是不得已为之。贞观六年,李世民核准了秋狱,把290名囚犯放回家,让他们第二年来朝廷受死。这些人经过一年的社区改造后,居然全部回到了京师,无一人逃脱,太宗最终同意将他们全部释放。惩罚不是中国古代法的目的,中国古代法的目的,只为通过宣传德行,巩固统治。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赏罚不是老板个人的事情,赏罚应该是依托规则进行。华为公司每一年都要搞军令状文化,就是要不同的业务部门去领军令状,完成的超额奖励,正常达标的给予正常回报,达不到的不发奖励,管理者调岗,所有经理人都被这种制度逼得拼尽全力,慈悲不等于软弱。
务农:我为核心业务疯狂
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是一切的核心,李世民一再向李治强调的就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贞观初年,由于战乱结束,国家登记在册的农民不如隋朝的10分之一。可想而知,农业落后成什么样子,为了恢复生产力,李世民几乎把前十年的创业团队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建设上。
创始人一定要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输出价值,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好人赚钱的时代,你只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你就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商业价值的积累。这是一个美妙的时代,请把你的核心业务做到最好吧。
阅武:核心资源要不断更新,时时更新
对于封建国家来说,国王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军队,因为普通人是无法拥有私人武装的。李世民希望李治明白这一点,希望他能保持对军事的长期关注。
对于创始人来说,核心资源的定期调整和维护也是必须的,技术驱动的要考虑自己有没有继续技术创新,人力驱动的要看自己有没有做人力培训?
崇文: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一张名片吧
最后李世民希望儿子明白,国家稳定以后,需要不断发展文化,用教化去影响国家,这样的国家才能稳定。
我们的创始人们,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去构筑一个强大的公司。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些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也很难说只是依靠制度来管理上百万的员工。企业文化就是今天每一家公司崇文的内容。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他一年前写下的这封长信,被后世称为《帝范》,写尽了一个父亲的真诚,留下了智慧和百般的不放心,但是最伟大的人终归要归于尘土,好在知识与智慧会穿越时空,去激励另一个时代的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历史创业唐太宗李世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作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我老板王小川,少年时凭借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保送清华大学,加入搜狐、执掌搜狗。 自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我老板看似一路坦途的背后,也曾经有过不为人知的努力、纠结。
川总是个很温和的人,几乎没怎么见过他动情绪,但搜狗上市那天,我看到老板眼中噙满泪水。
他也是出了名的加班狂,常常把工作和生活拧在一起,不分彼此….
近日,搜狗CEO王小川做客《遇见大咖》节目,在与主持人史小诺的对谈中,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血肉丰满的王小川。
节目开始时,川总刚从伦敦飞回北京。
在回公司的路上,老板兴奋的与主持人小诺聊起这两天在欧洲校友会的所见所闻。能让他像个孩子般兴奋的,当然是他最心心念念的AI前沿技术了。
这趟行程的回程,川总买了三张机票,或时间不同,或目的地不同,最终决定要坐哪一趟飞机,取决于参会时间和后续行程。
老板当然不是有钱没处花,这是他对于个人时间规划效率的极致要求。
不久前的采访中,坦言自己最爱的是“加班”。这种工作和生活拧巴在一起、不分彼此的日子,他坚持了近二十年。他享受加班,
史小诺(主持人):尽管当天是星期日,王小川又已经折腾了24小时,但他还是直接回了公司。
王小川:一周七天对吧,周六、周日是放假的,我说干吗放假呢?他们公司很多员工,他们来这里工作只是一份工作,并没有想着工作里面一定要怎样,也许要加薪、升职,有成就感,但是比不上他们玩的开心。但是有少数人,命运很悲惨的人,是,有对工作或对自己更高要求的这样一个宿命在。
史小诺:你觉得悲惨吗?
王小川:好像悲惨但是就可以验证你必须得知道是这样的人在,你现在享受不了他那样一种每天就放松、就娱乐是最快乐的,不是那样的。
《遇见大咖》节目录制结束后,老板没顾上吃饭就直奔清华参加搜狗校招活动,从1996年被保送进清华计算机系开始,他的人生便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帮清华特别以学术为核心的人,他们其实特别看重的是改变世界的一件事情。”
川总是清华人,也喜欢和清华人相处,清华人“改变世界”的信念,老板也一直在践行。
2006年,搜狗推出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开发的输入法。如今,98%的中国互联网用户都在使用搜狗输入法,这被认为是中文信息化的重大突破。
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互联网科技最大风口的今天,老板把目光放在下一个方向:通过AI技术让翻译实用化。解决千年来困扰人类的沟通问题,而对他而言,这将是不亚于人类发明电的历史突破。
《遇见大咖》节目中,川总在搜狗年会上装扮成了孙悟空。为了这场表演,他提前排练了好几次,穿好服装后他不放心,又在后台开始练习。
这个举动源于川总对孙悟空角色的崇拜,七十二变,与天斗与地斗的能力,这恰好也是清华人的特质。
“清华的人,他们先天有一种意愿,没有事我搞不定,没有困难能难倒我,但是后来你发现有些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我能够妥协一下,我退一步做个次优解,但是像清华,必须要克服这件事情,你才发现跟这样一种文化,已经打入你的血液里面。”
从最初搜狐启动做搜索引擎,在时间紧张人员名额又有限的情况下,老板在清华挨家挨户“拉拢”同学,终于招募到12个奥赛班的计算机精英,经过没日没夜的研发,终于在11个月后上线搜狗搜索。
此后,开发输入法、浏览器到搜狗上市这十几年间,他从没想过妥协。
主持人在节目最后说到,王小川身边的朋友说,他的心思里都是技术,加上又太宅,拉他出去玩特别费劲,常常以失败告终,只能就近和他回清华打羽毛球。
而同学却说,虽然王小川不常打,但水平却是他们中间最高的,因为这是他的性格,他从小受到的训练就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决定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他还是公司里那个最爱加班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