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创头条不完全统计,截至三月底海外至少有26个国家出台了疫情纾困计划。其中,救济力度最大的是美国,超过了2万亿美元;其次是德国,近1.4万亿美元。

总体而言,海外纾困政策侧重于直接的短期救济,主要分两大部分内容:对企业的救济和对家庭及个人的救济。
对于企业,海外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包括发放工资补贴和现金补助,提供低息贷款和担保,减免税费,延迟纳税和还贷;部分国家还减免了社保、租金及水电费,以及收购陷入困境的企业的股份(德国为此留出了1000亿欧元)。各国具体情况见下表:

对于家庭和个人,海外普遍采取的措施包括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减税和贷款延期;部分国家还减免了水电费和市政费,以及提供低息贷款。各国具体情况见下表:
注:三个表格中的货币单位均为美元
与海外企业纾困政策相比,我国纾困政策有与国际同步的一面,包括减免税费,贷款贴息,延迟纳税等。另一方面,海外的一些差异化政策也值得我们借鉴,包括:
①给企业发放工资补贴
疫情之下,许多企业业务停滞,收入大幅下滑,给员工发工资成为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难题同时稳定就业,多国政府直接给予了工资补贴:
②给小企业发放现金补助
疫情导致许多小企业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为了帮助小企业维持运营和支付支付各种账单,多国政府直接给予了现金补助:
③联合行业组织扶持企业
除了政府纾困,行业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救助陷入困境的企业。
这方面,新加坡政府鼓励行业组织成立基金扶持企业,政府最高为这些基金匹配100万新元。
④给个人和家庭发放现金补助
疫情之下的社会疏离和隔离政策,加上就业的不确定性(包括失业、暂停工作、工时缩短、降薪等),让居民消费大幅下滑。为了增加消费者信心和购买力,促进消费,最终带动市场,多国政府采取了直接给个人和家庭发放现金补助这一举措。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国家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