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由于台词照搬以“知识流”著称的马伯庸原著小说,不仅半文半白,且包含大量地名官制等“科普”内容,演员未能充分理解领会,在断句和节奏上不够准确,情绪表达不充足。不仅听起来像是在背古文,很多时候台词都难以听清楚,不看字幕根本无法看懂剧情。
有博主表示:“没想到有一天我看国产剧也非要看字幕才行。”实际上,中国观众对于字幕的依赖由来已久,即便不是这样高信息密度的台词,很多观众也离不开字幕的提示,字幕早已成为了国内影视的“标配”。
然而,20年前的中国影视剧还普遍并未“标配”字幕,对于何以2000年之后中国的影视剧普遍“字幕”加身,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遵照2012年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应当配备字幕。然而,国内影视剧的字幕大部分仅为台词字幕,并无台词以外其他声效辅助信息。而且,早在2012年以前,“字幕”就已经成为行业惯例了。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方言众多且发音差异极大,2017年时普通话的普及率还仅有70%,字幕是为了照顾方言地区观众的理解需求。还有人认为汉语是视觉思维且阅读极高,所以字幕能在增进理解的同时并不会干扰观看过程。
当然,也有人在对比了欧美的影视剧字幕之后发现,英语国家的影视节目都带有Closed Caption字幕,专门为听障人士准备,只不过是默认隐藏的。在电视机遥控器上有按键来控制字幕的显示。这种可选择的外挂字幕后来也延续到了YouTube、netflix这样的在线视频平台。
反观国内的影视作品,不仅只有台词翻译的subtitles字幕,且剥夺了听力正常者无字幕观看的权利,从电视台时代到视频网站时代都是如此。
有分析认为Closed Caption字幕需要另外的数字信号传输,且制作成本要高于单纯的台词字幕,加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执行并不严格,导致影视剧制作方选择了“台词字幕走天下”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作为好莱坞港台文化的输入方,消费引进影视作品,也使得国人自然而然养成了看字幕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后来也移植到了国产影视剧中,从而导致了如今对于字幕摆脱不掉的依赖。
当然,字幕已经成为塑造互联网文化的重要一股力量。
民间“字幕组”成为了中国年轻人了解国外文化、学习外语的“盗火者”。正是对于字幕的习惯让从日本二次元文化中舶来的弹幕,快速在国内流行,成了在线视频的另一个标配。
也正是因为自带字幕,才让大量的影视剧截图在微博等平台泛滥,微信公众号上的“截图式影评”几乎已经成为主流。因为字幕的存在,让完整的影视剧作品更容易因为一段对话而碎片化传播。有人认为,《我爱我家》等金句遍地的“神剧”正是因为没有字幕,才“侥幸”逃过了各大媒体营销号的疯狂截图、过度消费。
“强制性字幕”的负面影响同样不能忽视。比如,如今的流量明星对于台词功底的忽视,已经到了背台词就能被表扬的荒诞境地。
由于观众有字幕可看,所以演员的台词功底无论好坏都能蒙混过关,甚至原声出演已成为一种奢侈,声音作为演技的一部分早已无人在意。字幕的存在,也让影视制作者对于现场录音不用精益求精。
同样,《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将原著中大量的“硬知识”写进台词,未对台词坐更多口语化的“软化”,就是仗着“反正有字幕可看”,以至于人物成为了交代设定的工具。国产剧普遍不说人话、不接地气的老毛病,除了编剧远离生活之外,不自觉的书面语倾向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字幕也会干扰观众对于视听语言的沉浸体验,有朋友表示“尝试不用字幕观看电影,会发现画面的深度、演员的情感都丰富了很多。”只有不依赖外部提示,观众才真正融入剧情场景之中,与人物同在,而不是有着上帝视角。字幕使观众从演员开口时的表演中分心,让声音表演本身的力量被削弱。
葛优就曾经抱怨过:“电影、电视里的演员话还没说完,字幕已经出来了,这等于把剧情或‘包袱’提前给泄了,严重影响我观影和收视。” 不仅如此,因为双关、谐音、停顿等故意为之的效果,在字幕面前将无所遁形。
字幕本来是为听力障碍人士准备的,但当我们已经到了离开字幕寸步难行的地步,意味着我们的听觉感知因为长期限制而退化,对于电影视听语言正在变得越来越来“钝感”,这种“钝感”甚至已经蔓延到了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近视者表示不戴眼镜已经听不懂对面的人在说什么。
经过多年以来的“字幕教育”,如今渴望“纯净观影者”反而成为了少数派。不知何时,视频网站才会开始考虑这些小众群体的需求,提供无字幕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盗火者基于复式光谱仪开发的一系列物质探测产品,不仅能够有效检验假奶粉、假酒、假化妆品等物品,还能够对水体和大气进行监测。
盗火者的创始人兼总经理陈明烨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在数据公司Opera Solutions、UBS Investment Bank供职从事金融延伸品工作。但是,对发明创造感兴趣的他逐渐对金融行业失去了兴趣。
数学专业出身的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非常了解。同时,金融工作中的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创业打下了基础。于是,他觉得把自己懂得的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内容应用到与生活生产密切的领域,是有意义也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幸运的是,他本科时的同班同学情谊深厚,并且来自不同专业。“我们当时就读于竺可桢学院,班级里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有人学材料,有的学化学,还有的学光学。其实创业的点子是我们一个学光学的同学提出的。大家商量一下发现,这个创业方向中的大部分技术环节都能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决。”
陈明烨和小伙伴们确定了人工智能检测的发展方向。但是寻找落地产品以及商业化的过程并不容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检测领域,例如机场爆炸物检测,X射线金属探测等。但是并不是每个领域都是可以进入的。有的传统检测方案做的很好,非常成熟,价格也比较有优势。我们要考虑与我们的算法和成本相匹配的领域,这需要和各个检测领域的人接触,了解信息。后来,在和环保分析方面的朋友交谈时,发现针对水体和大气监控的传感器效果不佳,不仅有污染、有损耗、常常失准,还需要人工维护。而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环保检测领域使用的传统光谱仪价格不菲,其核心器件就是光栅。一片光栅至少要1000美元一片,并且其制造技术全部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因此,一台传统的光谱仪成本往往不会低于2万元,最终达到环保检测或者用户手中要达到十几二十几万人民币。
而盗火者采用新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方案,研发的复式光谱仪不需使用到光栅,只需要自己生产的调制阵列(spectrometer die),其精度和性能和万元级别的传统光谱仪几乎没有差别。关键是,这个调制阵列只有30多元的成本。如此以来,这款光谱仪将拥有极大的价格优势。目前,盗火者已经将调制阵列量产的技术难关都攻克了。
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公司还拥有大量的本土化环境检测数据和本土化的学习样本。而欧美企业生产的传统光谱仪根据他们的本国数据做标准,其模型适用性在我国并不高。
目前,盗火者的系列产品覆盖水质检测、空气检测、食品检测和服装面料检测等领域,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可以作为检测对象。
其研发的酒类检测仪,形状小巧精致。只需要把待检测的10毫升酒放入其中,然后把盖子关上,将手机和检测设备匹配后,用光谱仪检测里面酒的水纹。光谱传到手机中后会直接转发到云端,云端则会根据酒类水纹库匹配算法,列出表格,将相似度最高的显示给用户。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钟。目前,这款检测仪已经完成小试,可以投入量产。
传统的气体检测设备看上去有些复杂,但是现在盗火者研发的大气检测设备非常小型,像一个小细管。只需要打开管口,让空气进入。关闭后,检测里面的光谱信号,传入云端。云端通过学习算法,反馈出空气里二氧化硫多少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氮多少微克每立方米等。这款设备的成本仅200多元人民币,陈明烨表示未来会将其降到100元人民币一下,让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气检测仪。
目前盗火者已经为B端提供环保检测仪器。同时,面临着被假货困扰的C端,盗火者目标是将仪器成本控制到每个家庭都能拥有检测仪器。下一步,他们在C端市场的目标是化妆品检测仪,并将于大型化妆品制造商合作,直接获取丰富的数据。“我们希望大家用了盗火者的检测仪,能够自己检测产品,让假货越来越少,甚至灭绝。当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陈明烨笑道。
对于陈明烨和他的团队来说,困难不仅仅是商业化的过程。“我们最初做出了检测行业的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可以用其中的算法来识别白色粉末是奶粉、面粉还是毒品。软件虽然制造过程苦难,但我们发现整个产业链最核心的部分不是软件,而是传感器。只要把传感器这个核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然后和算法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在产业链中有一个优势的位置。”
由于团队采用的是全新的设计原理,使用量子点(纳米半导体)材料,市场上找不到这种元器件的供应商,只能由公司自己来制造。但自己制造元器件绝非易事,不仅要考虑到是否有合适的制造设备,还要对制作出的产品的产能和良品率有综合的评估。半导体材料制造,需要增材制造设备,这个工艺造价昂贵,在创业企业来看是难以负担的。
一个富有极客精神的团队,解决问题的思路便是首先问能不能自己制造。团队先瞄准增材制造设备,将其中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再找其他的行业经验的人帮助解决。最终,公司自己就制造出增材设备,并实现自己生产元器件。目前,盗火者已经在此元器件上申报两项发明专利。
“我们能够自己设计出半导体制作设备,亲自‘流片’(注:与传统意义上的芯片流片不同),感到很有成就感。毕竟,我国作为一个半导体消费大国,在设计和制作技术上并不成熟。我们希望能够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服务半导体行业,为整个纳米材料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消费级物质探索传感器市场几乎为零,发展潜力巨大。盗火者预计到2019年下半年,全年销售额将达到2000万元。其天使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我们是一个硬科技公司,技术是硬道理。融资将会用来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线的扩大、人才引进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