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最终还是把手伸向了社区团购,目前已经在多个城市上线进行,正逐步扩大测试范围。
当然了,这样一个众多玩家起起落落,但有充满无限诱惑的市场,作为巨头肯定是不想错过。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社区团购(尤其是生鲜),它把服务延伸到了最后100米,甚至是到家了。
多多买菜同样定位便宜实惠的社区团购平台,采取线上预定+次日送达+站点自提的模式。
商品主要还是水果蔬菜、柴米油盐为主。
用户在每天23:00前下单,物流会在每天16:00前配送到站点,用户在每天16:00以后可以上门提货。
许多人都在猜测,拼多多为什么要入局社区团购。
除了生鲜电商一直没有形成寡头、市场大之外外,我觉得还有更多深层的原因。
1、挖掘新用户
尽管拼多多的用户一再下沉,但网购的频次,始终不如一日三餐多。
而且当前网购速度再快,也还需要2、3天,这还是限制了一些人选择线下购物。
而拼多多选择社区团购这个高频的场景,能够挖掘一部分新客户,就是那些对时效性、体验感更加在意的客户。
同时,在希望借此把原有的老客户再重新召唤回来。
2、完善配送能力
拼多多是目前三大电商里面,唯一还没有明目张胆搭建自有快递渠道的。
京东有京东快递,阿里有四通一达,包括美团也有饿了么。但拼多多没有,极兔快递是否和拼多多有关系还未可知。
尽管拼多多目前单量惊人,但毕竟配送环节受限于他人。
但做社区团购,除了商品、团长外,配送就是最重要的考核能力之一。
拼多多要做社区团购、就必做大小仓储、冷链、配送员、自提点建设等等。
这一整套的配送体系,只要拼多多做了,不管成败,都是绝大的经验积累。
试想一下,如果多多买菜在一个城市,一天做一两百万单的时候,它需要多大的仓库和配送能力?
3、本地服务市场
京东目前有到家服务、阿里有饿了么、拼多多除了线上电商,没了。
如果拼多多想获取更多用户,想做更加高频的生意,想做更高的市值。
本地生活服务,对于拼多多来说,也是早晚要切入的。
家庭日常生鲜食品采购作为本地服务刚需高频的切入点,能帮助拼多多快递积累一些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
大家必须要注意到一点,也是我之前一再强调的。
社区团购不等于社区生鲜、生鲜团购,社区团购的延展性更多,比如本地蛋糕店、餐饮店、景区门票的团购。
一旦通过多多买菜链接更多小区的住户,将来就有机会做本地服务。
其实除了多多买菜对于社区团购或者叫社区用户虎视眈眈,还有诸多玩家,纷纷携带人民币入场。
早期玩家如食享会、十荟团、兴盛优选,每日优选、叮咚买菜他们都是获得数亿美元融资,且年成交额都是在100亿规模的平台。
现在是继续在全国开拓业务,扩大版图。
还有阿里旗下的几个业务线如菜鸟、盒马、阿里农业等都在做社区团购。
所以对于拼多多来说,未来要竞争的不仅是行业老牌玩家,还有新的对手。
目前多多买菜已经正式上线了,村长和大家一起来简单分析下,目前多多买菜是怎么运营的。
1、官方*流
拼多多针对多多买菜的开放城市,在拼多多首页给予了多重曝光的位置。
如果你重庆、武汉等城市,当你打开拼多多的app,会有多多买菜上线的弹窗提醒。
其次在百亿补贴核心区的上方,专门开辟了多多买菜的频道专区,这个流量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线上导流,拼多多在线上推广也很凶猛。
比如最近多多买菜开拓西安和咸阳地区时,直接聘请了当地4家地推机构,近千名地推人员开展团长招募。
2、降低准入门
因为需要用户自提 ,所以需要建立线下的自提站点,也需要线下团长配合运营。
所以招募团长成为重中之重,多多买菜为了快速招募团长,在条件上没有那么严格。

我看了下目前开通城市的部分站点,发现合作的网点类型十分多样,有烟酒超市,也有包子店、水果店、副食品店等等。
说明多多买菜为了让网点更加密集,早期还是选择野蛮扩张的手段。
3、超低价
说到拼多多,自然联想到低价和百亿补贴。
这次做多多买菜,虽然没有百亿补贴的口号,但也有十亿来叫板。
村长进入了几个站点看了下商品,发现真的很便宜,特别有拼多多的气息。
生鲜水果几乎一份没有几乎都没有超过5块钱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额外的配送费用。
哪怕你只买2块钱的大蒜、1.76的土豆,所以村长看到许多商品都已经售罄了。
4、重点城市拓展
社区团购不是一个快活,不像网上投了广告,有人下单,就能全国发货。
社区团购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小区、一个团长、一个配送点慢慢建立起来的细活。
所以这需要多多买菜,一个城市慢慢开进。
多多买菜优先选择了武汉和湖北其他城市来开团,这个选择是对的。
因为武汉及湖北经历了疫情,用户对于团购买菜这件事情接受或了解程度普遍较高,再加上紧挨着的兴盛优选等其他平台的教育。
当然选择一个城市开团,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用户习惯、基础设施、农副产品供应链、是否饱和度等等。
但重点城市吃透再拓展,看起来慢,其实是更快的战略。
5、订单奖励
为了招募团长和鼓励团长拉新出单,多多买菜除了正常的商品10-20%返点外,还设置千分之一的月交易额奖励。
另外在特定时间内,每天出单达到一定数量的门店,享受额外奖励,有点像滴滴跑单一样。
比如8月18日-9月1日,每天团长完成20单交易,额外享受20元。
6、无门槛提现
大家都知道微信提现是有千六手续费用的,多多买菜则免去了提现手续费,对于提现金额也没有限制。
7、一单也配送
对于加入的站点,多多买菜对于订单没有限制,只要有订单就送。
不管是3块钱的订单,还是只有一单,这其实能极大的激发团队长拉新宣传的动力,也能影响用户下单。
8、商品预告
针对已经申请成为团长的人,会有专门的商品预告群,团长可以提前知道后续的商品。
另外,团长也可以根据所在小区用户的需求,向卖场管理员反馈。
9、团长扶持
除了现金政策的扶持,多多买菜还有团长开团前的实战培训、指定一对一的帮扶计划。
虽然这个有点空,但至少说明多多买菜知道社区团购除了商品外,还是得依赖团长。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多多买菜目前的诸多政策主要还是很对团长的,无论是招募、培训还是奖励。
那么用户端主要还是产品便宜,目前还没有类似拼多多一样裂变的玩法,但我相信不久以后会有的。
多多买菜虽然作为拼多多的亲儿子,有这样一个实力优秀的亲爹,但进入一个新领域,依然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1、团长/团员从哪里来?
尽管拼多多给了新团长一些政策,但目前看来,还不是那么的诱人。
产品层面10-20%的佣金,是目前大部分平台都有的。
每天出20单,额外奖励20元,其实很少。
而且现在拼多多上面的SKU还不是很多,目前也没有筛选功能,海鲜/肉类的也比较少。
所以真的想拉拢团长和团员,尤其是长期性团员,还是有难度的。
2、能补贴多久?
拼多多虽然有百亿补贴,在用户心智教育和复购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帮助。
但是多多买菜能补贴用户多久,比如平台上几毛、几块钱的商品在销售。
平台既不赚钱,还要亏点钱给团长分红。
关键的一点是,用户都来薅羊毛,团长的分红自然就少了。
团长本来就是靠日常水果生鲜赚钱的,现在订单增加了,但是钱少了,谁乐意呢?
而且一旦你价格回升,用户就会开始比较了。
3、如何和个人团长竞争
拼多多目前选择的团长是各类门店,这个其他平台允许个人做团长有不同。
但从村长个人的实际体验来说,小区个人团长在拉新、服务、人情关系处理等方面比门店做的好。
门店对于拼多多来说,优势就是有暂时囤货的空间。
但门店能不能把社区客户运营好,还是个问题。
4、会不会收购?
前面就说,社区团购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
因为涉及到的仓储、配送、冷链、供应链、团长招募等多个环节,所以很难做到一月百城的规模。
那么拼多多想快速抢占市场和用户,会不会考虑在一些城市收购一些本地的小型社区团购品牌,这样才会加速步伐。
因为社区团购(食品生鲜部分)不像传统的电脑,会被激发很多的需求,居民每天采买的量是差不多固定的。
如果多多买菜在美团、京东、淘宝、滴滴等面前不果断,就很有可能错失机会。
总体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多多买菜的,至少短期内在部分区域对其他平台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9月初,拼多多更是上线了社区团购平台“多多买菜”,采用“预定+自提”的模式,进去社区团购。
此前的7月底,社区电商兴盛优选也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约8亿美元,投后估值40亿美元;5月,社区零售平台十荟团宣布完成8140万美元C1轮融资。
同时,滴滴、菜鸟、美团等巨头公司也先后宣布进入社区团购市场。原本被各种诟病的社区团购,一时间成了市场焦点。
回想去年下半年,风口之下社区团购曾经历了一次“洗牌期”,松鼠拼拼融资失败,资金流陷入紧张;你我您和十荟团合并后。被传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邻邻壹从江浙多个城市撤出;地域性团购平台被兼并……
而如今,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区团购这一零售模式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商超、社区店,甚至是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涉足……
可即便如此,本质上整个行业依然困难重重。
这并非是第一波入局社区团购市场的巨头们。
早在2019年,苏宁小店就入局社区团购,京东旗下7FRESH也先后推出三款社区团购产品,而再从最近行业的几笔大额融资来看,已明显能感知到明星企业背后的巨头。
阿里投资了十荟团,并开放旗下菜鸟驿站和十荟团合作,同时阿里旗下的大润发也开始给后者供货,今年7月,又有消息称阿里零售通事业部正筹备新的社区团购项目,并计划将其业务接入到夫妻店中。
而行业“独角兽”兴盛优选的C+轮融资,背后除了今日资本之外,还有腾讯的多轮增持。此外,同程生活和食享会背后也可以见到腾讯的身影。
能让巨头不惜花重金投入,今年更是直接入局,其背后的原因是看重社区团购的流量入口价值,作为基于社区邻里信任关系的零售模式,社区团购可以实现低成本获客,这在电商增速放缓的当下,对巨头们是极大的吸引力。
此前有媒体报道,社区团购凭借团长的私域流量,能够将获客成本降低至20元,这个数字仅为前置仓模型的十分之一。
另外,在电商业务中,拉新、营销、履约等成本相加起来,都占到销售额的20%~40%,但社区团购里,这三项成本均由团长承担,而团长的成本也仅占10%,甚至还不到。
更低的履约和获客成本,以及不算差的用户体验,让社区团购的模式正在对电商平台造成莫大的冲击。

巨头的入局也是“意料之中”,但纵深来看,却也各怀心思。
首先,对照社区团购与拼多多的成立的定位,都是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因此,社区团购的风起,对以“低价、生鲜”起家的拼多多,形成了无形中“压制”,可以说,社区团购直接抢夺了拼多多的用户。
但对于美团来说,聚焦社区团购则是想要实现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新场景探索。因社区团购的模式,不仅能够承载高频生鲜快消业务,同时还是下沉用户市场线上化很好的载体。
其次,菜鸟驿站的入局则在代表着阿里补社交短板与挖掘社区流量。
拼多多、抖音快手等非阿里系产品在快速的吸*流量,尽管阿里在社交产品上屡做尝试,在线下不断投资整合,但都没有任何风浪,阿里更多是想在不同场景里获取新的流量,而社区团购是有潜力的赛道。
至于滴滴,则显得相对较为简单。其在出行领域是绝对的独角兽,但想要扩大边界,唯有寻找新的增量,这也就是为何滴滴在不断尝试跑腿、外卖、货运,甚至是社区团购业务的原因。
除此之外,再从行业来看,生鲜的品类,本就是刚需、高频的大市场,对电商巨头来说更是巨大的流量池,这么大的诱惑,谁又会轻易放弃呢?
因此,可以看到,社区团购成为继共享单车和无人货架之后,又一被资本瞬间盯上的风口,原因是将传统电商的公共流量变成了小型的私人流量,并借用“团长”来获得更准确的用户流量池。
回想2018年,社区团购模式已经推广就曾迅速发酵,引来资本的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1月期间,全国至少有5家社区团购完成融资,且金额都在千万美元级别。彼时,最多同时存在超200家团购平台。
但资本来的快,退去的也快。
社区团购的风光转瞬即逝,随即迎来的是供应链断裂、倒闭和现金流不足的一系列坏消息。
松鼠拼拼资金流断裂,最终把所有80多个直营城市都砍掉,只保留加盟合作的形式;食享会,融不到资,战略收缩,把大跃进的城市都砍掉了,现在只保留了江苏、浙江、江西这几个省份的城市。此外,像美家优享、小区乐等等也是说垮就垮。
巨额的资本没能给社区团购烧出一个未来,直至去年年底,资本市场更是一度冷却。不少创始人回忆起当年只能用“市场密集型行业”来形容。其实,在资本疯狂涌入的时候,也将前期社区团购推向深渊。

玩家一心想要争夺市场,企业选择了依靠资本扶持不计成本地扩张,烧钱模式并不可持续,同时滋生打价格战、*单、货源不明等行业乱象,最终导致亏损。
市场的恶意竞争,造成玩家的业务暂停、撤城。背后很大原因是资金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倒在血泊中的“社区团购”零售模式,被资本戴上了质疑的“帽子”。
直到“疫情”,让社区团购迎来了转机。
活下来的生鲜配送平台终于看到了希望,社区团购模式也“一夜翻红”。
如今再看这些创业公司,一次次的融资记录,其已被送上了巨人的肩膀。
其实,社区团购的行业发展到现在,各平台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而无论是供应链水平,仓配能力,还是管理能力等水平都相差无几,接下来的比拼又将回到前期,想要扩张就得烧钱,有钱才有时间,才能将对手“逼死”,这也是背后巨头频频加码的原因。
那么,巨头亲自下场,能否带来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变化?
虽然切入市场的方式有所差异,但做好社区团购的关键点都是相通的,即团长和供应链。
在业内也有社区团购“起于团长,终于供应链”的说法,只有将团效达到较高水平,才能降低每单的物流成本。另外,社区团购需要本地差异化运营,大部分企业并未将融来的钱和精力,放在更为具体的业务上。
社区团购凭借流量价值和履约成本低,吸引互联网巨头“搅局”,但社区团购能够降低履约成本的方式,则是通过建立中心大仓,然后根据配送距离,再搭建分拨仓,这样的模式本就是对电商模式进行优化。
再加采取“预售+自提”的模式,没有周转、不用备货,因此不用支付损耗和其他管理费用。同时,还不用承担线下门店、配送站等费用。

看起来这个模式“天衣无缝”,但其中的链条和环节过长,涉及到人员和身份众多,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模式就很难玩转,更会影响后续环节的正常推进和用户体验。
首先,社区团购的零售模式始于“团长”,这就面临行业通病,团长忠诚度的难题。当前团长通常是哪个平台给的优惠力度大,活动多,就会选择哪个平台。而当团长被培育起来,还面临被其他平台挖走的风险。
而团长与平台的合作,是以团长能够为其平台带来客流和收入为出发点,所有的流量都把控在团长手中,这让平台极为被动。
另外,社区拼团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这一做法想要长期发展就需要供应链方面的积累,从产品到流程,这些优势都具备,才能做到供应链的标准化,面向用户有稳定的服务和产品输出,做到对内流程优化,降低损耗。
最后,还需要巨额资本的现金流来支持,同时还要考虑整个仓配物流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否合理,否则模式很难盈利。
尽管互联网巨头存在一定优势做社区团购的业务,但想要从中快速盈利,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灵兽》采访的多家拼团涉入者中,普遍认为拥有门店作为载体更易实现拼团业务,以此作为营收增长点。
此外,拼团将消费者和社区店关联更近,让消费者同时兼顾买方、卖方以及传播者等身份。
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拼团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实体店,门店运营对于纯线上的社区拼团来说相当于能力重构。
依靠线下门店的影响力,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收取预付款,而在供应链端,粉丝群体成为议价的资本,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得拼团模式最主要在于将物流成本最低化,到店提,没损耗。

《灵兽》了解到,今年3月30日开始首次开团的首航优选,采用的是微信小程序下单,自选最近的门店自提模式,目前平均每团的销售达到38万元,销售笔数6000,客单价63元。
拼团业务让线下门店的收获,不仅是业绩上的增益,还有线上的流量。
而山东爱客多的小爱社区拼团,目前的微信群用户更是达到20多万,爱客多超市每天在线下有7万笔交易,线上拼团业务有2-3万单。线下一天的销售额约300万元,线上销售额约80万元。
这当中,拼团的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做到了有效互补,达到了做大增效的目的。
其实,在业内,也不少人士预测,社区团购的洗牌期远未结束,对于那些只做线上流量经济的,只将命运交给社区和团长以及没有供应链优势和本地化的售后服务的企业,都将被洗走。
未来,社区团购仍旧属于主流的生态型电商平台,有“门店”为依托的社区拼团将获得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社区团购又一次“复燃”了,且愈烧愈旺,但洗牌还会继续,也远未达到终局。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官方资料显示,多多买菜是拼多多旗下实惠社区电商平台,采用预定 + 自提模式。前期,多多买菜将采用高补贴拉新、高频率拜访、高效率入驻的方式来快速积累用户,打法基本和滴滴一致。
蜗牛派了解到,目前多多买菜正在招募团长中。据悉,为了抢夺优秀团长资源,拼多多将砸 10 亿重金补贴。为了保障顺利开团,多多买菜还将对每个团长进行专门培训,制定成长计划 1V1 帮扶。8 月 25 日前成功入驻的多多买菜门店,每日完成订单任务后还将获得额外奖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兴盛优选融资历程
腾讯、KKR对兴盛优选再次下注,这意味着,“社区团购”赛道复苏,三国杀局面越发明显。
兴盛优选成立于2018年1月,主要依托社区实体便利店,通过线上预订,门店自提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蔬菜水果、肉禽水产、日用百货等品类的精选商品。
近两年来,社区团购逐渐成为风口,兴盛优选也得以迅速壮大。据兴盛优选官方曾披露的数据,2019年全年,其GMV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250%。兴盛优选从湖南起步,到如今已辐射至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华北13个省、直辖市。
2019年年中,兴盛优选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2020年年初,兴盛优选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截至发稿前,兴盛优选已完成5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0亿美元,吸引到了包括红杉中国、今日资本、腾讯、KKR、钟鼎资本、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等十余家知名投资机构。
事实上,2019年,社区团购曾经历一轮洗牌。这个赛道作为2019年少有的“风口”,不少团队以疯狂扩张的方式扩张,如呆萝卜、松鼠拼拼,但最终以倒闭和收缩收场,这继而引发资本对这个赛道的怀疑。大部分玩家销声匿迹,而头部玩家纷纷抱团以熬过寒冬:2019年8月30日,十荟团完成与另一社区团购平台“你我您”的合并,这起并购也被称为社区团购合并第一案;京东与蘑菇街合资成立的社区拼团微选特供,随后更名鲜来多,收缩业务聚焦生鲜品类。
不过一年时间,社区团购再次迎来爆发,很大程度上与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有关。疫情期间,社区团购头部玩家都实现了GMV和用户数的倍数增长,并获得资本重新输血。以十荟团为例,其2020年4月单月GMV突破6.5亿元,日订单峰值达160万单。2020年5月30日,十荟团宣布完成8140万美元C1轮融资,成为行业首个跑进C轮的玩家。紧随其后,同程生活官宣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
赛道迎来新转机,巨头也纷纷重估这个市场。
腾讯和阿里此前已作出资本布局,腾讯阵营下已有兴盛优选、食享会等头部玩家,而阿里选择扶持整合后实力不断增强的十荟团。疫情期间,两大巨头继续加注各自阵营内的公司,腾讯持续押宝行业规模最大的兴盛优选,多次注资,而阿里则加持十荟团。
除了资本上的布局,阿里多个业务线还下场试水相关业务:零售通事业部正筹备组建新的社区团购部门、菜鸟旗下的驿站团购接入大润发等商超、盒马推出“盒粉群”。
美团是这场混战中的新变量。2020年7月7日,美团发布组织调整公告,宣布正式进军社区团购市场,成立“优选事业部”,该部门隶属于创新事业部。单独成立事业部,可见美团对此十分重视。
与行业大部分玩家类似,美团优选事业部也瞄准下沉市场,主打“预购+自提”的买菜模式。相比于兴盛优选等老玩家,模式高度雷同的新玩家美团在搭建供应链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但美团的优势在于,流量成本更低,营销效率更高。
多个巨头瞄准社区团购业务,更大的背景是对同城零售市场的争夺。其中社区团购主打生鲜等品类,而行业的一个共识是,生鲜是同城零售领域需求十分高频、玩家渗透率很低的品类,相比于外卖等更成熟品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事实上,兴盛优选能成长为行业首个独角兽,离不开其此前积累的供应链能力,而这也是社区团购玩家能否建立壁垒的关键。
兴盛优选的前身为芙蓉兴盛,创办于2000年,早期为To B的批发小卖部,2001年转型为大型超市,但因受到本土连锁超市和外资大卖场的双重挤压,芙蓉兴盛于2009年再次转型为社区便利店。至2020年,芙蓉兴盛在线下拥有超过1.5万家门店,其中超过90%的门店处于盈利状态。
芙蓉兴盛是较早开始尝试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的社区型玩家。2016年芙蓉兴盛曾试水O2O电商,用户线上下单,周边便利店送货上门,这一模式不仅配送成本较高,且流量基本全部导向线上APP。但社区团购主打预售和自提模式,绕不开线下,很好的撬动了芙蓉兴盛多年搭建的供应链,如“共享仓—B2C仓—配送站点—门店”的仓储物流体系,这令其成本低于行业其他玩家。
不过,随着携大量资本和资源的巨头纷纷入场,兴盛优选等玩家此前凭借较成熟的供应链形成的成本优势能否持续奏效还很难说,如何在短时间提升运营效率、继续扩大规模也成了新的课题。毕竟,社区团购是个门槛很低的生意,玩家拼的是发展速度,巨头入场后,小玩家们更需要加速成长,否则很难抵挡来自巨头的炮火。
因此,除了加速融资,兴盛优选还可能将启动上市计划。从一位接近兴盛优选的消息人士处获悉,本轮融资或将是兴盛优选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资,完成过后,兴盛优选很可能开启上市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美团7月初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进军社区团购业务之后,又一家入局该领域的大公司。美团和阿里再度棋逢敌手。
阿里零售通事业部向蜗牛派确认了该消息,但称社区团购只是该新部门的一部分业务。“社区团购本质上是货和供应链能力的竞争,小店是社区团购的主战场,本身有私域流量,如何帮小店变现、增收,是平台应该考虑的事情。零售通有强大的货和供应链的能力,涉足社区团购也不奇怪。”零售通事业部门店运营中心负责人邹志俊回应蜗牛派说。
加入阿里之前,邹志俊为创业公司妙生活创始人兼CEO。妙生活是成立于2015年、主打水果生鲜的电商O2O平台,既支持消费者到店购买,也提供门店附近三公里配送服务。由于成本高企、融资困难,妙生活于2019年底停业。
疫情黑天鹅对于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都是一个巨大拉动。不同模式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也被重新审视。社区团购的做法是以社区为单位,招募各小区的宝妈或便利店店主为“团长”,在微信群里推广生鲜商品,收集订单,再通过自有渠道供货,次日将商品送至小区由用户自取。疫情期间人们足不出户,在一些每日优鲜、盒马未充分覆盖的较下沉城市,社区团购渐成主流。以十荟团为例,它在疫情期间业务量翻倍,武汉地区增长了500%。
也有观点认为,社区团购的盈利能力在某些头部公司的特定区域已得到验证,整体上优于前置仓。这些因素都吸引大小巨头们或持续入股,或干脆亲自下场。
阿里的兴趣首先体现中投资中。2019年和2020年初,阿里巴巴两次参透社区团购创业公司十荟团,这家诞生于长沙的公司在2019年8月合并了你我您,成为社区团购并购第一案。
腾讯则下注了另一家社区团购头部公司——兴盛优选。这家由湖南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孵化而来的公司,凭借供应链和线下门店优势脱颖而出,2019年5月获得腾讯领投的融资。而据蜗牛派了解,在其近期完成的又一笔大额融资中,依然有腾讯参与。
进场电商、同城零售是阿里下一个阶段的战略重点,因此不难理解,它为何一面投资,另一面不放弃自己探索。由零售通事业部来承接,是因为“夫妻老婆店”这个形态,正是社区团购业务展开的良好基础。这一点似乎在成为赛道中的阶段性共识——兴盛优选就是坚持门店路线的典范,而另一位社区团购创业公司人士告诉蜗牛派,他们目前的店长在团长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我们甚至鼓励宝妈到线下去开店”。
2016年启动的零售通已积累了相当的门店规模。2020年5月,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在采访中表示,该业务已覆盖130多万家小店(全国的“夫妻老婆店”600万家),“已成为快消品B2B行业第一大平台”。接下来,如何将这130万店主转化为团长,并搭建生鲜供应链,可能是零售通探索社区团购的重点方向。
事实上,阿里旗下多个业务线都在试水社区团购业务。今年6月,菜鸟总裁万霖宣布“菜鸟驿站”除了收发快递之外,还提供团购、洗衣、回收等服务。菜鸟做这个业务的基础是快递站长可以充当社区团购团长的最佳人选——他们和社区用户有广泛接触,加过微信,有信任基础,可以快速组织起微信群,快递站点也是天然的自提点,几乎不需要额外成本。除此之外,盒马也在疫情期间尝试社区团购,以解决春节期间运力不足的问题。
入局门槛低,但竞争壁垒高,随着美团、阿里入场,社区团购竞赛正在进入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成立近2年,十荟团已完成四轮融资,金额累计超过亿元美金,大量知名投资机构和明星股东都出现在其投资者名单上。其中阿里巴巴曾二次参投,首次入局为2019年,不过该轮融资目前未仍对外透露相关信息。此外,本轮融资出现的愉悦资本、启明创投、渶策资本等投资机构也都是多次参投。
发展不过4年多的时间,社交电商已经历了几轮大起大落。蜗牛派此前曾报道,2016年,社区团购在长沙走红,2017年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自2018年8月起,该赛道融资消息不断,十荟团、你我您等头部玩家都受到资本热捧。
但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2019年,经历爆发式增长的社交电商行业开始经历震荡,首批入局者迎来洗牌,头部玩家纷纷抱团整合,以增强实力熬过寒冬:2019年8月30日,十荟团完成与另一社区团购平台“你我您”的合并,这起并购也被称为社区团购合并第一案;京东与蘑菇街合资成立的社区拼团微选特供,随后更名鲜来多,收缩业务聚焦生鲜品类。

十荟团部分融资记录,图片来自天眼查
熬过寒冬后的玩家开启了新一轮的调整。与你我您合并之时,十荟团联合创始人、联席CEO陈郢曾在内部信中陈郢公布新十荟团的组织架构,并称新十荟团将成长为一个千亿规模的企业。
就在上一轮融资中,陈郢还曾表示社区团购目前仍然是生鲜电商唯一能产生利润的模式,基于此他提出了四个新的发展方向:生鲜、社交、下沉、线下。此外,他还确定未来将与更多企业一起推动社区团购行业的持续发展。这意味着,社区团购行业头部玩家的并购还将持续进行。
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强化了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且这一变化短时间内很难扭转。为防止实体店的顾客被进一步分流、锁定原有用户乃至触达增量用户,社区团购便成了许多零售企业的转型方向,这客观上给予社区团购型企业更多发展空间。
十荟团创始人及联席CEO陈郢在采访时也曾表示:“社区团购的出现是可以缓解线下门店焦虑,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
不过,若要在5000亿元规模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玩家仍需修炼内功。蜗牛派了解到,十荟团本轮融资仍将用于全国仓配建设和供应链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末端履约的效率和体验。
作为本轮融资的领投方,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认为,“我们看好社区拼团带来的创新与效率提升,基于其对社区零售业务的深刻理解、生鲜供应链能力的积累和行业最佳的业务运营效率,我们相信十荟团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目前,十荟团已覆盖百余个城市,其4月份月GMV突破6.5亿元,日订单峰值高达160万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